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題P45 5面對20世紀70年代出現的經濟滯漲,發達國家採取的經濟政策不包括A 減少國家對

2022-03-10 00:06:02 字數 5595 閱讀 4878

1樓:備潔割碼與王貿

c 排除法做,無論哪個國家都不會把減少社會福利為政策

2樓:周芷若

d我覺得這其實是一道經濟學題目。當然歷史教科書中可能陳述了發達國家應對「滯漲」的措施。當然只是去記,不一定能理解**採取相應對策的理由。

首先什麼是滯漲,就是失業率和通貨膨脹率都很高,超出了正常的可接受區間。可以通過巨集觀經濟學模型來說明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

根據著名的菲利普斯曲線和巨集觀經濟學理論框架,失業率和通貨膨脹率成反向變動關係,即通過適當提高一個指數來降低另一個指數,至於怎麼提高哪個降低哪個,需要根據**的偏好和權衡。例如,**非常擔心失業率過高造成的社會問題,**就會採取政策通過適當提高通脹率來降低失業率,以使這個指標都處在可接受的區間,但是必須要承受通貨膨脹帶來的痛苦。

現在分析選項。a選項應該是正確的,新古典巨集觀經濟學(貨幣主義和理性預期學派)提倡**不要干預經濟,市場可以通過自身的機制調節經濟達到一種良性機制。

b選項**部分國有企業,與本題題幹不是很相關,但是也能解釋。國家通過**國有企業,實現私有化,私有經濟比國有經濟更具有效率,這是顯然的。因此通常認為「私有化」也是解決經濟效率和效果的一種手段。

只是從微觀層面來實現的。

選項c,減少社會福利支出,有兩方面的效果。一是,減少社會福利,迫使更多的失業者尋找工作,可以降低失業率;二是,減少支付轉移(削減社會福利支出)可以降低社會需求,根據ad-as(總供給-總供給)模型,可以降低需求,同時降低了**,即可以降低通貨膨脹率。因此通過削減社會福利開支可以實現降低失業率和通貨膨脹率,即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滯漲」問題,但是政策效果不太好確定。

但是這項政策是以犧牲巨集觀經濟(gdp)為代價的,從is-lm模型剋制,緊縮的財政政策對巨集觀經濟的打擊很大。**必須要考慮這一影響。還有這項政策推行起來很困難,因為很多下層民眾肯定激烈反對,最近英國騷亂就是很大程度是因為**採取了削減福利支出的政策。

選項d就是本題的正確選項了。**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投資,這明顯是經典的凱恩斯主義的擴張的財政政策,通過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投資可以拉動投資,帶動消費,可以解決失業問題,但是可能會造成****,即通貨膨脹,因此在「滯漲」時期採取這一政策顯然不太合適。其實30年代美國大蕭條時期,偉大**富蘭克林-羅斯福就是受到凱恩斯經濟學的影響採取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投資,帶領美國經濟走出低谷,挽救了西方經濟社會和資本主義。

中國目前的經濟大部是有投資拉動的,你也可以感受到我們的通貨膨脹水平很嚴重,cpi指標連續幾個月超過6%,估計全年會超過5%,超出了公認的4%水平,因此「家寶」**一直想法設法降低豬肉**,打擊「蒜你狠」,「糖高宗」。

呵呵,講了這麼多,不知道你明白了沒有。已經一年多沒看經濟學,這些東西現在看來依然受用。希望能幫上你。

3樓:雎鳩女兒

c20世紀70年代以後資本主義國家進入福利國家階段

4樓:匿名使用者

經濟學專業的文科生告訴你,毫無疑問,選d。

ab就不說了,上面很多人講的很全面,似乎大家的爭論集中於c和d不選c。實際上社會福利開支是二戰後西方國家普遍使用的,對西方國家的社會穩定起到重要作用,在某些西方國家(如西歐部分國家)甚至成為嚴重的社會包袱,至今沒有有效削減。

選d。加大國家投資是凱恩斯主義挽救2023年大危機的思路,二戰後曾被西方國家普遍應用,實現西方國家六七十年代的**發展。七十年代由於石油危機等原因,部分國家陷入滯漲,供給學派戰勝凱恩斯主義,成為西方國家經濟政策的指導思想,要點是反通脹。

既然要反通脹,就必須縮減**開支,因而採取了包括減少經濟干預、**國企等多種手段。自然不可能擴大開支搞投資。

5樓:漪風

a.減少國家對經濟的干預

b.**部分國有企業

c.削減社會福利開支

d.加大國家對基礎設施的投資

選d沒問題。

首先要把70年代的滯脹搞清楚。2023年,因為不滿美國干預第四次中東戰爭,歐佩克組織暫停了石油輸出,使得石油**提高,從美國開始發生了經濟危機並直接瓦解了佈雷頓森林體系。

