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吃餃子,還是冬至吃餃子

2021-06-20 11:53:11 字數 4734 閱讀 1367

1樓:鴨鴨小娛樂

到底是冬至吃餃子,還是立冬吃餃子

2樓:馨寶

冬至吃餃子,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俗話說:“冬至到,吃水餃。

”冬至餃子是漢族風俗,流行於全國大部地區,指冬至節吃水餃或餛飩的習俗。潘榮陛(清)《帝京歲時紀勝》:"預日為冬夜,祀祖羹飯之外,以細肉餡包角兒奉獻。

諺所謂'冬至餛飩夏至面'之遺意也。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

"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冬至,俗稱"冬節",它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在這一天由於太陽直射點直射南迴歸線,因此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而過了冬至,北半球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黑夜會慢慢變短。

在古代,國人就有"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的說法,在《清嘉錄》中,還有"冬至大如年"之說,足以見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而在中華大地上,更是流傳下來豐富多彩的冬至飲食習俗。

俗話說:"冬至餃子,夏至面"。祖國北方大部分地區這天都要吃水餃或者餛飩。有的還要喝酒,據說喝酒是為了暖身子,吃餃子是怕凍掉耳朵。

3樓:愛生活

冬至吃餃子還是立冬吃餃子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冬至和立冬都吃餃子,但是**和說法不同

在北方很多地方,都說吃餃子是冬至的風俗,也就是“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其實也有地方在立冬吃餃子,每種說法都是有由來的。

在立冬吃餃子的由來是這樣的,勞動了一年的人們,大多都希望利用立冬這一天休息,順便犒勞一年來的辛苦。有句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在我國南方,立冬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在我國北方,特別是北京、天津的人們愛吃餃子。

為什麼立冬吃餃子?是因為餃子是**於“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所以要吃餃子。

北方人冬至這一天的飯桌上少不了餃子,光看看“冬至到,吃餃子”,“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這類俗語就知道。據說餃子的出現,就和冬至這個節氣有關。醫聖張仲景在長沙做官,告老還鄉時正好是大雪紛飛的寒冬。

一路上,他發現許多百姓凍爛了耳朵,就用驅寒活血的藥材攪拌在肉餡裡,然後用麵皮包裹成耳朵的形狀,熱湯煮熟後施捨給凍傷的災民。這種最初叫做“捏凍耳朵”的食物後來被命名為餃子。而南方人的冬至,吃的大多是甜甜軟軟的湯圓、年糕,寓意全家團團圓圓。

南京人還有喝雞湯、吃豆腐等民俗,前者有進補之意,因冬至開始開始“數九”,步入一年中最冷的時節,後者則諧音寓意多福。

4樓:匿名使用者

都可以,不同區域習俗不一樣。

一 冬至吃餃子還是立冬吃餃子:兩個節氣都可以吃,意義不一樣但吃餃子的養生道理都一樣的。

二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中國北方多數地方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相傳“冬至餃子”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張仲景是南陽西鄂人,他著《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祛寒嬌耳湯被歷代醫者奉為經典。

張仲景有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東漢時他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

後毅然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其返鄉之時,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飢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

便讓其**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嬌耳”醫治凍瘡。

三立冬部分地區有吃餃子的習慣,而大體上是,冬至吃餃子。在京津一帶,人們有立冬吃水餃的習俗,有民俗專家認為,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是“交子之時”,所以這時吃餃子有“順從天意”的意思。而且,我國過去是個農耕社會,勞動了一年的人們,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一下,順便犒賞一家人一年來的辛苦。

5樓:陶色晶

立冬和冬至的區別

一、時間不同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干支歷戌月的結束以及亥月的起始;時間點在公曆每年11月7-8日之間,即太陽位於黃經225°。

冬至日一般都在公曆的12月21日或12月22日這兩日。因為冬至並沒有固定於特定一日,因此和清明一樣,被稱為“活節”。

二、含義不同

立冬:表示冬季的開始,“立”即開始的意思;此時天氣開始由涼轉冷。公曆上一般在每年的11月7日左右。

冬至:表示冬天到了,“至”即到的意思;此時天氣變得寒冷。冬至一般在每年公曆的12月22日前後。

三、氣候不同

1、立冬

我國古代將立冬後每5天再定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此節氣水已經能結成冰;土地也開始凍結;三候“雉入大水為蜃”中的雉即指野雞一類的大鳥,蜃為大蛤,立冬後,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

所以古人認為雉到立冬後便變成大蛤了。

2、冬至

天文學上把冬至作為冬季的開始,這對於我國多數地區來說,顯然偏遲。冬至期間,西北高原平均氣溫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區也只有6℃至8℃左右。不過,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區,即使在當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氣溫仍然在10℃以上,真可謂秋去春平,全年無冬。

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時間最短的一天。過了冬至以後,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北移動,北半球白天逐漸變長,夜間逐漸變短,所以,有俗話說,“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另外,冬至開始“數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數九”的第一天。

