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養殖中,適合四大家魚的生長最佳水深為多少

2022-04-28 17:59:36 字數 5972 閱讀 9280

1樓:匿名使用者

理論上說養殖四大家魚的水深應該是2——2.5米,透明度在25-40cm。但是在實際養殖中,往往達不到這個標準,一般來說實際養殖中,水深在1.

5米就夠了,因為養殖密度往往大於理論值,所以透明度也達不到要求,往往在12-18公分就算很高了。希望能夠幫到你

2樓:匿名使用者

實際經驗告訴我二米二三的水!

在水產養殖中使用光合細菌有什麼好處

3樓:匿名使用者

池水用了光合細菌水色力什麼水成了茶褐色的

新手怎麼養殖水產?

4樓:匿名使用者

您可以先養殖一些比較存活的,然後再去養自己喜愛的。

川渝地區池塘四大家魚的高產混養模式?

5樓:匿名使用者

養殖必須預防為主,所以首要是對疾病的防治。對池塘養魚的要求是密度必須計算,由於川渝屬於盆地氣流的影響我們必須考慮,不然就會造成池塘缺氧。

6樓:匿名使用者

發展健康養殖 開發綠色水產品 湛江海洋大學食品科技學院 黃 和 水產品通常指各類魚、蝦、貝、藻等的鮮活品及 其加工品,它在國民經濟中佔有較重要的地位,對於豐富國民的「菜籃子」,改善人民的生活質量有著越來越大的作用。由於水產品易受海、淡水域環境汙染和水產養殖中大量使用藥物等方面的影響,人類食用了含有有害物質的魚、蝦、貝、藻及其加工品,就會危及健康和生命安全。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已從消費數量水產品轉向消費安全、衛生、營養、保健水產品,更加註重水產品的安全性、經濟性、科學性。

所以,綠色水產品將成為21世紀人類消費的主導產品。同時,由於我國加入wto,我國養殖產品面臨國際市場的競爭。養殖產品的結構性矛盾越來越突出,反映在國際市場主要是養殖產品的品質問題,優勝劣汰已成為必然趨勢。

只有依靠科技,提高水產養殖技術的科技含量,加大基礎研究和成果轉化的力度,發展生態漁業,開發綠色水產品,才能提高魚產品的品質,增強水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順應社會、人們和市場的需求。 一、發展健康養殖的意義 目前,西方發達國家依靠其科技優勢,在種苗質量、藥物應用、生產管理、產品品質保障等方面都引入了科學的方法與手段,開展資源節約型和生態良好型的集約化健康養殖模式。日本的對蝦養殖、挪威的鮭魚養殖和歐洲的鰻魚養殖等都是非常成功的集約化、工廠化養殖模式。

即使在發展中國家的泰國,對蝦的養殖也以集約化養殖為主,從而造就了養殖技術和養殖產量居於世界領先地位的泰國養蝦業。 從養殖技術和養殖方式分析,完善高效、集約、環保型養殖模式,以及設施漁業,是發展水產健康養殖和開發綠色水產品的一條可行的途徑,具有產業結構調整上的前瞻性和科技創新性。如發展工廠化養魚、工廠化養鮑、網箱養魚、集約式養蝦等。

從養殖技術本身來說,養殖過程涉及到一系列環節。在現有技術基礎上,按照綠色水產品要求,優化操作規程,確立養殖全過程的規範和技術標準,將是提高生產效益的一種必要的手段。 近年來,我國人們對健康養殖已越來越重視,尤其是對蝦養殖業連續多年因病害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使人們認識到健康養殖是包括養蝦業在內的水產養殖業的唯一出路。

我省近幾年在海淡水集約化和工廠化養殖也有良好開端,特別是在對蝦集約化養殖技術的應用方面尤為突出,對推動我省水產品健康養殖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深入研究和開發適合我省養殖特點的水產健康養殖技術和綠色水產品生產模式,是我省實施水產健康養殖的迫切需要,它對推動我省水產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和水產品安全、生態安全、經濟取得較高的效益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二、綠色水產品生產的原則 綠色水產品生產總的原則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漁業生產與養殖環境協調的原則。

既有利於漁業發展,又有利於生態環境的良性迴圈;二是漁業投入品安全有效的原則。即物質和能量的投入科學合理,產出效率高,浪費少,有毒有害物質殘留低;三是漁業產出物安全、營養和健康的原則。能滿足人類食品的消費對數量和質量的標準要求。

