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句話誰說的??荀子也說過吧

2021-08-08 06:26:06 字數 3417 閱讀 5926

1樓:幽深瑟瑟

最早出自孔子

(一)原文見《荀子.哀公》篇,是荀子講述孔子與魯哀公的一段對話。魯哀公問於孔子曰:

「寡人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 寡人未嘗知哀也,未嘗知憂 也,未嘗知勞也,未嘗知懼也,未嘗知危也。」孔子曰:「君之所問,聖君之問也,丘、小 人也,何 足以知之?

」曰:「非吾子無所聞之也。」孔子曰:

「君入廟門而右,登自胙階, 仰視榱棟,俯見幾筵,其器存,其人亡,君以此 思哀,則哀將焉而不至矣?君昧爽而櫛冠, 平明而聽朝,一物不應,亂之端也,君以此思憂,則憂將焉而不至矣?君平明而聽朝, 日昃 而退,諸侯之子孫必有在君之末庭者,君以思勞,則勞將焉而不至矣?

君出魯之四門,以望 魯四郊,亡國之虛則必有數蓋焉, 君以此思懼,則懼將焉而不至矣?且丘聞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君以此思危,則危將焉而不至矣?

」 (二)《荀子•王制篇》中有這麼一段話:「庶人安政,然後君子安位。傳曰: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三)唐初魏徵和唐太宗也多次轉引這樣的觀點。見《貞觀政要•論政體》:

「臣又聞古語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栽舟,亦能 覆舟。

』陛下以為可畏,誠如聖旨。」 (四)唐•魏徵《諫太宗十思疏》:「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2樓:匿名使用者

。。。。 荀子說孔子說的。《荀子.哀公》篇,是荀子講述孔子與魯哀公的一段 且丘聞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君以此思危,則危將焉而不至矣?」

3樓:匿名使用者

原話好像是唐代魏徵說的吧。孟子說的是這個意思。但不是這個話

4樓:匿名使用者

原文見《荀子.哀公》篇,是荀子講述孔子與魯哀公的一段對話。魯哀公問於孔子曰:

「寡人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寡人未嘗知哀也,未嘗知憂 也,未嘗知勞也,未嘗知懼也,未嘗知危也。」孔子曰:「君之所問,聖君之問也,丘、小 人也,何足以知之?

」曰:「非吾子無所聞之也。」孔子曰:

「君入廟門而右,登自胙階, 仰視榱棟,俯見幾筵,其器存,其人亡,君以此思哀,則哀將焉而不至矣?君昧爽而櫛冠, 平明而聽朝,一物不應,亂之端也,君以此思憂,則憂將焉而不至矣?君平明而聽朝,日昃 而退,諸侯之子孫必有在君之末庭者,君以思勞,則勞將焉而不至矣?

君出魯之四門,以望 魯四郊,亡國之虛則必有數蓋焉,君以此思懼,則懼將焉而不至矣?且丘聞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君以此思危,則危將焉而不至矣?

」(二)《荀子•王制篇》中有這麼一段話:「庶人安政,然後君子安位。傳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句話誰說的

5樓:蛙家居

水則載舟,亦能覆舟」原文出自《荀子.哀公》篇。

拓展資料:

(一)最早出自孔子:君者,

舟也;庶人回者,水也。水答則載舟,水則覆舟,君以此思危,則危將焉而不至矣?

(二)《荀子·王制篇》中有這麼一段話:「庶人安政,然後君子安位。傳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三)唐初魏徵和唐太宗也多次轉引這樣的觀點。見《貞觀政要·論政體》:「臣又聞古語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陛下以為可畏,誠如聖旨。」

(四)唐·魏徵《諫太宗十思疏》:「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6樓:鏡飛鴻秦婉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原是魏徵「納諫」的話,唐太宗李世民常用告誡後人,久之成了李世民的「名言」。

7樓:零鴻福鬆甘

「水能載bai

舟,亦能覆舟」du原是魏徵「納諫zhi」的話,唐太宗李世民常用告誡dao後人,久

版之成了李世民的「權名言」。這句話的含義很直白,就是把一個政權看作「舟」,而百姓是「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意思,大致等同於「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8樓:手機使用者

「水則載舟,亦能覆舟」這句話是荀子說的。原文見《荀子.哀公回

》篇。有一次,李世民與答

魏徵討論治國之道。李世民問:隋朝滅亡的原因是甚麼?

魏徵回答說:失去民心。李世民又問:

人民和皇帝應當是甚麼關係?魏徵說:皇帝就像一隻漂亮的大船,人民就是汪洋大水,大船只有在水中才能乘風前進;但是,水能載舟,同時也能將船弄翻。

太上皇(李淵)舉義旗推翻隋朝統治就說明了這一點。所以,作為君王要時刻記住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是誰說的?

9樓:操

荀子

原文見《荀子.哀公》篇,是荀子講述孔子與魯哀公的一段對話。其中有:「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君以此思危,則危將焉而不至矣?」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是誰說的

10樓:道峰山營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最早是荀子說的。

原文見《

荀子.哀公》篇,是荀子講述孔子與魯哀公的一段對話。其中有:「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君以此思危,則危將焉而不至矣?」

《荀子·王制篇》中有這麼一段話:「庶人安政,然後君子安位。傳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唐初魏徵和唐太宗也多次轉引這樣的觀點。見《貞觀政要·論政體》:「臣又聞古語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陛下以為可畏,誠如聖旨。」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釋義:統治者如船,老百姓如水,水既能讓船安穩地航行,也能將船推翻吞沒,沉於水中。

11樓:哈哈我沒笑哈哈

荀子,原文見《荀子.哀公》篇,是荀子講述孔子與魯哀公的一段對話。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句原話是李世民說還是魏徵說的

12樓:匿名使用者

唐太宗說的是: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 以古為鑑可以知興替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孟子提出:民貴君輕

荀子提出:君舟民水

魏徵引用: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13樓:匿名使用者

戰國時,邯鄲籍著名思想家荀況,在他的不朽著作《荀子·王制》篇中,回說:「君者,答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意思是說:

統治者像是一條船,而廣大的民眾猶如河水,水既可以把船載負起來,也可以將船淹沒掉。

唐貞觀後期,魏徵在著名的《諫太宗十思疏》中說:「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意思是說:怨恨不在於大小,可怕的只在人心背離。水能載船也能翻船,所以應該高度謹慎。

唐太宗對荀子和魏徵的這一觀點十分欣賞,在與君臣討論國家的治理問題時,多次引用和發揮了這一觀點。他在《論政體》一文中說:「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如何理解唐太宗說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最早出自孔子 荀子.哀公 釋義統治者如船,老百姓如水,水既能讓船安穩地航行,也能將船推翻吞沒,沉於水中。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意思是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即是 老百姓如水,可以讓舟浮起,也可以顛覆它。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唐太宗說這句話的意圖是什麼 意識bai到了歷史是由人...

唐太宗的哪句名言說明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個道理

唐太宗抄 論政體 有此句,原文襲是 君,舟也 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但這 是 論政體 記錄的唐太宗與魏徵的對話中,魏徵回答時說的。不過追根溯源的話 荀子也說過類似 幾乎一樣 的話,荀子 王制 中說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您,並被您採納和點贊!水能載舟 ...

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1這段話的大致意思

一 釋義 君主如船,百姓如水,水既能使船安穩地航行,也能使船沉沒。二 謂喻 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亦作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簡稱 載舟覆舟 意指事物用之得當則有利,反之必有弊害。比喻民心向背決定生死存亡。三 出處 一 最早出自孔子 君者,舟也 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君以此思危,則危將焉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