關於“數九”,民間流傳著的歌謠是這樣說的,“一

九、二九不出手,三

九、四九冰上走,五

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四、習俗不同

立冬習俗:迎冬、賀冬、吃水餃。

冬至習俗:吃水餃、滕州羊肉湯、江南米飯、臺灣糯糕、台州擂圓、蘇州釀酒、江西麻餈。

冬至吃餃子還是立冬吃餃子

立冬和冬至都是冬季的節氣,這兩個節氣都是非常容易混淆的節氣,立冬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每年11月7日或8日將迎來立冬。冬至是冬季的第四個節氣,冬至時間為每年的12月21日至23日之間。

那麼立冬還是冬至吃餃子呢?吃餃子的習俗有很大的普適性,很多節日、節氣好像吃的都是餃子。不過這些吃餃子的習俗多是和北方各地有關。

6樓:甘溪站

主要區別:時間點不一樣。

一 、立冬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時間點在公曆每年11月7-8日之間,即太陽位於黃經225°。此時,地球位於赤緯-16°19',北京地區正午太陽高度僅有33°47'。立冬過後,日照時間將繼續縮短,正午太陽高度繼續降低。

立冬期間,漢族民間以立冬為冬季之始,需進補以度嚴冬的食俗。

二 、 冬至又名‘一陽生’,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數

九、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公曆12月21日~23日之間。

這兩個節氣的食俗方面大體差不多。

1、冬至俗稱數九,也就是九九的開始。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俗話說:

“冬至到,吃水餃。”當然也有例外如在山東滕州、曲阜、鄒城、臨沂周邊地區,有當天喝羊肉湯的習俗,寓意驅除寒冷之意。而南方則是吃湯圓,當然也有例外,各地食俗不同,但吃水餃最為常見。

2、 立冬也有吃水餃的風俗。立冬時,包餃子,還要蘸醋加爛蒜吃,才算別有一番滋味。

3、 立冬和冬至為什麼吃餃子?因我國以農立國,很重視二十四節氣,“節”者,草木新的生長點也。秋收冬藏,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選擇了“好吃不過餃子”。

所以《禮記》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說法。

7樓:xyxe暖

1、立冬和冬至的區別:

立冬:冬是終了,是作物收割後要收藏起來的意思,這一天起冬天開始。

冬至:日影最長,這一天北半球半天最短,黑夜最長,並開始進入數九寒天。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別表示四季的開始。“立”即開始的意思。公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後。

夏至、冬至——表示夏天、冬天到了。“至”即到的意思。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古時把節氣稱“氣”,每月有兩個氣:前一個氣叫“節氣”,後一個氣叫“中氣”。二十四節氣按月分佈情況如下表,它又同農曆閏月的安排有著密切的關係。

在農曆中,以立春為二十四個節氣的頭一個節氣。二十四個節氣的名稱,是隨著鬥綱所指的地方並結合當時的自然氣候與景觀命名而來的。所謂鬥綱,就是北斗七星中的魁、衡、杓三顆星隨著天體的執行,鬥綱指向不同的方向和位置,其所指的位置就是所代表的月份。

如正月為寅,黃昏時杓是指寅,半夜衡指寅,白天魁是指寅;二月為卯,黃昏時杓是指卯,半夜衡是指卯,白天魁是指卯,其餘的月份類推。

2、立冬不吃餃子,只有冬至吃餃子。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張仲景是南陽稂東人,他著《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被歷代醫者奉為經典。張仲景有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

”東漢時他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後毅然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其返鄉之時,正是冬季。

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飢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醫治凍瘡。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裡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麵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隻“嬌耳”,一大碗肉湯。

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

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吃餃子,也有吃湯圓的地方。古人喜賀冬至,今人雖多不以為節,但冬節再怎麼說也是 時年八節 之一,吃貨們還是不會放過這有著各種冬至特色美食的節日的 如北方水餃 潮汕湯圓 東南麻餈 台州擂圓 合肥南瓜餅 寧波番薯湯果 滕州羊肉湯 江南米飯 蘇州釀酒等。冬至是養生的大好時機,主要是因為 氣始於冬至 因為從冬...

冬至為什麼吃餃子冬至吃餃子的由來

相傳醫聖張仲景告老還鄉時看到受凍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驅寒藥材以及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做成一種叫 驅寒矯耳湯 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形成了習俗。冬至吃羊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羊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在民...

冬至是吃餃子還是湯圓,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和湯圓

南方人吃湯圓,北方人吃餃子。此差異跟南北方不同的生活習慣 物產 文化密切相關,北方人吃餃子是件很方便的事,捏捏就下鍋了,而南方人吃湯圓是件很講究的事,除了湯圓還會做大餐,一大桌子的菜吃上兩頓。冬至意味著正宗的冬天九到了,古人講究 冬藏 冬至是全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要早睡晚起順應天氣變化才能養生。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