三、綠色水產品生產模式 綠色水產品生產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六種: ①水產科技園區綠色生產模式。以高質量的科技成果為核心內容,以高素質的技術隊伍為依託,使科技優勢形成產業優勢,建立高效的綠色水產品生產基地。

②池塘生態養殖模式。綠色漁業與種植業、畜禽養殖業相結合,通過養殖系統內部的迴圈利用,達到對各種資源的最佳利用,最大限度地減少養殖過程中廢棄物產生,形成適宜當地的自然條件和社會文化經濟特點的池塘生態養殖基地。 ③山區流水養魚模式。

依靠山區優質無汙染的漁業生產資源,採用流水健康養殖方式,生產綠色水產品,並與旅遊、垂釣、餐飲業相結合,提高漁業綜合效益。 ④水庫增養殖綠色生產模式。利用水庫的天然餌料資源,進行魚類增殖和圍欄、網欄、網箱養殖,使淨水與養魚富民得到協調發展。

⑤稻田生態養殖模式。是實行種養結合的綠色生產方式,即利用稻魚蟹共生互利的原理,在稻田開展河蟹和魚類的養殖,在不使稻穀減產的情況下,多生產綠色水產品,增加農民收益。 ⑥公司+基地生產模式。

在綠色水產品生產由現有生產方式逐步達到綠色生產標準,實現健康養殖的同時,根據市場需求建立水產品加工企業,養殖場按照企業的要求生產,企業按照市場需要加工,保障加工水產品的衛生和質量要求,提高水產品的附加值,建立品牌。以水產品加工企業為龍頭,帶動水產品的加工,開拓國內外市場,與綠色水產品生產基地緊密結合,形成產業化生產加工經營體系。 四、綠色水產品生產技術規範 1、綠色水產品產地生態環境質量要求 綠色水產品產地環境的優化選擇技術是綠色水產品生產的前提。

產地環境質量要求包括綠色水產品漁業用水質量、大氣環境質量及漁業水域土壤環境質量等要求必須符合ny/t 391-2000《綠色食品 產地環境技術條件》的規定。 2、綠色水產品生產技術規範 綠色水產品生產技術規範包括漁藥、飼料、農藥的使用、加工過程質量控制及包裝技術等。在綠色水產品生產過程中漁藥、農藥、飼料使用是水產品質量控制的關鍵環節之一,不合理使用漁藥、飼料、農藥不僅造成環境汙染,而且使水產品中藥物殘留量超標。

(1)漁藥使用準則 綠色水生動物增養殖過程中對病、蟲、敵害生物的防治,堅持「全面預防,積極**」的方針,強調 「防重於治,防治結合」的原則,提倡生態綜合防治和使用生物製劑、中草藥對病蟲害進行防治;推廣健康養殖技術,改善養殖水體生態環境,科學合理混養和密養,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漁藥;漁藥的使用必須嚴格按照ny/t 755-2003《綠色食品 漁藥使用準則》的規定,嚴禁使用未經取得生產許可證、批准文號、產品執行標準的漁藥;禁止使用硝酸亞汞、孔雀石綠、五氯酚鈉和氯黴素。外用潑灑藥及內服藥具體用法及用量應符合水產行業標準的規定。 (2)飼料使用準則 飼料中使用的促生長劑、維生素、氨基酸、脫殼素、礦物質、抗氧化劑或防腐劑等新增劑種類及用量應符合ny/t 471-2001《綠色食品 飼料及飼料新增劑使用準則》的規定;飼料中不得新增國家禁止的藥物 (如己烯雌酚、喹乙醇)作為防治疾病或促進生長的目的。

不得在飼料中新增未經農業部批准的用於飼料新增劑的獸藥。 (3)農藥使用準則 稻田養殖綠色水產品過程中對病、蟲、草、鼠等有害生物的防治,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嚴格控制使用化學農藥。農藥使用嚴格按照ny/t 393-2000《綠色食品 農藥使用準則》的規定,應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禁止使用除草劑及高毒、高殘留、三致(致畸、致癌、致突變)農藥。

