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行教學模式改革,為什麼要進行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

2021-06-29 23:38:02 字數 3751 閱讀 5485

1樓:匿名使用者

教育是一門科學,科學的價值在於求真。課堂教學有模式,但不能唯模式,更不可模式化。課堂教學的模式應隨著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的發展而發展,尤其是應依據教育物件的變化而不斷注入新的內涵、新的精神。

為了響應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在全區中小學開展推進教學改革,探索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要求,學校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和討論制定了我校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實施方案,並在初一年級試行。

一、指導思想

以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為目的,以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緊密結合為指導,以轉變課堂教學模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為導向,大力推進課堂教學創新,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二、總體目標

整合教育教學資源,開展有效教學研究,構建以預習學案、課堂引導材料、課後鞏固訓練為一體的學案導學課堂教學模式,課堂教學以“目標導學—呈現引導材料—講授學習材料—當堂反饋”的環節實現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的學習能力和品質。

三、課堂教學改革的策略、模式及方法

(一)策略:小步子、長跨度、快節奏、勤反饋。

小步子:是指合理地安排每堂課的教學目標,不追求課堂容量大,立足雙基。

長跨度:是指合理地安排教學進度,按期完成每學期的教學任務。

快節奏:是指當堂完成每堂課的教學任務,不拖沓,不浪費有效的教學時間。

勤反饋:是指每堂課、每週、每月及時的通過各種檢測進行教學質量反饋;重視學生作業質量,及時處理學生作業中出現的問題。

(二)模式:目標導學—呈現引導材料—講授學習材料—當堂反饋

1.教師在集體備課過程中完成六項任務:

(1)同年級教師通過集體備課確定本學科周各課時教學目標,並確定教學內容;

(2)根據課時教學目標設計預習學案

(3)課時教學目標,選擇合適而有效的引導材料;

(4)確定教學過程的時間安排;

(5)形成上課教案;

(6)確定每日作業設計。

學科指導組就教案、學習指導材料進行稽核修改。

2.教師在上課過程中落實四個步驟:

(1)出示目標,設定情境;

(2)呈現引導材料,學生分組討論、學習;

(3)講授新學習材料;

(4)核查學生的理解程度,通過課堂檢測強化學習技能。

(三)方法:每堂一反饋、每週一檢測、每月一總結。

每堂一反饋:新課教學和複習課必須要有當堂反饋環節,教師根據學生當堂反饋,針對性的課後輔導並針對性調整課後作業設計。

每週一檢測:每週五上午,週五檢測試卷從前四天的預習學案、課堂引導材料和每日作業設計試題中抽取,不增加未考過的試題,檢測以及格率為80%為達成目標。

每月一總結:檢測內容不能超出本月所學範圍,以保證客觀反映學生本月學習情況;難易要適宜,以保證大多數學生有成就感,體驗學習的快樂,成功的快樂。難易適宜的標準:

檢測結果80%的學生在60分以上,其中20%的學生在90分以上。

四、課堂教學改革的具體實施辦法

(一)課程設定

1.週一至週四為新課教學日,週五為質量檢測與反饋日。

2.課時分配:每天9節課,每節課40分鐘,共34節課(週三下午2節課)。

3.初一:

語文6節,數學6節,英語6節,歷史2節,政治2節,地理2節,生物2節,體育2節,**1節,美術1節,資訊1節,誦讀課1節,書法課1節,班會課1節。

週五上午檢測:採取語文、數學、外語單卷測試,政治歷史、地理生物合卷,共5場考試,每場考試時間為40分鐘。

週五下午反饋:公佈成績,每個學科班級學生及格率為80%為通過檢測。及格學生可以進入校園參加各項體育活動、社團活動,圖書館讀書活動。

不及格學生繼續留在班級在教師指導下訂正錯題,直到通過教師檢測為止。

(二)課堂教學

教師在上課過程中落實四個步驟:

第一時段:出示目標,設定情境,時間宜控制在2分鐘以內。

第二時段:呈現引導材料,學生分組討論、學習,時間宜控制在8分鐘以內,可以適當延長。

第三時段:教師講授新學習材料,時間宜控制在20分鐘以內,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延長。

第四時段:核查學生的理解程度,通過課堂檢測強化學習技能,時間宜控制在10分鐘以內。

關於引導材料,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還要對後面學習的新課材料起智力腳手架的作用。好的引導材料必須要有學生所熟悉的內容,並且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設計。

關於課堂教學過程的時間規劃,四個時段必須要體現,但是時間可以靈活掌握。這個時間分配必須在集體備課中完成,並藉助多**在課堂教學開始時與課堂目標一同出示給學生。

(三)教學管理

1.備課管理

關於備課:採取集體備課的方式,年級組同學科教師共同完成教案的設計與撰寫。我們要求年級組同學科教師必須在每週五下班前完成集體備課相關材料的上交,教導處及時將上交材料的電子文件上傳至學校**。

