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的由來,對聯的起源是什麼?

2021-12-16 17:59:20 字數 4832 閱讀 2688

1樓:匿名使用者

南朝《荊夢歲時記》記載,每逢歲時,人們便掛桃符來驅鬼避邪、迎喜接福。這是對聯的萌芽。

五代時,桃符上的神像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聯語。《茅亭客話》記載:蜀後主孟昶曾寫了一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的對子,是我國最早的對聯。

宋代受詩詞的影響,對聯在對仗方面前進了一大步。大詩人陸游就曾為自己的書房題聯:「萬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曉話流年」。

明代對聯獲得了進一步發展。《簪去樓雜記》記載:朱元璋建都京城之後,曾下令「凡公卿士庶門第,須加春聯一副」,他本人也帶頭寫了一副對聯送與徐達----「破虜平蠻,功貫古今人第一;出將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

」清代是對聯的繁榮期,不論在內容的開拓還是在藝術的成熟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如吳敬梓作的提示人生哲理的:「讀書好,耕田好,學好便好;創業難,守成難,知難不難。

」馮玉祥將軍送給理髮鋪的:「倭寇不除,有何顏面對鏡?國仇未報,負此頭顱為人!

」中國青年反對帝國主義「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刁難的「魑魅魍魎四小鬼,鬼鬼犯邊」等等,不再贅述。

2樓:啄b木w鳥

(1)有一秀才出城訪友,來到一個小鎮裡的小藥鋪,見一少女正在煎制膏藥,容貌端正,秀才便有愛慕之意(簡直一下流胚子),只不知她是否有才,便上前試探道:

膏可吃,藥可吃,膏藥豈可吃?

少女聞聲抬頭,見他是個秀才,知道是在索對,心想秀才都有些酸脾氣,我何不如此對答,於是一笑對道:

脾好醫,氣好醫,脾氣不好醫。

秀才見少女應對巧妙,很是高興,心想再試她一試,抬眼看到門外藥圃之中長有芍藥,張口又吟道:

春暖帶雲鋤芍藥。

不想少女張口即對道:

秋高和露種芙蓉。

此時,秀才對少女已是傾心愛慕,但是素不相識,又不便開口,只得怏怏而去,心中卻一直放此女不下。朋友見秀才一直心神不定,問明緣由,笑道:「兄臺果然好眼力,此女一心想嫁個才子,至今尚未許人。

以兄臺人品(什麼德性?),此事包在小弟身上。保管一說便成。

」(助紂為虐!為虎作倀!)後來,朋友果然出面做媒,少女見過秀才,心中也自願意(糟了!

),秀才終於如願以償,了卻終身大事(沒天理啊)。

(2)明代著名文學家楊升庵榜中狀元還鄉時,與一武狀元水路同行。水路不寬,須一船先,一船後。兩人都不願自己的船居後。

武狀元對楊升庵說:「我有一聯,你若對上,甘隨尾後。」楊升庵便點頭同意。武狀元念出上聯:「二舟同行,櫓速哪及帆快。」

這上聯利用諧音,既指物,又指三國時的魯肅和西漢時的樊噲,意在「文不及武」。楊升庵苦思冥想,終不能對,只好隨後。楊一直將此事記在心中。

十年過去了,這天兒子娶親,「拜堂」的鼓樂齊鳴,他叫道:「有了!」揮毫而就。

對的是:「八音齊奏,笛清怎比蕭和。」

這下聯也利用諧音,既指物,亦指人,點出北宋中期武將狄青和西漢的蕭何。狄青是武將,蕭何是文官。含有「武不及文」之意。此聯雖對上,然遲了十年。

3樓:匿名使用者

春節是我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因為它是正月初一,所以它是農曆中一年的開始。每到這時,家人團聚,熱烈慶祝,稱為「過年」

。過年時,家家戶戶都喜歡寫春聯,貼春聯,用吉祥的語句表達對新的一年的祝願與期盼,因此,春聯就成為了我國節日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了。

春聯的歷史很悠久,它的前身叫做「桃符」。即用暗紅色的桃木削成長方形的木板,在木板上畫上兩個神像———神荼(tú;)和鬱壘的畫像,釘在大門兩旁,用來驅鬼辟邪,以求吉利。

到了五代十國時期,後蜀有位君主叫孟昶(chǎng)。一年除夕時,他心情很好,便讓身邊的翰林學士辛寅遜在桃木板上寫兩句吉慶話,想掛在自己臥房的門口。當辛寅遜寫完後,孟昶看不中意,於是提起筆來,親自寫了十個字:

「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

字雖不多,但這兩句話非常吉利。餘慶」就是餘福。意思是新的一年又接受新的福氣。

第二句好的節日叫做春節,意味著溫暖的春天永駐人間。這十個字不僅對仗工整,而且把「新春佳節」四個字巧妙地嵌在了裡邊。所以當孟昶寫完,身邊的大臣們都叫好,孟昶自然也很高興。

從這以後,桃符就逐漸演變成對聯,後來桃木又被紅紙所代替。一到春節,家家門上貼著鮮紅耀眼的對聯,喜慶的氣氛自然更濃了。

4樓:

對聯,又稱楹聯,是懸掛或貼上在牆壁和楹柱上的聯語。究其歷史,源遠流長,它的起源同駢體文的形成和發展有密切的關係。駢體文由漢代曹植開其先河,至南朝梁陳趨於成熟,達到了很高的藝術境界。

其特點是文辭用偶,兩兩相對,務諧音以成韻,必修辭以達遠。有學者說,對聯是「駢文的後裔」,是頗有見地的。

唐初形成的律詩,句式對仗工整,與對聯的寫作方法相同。六朝以後興起的律賦,更強調音韻和諧、對仗工整。這些詩作中的許多上下句,本身就是一副對聯。

不論五言律詩或七言律詩,每首都是八句,其中第

三、四兩句,第

五、六兩句都必須相對,這種詩體從唐代到現在,千多年來一直為人們所沿用。對聯就是從律詩為代表的對偶文體中派生出來的。所以也可以說,對聯是唐初律詩、律賦的衍生品。

從對聯的發展史看,它萌芽於律詩之前,發展於律詩之後,鼎盛於詩詞日益衰落的清代。中國的對聯,據說最早出現的便是春聯。而春聯則是從「桃符」轉化而來的。

桃符產生在秦代前後,在兩塊深紅色的桃木板上,寫上「神荼」、「鬱壘」,或畫上兩個神像,以鎮邪驅鬼,祈福納祥。隨著駢文的出現和律詩的定型發展,「桃符」也在內容上得到了更新,產生了題寫兩句對偶的「桃符詩句」,這便是對聯的最早雛形。對聯究竟是產生於何時何人之手,眾說紛紜。

但有譚嗣同考證,南樑時代的文學家劉考綽罷官不出,自題其門曰:「閉門罷慶弔,高臥謝公聊。」其三妹令嫻續曰:

「落花掃仍合,叢蘭摘復生。」這雖是詩,但語句皆為駢儷,又題在門上,故堪稱對聯面世之首作。比之很久以來大家都認為是創先的五代孟昶的春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上推了近四百年。

對聯講究煉字煉意,對聯作者要用精煉的文字,巧妙的構思以及畫龍點睛的手法,創作出感情豐富、形象鮮明、構思奇特、意韻濃郁的作品。因而,對聯能引人入勝,發人深思,耐人尋味,給人啟迪。自從對聯成為一種獨特的文體後,由於其精粹的特點,便像長了翅膀一般,從士大夫那裡飛向民間,深入千家萬戶,它既像「陽春白雪」,也像「下里巴人」。

正因為它有廣泛深厚的群眾基礎與極強的生命力,千百年來,「對聯熱」經久不衰,一直為我國廣大人民群眾所欣賞、所喜愛,真正成為中華民族的魂寶,堪稱我國藝術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

由於對聯一般是用古典藝術語言造句和修辭的,所以它典雅、精煉、優美,且題材廣泛、內容豐富、魅力奇妙。同時,它的表現手法多種多樣:或狀物寫景,或詠物言志,或抒情寓意,或愐古敘懷,或揚善抑惡等。

此外,它又是與書法揉和在一起的綜合藝術,兩者相互映襯,更顯出一種神祕飛動、瑰麗典雅的藝術美。

許多對聯不但與詩詞同樣具有高度的文學性和審美意義,而且能贏得更多的讀者,更富有廣泛的使用價值。在過去,歷代皇帝殿試進士,選拔狀元,常用對聯;文人墨客交往,互相題贈要用對聯;遊覽名勝古蹟,也會即興題聯。到了現代,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聯的使用更為廣泛,民間歲時節令,升遷新居和喜事慶典或行業開張,以及現在的酒店茶亭、書院店堂、樓臺亭閣等無不使用對聯,正是「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在我們廣大農村都喜歡貼春聯。春節到了,春天來了,在廳堂或門前掛上一幅醒目的對聯,心情就是不一樣。