稻田養殖使用農藥前應提高稻田水位,採取分片、隔日噴霧的施藥方法,儘量減少藥液(粉)落入水中,如出現養殖物件中毒徵兆,應及時換水搶救。 (4)加工過程質量控制準則 綠色水產品加工原料應來自綠色水產品基地,品質新鮮,各項理化、安全衛生指標應符合相應綠色水產品的品質要求;原料在運輸過程中應採取保鮮、保活措施;運輸工具、存放容器、儲藏場地必須清潔衛生。保活措施;運輸工具、存放容器、儲藏場地必須清潔衛生。

綠色水產品加工工廠、冷庫、倉庫的環境衛生,加工流程衛生,包裝衛生,儲運安全衛生和衛生檢驗管理等應符合國家的有關規定。 (5)綠色水產品質量要求 綠色水產品質量要求包括水產品的感官指標、理化指標及安全衛生指標。 ①感官指標和理化指標:

根據水產品品種而定。 ②安全衛生指標:水產品的重金屬和各種有害物質的含量應符合綠色食品或國外常規水產品的標準要求。

  五、水產健康養殖的病害防治 病害已成為海、淡水養殖最大的制約因素,隨著養殖生產的發展,環境汙染的日趨嚴重,養殖魚、蝦、蟹、貝、藻疾病發生越來越頻繁,發病區域不斷擴大,危害與損失越來越大。疾病的發生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致病原因錯綜複雜,有病原體的侵入(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共棲原生動物等);也有環境條件的影響(溶氧量、水溫、鹽度、ph、有毒有害物質、環境汙染等);還有養殖自身的管理(池塘清淤消毒,水體交換,餌料質量與投喂量,放養品種與密度,養殖者的技術與操作水平,藥物,途中運輸等)。

因此,養殖生產必須遵循保護良好的水體環境,避免與減少病原體的侵入與環境汙染,從開始就必須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提倡科學、合理的綜合養殖,走病害的綜合防治之路,是防治病害發生及水產健康養殖的基礎。 1、良好的水體環境 (1)優化養殖環境 ①合理選擇養殖場地:養殖必須考慮水源、水質、環境以及防病等條件,養殖地應建在無汙染源及沒有嚴重汙染的地區,養殖規模應考慮養殖區的生態平衡。

②徹底清淤消毒養殖池有機物和腐殖質:淤泥往往是水質惡化並誘發病害發生的根源,放養前必須做到徹底清除池底淤泥,進行消毒、曝晒,這樣能夠改善水質和底質條件。 ③控制海區及養殖池富營養化水平:

首先是控制陸地汙染源,禁止向海區排放「三廢」,排汙企業做到先治理後排放,沿流域城鄉逐步推行生活汙水的治理後排放,使沿海環境汙染的狀況得到有效的控制。其次調整產業結構,控制養殖規模和多品種的綜合生態養殖,改善養殖區的生態環境,有效控制疾病傳播途徑。 ④重視養殖自身汙染:

養殖自身的汙染問題是近幾年才被養殖者所認識,養殖生產應因地制宜做好統一規劃,儘量做到統一清淤消毒,提倡投喂新鮮及優質配餌,實現魚、蝦、貝輪混養等綜合養殖方式,對養殖廢水進行集中處理,避免養殖自身汙染與淨化養殖環境。 2、保持良好的水質條件 (1)培養好養殖塘水色 良好的水質有穩定和維持養殖池生態平衡的作用。水體中保持一定數量浮游植物(保持水色為黃褐色、茶綠色、透明度0.

3~0.4m)能夠有效地向水中提供氧氣,吸收有機物轉化的營養鹽類,並能夠提供養殖苗種基礎餌料,有利於穩定水溫、水質,促進養殖品種生長,同時可以減少養殖品種的互相蠶食和生物的應激反應,目前改善水質的主要方法是添換水。 (2)提倡應用光合細菌淨化水質 光合細菌具有明顯的淨化水質和改良底質的作用,能夠吸收利用腐敗細菌,分解沉積殘餌和排洩物等有機物分解所產生的硫化氫等有害物質,並能與水中致病菌競爭營養鹽、抑制病原生物(細菌)生長,甚至徹底消滅致病細菌,從而達到防止養殖魚、蝦病害發生的目的。

光合細菌還有豐富的營養物質,能夠作為魚蝦餌料的新增劑。光合細菌用量為每公頃49.5~57.

