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妃真的逃到日本了嗎,楊貴妃真的逃到日本了嗎?

2022-02-07 16:08:39 字數 5015 閱讀 7178

1樓:面朝大海路途

也許是真的。因為唐朝和日本的關係非常的好。而且據說現在日本那裡還有楊貴妃的雕像。在說後來唐玄宗想要把他的墳墓牽回來安葬可結果卻是找不到屍體。

2樓:

那麼,楊貴妃是否有可能逃過一死,東渡日本呢?個人認為其實是不可能的。要知道,唐朝和日本雖然有商貿往來,但是,受航海能力的限制,路途還是充滿了艱辛。

以鑑真和尚為例,他在太平年代東渡日本,前後歷經11年,經歷了5次的失敗才最終成功。楊貴妃一個弱女子,在兵荒馬亂之中,又怎麼可能通過漫長的敵佔區,渡海成功呢!這些傳說只是人們的一種美好願望罷了。

第二個心理就是對盛世的緬懷。安史之亂後,大唐的盛世也就一去不復返了,生活在唐後期的人們對那段安定、繁榮的歷史產生了深深的緬懷之情。這時候,集豐滿豔麗、能歌善舞和榮華富貴於一身的楊貴妃逐漸成為人們心目中盛世的象徵。

她的慘死,也就成為盛世終結的標誌。在這種情況下,馬嵬之變的政治色彩就被逐漸淡化了,而它的悲劇意味則逐漸強化。也就是在這個轉化過程中,政變的主人公最終從楊國忠變成了楊貴妃。

楊貴妃後來確實到日本了嗎

3樓:低調額低調額

沒有,她是死在了馬嵬坡 楊貴妃墓的陵園小巧玲瓏,進門正面是一座三間仿古式獻殿,穿越獻殿就是墓冢,佔地約一公畝,高約三米,墓家冢以青磚包砌。

在墓東、西、北三面有迴廊,鑲嵌有大小不等的石碑,刻有歷史名人的遊記和題詠。 楊貴妃墓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目前擴建的白居易《長恨歌》畫廊和「安史之亂」展館正在加緊建設。楊貴妃漢白玉雕像已豎立於前期擴建的陵園之中。

在介紹楊貴妃墓的木板上寫著:充滿著謎團和浪漫色彩的楊貴妃之墓———關於唐玄宗皇帝愛妾楊貴妃的傳說。

關於楊貴妃的去處還有一種傳說。傳說她由親信護送到了有「夜郎」之貴州,來到貴州之後居住在一個叫羊坪(琴鞏)的地方,也葬於此地。據說當地還有她的墓穴,有一些村民還自稱是她的後代。

擴充套件資料

日本也有兩座楊貴妃墓,京都等古城還有她的塑像。歷史上的楊貴妃自縊死於馬嵬坡,日本何來貴妃墓一直是個迷。

但國內學者俞平伯、周作人先生早年著文說:「楊貴妃輾轉到日本定居。日本學者渡邊龍策在《楊貴妃復活祕史》一文中考證說,楊貴妃逃脫馬嵬坡後得到唐代舞女和樂師的幫助,輾轉到揚州,

在那裡不僅見到了其兄楊國忠、長子楊暄之妾及其幼子,還見到日本遣唐使團的藤原制雄,在藤原的協助下,楊貴妃搭乘日本使團的船到日本久津登陸,時間為公元757年。

到日本後楊貴妃受到天皇孝謙的熱誠接待。後來,楊貴妃以她的智謀幫助孝謙挫敗了一次宮廷政變,從此在日本名聲大震,獲得日本人民,尤其是日本婦女的好感。

至今還有日本婦女說她是楊貴妃的後代。一些日本婦女到馬嵬坡訪問時,總喜歡裝一袋白色的「貴妃土」帶回去。而當地人傳說貴妃潔白的**把周圍的土染白了,婦女取「貴妃土」搽臉美容,墳土因此變少,後來不得不砌磚蓋頂和圍邊。

楊貴妃真的逃到了日本嗎?

