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如何看癲癇的病因病機,中醫是如何認識痛經病因病機的?

2022-01-30 01:18:43 字數 5056 閱讀 7102

1樓:樂樂球球球

中醫學稱癲癇為癇證。其**病機與風、火、痰、 瘀、虛和心、肝、脾、腎有關,若因七情不遂、氣機不暢而致肝鬱、肝鬱克脾,脾虛生痰,痰迷清竅,痰可化熱,熱盛化火,火極生風。或因母胎驚恐而傷腎,遺傳下代,幼歲即發病。

或大腦損傷,血瘀心竅而發癇證。《古今醫鑑》記載:「夫癇者……原其所由,或為七情之氣鬱結……或受大驚恐神氣不寧,或自幼受驚感觸而成。

」痰迷清竅而神昏,風性動搖而抽搐、顫動,認為痰為癇禍之首,由痰聚氣逆,風動而作,隨痰散、氣平、風熄而止,因痰濁聚散無常,以致癇發無定時,這是癇證的主要病理基礎。

引起癲癇的風是指內風(肝陽化風、熱極生風、血虛風動),主要是肝病變的一種表現(頭暈目眩、四肢抽搐、 肢麻、震顫、強直、猝然昏倒、口眼歪斜等),故風從內生,主要責之肝的功能失調,臨床上稱肝風內動,古人有「諸暴強直,皆屬於風…諸風掉弦,皆屬於肝」之說。肝陽上亢生風為實證,肝陰不足生風為虛證。平肝熄風的治則也出於此。

致癇之火為內火,常由臟腑失調(偏盛偏衰)而成,陽盛者屬實火,以心肝病變為主。肝火偏旺,火動生風,煎熬津液,結而為痰,風動痰升,阻塞心竅則昏僕、抽搐、吐涎。

瘀和虛也是發病的重要環節。病久痰留氣滯,容易導致血瘀。顱腦外傷後而引發的癇證,因腦髓氣血失調、竅絡易被瘀阻、痰濁內生所致。

《嬰童百問》雲:「血滯心竅,邪氣 在心,積驚成癇。」古有「瘀癇」之稱。

癲癇的**病機既有痰、風、火、瘀、的實證,又有先天不足、肝腎本虛、心脾虧損的虛證存在。癲癇反**作,日久不愈,導致心血不足、腎氣虧虛。臨床辯證多有標實本虛、虛中夾實、先實後虛的表現。

總之,由於風、火、痰、瘀、虛的原因,致肝、脾、腎、心損傷,是癲癇的主要病理基礎,而風陽痰濁、蒙閉心竅、流竄經絡,則是造成癲癇發作的基本病理因素。

2樓:兆依國餘馥

中醫認為,癲癇的發生大多是由於七情失調(主要責之於驚恐),先天因素

(在母腹中,母有所大驚),腦部外傷(撞擊、生時難產等),飲食不節

,勞累過度,或患他病臟腑受損,導致積痰內伏。病機主要是頑痰

閉阻心竅,肝經風火內動

3樓:雪承多愷

中醫認為風、火、痰、淤、虛為癲癇的主要病機,在經過四診八綱辯證的基礎上確定治則和方藥,立足於從整體調節臟腑功能已達到清腦明神的目的。

癲癇的中醫歸納:

**一般有1.先天因素、2.七情失調『3.飲食不節』4.跌撲產傷、5.病後續發

中醫**原則:

1.定癇熄風、2.豁痰開竅、3.清心瀉火、4.活血化瘀、5.育陰潛陽、6.扶正固本。

說內容就太多了。

頭暈是怎麼回事啊?

4樓:疆哥

頭暈又稱為眩暈,是一種主觀的感覺異常。可分為兩類: 一為旋轉性眩暈,多由前庭神經系統及小腦的功能障礙所致, 以傾倒的感覺為主,感到自身晃動或景物旋轉。

二為一般性暈,多由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以頭昏的感覺為主,感到頭重腳輕。

1.旋轉性眩暈 按其**可分為周圍性眩暈和中樞性眩暈兩類。

(1)周圍性眩暈:是指內耳迷路或前庭神經的病變導致的眩暈症。常見於梅尼埃病<曾譯美尼爾病)、迷路炎、藥物性眩暈(用鏈黴素或慶大黴素等藥後引起的)及前庭神經炎等。

(2)中樞性眩暈:是指腦幹、小腦、大腦及脊髓病變引起的眩暈。常見於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顱內腫瘤、顱內感染、多發性硬化、眩暈性癲癇及外傷性眩暈等。

2.一般性眩暈

(1)心源性眩暈:常見於心律失常、心臟功能不全等。

(2)肺源性眩暈:可見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肺功能不全。

(3)眼源性眩暈:常見於屈光不正、眼底動脈硬化、出血及眼肌麻痺等。

(4)血壓性眩暈:高血壓或低血壓均可引起眩暈。

(5)其它:貧血、頸椎病、急性發熱、胃腸炎、內分泌紊亂及神經官能症等均可引起頭暈

1. 貧血 老人如有頭暈、乏力、面色蒼白的表現,應去醫院檢查一下,看是否貧血。老年人如果不注意營養保健,很容易患貧血。此外,消化不良、消化性潰瘍、消化道出血以及慢性炎症疾病的老年患者均可繼發貧血。

