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認識原子結構經歷了哪幾個探索歷

2022-03-04 03:05:50 字數 3386 閱讀 6936

1樓:黑暗貝斯特

原子結構模型的演變

原子結構模型是科學家根據自己的認識,對原子結構的形象描摹.一種模型代表了人類對原子結構認識的一個階段.人類認識原子的歷史是漫長的,也是無止境的.

下面介紹的幾種原子結構模型簡明形象地表示出了人類對原子結構認識逐步深化的演變過程.

道爾頓原子模型 ( 1803 年):原子是組成物質的基本的粒子,它們是堅實的、不可再分的實心球.

湯姆生原子模型 ( 1904 年):原子是一個平均分佈著正電荷的粒子,其中鑲嵌著許多電子,中和了正電荷,從而形成了中性原子.

盧瑟福原子模型 ( 1911 年):在原子的中心有一個帶正電荷的核,它的質量幾乎等於原子的全部質量,電子在它的周圍沿著不同的軌道運轉,就像行星環繞太陽運轉一樣.

玻爾原子模型 ( 1913 年):電子在原子核外空間的一定軌道上繞核做高速的圓周運動.

電子雲模型 ( 1927 年—— 1935 年):現代物質結構學說.

現在,科學家已能利用電子顯微鏡和掃描隧道顯微鏡拍攝表示原子影象的**.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對原子的認識過程還會不斷深化

2樓:汲瑋藝

主要就是原子的對撞法,還有質譜發等

(1)人類認識原子結構的歷史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請填寫下表: 發展階段 主要化學家 主要貢獻

3樓:

(1)道爾頓創立了近現代原子論;盧瑟福提出了原子結構的行星模型;湯姆孫提出的葡萄乾麵包原子模型;波爾提出了現代原子論,故答案為:

發展階段

主要化學家

主要貢獻

(1)道爾頓(dalton)

近代原子論

(2)湯姆遜葡萄乾麵包模型

(3)盧瑟福(rutherford)

原子結構的行星模型

(4)波爾(bohr)

;(2)湯姆遜發現了電子證明了原子的可分性;盧瑟福α粒子散射實驗說明原子核內部具有複雜的結構,故答案為:a粒子的散射實驗;放射性的發現;

(3)大多數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變原來的前進方向,說明原子核很小;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變了原來的運動路徑,說明原子核帶正電;有極少數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堅硬不可穿透的質點而被彈了回來,說明金的原子核不能被穿透;大多數a-粒子暢通無阻地通過說明原子幾乎是一箇中空的球體,

故答案為:原子核帶正電;原子核是一個體積很小而又很堅硬的不能穿透的核;原子幾乎是一箇中空的球體;(核外電子在核四周作高速運動);

(4)α粒子是氦核,電荷數為2,質量數為4,則反α粒子的質量數為4,電荷數為-2,故答案為:2

4he2-.

人類認識原子結構經歷了哪幾個

4樓:

原子結構模型的演變

原子結構模型是科學家根據自己的認識,對原子結構的形象描摹.一種模型代表了人類對原子結構認識的一個階段.人類認識原子的歷史是漫長的,也是無止境的.

下面介紹的幾種原子結構模型簡明形象地表示出了人類對原子結構認識逐步深化的演變過程.

道爾頓原子模型 ( 1803 年):原子是組成物質的基本的粒子,它們是堅實的、不可再分的實心球.

湯姆生原子模型 ( 1904 年):原子是一個平均分佈著正電荷的粒子,其中鑲嵌著許多電子,中和了正電荷,從而形成了中性原子.

盧瑟福原子模型 ( 1911 年):在原子的中心有一個帶正電荷的核,它的質量幾乎等於原子的全部質量,電子在它的周圍沿著不同的軌道運轉,就像行星環繞太陽運轉一樣.

玻爾原子模型 ( 1913 年):電子在原子核外空間的一定軌道上繞核做高速的圓周運動.

電子雲模型 ( 1927 年—— 1935 年):現代物質結構學說.

現在,科學家已能利用電子顯微鏡和掃描隧道顯微鏡拍攝表示原子影象的**.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對原子的認識過程還會不斷深化

人類認識原子結構經歷了哪幾個主要階段?每一個階段中代表性的科學家及其觀點是什麼?