對聯這一獨特的藝術文體,從起源至今,已有千百年的歷史,在這漫長的發展歷程中,給我們留下了大量的聯林奇珍和趣聞軼事,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魂寶,是一種值得我們發揚光大的藝術。在現實生活中,對聯豐富了我們的文化生活,真正是雅俗共賞,老少咸宜。所以:

對苑民間增異彩;聯花園裡溢奇香。

5樓:匿名使用者

對聯是由春聯發展而來的。至於春聯,相傳是由古代新春的桃符演變而來的。

在古代,度朔山有大桃樹,住有兩位專抓妖魅鬼怪的神人,名叫神荼、鬱壘,兩人常站在大桃樹下,檢閱百鬼,對於無故害人的野鬼,就用繩索綁起來去餵老虎。當時人們就用桃木雕了這二人的像,懸掛在門上,藉以鎮邪,以求永保平安,桃符於是就這樣產生了。到了漢代,除了用桃木雕像外,人們也在兩塊桃木板上畫著二人的神像,掛在門的左右;後來更加以簡化,只在紅紙上畫一桃形,並在上面寫上「神荼」、「鬱壘」。

至於桃符演變成春聯,源於五代蜀主孟昶在除夕時題兩句話在桃板上:「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成為最早的一副春聯。到了宋朝,除了春聯外,樓閣、亭臺、園林、祠廟,也都可以題上對聯,以增添光彩;甚至當作應酬文字,題贈於人。

至明代,由朱元璋大力提倡,對聯因而風行全國。

對聯的起源是什麼?

6樓:匿名使用者

對聯,又稱楹聯或對子,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對聯相傳起於五代後蜀主孟昶。它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

春節時掛的對聯**聯。 對聯又稱楹聯、對偶、門對、春貼、春聯、對子、桃符等,是一種對偶文學,起源於桃符。對聯是利用漢字特徵撰寫的一種民族文體。

一般不需要押韻(律詩中的對聯才需要押韻)。對聯大致可分詩對聯,以及散文對聯,嚴格、分大小詞類相對。傳統對聯的形式相通、內容相連、聲調協調、對仗嚴謹。

  隨著唐朝詩歌興起,散文對聯被排斥在外。散文對聯一般不拘平仄,不避重字,不過分強調詞性相當,又不失對仗。   對聯源遠流長,相傳起於五代後蜀主孟昶。

他在寢室門桃符板上的題詞:「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謂文「題桃符」(見《蜀檮杌》)。這要算我國最早的對聯,也是第一副春聯。

7樓:十口月千里日

一、對聯起源於古代「桃符」

------據說桃木有壓邪驅鬼的作用。古人在辭舊迎新之際,在桃木板上分別畫上「神荼」、「鬱壘」二神的影象,懸掛於門首,意在祈福滅禍。後來人們為了圖省事兒就直接在桃木板上寫上「神荼」、「鬱壘」二神的名字。

這就是最早的桃符。

二、對聯起於五代後蜀主孟昶

-------據歷史記載,後蜀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題於臥室門上的對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是我國最早的一副據歷史記載,後蜀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題於臥室門上的對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是我國最早的一副春聯。

對聯的起源,對聯的起源

上古時期春節門上掛桃木板 對聯為駢文和律詩的產物。對句起源極早,六朝駢文集對偶之大成。初唐沈 宋完成律詩的格律,詩的對偶更為固定化 規律化。對聯的來歷 最低0.27元開通文庫會員,檢視完整內 原發布者 仙人指路 下聯 桃園裡屋舍儼然上聯 雪中送炭,貧困子弟 對聯相傳起於五代後蜀主 孟昶 ch ng ...

貼對聯的由來

門神,中國民間傳說是能捉鬼的神萘鬱壘。東漢應劭的 風俗通 中引 黃帝書 說 上古的時候,有神萘鬱壘倆兄弟,他們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一棵桃樹,樹蔭如蓋。每天早上,他們便在這樹下檢閱百鬼。如果有惡鬼為害人間,便將其綁了喂老虎。對聯分上下聯,不能隨意貼。每年都有許多人貼錯。那麼怎樣貼才是正確的呢?這裡要弄...

越劇的起源與發展,越劇的由來是什麼

清末起源於 浙江嵊縣 今嵊州 即古越國所在地而得名 由當地民間歌曲 落地唱書 發展而成。發祥於上海。前身是浙江嵊縣 今嵊州 一帶流行的說唱形式 落地唱書 具體歷經 落地唱書 小歌班 紹興文戲 越劇 的稱謂演變 1925年9月17日上海 新聞報 演出廣告中首以 越劇 稱之。越劇經歷了由男子越劇向女子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