4樓:屏山品紅樓

楊貴妃在馬嵬驛真的死了嗎?

如果真的死了,人們當然要抒發對一介掌握不了自己命運弱女子的同情。安史之亂說到底是朝廷的事,是皇帝的事,是社會矛盾長期積累所致。將這一切責任讓一個女子來承擔,這是男權社會男人們的集體陽痿,於是,千百年來,為楊貴妃打抱不平者多之。

其實不用等太久,白居易就寫了長詩《長恨歌》,裡面有:

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其中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

看到沒有,白居易說,安史之亂之後,玄宗派人去馬嵬坡尋貴妃屍骨,根本墓穴是個空的。聽說海上有蓬萊仙境,虛無縹緲間,或許貴妃早已遠離紅塵俗世,已登仙界。在這蓬萊仙山上,真的有一個人,名號就喚做太真,其美麗的肌膚和花容月貌或許就是貴妃。

白居易此詩距安史之亂並不遙遠,這首詩也絕對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楊玉環用生命為安史之亂買了單,可清醒和善良的人們不買賬,他們同情楊玉環,為她編撰出各種不死的傳說很容易理解。

那麼,楊玉環究竟死沒死呢?會不會東渡大海到了日本呢?其實,三個證明,說貴妃沒死可信度不大。

一、安史之亂爆發,叛軍逼近京城,玄宗帶著楊氏姐妹和楊國忠,還有皇子皇孫和少量的親信大臣,在禁軍的保護下倉皇西逃。這些個天潢貴胄從未吃過這樣的苦,禁軍們其實也一樣,何曾如此窩囊過?加上楊國忠等外戚平時威風耍過了頭,一路疲於奔命,連吃的東西都沒有。

禁軍先是就將怨氣撒向了他,斬楊國忠成為禁軍保護皇帝的第一個條件,此時的玄宗沒有辦法,先是斬殺楊國忠和貴妃的姐姐,這是禁軍已經將安史之亂的罪過加在楊家人頭上,他們繼而提出殺貴妃的要求,面對有可能的軍隊譁變,唐玄宗在萬般無奈之下,只好賜死楊貴妃。楊玉環在最後一次禮佛後,自縊於馬嵬驛。

軍隊提出了要求,皇帝執行完,禁軍也是要檢驗的,所以,玄宗在生死存亡之間,選擇了犧牲他最愛的女人楊玉環,連皇帝都保護不了自己的女人,這種特殊的情境下,又有誰能做得了偷天換日的事呢?何況面對情緒激動有譁變可能的禁軍。楊貴妃死的訊息不實,禁軍不可能罷休。

二、就算是萬分之一的可能說貴妃僥倖沒有死,或者起死回生,或者被人頂替。她要想東渡日本,差不多是一個完不成的任務。唐朝有一個和尚鑑真東渡日本,前後花費十一年,經歷了多次失敗才最後成功。

山河破碎之際,有誰有這麼大的本事能將她安全地送往日本呢?

三、安史之亂之後,玄宗保住了性命,卻沒能保住皇位,太子登基,他不得已只有做他的太上皇。玄宗對楊貴妃念念不忘,派人到馬嵬驛尋當年埋葬貴妃的墳墓,尋找者只帶回了貴妃隨身佩戴的一枚銅製香囊,屍骨早已歸化於泥土。玄宗見到此物,不禁淚流滿面,至此鬱鬱寡歡,晚年深陷思念貴妃的情緒裡。

玄宗的悲傷也證明了楊貴妃根本不可能還存活於世。

中國封建社會長期的男尊女卑,統治階級卻往往將自己的無能推向女人,說紅顏禍水、說因為女人,君王從此不早朝。總之,女人不擁有權力,卻要承擔國家責任,想來十分的滑稽。

人民畢竟是樸素的,儘管講不出什麼大道理,但樸素的價值觀促使大家不願意看到一個美麗又無辜的生命就這樣犧牲,希望用自己美好的想象給美好一個出路,也是安慰所有人的心靈吧!