2. 血粘度高 高血脂、血小板增多症等均可使血黏度高,血流緩慢,造成腦部供血足,發生容易疲倦、頭暈、乏力等症狀。其中造成高血脂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平時飲食結構的不和理。 3. 腦動脈硬化 患者自覺頭暈,且經常失眠、耳鳴、情緒不穩、健忘、四肢發麻。

腦動脈硬化使血管內徑變小,腦內血流下降,產生腦供血、供氧不足,引起頭暈。 4. 頸椎病 常出現頸部發緊、靈活度受限、偶有疼痛、手指發麻、發涼,有沉重感。頸椎增生擠壓頸部椎動脈,造成腦供血不足,是該病引起頭暈的主要原因。

5. 高血壓 高血壓患者除頭暈之外,還常伴隨頭脹、心慌、煩躁、耳鳴、失眠等不適。 6. 心臟病 冠心病早期,有的人可能感覺頭痛、頭暈、四肢無力、精神不易集中等。主要是因心臟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造成供血不足而引起頭暈。

1. 對頭暈最好的解決辦法還是預防。老人應定期作血壓、心音、心律,以及血常規、血脂、血黏度、腦電圖、腦血流圖、頸部x線等檢查,防患於未然

**頭暈方法

方法一:

雞蛋紅糖治頭暈

豆油適量放鍋內燒熱,將2個雞蛋、30克紅糖(放一點水攪拌)倒入鍋內煎熟,空腹服用,連服10天。為鞏固療效,也可多服幾天。

方法二:

籬欄藥膳治頭暈

用中草藥籬欄25克,帶殼雞蛋一個,大米50克,煮成稀粥,可加適量油、鹽、味精調味。煮熟後,去籬欄渣和蛋殼,一天分2次食用藥粥和雞蛋,一般連續食用3天,頭暈頭痛症狀即有明顯好轉。此藥粥不僅香甜可口,可**頭暈頭痛,還具有輔助降壓作用。

方法三:

鴨蛋赤豆治頭暈

鴨蛋一個、赤豆20粒,攪勻蒸熟,早晨空腹服,每日一次,連用7天有特效

方法四:

枯草湯治頭暈

夏枯草25克,生白芍15克,生杜仲25克,黃芩10克。

用法:先煎前3味藥,放入3茶盅水,熬30分鐘,從火上拿下來,稍停再加入黃芩,煎5分鐘即成,每天早晚各服1次。服後即能感覺頭輕眼亮,沒有其他***。

方法五:

菊花治頭暈

菊花功能降血壓、明目解毒、治頭暈、頭痛、耳鳴目眩,能使小便清長。高血壓的人可用菊花枕頭,對婦女肝陽火盛引致頭暈、晚間煩躁不能成眠者有幫助。可將野菊花加入油柑子葉、綠豆殼或通草絲,晒乾待冷裝入枕袋內再縫密即可。

方法六:

茉莉花燉雞蛋

用黑布矇住眼睛休息,早餐吃燉鷓鴣和茉莉花燉雞蛋。

方法七:

運動治頭暈

頭暈是一種常見情況,通常是因為內耳的問題而造成,但這將對病患者,特別是長者,造成很大的不便,例如容易跌倒、或因害怕跌倒而不願外出甚至無法獨立生活。現時,醫生除了向病患者提供一些效果有限的處方藥外,很少有其他**眩暈的方法。其實,一些簡單的運動,例如眼部、頭部、身體運動是可以**頭暈,而且不需要任何裝置,人人都可做到,但醫生卻通常不向病人作出介紹。

5樓:匿名使用者

貧血。主要是你飲食不規律,導致的。所以樓主你要買些大 紅棗吃,而且多喝水。注意飲食。不要熬夜,紅棗是補血的對身體有益。。謝謝~樓主希望我的回答對你幫助。

6樓:

供血不足造成的,缺少鍛鍊,

中醫是如何認識痛經**病機的?

7樓:北京五洲婦兒醫院問答

中醫學認為,痛經的主要發病機制是氣血執行不暢,因經水為血所化,血隨氣行,氣充血沛,氣順血和,則經行暢通,自無疼痛之患。若氣滯血瘀或氣虛血少,則使經行不暢,不通則痛。原因

就引起氣血執行不暢的原因而言,有氣滯血瘀、寒溼凝滯、氣血虛弱及肝腎虧損等型別。

(1)氣滯血瘀

多由情志不舒,肝鬱氣滯,氣機不利,不能運血暢行,血行受阻,衝任經脈不利,經血滯於胞中而作痛。主要表現為經前或經期小腹脹痛,行經量少,淋漓不暢,血色紫黯有血塊,或呈腐肉片樣,塊下則疼痛減輕,胸脅乳房作脹,舌質紫黯,舌邊或有瘀點,脈沉弦。

