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的傳位制,古代歷史皇帝傳位的順序

2022-01-02 21:47:38 字數 5394 閱讀 5879

1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傳給長子,也有的根據自己的喜好傳給其他兒子.如果沒有兒子,一般會傳給兄弟,兄弟也沒有就傳給親族中的某人,要是還沒有……那就是亂世了

2樓:xw風蕭蕭

堯、舜、禹他們是禪讓制,但是從禹的兒子開始,就不在是這種禪讓制了,而是王位世襲制度了!

3樓:匿名使用者

西周建國之初制定了嫡長繼承製,以後歷代王朝除少數皇帝繼承例外,多是採用此法。元代也接受了這一點,至於清,起初並未確立繼承製度,只是八王議政,商討繼任國君,發展的後來就成了祕密立儲。儘管如此,中國歷史上大多數的皇帝還是嫡長制的受益者。

4樓:

傳嫡長子

無嫡立長,無子的情況(可以過繼一個侄子當兒子),傳與兄弟,

也有說立能者,賢者,等各朝代有所不同,但大體政策是以上所說的.

5樓:灼嬈小溪

堯、舜、禹他們是禪讓制

從禹傳位給他兒子啟以後就是家國世襲制

改朝換代一般是農民起義(劉邦)

朝臣政變(李淵、王莽)

兄終弟及(宋太祖趙匡胤和他弟弟宋太宗趙光義)皇室政變(唐太宗李世民之玄武門政變)

皇后當政(一代女皇武則天)

外強入侵(清朝,元朝)

古代歷史皇帝傳位的順序

6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長子,長孫

其次是次子

最後,皇帝無子傳兄弟

古代中國皇帝究竟如何傳位的? 詳細理由

7樓:匿名使用者

大都是傳給嫡長子,也就是正妻的第一個兒子,這是中國的宗法制度的核心,也就是嫡長子繼承製。但是也有例外的,例如唐太宗就弒兄,最後成為太子,還有雍正,康熙的四子

古代皇帝為何要死了的時候,再把帝位傳給兒子?

8樓: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如果從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開始算起,中國封建歷史上,皇帝活著的時候就把自己的帝位讓出去或者以各種原因成為太上皇的,一共有21位,而這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太上皇有唐高祖李淵,唐玄宗李隆基和清高宗乾隆皇帝。

中國歷史上一共有422位皇帝,太上皇的比例佔到皇帝總數量的5%,其餘95%的皇帝是等到自己臨死後才把皇帝之位交出去,也就是說絕大多數的皇帝,是不會在自己活著的時候把皇帝之位讓出去的,這是為什麼呢?

而且,就算是這5%的太上皇中,也有為數不少的是被迫成為太上皇的,比如李淵,李淵原本是唐朝的開國皇帝,但由於他的兩個兒子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為了爭奪繼承人之位,相互爭鬥,最終李世民依靠玄武門之變,親手殺了自己的親哥哥李建成和親弟弟李元吉,同時將李建成和李元吉所有的兒子全部誅殺,最後率軍包圍了皇宮,以威逼利誘的手段逼迫李淵先立李世民為太子,一個月傳皇帝位給李世民,李淵這個皇帝完全是被迫交出皇位,並非出自他本意。

同樣情況的,還有唐玄宗李隆基,安史之亂後,李隆基被架空,他所寵愛的妃子楊貴妃也被賜死,他的兒子太子李亨在靈武強行稱帝,奪取了原本屬於李隆基的皇帝權力,由於李隆基的政策失誤,需要揹負安史之亂的重要責任,所以失去支援,李亨稱帝后就是唐肅宗,李隆基則被稱為太上皇,這完全是李隆基心不甘情不願的,如果有選擇的話,李隆基一定不會把皇帝之位讓出去。

包括清朝的乾隆皇帝也是一樣,雖然他打著禪讓的旗號把皇帝之位讓給嘉興皇帝,但實際上乾隆皇帝根本不想讓,從三點可以看出來:

1、禪讓那天乾隆準備反悔不讓了,還是大臣們據理力爭。

2、禪讓之後,乾隆仍然保留著自己太上皇的年號和寶璽,跟繼位的嘉興皇帝搞成了兩套皇帝班子。

3、乾隆皇帝即使禪讓帝位,但所有重要決策還是乾隆在做,乾隆仍然把權力牢牢掌握在手中,直到去世後,嘉興皇帝才能親政,這完全是讓出名聲,而非權力,所以乾隆也是不願意禪讓帝位的,可以這麼說,歷史上所有的皇帝,沒有一個願意把自己的帝位禪讓出去的。

也許有人會說趙武靈王不是讓了,沒錯,趙武靈王是讓了王位,但是後來又反悔了,慫恿自己的長子從次子那裡奪權,妄圖有兩個兒子之間的爭鬥來讓自己復出,結果把自己也害死了,趙武靈王明顯也是不願意讓位的,即使讓了也後悔了,如果給他再來一次的機會,他一定不會禪讓帝位給兒子的。

所以,只要是正常的皇帝,都是不願意在自己活著的時候,把皇帝之位禪讓出去的,這其中主要的原因有幾點:

一、最高權力是唯一且排他的。

天無二日,地無二君,皇帝的最高權力是唯一且排他的,只能由皇帝一個人擁有,皇帝之位是秦始皇發明的,他建立了一整套皇帝的禮儀和制度,同時運用郡縣制和**集權制把整個國家所有重要的權力全部抓在手中。

封建社會的統治是以皇帝中心的,所有的制度和思想都是圍繞著皇帝而產生的,並且封建皇帝家天下的思想深入人心,皇帝歷來只有一個 ,如果出現太上皇,就會產生爭執,就會造成困擾。

皇帝一旦在自己活著的時候讓出帝位,那麼整個天下的權力就會集中到新皇帝身上,太上皇就會失去權力,原本太上皇一直是權力中心,忽然一下子什麼也沒有,那種失落感,是沒有人能忍受得了的,像唐高祖李淵被迫讓出帝后, 還活了九年,這九年李淵除了拼命生孩子,根本就沒有其他事可幹,誰會受得了呢?

二、權力是一種毒藥,沒有人捨得放棄。

皇帝成為天下唯一且最為尊貴的統治者,那種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權力,如同吸毒一樣,是會上癮的,全天下的財富、土地、人口、美女都是皇帝的,一旦拿起權力,就沒有人願意放得下,除非死了,包括上文中提到了李淵、李隆基和乾隆皇帝,他們都是不願意交出皇帝權力的,只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不得不交出皇帝權力,有選擇的各方面,他們不會交出權力。

人都是自私的,皇帝也一樣,老皇帝一定要坐到自己去世後才會把位子讓出來,已經成為一種共識和傳統,所以也就沒有皇帝會在自己活著的時候讓位,一般會在臨死前確定好繼承人,等老皇帝去世後再讓位。

三、最是無情帝王家,生在帝王家,權力遠比親情重要。

封建社會,為了爭奪帝業,手足相殘、同室操戈的例子枚不勝舉,比如說李世民,為了爭奪太子之位,殺了自己的兄長和弟弟,這可是親生的,還殺了兄長和弟弟的所有兒子,這一切不過是為了爭奪皇帝之位,都到了這個地步,又怎麼會有皇帝甘心讓出來呢?從老皇帝的角度想問題是這樣的:帝位是我的,我給你,你必須要,我不給,你不能搶,如果你搶,就得死。

