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關於“中世紀”說法不正確的是

2021-09-03 07:13:47 字數 4926 閱讀 2357

1樓:時思琪

中世紀(476-1640)

這個時期西方發生了突變:文藝復興(14~16世紀)

中國落後於西方,在明朝早期就開始了。

把同時期中國的朝代貼上

對比一下,比較好玩:

宋 420-479 建康 江蘇南京

齊 479-502 建康 江蘇南京

樑 502-557 建康 江蘇南京

陳 557-589 建康 江蘇南京

北朝 北魏 386-534 平城 山西大同

洛陽 河南洛陽

東魏 534-550 鄴 河北臨漳

北齊 550-577 鄴 河北臨漳

西魏 535-557 長安 陝西西安

北周 557-581 長安 陝西西安

隋 581-618 大興 陝西西安

唐 618-907 長安 陝西西安

五代 十國 後梁 907-923 汴 河南開封

後唐 923-936 洛陽 河南洛陽

後晉 936-946 汴 河南開封

後漢 947-950 汴 河南開封

後周 951-960 汴 河南開封

十國⑤ 902-979 — —

宋 北宋 960-1127 開封 河南開封

南宋 1127-1279 臨安 浙江臨安

遼 907-1125 皇都

(上京) 遼寧

巴林右旗

西夏 1038-1227 興慶府 寧夏銀川

金 1115-1234 會寧 阿城(黑龍江)

中都 北京

開封 河南開封

元 1206-1368 大都 北京

明 1368-1644 北京 北京

-------------------------------

中世紀中世紀史也叫中古史,指的是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到2023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這一時期的歷史。封建制度的形成、發展和解體是這一時期歐洲歷史的主線。但是世界各國封建社會的發展是不平衡的,當西歐在5世紀剛剛進入封建社會的時候,中國已經走完了約2023年封建社會的歷程。

在歐洲的封建社會裡,國王、貴族和騎土等大大小小的封建主構成了金字塔般的等級制度,但是他們的權力和義務都是有限的,“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這種複雜的等級關係使得歐洲封建國家長期處在割據狀態,和東方中國“普天之下,莫非王上;率土之濱,莫非王巨”的**集權的封建君主**大不一樣。各國統治者仍不斷進行戰爭,相互搶掠吞併,許多國家一直沒有出現統一的穩固政權。封建地主憑藉土地所有權和政權對農民進行剝削。

在歐洲,**教會已成為封建統治工具,他們和世俗封建主共同維護封建制度。農民和農奴的勞動被封建主以勞役、實物地租、名目繁多的捐稅和教會“什一稅”等形式侵吞。農民的反抗持續不斷,但是起義的規模一般比較小,沒有像中國那樣發生過多次推翻了一個王朝的大規模農民戰爭。

無論是西方還是東方,封建經濟主要是以一家一戶農民為基本生產單位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農民由於可以擁有一些基本的生產、生活資料,可以獲得一定的勞動產品,因此,勞動積極性比奴隸高得多。中世紀時代鐵製工具早已普及,再加上生產技術不斷進步,使社會財富大大豐富起來,並且促進了商業的發展。

14、15世紀在地中海沿海地區,商品經濟發達的城市出現了專門從事商品生產的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中國在16、17世紀,在江南一帶城市中也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在封建生產關係中滋生出資本主義生產關係,說明封建社會已經走到它的盡頭。

從那時候起,歐洲一些國家的資本主義興起已形成一個不可逆轉的勢頭。

中世紀的歐洲,文化落後,思想愚昧,是歷史上所謂的“黑暗時代”,而在中國,正是文化和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時期,東西方文化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宗教在世界廣大地區佔據了思想領域的統治地位。佛教、**教、伊斯蘭教在許多國家成為“國教”。

儒家學說則主宰了中國的思想領域。這種文化現象雖然對封建社會的鞏固一度有推動作用,而當資本主義興起後,它就成為社會進步和科學發展的障礙。伴隨著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歐洲出現的“文藝復興”是人類思想的一次大解放,它促進了文化藝術的繁榮和近代科學的大飛躍。

在東方,由於封建思想的長期桎梏,社會發展趨於緩慢,從此開始落後於西方。

----------------

1、定義:

中世紀( the middle age )一詞最先是由義大利人文主義史學家比昂多於 15 世紀提出來的.他把西歐 5 ~ 15 世紀的那一千年叫作中世紀,意為古典文化與文藝復興這兩個文化高峰之間的一段歷史時期; 17 世紀末德國史學家凱列爾在其所著世界史中,第一次把人類的全部歷史劃分為古代、中世紀、近代三個時期;到 18 世紀,中世紀一詞被歐洲歷史學家普遍採用;中國古代思想家韓非子有古世、中世、近世之說,清末翻譯西方世界史著作時採用過來。中世紀是適用於西歐的、特有的一個概念,應用於其它地區時我們常用世界中古史來取代。

2、起迄年代:

由於概念不同,對世界中古史的起迄年代的認識也不同。國內過去傳統上定上限為 476 年西羅馬帝國滅亡,下限為 1640 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這是以革命奪權為標準劃線,現多不用。現在教科書定為下限 15 世紀末地理大發現之前,但上限仍為五世紀.

英國劍橋中世紀史對上限介紹了十二種說法,它以 284 年羅馬皇帝戴可立先即位為世界中世紀史開端,下限採用 1453 年拜佔廷帝國滅亡為界.此說在西方較流行,象《歐洲中世紀簡史》、《世界文明史》、《全球通史》等作者在劃定時限時,下限都是 15 世紀,上限則 3 ~ 5 世紀不等。

3、分期:

中古時期各地差別太大,以西歐為標準:

5 ~ 10 世紀,西歐封建制度的形成時期(封建化時期);

11 ~ 14 世紀,西歐封建制度的興盛時期;

14 ~ 15 世紀,西歐封建制度的危機時期;

------------------

中世紀"中世紀"是一個頗有爭議的概念,原因在於,歷史上並不曾真正有過 一個叫作"中世紀"的朝代,也沒有哪一個國家的統治者,思想家或其它人 認為自己是"中世紀人",所謂的"中世紀"是後人創造的.

"中世紀"一詞最早誕生於歐洲文藝復興時代,是公元15—16世紀意大 利人文主義語言學家,歷史學家比昂多等人首先提出並使用的.他們認為, 在羅馬帝國衰亡直至自己所處的時代之間存在著一個"中間世紀",即"中 世紀".17世紀末,德國歷史學家克利斯託弗 凱列爾在其所著《通史》中, 首次將人類歷史劃分為古代,中世紀和近代三個時期.

從18世紀末,"中世 紀"的概念便被西方學術界長期沿用下來.

"中世紀"沒有絕對的時間界限.西方絕大多數學者認為,"中世紀" 始於公元500年左右,終於2023年左右,前者的代表性事件是西羅馬帝國的 滅亡,後者的代表性事件則是新航路的開闢.其中,又以2023年,2023年 為界,分為中世紀初期,中期和晚期三個階段.

中國大多數歷史學家都習慣 於把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作為"中世紀"的開端,而下限則爭議頗多, 有的主張以公元16世紀尼德蘭革命為斷限,有的主張以新航路的發現為斷 限,但更多的是把2023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作下限.

典型的"中世紀"概念有著特定的地域界限和情感色彩.當西方文藝復 興時代的啟蒙思想家創造"中世紀"一詞的時候,他們意念中所指的並不是 整個世界,也不是整個歐洲,而僅僅限於指天主教所統治的地區,即中歐和 西歐.從感情上說,他們對亞洲文化(中國文化,印度文化等)和阿拉伯文 化及拜占庭文化是十分嚮往的,對古代的希臘,羅馬文化更是崇拜得五體投 地;而對公元6至16世紀間"蠻族"的入侵而造成的古典文化的衰落極為不

滿,對教會壟斷文化事業也大不以為然,遂將這段歷史斥之為"野蠻","未 開化","**",稱這段時期為"黑暗時代".這些啟蒙思想家在痛罵"中 世紀"西方黑暗的同時,又慨然以"復興"古典文化為己任,從而形成"文 藝復興"和"啟蒙運動".