(2)寒溼凝滯

經期冒雨涉水,游泳,感寒飲冷,或坐臥溼地,寒溼傷於下焦,客於胞宮,經血為寒溼所凝,執行不暢,滯而作痛。主要表現為經前或經行小腹冷痛,甚則牽連腰脊疼痛,得熱則舒,經行量少,色黯有血塊,畏寒便溏,舌質淡,苔白膩,脈沉緊。

(3)氣血虛弱

平素氣血不足,或大病久病之後,氣血兩虧,行經以後,血海空虛,胞脈失養,而致疼痛;或體虛陽氣不振,運血無力,經行滯而不暢,導致痛經。主要表現為經期或經淨後,小腹綿綿作痛,按之痛減,經色淡,質清稀,面色蒼白,精神倦怠,舌質淡,苔薄少,脈虛細。

(4)肝腎虧損

素體虛弱,肝腎本虛,或因多產房勞,以致精虧血少,衝任不足,經行之後,血海空虛,不能滋養胞脈,故使小腹虛痛。主要表現為經後小腹隱痛,經來色淡量少,腰脊酸楚,頭暈耳鳴,舌質淡紅,苔薄少,脈沉細。

痛經的特點是經行小腹疼痛,並隨月經週期而發作。《景嶽全書•婦人規》中說:「經行腹痛,證有虛實,實者,或因寒滯或因血滯,或因氣滯;虛者,有因血虛,有因氣虛」,「凡婦人經行作痛,夾虛者多,全實者少……」根據疼痛發生的時間,疼痛的性質,痛經有寒、熱、虛、實之別。

一般以經前、經期疼痛者屬實,經後痛者為虛;痛時拒按屬實,喜按屬虛;得熱痛減為寒,得熱痛劇為熱;痛甚於脹,血塊排出疼痛減輕者為血瘀,脹甚於痛為氣滯;絞痛、冷痛屬寒,刺痛屬熱;綿綿作痛或隱痛為虛。

8樓:永伴他樑

痛經的辨證要點是根據疼痛的性質、部位、程度、時間,結合月經的週期、量、色、質,與兼證、舌象、脈象等來辨別寒、熱、虛、實。疼痛的性質、程度:脹痛、絞痛、刺痛、拒按屬實證;隱痛、墜痛、喜揉按屬虛證;下腹冷痛,得溫痛減,屬於寒證。

女性痛經,中醫治法眾多,臨床療效較好。痛經的**繁多,病機複雜,有虛有實,虛有肝、脾、。腎虛之別,亦有氣虛血弱之分,實有寒凝、血瘀、氣滯、溼阻之異,且常因實致虛,因虛致實,虛實夾雜,相互為患。

**時也要根據個人不同體質及不同的伴隨症狀,辨證論治,才能 提高療效,緩解甚或解除患者的病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中藥食療方:

姜艾薏苡仁粥:乾薑、艾葉各10克,薏苡仁30克。將前兩味水煎取汁,將薏苡仁煮粥至八成熟,入藥汁同煮至熟。

具有溫經、化瘀、散寒、除溼及潤膚功效。適用於寒溼凝滯型痛經。

姜棗紅糖水:乾薑、大棗、紅糖各30克。將前兩味洗淨,幹薑切片,大棗去核,加紅糖煎。

喝湯,吃大棗。具有溫經散寒功效。適用於寒性痛經及黃褐斑。

中醫是怎樣靠號脈得知病因的,中醫是怎麼把脈的?

脈象包括頻率 節律 形態 充盈度等,健康人脈象應為一次呼吸跳4次,寸關尺三部有脈,脈不浮不沉,和緩有力,尺脈沉取應有力。常見病脈有浮脈 沉脈 遲脈 數脈 虛脈 實脈 滑脈 洪脈 細脈 弦脈等。中醫把脈就是取其微弱的變化,因此要求把脈者心平氣和,心無雜念。把脈前切勿將病情說給醫生,以防誤導。好的中醫不...

你是如何看待中醫的,你是如何看待中醫學的

中醫承載著中國古代人民同疾病作鬥爭的經驗和理論知識,是在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辯證法思想指導下,通過長期醫療實踐逐步形成並發展成的醫學理論體系。中醫誕生於原始社會,春秋戰國時期中醫理論已基本形成,之後歷代均有總結髮展。除此之外對漢字文化圈國家影響深遠,如日本醫學 韓國韓醫學 朝鮮高麗醫學 越南東醫...

中醫是如何認識手汗症的,多汗症中醫是如何辯證的?

對於手汗症,在早期的發現與 是非常重要的。越晚發現後果越嚴重,的過程越困難。接觸這方面的知識是非常有好處的。手汗症是因緊張 興奮 壓力或夏天高溫時,交感神經機能亢進造成手掌排汗異常增加所致。手汗症不分男女都有可能發生,在東方民族的年輕人中相當常見 約3 且可能有家族遺傳性 約12.5 手汗症的 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