5樓:專讀紅樓

楊貴妃能逃到日本去,那是很多楊貴妃粉一廂情願的臆測而已。

在馬嵬坡事變之中,所謂「六軍不發無奈何,婉轉蛾眉馬前死」。在同為唐代詩人的白居易《長恨歌》裡,明確說出了楊貴妃是被玄宗賜死。既然是「婉轉蛾眉馬前死」,哪來的東渡日本?

之所以產生「楊貴妃逃去了日本」之說,很大程度上就是被現代的影視劇情節所迷惑。

唐玄宗從四川回京後,成了太上皇,此時真的算得上物是人非。當時的楊貴妃已經一去不復返,下令賜死楊貴妃的三郎玄宗,此時也不再是皇帝。極大的地位落差之下,滿懷鬱悶的唐玄宗,想起了漢武帝會李夫人之說,也招來一個「方士」,試圖以通神之術,以尋覓曾經的愛侶。

殊不知,唐玄宗之所以對楊貴妃念念不忘,我們倒不如認為,那是他對自己皇位的惦記而已。楊貴妃在日,自己是皇帝,何等威風?現在雖然還有個太上皇的稱號,但境遇之懸殊,實在讓他痛心疾首。

據說這個方士也「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在我國的傳統裡,人死之後,要不就成了仙,要不就下了地獄,但這兩處地方都無法找到楊貴妃。也就暗示了,馬嵬坡前,唐玄宗賜死她的「不正確性」了。

最後還是在「忽聞海上有仙山」而找到楊貴妃。或許,這就是後世傳言楊貴妃跑到了日本的起源。

畢竟,在古代,日本被叫做扶桑,後來的東瀛。和我們神話傳說裡的「海上仙山」有點方位上的類似。於是便託詞,說楊貴妃當年並沒有自縊而死,而是被人偷偷救了出去,並漂流到了日本。

要知道,以唐代時期的航運技術,個人行為想要東渡日本,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唯有集體力量才能實現。比如日本排出的遣唐使之類,跟隨而來的留學生,也都不是一個兩個人的事情。

從藝術的角度看,楊貴妃沒有死在馬嵬坡而是去了日本,似乎給唐玄宗留下一線念想,也多了救贖的機會。但從事實衡量出發。當時三軍譁變之下,楊貴妃本來就是唐玄宗推出來平息眾怒的替罪羊,豈能成為漏網之魚?

6樓:落日夕陽老師

這僅僅是民間傳言罷了。

在歷史記載中,安祿山發動叛亂,兵鋒直指長安,唐玄宗帶著楊貴妃逃到了四川,在經過馬嵬坡時,將士發生譁變,聲稱要處死楊貴妃和楊國忠,此後楊貴妃被賜死。不過,事後唐玄宗派人尋找楊貴妃的遺體,卻並沒有找到,這也為楊貴妃究竟有沒有死埋下了懸念。

在眾多的民間傳說之中,對於楊貴妃的死,有很多種版本,其中一個版本便是楊貴妃並未死在馬嵬坡,死在馬嵬坡的只是她的替身,而她本人已經暗中逃到了日本,此後再未回到唐朝。

事實上,在今日本本州島的向津具半島上,的確有一座「楊貴妃墓」,而且據當地人傳言,當年楊貴妃在一位大臣的幫助下,坐著小船來到了這裡,由於在海上過於顛簸,楊貴妃水土不服,很快患上了重病,後來上岸之後不久就病逝了,村民們便將她埋葬在了這裡,遙望大海的那一頭。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日本的傳奇女性山口百惠曾經在採訪中公開表示自己就是楊貴妃的後人,也正因為如此,有不少人相信她就是楊貴妃的後人。