5樓:匿名使用者

補充:α、為氦核流、動能大、電離能力強、運動狀態不易改變、帶正電

β、為高能電子流、速度高(接近光速)、動能小、電離能力弱、運動狀態易改變、帶負電

γ、為光子流、不帶電、

質子(proton)是一種帶 1.6 × 10-19 庫侖(c)正電荷的亞原子粒子,直徑約 1.6 to 1.

7×10−15 m 1,質量是938百萬電子伏特/c²(mev/c²),即1.6726231 × 10-27 kg,大約是電子質量的1836.5倍。

質子屬於重子類,由兩個上夸克和一個下夸克通過膠子在強相互作用下構成。原子核中質子數目決定其化學性質和它屬於何種化學元素。

中子呈電中性,其質量為 1.6749286 ×10-27千克(939.56563兆電子伏特),比質子的質量稍大

電子:靜止質量為9.109×10^-31kg、電荷為-1.602×10^-19c的穩定基本粒子。在一般情況下是指帶負電荷的負電子。其反粒子是帶正電荷的正電子。

定量關係:質子數等於電子數、原子質量數等於中子數加質子數、

原子質量為一個原子的質量、單位為kg、

原子的相對原子量為原子質量和碳12原子質量的比值、單位為1

原子的近似相對原子量為原子的相對原子量保留整數位或一位小數(如氯)、

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指元素的平均原子質量(是平均的、和原子的相對原子量不同)與核素c(碳)12原子質量的1/12之比.

元素的近似相對原子質量為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保留整數位或一位小數(如氯)、

先是湯姆孫發現電子、然後提出「棗糕模型」猜想、即原子中含有電子帶負電荷、帶正電荷的物質均勻分佈在原子中、就像棗糕一樣(電子像棗、帶正電荷的物質像麵粉)、

盧瑟福用α粒子(氦核)轟擊金箔後否定了「棗糕模型」、提出了「核式模型」、即電子在核外、正電荷在核內、後發現質子和中子、完善了核式模型、

玻爾發現了電子的分軌道運動(即能級)、

20世紀60年代,美國物理學家默裡•蓋爾曼和g.茨威格各自獨立提出了中子、質子這一類強子是由更基本的單元——夸克(quark)組成的、

基本結束、不明白就hi我好了、我詳細講給你、、、

人類認識原子結構經歷了哪幾個主要階段

6樓:科學普及交流

先是湯姆抄孫發現電子、然後提出「棗糕模型」猜想、即原子中含有電子帶負電荷、帶正電荷的物質均勻分佈在原子中、就像棗糕一樣(電子像棗、帶正電荷的物質像麵粉)、

盧瑟福用α粒子(氦核)轟擊金箔後否定了「棗糕模型」、提出了「核式模型」、即電子在核外、正電荷在核內、後發現質子和中子、完善了核式模型、

玻爾發現了電子的分軌道運動(即能級)、

20世紀60年代,美國物理學家默裡•蓋爾曼和g.茨威格各自獨立提出了中子、質子這一類強子是由更基本的單元——夸克(quark)組成的、

人類在探索原子結構奧祕的過程中經歷了哪些歷史階段

人類認識原子結構經歷了哪幾個主要階段

先是湯姆抄孫發現電子 然後提出 棗糕模型 猜想 即原子中含有電子帶負電荷 帶正電荷的物質均勻分佈在原子中 就像棗糕一樣 電子像棗 帶正電荷的物質像麵粉 盧瑟福用 粒子 氦核 轟擊金箔後否定了 棗糕模型 提出了 核式模型 即電子在核外 正電荷在核內 後發現質子和中子 完善了核式模型 玻爾發現了電子的分...

原始人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南方古猿 南方古猿化石最早發現於1924年,地點是在南非金利伯以北,那是一個幼年古猿的頭骨。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63363530 後來,在南非馬卡潘山洞 唐恩等地和東非奧莫 奧杜威等地也有發現。這些化石主要是頭骨 下額骨 髖骨 牙齒 四肢骨...

漢字大致經歷了哪幾個階段,漢字的字型經歷了哪幾個演變發展階段?各有什麼主要特點

漢字大致經歷了7個階段,各階段的劃分及其主要特點是 1 甲骨文。殷商後期,表意符號 演變成了成了比較定型的 甲骨文 就是刻在動物的骨頭上和烏龜的龜板上的文字,這是 漢字 的第一個階段,也是 現代漢字 的祖先。甲骨文筆道細 直筆多 轉折處多。2 金文。西周時期,青銅器開始大量使用,出現了刻在青銅的鐘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