這次經濟危機也讓很多國家意識到凱恩斯理論的一些弊端。國家不干預經濟生活不行,干預過多又不行。所以一些國家放棄了凱恩斯理論,開始減少對經濟的干預。

所以abc都是對的。而d明顯與abc相反嘛。d應該是羅斯福新政及二戰後西方國家對經濟體制的調整的內容。

那個時候人們開始接受凱恩斯理論,要加大幹預,而且d說明國家實行「以工代賑」,提供工作崗位,實際上也是一種社會福利。

而正因為一些削減措施,美國很快又發展起來。九十年代後,出現了高增長,低通賬的局面,被西方學者稱為「新經濟時期」。

希望幫助你

6樓:追擊車

選a吧,70年代發達國家用的還是凱恩斯主義啊。

7樓:匿名使用者

答案是d

a b c都是採取了的

「d加大國家對基礎設施的投資」本身就是國家對經濟的干預的一種形式 既然a已經說了「減少國家對經濟的干預」

那麼經濟政策不包括( )肯定選d

8樓:青少年的紅星

選擇d.面對1973-2023年和1979-2023年資本主義世界戰後嚴重的經濟危機和之後的滯漲局面。以新自由主義經濟學派為主要的觀點的資產階級精英提出。

要**國有企業搞私有化,削減社會福利開支,減少國家的經濟干預。2023年英國的撒契爾夫人執政後便採取新自由主義的措施。2023年美國**里根也採取類似的措施。

英美新自由主義模式後被稱為「華盛頓共識」。英美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是堅決反對國家對基礎設施投資的。

求20世紀70年代經濟危機具體介紹

9樓:匿名使用者

70年代前的週期性經濟危機和70年代的滯脹經濟

當代資本主義的腐朽趨勢首先表現為週期性生產過剩危機的深化。儘管西方國家普遍對經濟生活進行了多方面的一直強化干預, 但是並不能避免週期性生產過剩危機的爆發。據中國《世界經濟百科全書》的分析, 在2023年前, 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危機次數和時間是:

美國 1948-1949、1953-1954、1957-1958、1960-1961、1969-1970;英國1951-1952、1957-1958、1961-1962、1966、1971-1972;聯邦德國1952-1955、1958、1961、1966-1967、1971; 日本1954、1957-1958、1962、1970-1971;義大利1951、1957-1958、1964、1970-1971; 法國1952-1953、1958-1959、1964-1965。這表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危機在戰後仍是頻繁發生而在時間上是參差不齊的。和戰前相比,這一時期的經濟危機特點的形成與發達國家經濟發展不平衡加劇有關;由於干預措施的強化,戰前危機四個階段的明顯特徵(危機、蕭條、復甦、高漲)在戰後已經顯得不那麼明顯;70年代前的危機程度也不如戰前;此外60年代以來,開始出現危機和物價**並存的現象。

[1]當代資本主義的腐朽趨勢還表現為滯脹經濟和結構性經濟危機的出現。70年代以來, 西方發達國家又出現了經濟滯脹和低速發展,雖然1983-2023年經濟一度回升, 但2023年7月以來,又陷入經濟危機, 直到2023年才先後走出困境。在這25年間, 西方世界發生三次世界性嚴重經濟危機。

即1973-2023年發生的以滯脹為特徵的嚴重世界性經濟, 和1979-2023年更嚴重的世界經濟危機。1983-2023年間西方發達國家出現了80年代經濟的恢復和快速發展的好勢頭, 但1990-2023年西方世界又爆發了戰後最嚴重的世界性經濟危機。這使西方國家在應付危機的對策上面臨更棘手的問題。

70年代以來, 以滯脹經濟成為一種十分突出現象。美國的通貨膨脹率70年代為7.1%, 2023年初為18%, 1970、2023年為4.

5%, 2023年10月到2023年12月, 美國先後發生10次美元危機, 2023年10月到1978 年11月, 又連續發生8次美元危機, 2023年1月21日, 每盎斯**兌換美元高達785美元。

作為滯脹現象,兼有生產停滯或緩慢發展和通貨膨脹現象。滯脹經濟是西方發達國家特定發展時期的綜合產物。70年代以來,西方發達國家的舊工業、舊技術、舊工藝、舊產品所體現的「夕陽」工業不景氣, 而新工業、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所體現的「朝陽工業」取代「夕陽」工業尚需時間; 新科學技術革命的生長點形成強有力的新的生產力也需時間; 勞動力又遇新的調整, 以美國為例, 2023年民間勞動力6,220萬人,2023年8,270萬人,2023年10,860萬人。