隨著"中世紀"一詞使用日廣,它逐漸演變為封建社會的代名詞,用於 指封建生產方式在世界範圍內佔統治地位的時期.這樣,"中世紀"一詞不 再專用於指西方,而成了可用來表述任何一個國家歷史上處於封建社會這一 發展階段上的歷史的概念.按照這種用法,由於各國進入和結束封建社會的 時間先後不一,其"中世紀"也就無法一致,如中國較早進入封建社會,其 中世紀可上溯至春秋戰國乃至更早的時代,其下限則可延伸至清末乃至** 時代,而印度,日本,朝鮮,越南等亞洲國家及非洲,美洲廣大地區進入封 建時代較晚,其"中世紀"分別開始於公元11—17世紀不等.

時間上的這種 差異給同一時代各國曆史的比較造成了很大的不方便.

更為重要的是,將具有特定涵義的"中世紀"這一概念拿來泛指世界各 國曆史,在注意了經濟上生產方式這一共同點的同時,卻忽視了各國文化發 展的巨大差異."中世紀"的西方文化總體上處於衰落的趨勢,遊牧民族的

入侵造成了西方古典文化的大破壞,使古典文化面臨著滅絕的危險,整個西 方社會的文化水準也因此而大為下降,教會成了古典文化的主要儲存者和使 用者,儘管能夠儲存下來的十分有限.而"中世紀"其它地區的文化卻是另

外一副景象:在近東地區,拜占庭帝國從一開始就以羅馬帝國的正統繼承者 自居,積極儲存了古希臘,羅馬文化遺產;拜占庭帝國衰弱後,悄然興起的 俄羅斯繼承了其文化遺產.在中東地區,阿拉伯世界的穆斯林們按照伊斯蘭

教教義的教導,向世界各先進國家廣求知識,使阿拉伯文化迅速發展,達到 了相當高的水平.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印度雖因內部**和外敵入 侵而使其古代燦爛的文化受到相當破壞,但仍有一定的發展,而同樣是世界

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古典文明非但未受到大的破壞,反而在不斷吸收,

消化外來文化的基礎上將古典文化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成為當時世界上最

具有影響的文化之一.這些帶有根本性的差異是"中世紀"一詞很難反映出

來的.正因為如此,一些歷史學家在研究西方以外的世界史尤其是文化教育

時,儘量避免使用"中世紀"一詞,而用"中古史"等代替,迫不得已而用

之時,也多加以界定.

考慮到不同國家和地區歷史發展的差異,也是為了照顧文化發展自身的

完整性,本書的"中世紀"沒有一個整齊劃一的時間界定.在歐洲,我們敘

述的是西羅馬帝國滅亡到2023年的歷史;在中國,我們敘述的是隋唐宋元間

的歷史(公元581—2023年);在日本,我們敘述的是自公元646年大化革

新至公元16世紀室町幕府統治結束時期的歷史;在印度,我們敘述的是自笈

多王朝以至德里蘇凡國家時期的歷史(約公元220—2023年);在阿拉伯,

則基本上是公元6至14世紀的歷史.

語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語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選c 的作者是林嗣環,張潮是編撰虞初新志 的人。d 作者是林嗣環,不是張潮。語文題 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選c因為說明文分為事理說明文和事物說明文 這裡只說出一點故選c b 詞大致可分為三類 1 小令 2 中調 3 長調。有人認為 五十八字以內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為中調,九十一字以外為長調。這種方...

下列關於會計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這題應該為a。記得這題我在考呀呀上做過的,會計資料主要是指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的會計核算資料,它是會計核算的重要載體,反映單位財務狀況和經濟成果,評價經營業績,是投資者作出投資決策,國家進行巨集觀調控的重要依據。審計報告不屬於會計資料 a 會計資料,主要是指會計憑證 會計賬簿 財務...

下列關於會計科目說法不正確的是,下列關於會計科目說法不正確的是 A 會計科目是複式記賬的基礎,也為編制會計報表提供了條件 B 對會

下列關於會計科目說法不正確的是 a.會計科目的設定應該符合國家統一會計準則的規定b.會計科目是設定賬戶的依據 c.企業不可以自行設定會計科目 d.賬戶是會計科目的具體運用 答案 c.企業不可以自行設定會計科目 解析 由於各企業的經營特點不同,內部經營管理對會計資訊的要求不同,允許企業在不違背會計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