0l(菌液含量為40億個/l),用10~20 倍水稀釋後潑灑,每天投喂2~3次,直到養殖品種起捕。 3、應用科學的養殖技術 重視基礎餌料的培育基礎餌料可以滿足養殖品種初期的餌料要求,而且也有利於池塘的生態平衡,特別是蝦類養殖早期基礎餌料培育得好,一般蝦3~5cm前可以不投餌,能夠保持養殖池良好的水質環境,同時可以減少投餌造成的成本提高與水體汙染。因此,現在越來越多的養殖者認識到基礎餌料培育的重要性。

(1)放養健康苗種,保持合理放養密度 ①放早苗養健康苗種為了增加養殖時間,目前許多地方採用放養早苗增加養殖時間,放養早苗也有利於避開發病時機,達到增產增效的目的,由於放養時間提早,還可以改善水質。 ②苗種中間培育魚、蝦苗經過20~30d的暫養,培育大規格魚、蝦苗種,準確計數放養到養殖池,能夠避免養殖管理的盲目性,並減輕池塘的負載,提倡尼龍大棚暫養早苗,一是提高養殖成活率並降低成本;二是有利於多茬養殖。魚苗經發塘,能夠儘量避開臺風期,增加放養時間,提早達到商品規格,提高養殖經濟效益。

③合理放養密度:合理放養密度,就是要符合養殖水體所能承受的生產能力,維護養殖池的生態平衡。各養殖區應根據自然環境條件、水體交換條件、養殖品種、苗種規格、養殖方式等不同情況,分別對待,以達到最佳經濟效益。

(2)科學投喂優質餌料 ①選擇優質餌料病從口入,預防疾病發生,餌料是重要一環。投喂鮮活、冰凍餌料必須新鮮,禁止使用帶有病原體的餌料;選用配合餌料要選擇優質的餌料源,禁止使用發黴變質餌料。在配合餌料或投喂配餌時可以新增維生素c與一些魚蝦營養元素,以提高魚蝦的體質和免疫力。

②合理、科學的投餌方法投喂餌料應做到合理、科學,即做到定質、定量、定時、定位。保證餌料質量,適量投喂,做到少喂多餐,食物投喂到魚蝦經常活動的位置,最好餌料投放在食臺上。 (3)加強養殖管理。

「三分苗種,七分養」,養殖管理是提高經濟效益、防止汙染與疾病發生的關鍵所在,日常管理要做到「三勤」,即勤巡塘、勤檢查、勤除害。同時要做好日常的進排水、餌料投喂等工作;對於疾病要及時監測,發現病情要及時使用適當藥物**,對疫病中心區進行隔離以切斷病害的蔓延,以儘量減少損失。在養殖時間,適當使用消毒劑等藥物,改善養殖環境,預防疾病的發生。

何為四大家魚

淡水養殖的四大家魚是指最為中國人所熟悉的四種食用魚類.分別是青魚 草魚 鰱魚 鱅魚.經過一千多年的人工選擇成為優良的水產品種.在中國的淡水養殖品種結構中,四大家魚一直佔據主要位置.四大家魚的產量約為淡水魚類總產量的80 長江產區最高時魚苗產量達300多億尾.四大家魚廣泛分佈在中國各大水系,養殖和天然...

四大家魚是哪四種魚,中國的四大家魚是哪幾種?

青 草 鰱 鱅我上學的時候是這四種,不知道現在改了沒。青魚,草魚,鰱魚,鱅魚,一直到現在都是這4個 中國的四大家魚是哪幾種?中國的四大家魚分別是 青魚 草魚 鰱魚 鱅魚。青魚又叫黑鯇,全身有較大的鱗片。外形很像草魚,但全身的鱗片和魚鰭都帶灰黑色。青魚的名字也由此而來。鱗片大而粗。它的尾部比草魚要細長...

鯽魚是「四大家魚「之一,為什麼我國四大家魚裡沒有鯽魚

四大家魚指人工飼養的青魚 草魚 鰱魚 鱅魚 是中國1000多年來在池塘內養魚中選定的混養高產的魚容種 鰱魚又叫白鰱 在水域的上層活動,吃綠藻等浮游植物 鱅魚的頭部較大,俗稱 胖頭魚 又叫花鰱,棲息在水域的中上層,吃原生動物 水蚤等浮游動物 草魚生活在水域的中下層,以水草為食物 青魚棲息在水域的底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