沒人願意做太上皇

比如漢武帝,在巫蠱之禍中逼死了自己的親生長子劉據,只是因為擔心自己的皇帝之位被兒子搶走,從權力的角度來看,老皇帝和他的繼承人之間已經形成了一種利益上的敵對關係,太子如果想早一點繼承皇帝位,就有可能害死老皇帝,雖然太子一般不會做這事,但老皇帝一般會防備太子這麼做,這種父子之間的親情在帝王權力面前一點用也沒有,所以說最是無情帝王家,生在帝王家,權力遠大於親情,老皇帝也不會在自己活著的時候讓出帝位的,因為老皇帝認為權力更重要,而不是親情。

所以,古代皇帝一般不在自己活著的時候,把帝位傳給兒子,而是先立好繼承人,等到自己去世之後,才按照繼承製度讓新皇帝繼位,幾乎所有的皇帝都是這樣。

9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人都是有權力慾望的,所以誰都想把權力掌控在自己手裡,古代皇帝也不例外。

10樓:小u自**

君王對於權力的迷戀,因為權力可以讓君王「呼風喚雨」,不到最後一刻,他是不會放手的。

11樓:介似嘛電影

皇帝沒做夠。擁有無上權力的皇位,任何人都不捨得輕易放棄。

一份皇帝的傳位詔書要寫什麼?

12樓:夏天肥魚

詔書有一定的格式,起首句一定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結尾語為「佈告天下,鹹使聞知」或「佈告中外,鹹使聞知」,中間則敘述詔告天下事件的內容。詔書由內閣擬稿,經大學士定稿進呈,皇帝批閱後,以墨筆楷書,由右至左直寫,寫在大幅黃紙上,中間及紙張接縫處鈐「皇帝之寶」璽。

製作完成後的詔書稱為「詔黃」,以極其隆重而繁複的禮儀,送至天安門城樓上宣讀,象徵著佈告天下。宣詔禮成,由禮部接詔,立即謄寫或雕板印刷多份,由驛道分送各地,再由地方**接詔、宣詔。謄寫的詔書,稱為「謄黃」,雕板印刷的詔書,稱為「搨黃」。

你想把自己的年號定做什麼就在「其以明年為xx元年」那裡改過來,然後你把你要施政的條文附在後面作為附件

歷史上把君主稱為「皇帝」,是從秦始皇開始的。在此之前,中國的最高統治者稱「王」或單稱「皇」和「帝」,如周文王、周武王、「三皇」、「五帝」等。

「帝者,生物之主,興益之宗」,「因其生育之功謂之帝」。「皇為上,帝為下」。古人所說的「皇帝」,意指天地,而「皇帝」一詞則是告訴人們,天地是萬物之主。

中國最早所謂的「皇帝」,是對「三皇五帝」的統稱。三皇指天皇、地皇和人皇,是傳說中的三個古代帝王;「帝」原指宇宙萬物至高無上的主宰者,即天帝,後來許多國家混戰,各自稱帝,出現西帝、東帝、中帝、北帝等,使天上的「帝」來到人間,成為超越「王」的人間尊號(也有說是部落時期的黃帝、炎帝、蚩尤等)。

13樓:手機使用者

詔書奉天承運 皇帝詔日

先皇驟崩,歸於五行,朕承皇天之眷命,列聖之洪休,奉大行皇帝之遺命,屬以倫序,入奉宗祧。內外文武群臣及耆老軍民,合詞勸進,至於再三,辭拒弗獲,謹於今時祗告天地,即皇帝位。深思付託之重,實切兢業之懷,惟我皇侄大行皇帝,運撫盈成,業承熙洽。

茲欲興適致治,必當革故鼎新。事皆率由乎舊章,亦以敬承夫先志。自惟涼德,尚賴親賢,共圖新治。

其以明年為xx元年。大赦天下,與民更始。所有合行事宜,條列於後

欽此!你想把自己的年號定做什麼就在「其以明年為xx元年」那裡改過來然後你把你要施政的條文附在後面作為附件,就ok了

古代皇帝為啥都是死了才會傳位給太子,不能提前個幾年嗎?

