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一下宋朝有三省和二府三司

2022-01-04 23:32:26 字數 4055 閱讀 4281

1樓:匿名使用者

宋朝在形式上仍然存在三省六部。

唐朝末年由於戰亂頻繁,**設定了許多臨時官職,這些官職大多以『使』結尾。比如說三司使、轉運使、安撫使等等,這些官職大量侵佔了原三省的職能。比如說三司使下設戶部、鹽鐵、度支三部。

原來的三省則慢慢成了空頭部門。這一傾向在五代更加嚴重,到北宋時演變成了寄祿、差遣系統。

以寇準為例,在澶淵之盟時本官是兵部侍郎(這是在三省系統以下的)參知政事(這是二府中政事堂中的官職)所以說宋朝早期在形式上仍然存在三省六部,但權力都歸政事堂、樞密院和三司使這二府三司了。

2樓:匿名使用者

皇帝為了加強對朝政的控制,大大削弱了宰相的權力,雖然仍沿唐朝制度設中書、門下、尚書三省 ,但其主要職權被置於內庭的政事堂控制,政事堂又稱中書門下或中書,是宰相們議事辦公的場所。囊括了門下、中書、尚書三省的主要職權,是最高決策和行政機構。即,宋朝有三省。

二府:宋朝以樞密院為最高軍事機構,與政事堂對掌大權,號稱「二府」。

三司:設三司使總理財政,掌度支、鹽鐵、戶部事,三司使地位在執政(即宰相下的參知政事)之下,號稱「計相」。

宋朝二府三司是怎麼回事

3樓:花飛上陌

宋朝仍有三省,但是這一制度已進入衰落荒廢的階段。在三省中,尚書、門下兩省名號雖存,但已成外朝。宋朝由政事堂處理政務,政事堂就是宋朝的中書省,相當於唐朝的中書省+門下省。

在唐朝,政事堂又被稱為「中書門下」,因此「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即為宰相。

其實尚書省和六部,實際上自唐末五代就已經逐漸荒廢了,至宋代就更是名存實亡。六部中行政、財政、人事、軍事的權力,已經被二府三司分了個一乾二淨。兵部、吏部兩個最重要的部門被分去了大量權力,戶部則完全被三司中的戶部所架空。

禮、刑、工三個不重要的部,職權倒是沒有太大的變化。

疑問一:宋朝仍有三省六部制嗎

回答: 有;

解釋: 省六部始於隋朝,為後代所沿用;

宋代設參知政事,三司使,樞密使份宰相的行政,財政,軍事大權;

疑問二:那麼二府三司是獨立於三省六部外的一個機構嗎回答: 是;宋朝延續三省六部制,但此制度純屬續設;

直到宋神宗元豐改革,才有所改善;

解釋: 二府:政事堂、樞密院;

中書門下是宰相機構,掌握人事權、副署權、監督權、諫諍權樞密院是最高軍政機關,文官充任;

三司:戶部、鹽鐵、度支,三司管理全國財政;

三司總管全國財政,權力很大;

地位僅次於二府,號稱「計省」,三司的長官被稱為「計相」;

職能頗似唐朝的六部;

疑問三:三省六部部分隸屬於二府三司

回答: 不是;解釋同上;

疑問四:宰相是否還是三省六部的長官

回答: 是;但是宋朝宰相分正、副宰相,權力互相制約。

4樓:匿名使用者

二府:中書門下;樞密院。三司:

度支,鹽鐵,戶部三司。這是宋朝的**機構。宋朝的樞密院掌管軍政,中書門下行駛行政權。

尚書省、門下省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的機構,尚書省執行行政權,門下省負責稽核封駁。 唐朝時候的三省在宋朝沒撤但是已經不參與政事。

5樓:愛jj的超級

樞密院為**最高軍事機構,長官為 樞密使,與政事堂合稱東、西「二 府」。「三司」(戶部、鹽鐵、度 支)主管財政,號稱「計省」,長官 為「三司使」,號稱「計相」,地位 略低於「二府」。二府三司各自獨 立,互不統屬,直接對皇帝負責,構 成最高輔政機關。

宋代二府三司制指什麼

6樓:林宥嘉

樞密院為**最高軍事機構,長官為樞密使,與政事堂合稱東、西「二府」。「三司」(戶部、鹽鐵、度支)主管財政,號稱「計省」,長官為「三司使」,號稱「計相」,地位略低於「二府」。二府三司各自獨立,互不統屬,直接對皇帝負責,構成最高輔政機關。

宋太祖建國後,不斷加強皇權,分化、削弱相權。宰相並不是一個官名,實際上是一個群體,是除皇帝之外的最高領導層。宋初實行「二府三司制」,宰相職權被一分為三。

**雖設三省,但三省及六部長官不經特許不得管理本司事務,成為閒職。實際權力歸屬「中書門下」這一機構,又稱政事堂、都堂等,管理國家行政事務,以同平章事為長官,多由中書、門下兩省侍郎擔任,無定員。此外,以參知政事為副相,分割行政權。

樞密院為**最高軍事機構,長官為樞密使,與政事堂合稱東、西「二府」。「三司」(戶部、鹽鐵、度支)主管財政,號稱「計省」,長官為「三司使」,號稱「計相」,地位略低於「二府」。二府三司各自獨立,互不統屬,直接對皇帝負責,構成最高輔政機關。

宋神宗元豐改制,廢除二府三司制,以左、右僕射為宰相,左僕射兼任門下侍郎,右僕射兼任中書侍郎。 南宋初,左、右僕射加同平章事,為正宰相,不再兼任二省侍郎,兩省侍郎改為參知政事。南宋孝宗以後,正宰相為左右丞相,副宰相仍復參知政事。

