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的故事大意是什麼,莊子的故事到底是什麼?

2022-03-15 05:05:41 字數 3620 閱讀 6301

1樓:匿名使用者

《莊子》是繼《老子》之後體現道家學說的一部極其重要的作品。現今通行的《莊子》一書,分為「內篇」、「外篇」、「雜篇」三部分,共三十三篇。以其深邃的思想內容和奇詭的創作手法,在先秦諸子散文中獨樹一幟,是一部洋溢著浪漫主義的散文集.

2樓:以念霞

內篇所謂內篇,乃是郭象所定,可謂莊學之內,一般認為應是莊子所著,是莊子思想核心,七篇可構成完整的理論體系。內七篇篇目都為三字,與外、雜篇取各篇篇首兩字為題不同,內篇篇目皆標明題旨,應屬後人所加。

外篇、雜篇

外、雜篇**駁雜,秦漢以來,多數仍認為與內篇同屬莊子作品。宋代蘇軾指出其中有四篇,應非莊子所作。清代王夫之論析外、雜篇思想與內篇不同,不是莊子之書。

至今,一般認為外雜篇,應是莊子後學及道家相關學者所作,經長期積累,由漢朝人所編匯,附於內篇之後。外雜篇之編纂,反映漢朝人對莊子思想與道家體系的理解。《史記》中司馬談〈論六家要旨〉所論道家,與今日學者所論,差異很大,即可見其中梗概。

《莊子》外、雜篇,篇目雖雜,大體包括述莊、黃老、無君等主要內容。

莊子的故事到底是什麼?

3樓:讓情感生活更美好

莊子的故事有很多,但最有名的應該是《莊子夢蝶》了。

《莊子夢蝶》的原文: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莊子夢蝶》的譯文:過去莊周夢見自己變成蝴蝶,很生動逼真的一隻蝴蝶,感到多麼愉快和愜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莊周。

突然間醒過來,驚惶不定之間方知原來是我莊周。不知是莊周夢中變成蝴蝶呢,還是蝴蝶夢中變成莊周呢?莊周與蝴蝶那必定是有區別的。

這就可叫作物、我的交合與變化。

《莊子夢蝶》的寓意:

道家思想:莊周變為蝴蝶步入極樂,乃人生大幸;蝴蝶變為莊周步入喧囂,乃人生之不幸!周變蝶乃脫俗成仙,蝶變周乃墮落紅塵!

這則故事窮盡了自然造化和自由人生的真諦,所以後人總是以莊周化蝶作為實現人生自由的典範。

4樓:海的第三稜瑞瑞

一、莊子夢蝶

曾有一次,莊子睡覺時做了個夢。莊子曾經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在花叢中十分愜意地飛翔。醒來之後,他完全忘記自己是莊周了,甚至不知道是蝴蝶變成了自己,還是自己夢中變成了蝴蝶。

李煜曾有詩: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生活中這種事情很多,夢醒時分才是我們迴歸真實的時刻吧。

二、知魚之樂者,莊子也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是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每個人的生活不同,心理狀態不同,生活中的苦辣酸甜,喜怒哀樂也不一樣。這句話出自一個故事:

莊子和惠子在橋上玩,莊子說:「鰷魚遊得從容自在,這是魚的快樂呀。」惠子說:

「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的快樂呢?」莊子說:「你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

」惠子說:「我不是你,本來就不知道你快樂。而你也不是魚,那你肯定不知道魚的快樂。

」莊子說:「從最初的話題說起,你說『你在**知道魚的快樂呢』,既然你知道我知道魚的快樂,為何還問我?」後來就有了「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5樓:語數教育鄭老師

在《莊子》裡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天莊子在河邊釣魚,楚王派二個人去找他,說很仰慕他的才華,希望能去楚國做官。莊子說:楚國有一隻神龜,被殺死至今已經三千年了,可是楚王十分愛惜它,把他的骨頭供奉起來。

我問你們二位是願意死後留骨,還是願意在泥巴塘裡打滾呢?答案大家都知道,就是在泥水中逍遙過一輩子。

6樓:三黃玉帝

莊子夢蝶

知魚之樂

有關莊子的小故事和寓意

7樓:愛傑的橙子

一、望洋興嘆

原文: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岸矣清渚崖之間,不辨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

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

'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莊子《莊子·秋水》

譯文:秋天來到,天降大雨,無數細小的水流,匯入黃河。只見波濤洶湧,河水暴漲,淹沒了河心的沙洲,浸灌了岸邊的窪地,河面陡然變寬,隔水遠望,連河對岸牛馬之類的大牲畜也分辨不清了。