14樓:笑容酸黃瓜

不能縱觀中國歷史上的「太上皇」最有名的就兩位,一位是唐朝的開國皇帝,李淵;一位是清朝的乾隆皇帝,弘曆。可是這兩位「太上皇」的經歷可是大相徑庭。李淵成為「太上皇」那完全就是被逼的,因為他幹不過他的兒子李世民,所以只能退位安度晚年,至於朝堂的勢力,他兒子厲害著呢,輕輕鬆鬆就能首收服。

至於乾隆,這位當太上皇,完全是因為要避諱。因為乾隆的爺爺也就是康熙皇帝,當了六十一年的皇帝,乾隆作為後世子孫,為了表示對爺爺的敬畏,所以當皇帝的時間要比爺爺少,乾隆名義上是當了六十年皇帝。然而,乾隆當上太上皇之後,這權力依舊是他的,至於他兒子嘉慶帝,就是個擺設。

在歷史中,真正當上太上皇享福,也就劉邦的父親,劉太公,他那個才叫享受生活。

實際上,但凡能夠成為皇帝的人,都不會願意在活著的時候退位,將自己手中的權力交出去。權力就像是精神上的「鴉片」一旦掌握住了,就不想放手。一個皇帝,他的權力能夠隨意判定任何一個人的生死,這種權力太誘人,哪個皇帝都不願意放棄。

第二個原因,皇帝都不願意服老。不管是康熙還是乾隆,老的時候就愛回憶年輕的時候,自己做了哪些豐功偉績,這其實就是不願意承認自己老了,總覺得自己還很厲害。乾隆六十歲的時候不是還有個女兒出生麼?

他把這個女兒真的是寵上了天,至於為什麼,很簡單,這個孩子的出世意味著他還沒老,還能繼續在皇位上坐下去。

第三,一山不容二虎。假使某位皇帝真的在活著的時候,退位安心當了「太上皇」,新帝為了以示尊敬,很多大事上還是會去請教這位「太上皇」如果不去,很可能一頂不孝的帽子就扣下來了。另外,因為「太上皇」還活著,所有朝堂上的臣子,還是會忠於「太上皇」新帝礙於孝道又不能動這些臣子,這就給新帝形成了一個很大的束縛,當皇帝和沒當皇帝沒什麼區別。

古代皇帝年號是什麼,古代皇帝年號

年號是一個帝王繼位以後起的年號!年號,是我國曆代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先秦至漢初無年號,漢武帝繼位後始有年號的出現,始創年號元狩,並追建元狩以前年號為建元 元光 元朔。此後形成制度。歷代帝王凡遇到 天降祥瑞 或內訌外憂,遇到大事 要事,都要更改一下年號。一個皇帝所用年號少則一個,多則十幾個。如...

古代皇帝的龍袍都是黃色的嗎,古代皇帝的龍袍為什麼大多是黃色的?

皇帝的龍袍其實並不是都是黃色的。清代典籍中有將皇帝皇后皇太后的吉服搭配的袍稱作龍袍。但從故宮的龍袍實物上來看,也有藍色 醬色等其他的顏色,並非完全都是明黃色的。明黃色的龍袍,是從元代開始才把這個顏色變成皇家專有,平民百姓不能隨便穿,明清兩代沿襲這個傳統並發揚光大。清朝皇帝服飾有朝服 吉服 常服 行服...

古代皇帝的妹妹稱什麼,古代皇帝的妹妹應該怎麼稱呼?

在中國的歷史傳說中,只有兩個女子,有化竹的遭遇。她們就是堯帝伊放勳的一對女兒 伊娥皇伊女英。她們有一個共同的丈夫,就是舜帝姚重華。當然,在她們生活的公元前兩千二百多年時,還沒有 公主 這個稱呼。公主的稱呼,似乎直到秦時才正式得到官方認可。在此之間,周天子的女兒,也只是被稱作 王姬 而已。但是作為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