有意思的是,早年間還有一個日本人拿出族譜證明自己是楊貴妃的後人,這個日本人聲稱楊貴妃確實來到了日本,而且還在日本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後來唐玄宗還派過使者前來看望,楊貴妃不願意回唐朝,於是只讓使者帶回了一隻髮簪。

當然,這些都僅僅是傳言罷了。

7樓:靜說紅樓

從正史上說,楊貴妃在馬崽坡被唐玄宗賜死,就地掩埋在馬崽坡。

但有一種說法稱,楊貴妃和當時一個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呂關係很好,非常受他尊敬,於是在唐玄宗的貼身太監高力士和阿倍仲麻呂的祕密安排下,被賜死的是一個婢女,而真正的楊貴妃則由阿倍仲麻呂護送,一路渡海來到日本。

在日本的楊貴妃受到當時天皇的熱情歡迎,因回唐無望,日本天皇將楊貴妃賜給同阿倍仲麻呂一同的遣唐使藤原刷雄。

關於楊貴妃東渡日本的傳說,白居易著名的《長恨歌》中也有記載。

因當時日本對唐文化的推崇,楊貴妃在日本很受人尊重,後來她在日本開枝散葉,成為日本的祖先的一脈。

至今,在日本仍有關於楊貴妃的美好傳說。

其實,楊貴妃東渡日本的說法是否屬實,至今莫衷一是。但以當時馬崽坡事件的實際情況來看,楊貴妃東渡日本的可操作性是值得懷疑的。

首先,馬崽坡兵變是唐玄宗在逃難途中的臨時事件,事情的發展在一瞬之間,外有唐軍圍困,怎麼可能有時間安排和操作這樣一件周密之事。

當時雖然日本和大唐已通使節,但航海遠行受天氣、季節、風向等的影響很大,拋開楊貴妃能不能離開馬崽坡的圍困,單從航海的角度考慮,即使登上日本船,也不見得能平安到達日本。

《長恨歌》對楊貴妃東渡日本的情節,也明顯有幻想的成分,是對唐玄宗和楊貴妃的美好純潔愛情噶然截止的遺憾結局的一種美好願望。

如何評價楊貴妃,從歷史的角度評價楊貴妃

楊貴妃雖然不是紅顏禍水,但也絕不是一個賢妃。要知道,中國古代的后妃並不是一般的妻子,而是一種政治身份。人們對后妃的要求並不是不參政,而是以合理的方式參政。舉個例子。大家都知道漢朝的班婕妤。當時漢成帝寵幸她,想要帶她一起乘車,班婕妤堅決拒絕了。她說 據我所知,凡是有為的皇帝,身邊一定總跟著賢臣,只有桀...

楊貴妃為何給乾兒子安祿山洗澡,楊貴妃為何給安祿山洗澡?

唐玄宗寵幸楊貴妃給乾兒子安祿山洗澡的事,是大多世人都知道的事,但其洗澡背後的真相卻眾說紛紜,不一而足,有人說楊貴妃與安祿山關係不一般,說是 三日洗兒 分明是找藉口給安祿山洗澡調情,是大張旗鼓 是在 玩火 也有的人認為楊貴妃與安祿山沒有曖昧關係,因為 哪有這般大張旗鼓地進行,且還驚動了自己的皇帝老公,...

楊貴妃兄妹的「兄」是指楊國忠嗎,楊貴妃兄妹的「兄」是指楊國忠嗎

有血緣關係的,堂兄楊銛,堂弟楊錡。楊國忠,本系張易之子,易之伏誅,妻即改適楊專 家,釗隨母屬過去,遂為楊氏子,改名楊釗,後由李隆基賜名國忠。一開始楊銛 楊錡沾楊玉環的光很得寵,楊國忠由於關係疏遠,沒有怎麼風光,而是後來慢慢上去的。楊銛 楊錡命短,死得早,之後只剩楊國忠了。是的。楊玉環沒有親哥哥,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