[2]1950-2023年, 進入市場的勞動力增加了9.8%, 1965-2023年有5,500萬人加入了勞動大軍, 增加了40.5%, 1950-2023年就業人數增加690萬, 1970-2023年增加到1,860萬人, 但1970-2023年的失業人數和失業比例仍有增無減。

與以往不同, 還增加了地區性、部門性的結構性失業現象, 從而使失業問題的解決面臨新難題。在這期間, 西方世界經濟關係自2023年起,美元霸主地位的結束, 美日歐經濟關係面臨新的調整。2023年由於中東「石油戰」的結果, 西方廉價石油原料時代宣告結束。

它打破了長期以來西方列強壟斷世界經濟秩序的局面, 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西方世界70年代以來的經濟。與此同時, 作為西方經濟主流的現代凱恩斯主義經濟學說, 面臨難以解決滯脹經濟的嚴重危機, 西方世界的強化國家干預政策的某些弊端, 追求最大限度利潤和社會嚴重不公矛盾的加劇, 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帶來影響, 促使西方國家尋求新的調整對策。追求全球擴張和國家經濟發展的矛盾也迫使西方國家考慮做出必要的政策調整。

[3]對於滯脹現象, 經濟學界和史學界迄今眾說紛紜。[4]現代凱恩斯主義主流綜合學派對滯脹的解釋和對策仍處於難以自圓其說的境地, 保羅·薩繆爾遜在他的《經濟學》中說: 「能否同時享受充分就業和**穩定的好處?

這個問題是一個在混合經濟中到處使人心神不寧的幽靈。」「問題、問題、問題。這些問題對於一國經濟的健全執行是至關重要的。

」「正如沒有一個認真負責的醫生現在能夠告訴你**癌症的辦法, 對停滯膨脹這個現代病症, 經濟專家們現在也沒有能夠就一種令人滿意的醫治辦法達成一致意見。提出的對策都有很大的爭議, 而且許多對策產生的***比病症本身還要糟糕。」[5]「隨著時間的推移, 由於為限制通貨膨脹所必需的失業率越來越高。

這一問題似乎確確實實變得越來越嚴重。」[6]激進派代表人物謝爾曼,霍華德·j認為: 「失業和通貨膨脹是當今美國和整個資本主義世介面臨的兩個最重要的問題」, 他認為失業和通貨膨脹的根源在美國資本主義的壟斷勢力。

」[7]

國內學術界對滯脹的討論, 迄今仍在繼續。除了對它的內含和實質各持己見外[8]在原因的**方面, 經濟學界主要的看法有: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政策產物論。

[9]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發展變化論[10]、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條件下,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激化論等[11]。史學界還有滯脹新規律說。[12]

在經濟滯脹期間,西方世界發生了1973-2023年世界性經濟危機。這次危機從英國開始, 擴及美國、西歐和日本。在這期間, 西方發達國家工業生產普遍持續大幅度下降, 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工業下降了8.

1%, 其中鋼下降14.5%, 小汽車下降了18.6%; 企業破產嚴重, 最初兩年內西方十國資本在100萬美元以上的企業倒閉12萬多家; ****慘跌,英國高達52%, 超過了三十年代大危機水平; 固定資本投資減少,房屋建築投資**更慘;失業人數劇增, 2023年全失業人數達1,500~1,800萬人; 物價繼續**。

1974~2023年間, 消費物價指數**聯邦德國為11.1%, 英國則高達43.9%。

由於滯脹的加劇、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貨幣體系的瓦解, 和中東石油戰對發達國家的打擊,都使1973-2023年危機比起戰後至70年代前的西方經濟危機要嚴重得多。

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初。西歐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其中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是

英國,那時候,經濟 軍事等等各方面的實力,英國都雄踞歐洲首位 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是哪個國家?德國 日本 從50年代初至70年代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新成果,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巨集觀管理,利用不合理的國際經濟舊秩序,獲取了廉價的能源 原材料和海外市場 利用西歐各...

20世紀70年代新加坡愛情小說有哪些

20世紀70年代bai 出現了一批描寫愛情的長篇du 如zhi瑪斯的 馬伊爾dao 要結婚 蘇來第 西回班的 大炮與愛情答 和奈英姆 代比的 毀滅 1978 等。比較優秀的短篇 有福阿特 沙林的以追求自由為題材的 我要把心兒帶到何方 1974 卡瑪列亞 阿旺以試管嬰兒為題材的 他不是咱們的 1975...

20世紀70年代美國經濟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

石油危機 中東產油復國紛制 紛提高石油 和限制石油像當時歐美國家出口,影響了當時美國經濟的發展。越戰的拖累 美國在越南戰爭支出了龐大的軍費,影響了經濟建設方面的投入。日本與西歐崛起,尤其是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極大的影響了美國的對外出口,同時還加大了美國的進口,美國的外貿赤字增多。20世紀7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