眼前的景象多麼壯觀啊,河伯以為天下的水都彙集到他這裡來了,不由洋洋得意。他隨著流水向東走去,一邊走一邊觀賞水景。

他來到北海,向東一望,不由大吃一驚,但見水天相連,不知道**是水的盡頭。

河伯呆呆地看了一陣子,才轉過臉來對著大海感慨地說:「俗話說:'道理懂得多一點的人,便以為自己比誰都強。'我就是這樣的人啦!」

寓意:不見高山,不顯平地;不見大海,不知溪流。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是很渺小的。

二、屠龍之技

原文:姓朱者學屠龍於支離益,單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無所用其巧。

莊子《莊子·列禦寇》

譯文:有一個姓朱的人,一心要學會一種別人都沒有的技術,於是,就到支離益那裡去學習宰殺龍的本領。他花盡了家裡資產,用了整整三年時間,終於把宰殺龍的技術學到手了。

姓朱的得意洋洋地回到家裡。可是,世間哪有龍可殺呢?結果,他學的技術一點也用不上。

寓意:學習必須從實際出發,講求實效。如果脫離了實際,再大的本領也沒有用。

三、隨珠彈雀

原文:今且有人於此,以隨侯之珠,彈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則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輕也。(隨侯之珠是非常珍貴的寶珠。)莊子《莊子·讓王》

譯文:有一個喜打鳥的人,卻用隨珠作彈丸,去射飛翔在千丈高空中的一隻麻雀。人們看了,都嘲笑他。這是什麼道理呢?這是因為付出的代價太昂貴,而得到的東西太輕微。

寓意:做什麼事,都得講究得失輕重。為了沒什麼價值的東西而丟掉十分寶貴的東西,這是一種十分愚蠢的行為。

四、鵬程萬里

原文: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雲;搏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斥安鳥笑之曰:

「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莊子《莊子·逍遙遊》

譯文:遠古的時候,有一種鳥,名字叫作鵬。大鵬鳥的背像泰山那樣高,飛起來的時候,它的翅膀就像遮天蔽日的雲彩。

有一次,大鵬鳥向南海飛去。它在南海海面上用翅膀擊水而行,扇一下就是三千里。它向高空飛去,捲起一股暴風,一下子就飛出九萬里。

它飛出去一次,要過半年才飛回南海休息。當它飛向高空的時候,它的背靠著青天,而云層卻在它的下邊。

生活在窪地裡的小安鳥雀,看見大鵬鳥飛得這麼高,這麼遠,很不理解,就說:「他還想飛到**去呢?我們往上飛,不過幾丈高就落下來了,我們在蓬蒿飛來飛去,也算是飛到邊了。

大鵬鳥究竟想飛到什麼地方去呢?」

寓意:一個目光短淺的人,是不能理解志向高遠者的追求的。

莊子(約前369-前286),戰國中期哲學家,莊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漢族,蒙(今安徽蒙城,又說河南商丘、山東東明)人。是我國先秦(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

莊子原系楚國公族,楚莊王後裔,後因亂遷至宋國,是道家學說的主要創始人。與道家始祖老子並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思想體系,被思想學術界尊為「老莊哲學」,然文采更勝老子。

代表作《莊子》被尊崇者演繹出多種版本,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等,莊子主張「天人合一」和「清靜無為」。

莊子的故事

求莊子中有寓意的經典故事

出自《莊子》寓言故事,出自《莊子》寓言故事成語故事也行

痀僂丈人承蜩 這個故事 原文 仲尼適楚,出於林中,見痀僂 讀居樓 者承蜩 讀條 猶掇 讀多 之也。仲尼曰 子巧乎!有道邪?曰 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墜,則失者錙銖 讀知朱 累三而不墜,則失者十一 累五而不墜,猶掇之也。吾處身也,若厥株拘 讀決朱居 吾執臂也,若槁 讀稿 木之枝 雖天地之大,萬物之...

《莊子》故事兩則中,莊子與惠子的人物形象

借鑑的 一 巧妙地採用了寓言的形式。莊子往見惠子,表明自己的清高,無意功名利祿,指責惠子為保住官位而偏狹猜忌的心態,但這些並沒有直接道出,而是寓於一個虛構的故事中,使人感到意味雋永,具有更強的諷刺性。善於運用比喻。其中的 鵷 鴟 和 腐鼠 都具有明顯的比喻義,且比喻自然生 動形象,特別是把鴟嚇鵷的情...

莊子秋水根據這一故事寫出2成語,莊子 秋水 根據這一故事寫出2成語

邯鄲學步 相傳在兩千年前,燕國壽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論長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經常無緣無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 衣服是人家的好,飯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見什麼學什麼,學一樣丟一樣,雖然花樣翻新,卻始終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該是什麼模樣。家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