中度抑鬱症患者是什麼樣的

2022-05-01 06:59:21 字數 1913 閱讀 5132

1樓:匿名使用者

很多人以為抑鬱症離自己很遠,當看到一個又一個明星被報道有抑鬱症時,更是疑惑不解:「他們有錢有名,為什麼還會得抑鬱症?」

實際上,抑鬱症就是這樣,與身份地位無關,更與年齡性別、國家無關,你無法想象得到,身邊那個整天充滿正能量的人,很可能就是抑鬱症患者。

根據調查顯示,目前全球抑鬱症患者人數已經超過3億人,僅僅在我國,抑鬱症的患病率就高達2.1%,也就是說,平均一百個中國人裡,至少有兩位抑鬱症患者,每年因為抑鬱症自殺的人數更是高達100萬。

​抑鬱症的主要表現:

很多人錯誤地認為情緒低落就是抑鬱症,其實並沒有這麼簡單。

單純的心情不好、情緒低落,在短時間內能夠恢復,但如果超過兩個星期持續處於低落的情緒中,並且伴隨以下症狀時,就要小心抑鬱症出現了。

當自己經常處於低落的情緒中,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時,要小心,如果發現自己曾經很喜歡的事情,現在無論如何都提不起興趣,總是感覺自己身體很疲倦,最好去看看醫生。

抑鬱症患者除了心情鬱悶之外,還會出現記憶力變差、反應遲鈍、失眠或者嗜睡等表現,此外,抑鬱症的典型表現是曾經出現輕生的想法,嚴重者還會反覆想自殺,這是因為抑鬱症患者感覺自己沒有價值的反應。

​極少數抑鬱症患者願意接受**,實則並不是他們不想**,更多的是害怕被人們帶上有色眼鏡對待。那麼對於抑鬱症患者而言,應該如何自我調整呢?

抑鬱症患者如何自我調整?

除了堅持服用藥物之外,抑鬱症患者要想盡早擺脫疾病的折磨,

需要學會自我調整。

抑鬱症患者一定要學會嘗試跟人接觸,不要將自己「禁錮」在一個人的世界裡,獨來獨往容易給自己創造胡思亂想的機會。

為了使自己的病情得到調整,不要給自己施加太多壓力,也不要給自己制定難度太高的目標,儘可能地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此外,要多進行運動鍛鍊,多與朋友、親人聊天,把內心的鬱悶、不暢快都說出來,更有利於發洩不良情緒。

2樓:若芮靜

嚴重失眠,一宿幾乎睡不了覺,睡一會就醒,昏昏沉沉的,白天沒精神,食慾大減,體重下降明顯,身體疲乏,對任何事情都沒興趣,不願意接觸人,以前自己非常喜歡的事情此時也沒了興趣,情緒極壞。其實得了抑鬱症應該及時看醫生,越早看好的越快,自己調整怎麼也不如有醫生的幫助再調理,醫生的指導加上自己的努力,很快就會好起來的,加油。

3樓:無線城市在路上

胡思亂想.什麼生氣想什麼.心眼小啊!抑鬱睡眠不好.食慾不振減退

4樓:瀟灑陸陸

中度抑鬱症表現為情緒低落,思維遲緩,心境惡劣,對事物缺乏興趣。活力和精力減退,失眠苦惱,意志消沉。你要多聽歡快的**,多參加戶外活動,打拳跳舞扭秧歌,踢毽等。

避免自己孤獨一人在家,多和知心朋友聊天,時間白天儘量減少睡眠。

5樓:匿名使用者

中度抑鬱症的表現有,缺乏能量或疲勞是抑鬱症的核心症狀,注意力不集中,自我評價低,沒有價值感,認為未來暗淡,有自殘和自殺想法或行為,睡眠障礙,食慾不振是額外的抑鬱症的症狀。中度抑鬱症的定義是至少有上述兩種核心症狀,加上至少三到四種附加症狀,並有嚴重影響患者學習、工作和生活的症狀。

6樓:深圳巨集元堂中醫

建議堅持適度體育鍛煉,保證充足的睡眠

7樓:慕容狗蛋就是我

抑鬱症患者往往沒有精力,容易焦躁不安,每天心情都不是特別好。容易哭,心理因素 與抑鬱症關係密切的心理學素質是病前性格特徵,如抑鬱氣質。 3.

社會環境因素 在成長過程中遭遇應激性的生活事件,是導致出現具有臨床意義的抑鬱發作的重要觸發條件。 然而,以上這些因素並不是單獨起作用的,而是在各方面因素聯合作用下導致疾病的發生。目前強調,遺傳與環境或應激因素之間的互動作用、以及這種互動作用的出現時點在抑鬱症,可以適當的運動調節,或者用藥物輔助,都是可以的,它並非不可**,相信自己可以

8樓:戲絲微

愛哭不怎麼說話了對生活沒有信心了總想自殺易怒多疑

抑鬱症會有什麼樣的症狀,抑鬱症一般會有什麼樣的表現

主要表現為心境低落 興趣喪失 沉默少言 記憶力減退 注意力不集中 悲觀消極 睡眠困難 幻覺 妄想 焦慮等症狀。抑鬱症是一個人們瞭解較早的疾病。但人們往往羞於承認自己患有精神疾病而對病不予重視。其實,在正規的精神病專科醫院,醫生通過檢查和問診能很快確診抑症。目前也有許多有效的藥物 抑鬱症。絕大多數患者...

抑鬱症的孩子父母應如何交流,抑鬱症患者的父母該怎麼辦

抑鬱是個人遇到比較大的生活工作困難造成的,因此,父母們要多與孩子交流這方面的事情,開異孩子的思想情結 心理包袱,也可以多創造有利條件去克服困難,鼓勵和幫助孩子走向社會,表現出更多的愛心和耐心。如果父母的努力效果不佳時,建議接受專業的心理疏導。因為心理疏導是個需要綜合知識和能力的專業工作,藉助專業人員...

身患抑鬱症的我,如何擺脫,抑鬱症患者該怎麼自我擺脫?

佛陀曾經說過,當人來到這個世間上,是來享福 還是是來受罪,皆不可自行了斷生命,而是要完整的度過整個生命期,這才不枉此生來的目的。希望您能切合實際,想想前因與後果,不可貿然行事,結束生命,又豈是最好的解決辦法呢?在這個世界上,最值得羨慕的人,還是我們自己。既然來到了這個世界上,拿得起,自然要學會放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