此外宗、寧宗、理宗都曾設「平章軍國重事」和「同平章軍國重事」,由老臣或權臣擔任,處理軍國大事,位高宰相

影響:加強了皇權,使相權大大降低。鞏固了封建統治。

7樓:匿名使用者

二府西漢丞相與御史府並稱「二府」,亦稱「兩府」。成帝時罷御史大夫,改置司空,其名廢。宋代為了加強對內控制,以掌管政務的中書門下(政事堂、東府)和掌管軍事的樞密院(西府)共同行使行政領導權,並稱為「二府」,為當時最高國務機關。

(中書門下的長官行使宰相職權;樞密院的長官即樞密使,地位略低於相。)又明清時對府「同知」的別稱,即第二知府之意。

三司東漢稱太尉(大司馬)、司徒、司空為三司,唐以御史大夫、中書、門下為三司。《新唐書·百官志》雲:「凡冤而無告者,三司詰之。

」五代、北宋稱鹽鐵、戶部、度支為三司,其長官稱「三司使」,掌管統籌國家財政之事,元豐後廢。金以戶部之勸農、鹽鐵、度支為三司,貞佑時廢。明代以各省之都指揮使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合稱三司。

清末以各省之布政使司(或民政使司)、按察使司(或提法使司)、提學使司合稱三司。

8樓:國鍾惠恩

宋朝中樞機構為「二府制」,即設中書和樞密院兩個機構「對持文武二柄,號為二府」。二府制的特點就是文武分權。

唐朝後期,正常行政機構、職官之外另設機構、派官掌管的現象已很普遍。宋朝開國,太祖用趙普為相時以及太宗時期都沒有做整齊劃

一、較大幅度的調整。因而宋初制度很亂,例如,兵部之外有樞密院侵奪了兵部的職權,並升為中樞機構;唐朝吏部、兵部分別主管文武**的銓選,此時另設審官東院管文銓,審官西院管武選;戶部尚書、侍郎職權,已由三司使(五代時並戶部、鹽鐵、度支為三司,其長官為三司使)取代,被稱為「計相」,其權位僅次於二府,在六部之上;禮部之外有禮儀院;刑部之外有審刑院。元豐改制,一律恢復唐朝前期制度,以《大唐六典》為準,權歸六部。

除樞密院保留外,其他機構、職官一律廢除。從此,結束了唐末到宋初官制上的混亂狀態

宋朝二府三司是怎麼回事宋朝沒有尚書省

9樓:

1、宋朝「二府三司」,實際上是替代了隋唐以來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的名稱依然存在,但是只剩下一個空架子,職權被新的部門接手了。「三省六部」的官職也依然存在,但只是用於計算工資等級的「本官」,不代表你擁有對應的權利。

2、唐承隋制,發展延續了「三省六部制」。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三省六部制的缺點逐步暴露出來:主要缺點有兩個:

3、缺點1:尚書、中書、門下,三個部門相互制衡,這是好處。但是缺點是造成決策緩慢,各個部門相互推諉扯皮。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唐朝中後期中書省、門下省不定期在「政事堂」開聯席會協調工作,後來尚書省也參加。到了宋朝「政事堂(中書門下)」(辦公場所在東邊,成為東府)固定的決策機構,也就是「三省合署辦公」。

4、缺點2:軍事作為一個國家最重要的部門,在「三省六部制」中,卻只是作為一個「兵部」這樣二級部門存在,顯然不利於皇帝對軍隊掌控。於是宋朝的「二府三司」制度中,負責軍事的「樞密院」(西府)成為與「中書門下」(東府)並列的最高決策機構,兩個機構的正副長官被尊稱為「宰執」

5、宋朝的經濟非常發達,財政收入3~5倍於盛唐。因此財政在國家管理機構中的地位也就非常高,分工更加科學明晰,:度支、鹽鐵、戶部三司.

10樓:海煙人

二府:中書門下;樞密院.

三司:度支,鹽鐵,戶部三司.

這是宋朝的**機構.

宋朝也有尚書省,唐朝時候的三省在宋朝都沒撤,但是已經不參與政事.

請解釋一下林黛玉的《題帕三絕》

林黛玉的這三首詩中用悽切哀婉 纏綿悱惻的筆調錶白了自己對愛情的忠貞。三首詩全都以淚為中心,不僅是照應 以淚還債 的 結構,而且是對寶黛身邊 風刀霜劍嚴相逼 的惡劣環境的暗示,更是對寶黛二人忠貞不渝的愛情悲劇的同情。同時作者也不忘處處提示,寶黛愛情的結局註定是一個悲劇。說起林黛玉,總免不了 悽切哀婉 ...

初三英語單選題,主要是解釋一下,謝謝

28.b 敘述過去發生的事 忘了 29 b but 後面省略了 i don t know 所以 whether 引導賓語從句 翻譯成是否 24.b seem的用法 adj.似乎.seem adj.seem to do it seems that 從句 所以這句話也可以這麼理解 it seemed t...

哪位大神可以給我解釋一下這個圖嗎,哪個雙三角是代表什麼

這是軸的檢視,打個 的地方表示平面。打兩個 處表示光潔度是兩個花。這個是三位四通電磁閥,你說的 雙三角 應該電磁閥的定位符號。大學理工類都有什麼專業 10 理工類專業 數學與應用數學 資訊與計算科學 物理學 應用化學 生物技術 地質學 大氣科學類 理論與應用力學 電子資訊科學與技術 環境科學 採礦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