2.課堂管理

教導處、學科指導組和各教研組長隨堂聽課,瞭解教師課堂目標的落實情況。教導處每週就年級課堂教學的情況做反饋。

3.評價管理

每日優化作業設計需要同年級教師精心設計,合作研討,注意層次性有梯度。週五檢測試卷從前四天的學習材料試題中抽取,不增加未考過的試題。

考試結束後,教導處立即組織相關教師閱卷,及時統計相關資料,公佈成績。

五、方案實施計劃階段

第一階段:(20xx年2月——20xx年3月)制定計劃、學習動員,課改啟動階段。組織教師學習相關理論、案例,為改革實施做好準備;進行教學模式改變的初步嘗試。

(一)自開學起,學校執行新的作息制度,從第一階段開始起營造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氛圍。

(二)加強課改理論培訓,全面、系統介紹學校提出的課堂教學模式以及外地先進學校的課堂改革經驗,提高全體教師的課改意識。

(三)開展有效教學在課堂的系列活動,營造課改的氛圍,初步探索課改模式。初一年級教師開始提前一週集體備課,編寫預習學案、課堂引導材料、學生課後作業。

(四)學生動員,讓學生理解學校和教師的課改意圖,積極進行配合。班主任老師對班級學生進行分組,成立學習小組。

分組原則:根據學生性別、性格、興趣愛好、學習成績差異狀況合理安排座位,劃分學習小組,每個學習小組以5~6人為宜,學習優秀生和學困生相互搭配,以便在課內外更方便地開展幫教結對活動,爭取共同提高。

第二階段:(20xx.3——20xx.7)實施階段。

嘗試構建學案導學課堂教學模式。

開展教師、學生小組長等不同層次人員的系列培訓活動,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明確課堂教學的具體操作程式和課改的艱鉅性、複雜性。

20xx年6月份開展第一階段課堂教學模式總結活動。教師人人蔘與、人人開展聽課、評課活動,進行課堂經驗交流、反饋,每次課後,教師要寫一份教學反思,反饋真實資訊並進行交流、總結、形成理性認識。

第三階段:(20xx.7——20xx.

8)逐步成型階段。經過實踐探索,對一個學期的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工作進行階段性回顧和總結,形成經驗材料。備課組、教師個人、學科指導組和教導處進行分類總結,形成書面材料,彙集研究成果。

為什麼要進行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

如何開展數學教學模式的改革

2樓:匿名使用者

教學要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而不是從“本本”出發,也就是說,專

要以學生為本。我們發屬

現,要處理好兩個關係:首先是教師與教材的關係。教師要創造性地處理教材,要駕御教材,不能成為教材的奴隸。

這樣教師才能有效地進行課堂剪裁。有效地進行課堂剪裁,這是校本課堂的基礎。其次是教學要處理好教師和備課或者教案的關係。

備課是每位教師在上課之前必須要做的工作,備課是上課的準備和基礎。真正互動式的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因此不能完全把教案作為本本,完全按照教案做。

教學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而不是從本本出發,這是教學是否有效的基礎。因此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實際。

如何進行垃圾分類,為什麼要進行垃圾分類處理?怎樣進行垃圾分類處理?

垃圾分類應該怎麼分類?豬豬可以吃的,都屬於廚餘垃圾,可以賣錢的都是可 垃圾,豬豬不吃也不能粉碎的是不可 垃圾。要做好垃圾分類我就需要了解垃圾分類的標準。如明白什麼是生活垃圾 工業垃圾 建築垃圾等,也需要從不同側面瞭解不同的分類標準,如什麼是可 的,不可 什麼是一般垃圾,有害垃圾 高危垃圾等 市民在家...

為什麼要改革語文教學

隨著課改的進一步深入,語文課程標準 的實施,我能以學生為本 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新理念大膽地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進行改革,課堂出現了師生互動 生生互動 人機互動 平等參與的生動局面。開放型語文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新要求。素質教育作為一種教育思想,首先著眼於人的可持續發展,是一種目中有人的教育。以此觀...

為什麼要進行水果型黃瓜的嫁接,如何進行水果型黃瓜的“斷根斜插法”嫁接育苗

黃瓜嫁接育苗是bai一種以黃瓜幼苗為接du 穗,黑籽zhi南瓜等植株為砧木的dao栽培方法。嫁接專栽培是解決設施內重茬栽屬培和冬春季低溫栽培的重要技術措施。通過嫁接,可以提高黃瓜的抗逆性 抗病性 豐產性,促進早結瓜,特別是黃瓜根部病害抗性和耐寒性的提高。常用的砧木有南砧1號 黑籽南瓜 火鳳凰等。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