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古詩點面結合的手法有什麼作用為什麼

2021-06-10 13:48:20 字數 5692 閱讀 2375

1樓:假面

點面結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廣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狀態,最充分地表現思想,抒發感情。

所謂“點”,指的是最能顯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狀態特徵的詳細描寫;

所謂“面”,指的是對人事景物的敘述或概括性描寫。

點面結合就是“點”的詳細描寫和“面”的敘述或概括性描寫的有機結合。

“點”,可以突出重點,體現深度;

“面”,可以顧及全域性,體現廣度。

點面結合法,就是將最能表現文章主題、刻畫中心人物的關鍵材料作為“點”安排在最突出的位置上,把其他起補充、陪襯、鋪墊、烘托以及聯接過渡的材料作為“面”來謀篇佈局的一種寫作方法。

點面結合法體現了客觀世界區域性和整體、個別和一般的辯證關係,符合現實生活的本來面貌,給人以真實現場的感受。同時,也能多方面地烘托、展示描寫物件的特徵,使之更加鮮明突出、有聲有色,並能深刻地揭示事件的意義。

2樓:伊顏熙熙雨

詩詞中點面結合的作用

萬事萬物都是彼此相互聯絡的,不是孤立存在的,描寫的景物也一樣,它們總是和周圍的景物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用排比寫景的好處:可將景物描寫得細緻入微,能收層次清楚、描寫細膩、形象生動的效果。

什麼叫點面結合的手法

一般的,“點”就是比較的方面,“點動成線”,“線動成面”,數學上這個道理很有用的.結合起來想想就是這樣的,把他迴歸到語文上,點面結合,用小的方面說明大的方面,把大的東西與小的東西結合,把小的東西與大的東西結合,這就是“點面結合”.

3樓:師生花園

點面結合的手法,就是說有例子,有總寫,這樣才能把事物寫得全面,具體,有特點。

4樓:牽碧菡

強化了描寫的層次感。突出了作者的感情。

5樓:棉花糖的早餐

點面結合法體現了客觀世界區域性和整體、個別和一般的辯證關係,符合現實生活的本來面貌,給人以真實現場的感受。同時,也能多方面地烘托、展示描寫物件的特徵,使之更加鮮明突出、有聲有色,並能深刻地揭示事件的意義。

6樓:匿名使用者

點是指主要人物和景物,

面是指次要人物和景物,

面的存在是為了突出點,

點與面的合理結合可以讓情節更精彩,中心更明確。

在寫人記事類文章中:

主要描寫的人物是點,事件中其他的人物是面。

在活動類文章中:

參與活動的選手是點,其他**活動的觀眾是面。

7樓:昕開

“點”,可以突出重點,體現深度;

“面”,可以顧及全域性,體現廣度。

點面結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廣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狀態,最充分地表現思想,抒發感情。

8樓:

點面結合法,就是將最能表現文章主題、刻畫中心人物的關鍵材料作為“點”安排在最突出的位置上,把其他起補充、陪襯、鋪墊、烘托以及聯接過渡的材料作為“面”來謀篇佈局的一種寫作方法。

9樓:江南春天真美

結合更加使人的姿態豐富。

10樓:id實在想不出來

所謂“點”,指的是最能顯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狀態特徵的詳細描寫;

所謂“面”,指的是對人事景物的敘述或概括性描寫。

點面結合就是“點”的詳細描寫和“面”的敘述或概括性描寫的有機結合。

“點”,可以突出重點,體現深度;

“面”,可以顧及全域性,體現廣度。

點面結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廣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狀態,最充分地表現思想,抒發感情。

在古詩中,寫景的手法有哪些?

11樓:學院派魚多多

在古詩中,寫景的手法按照不同角度,有不同的手法,列舉如下:

1、從直接與間接的角度看:正面和側面描寫、虛寫(想象聯想)與實寫。

2、運用修辭的角度考慮:比喻、對比、誇張、比擬、借代、雙關、反問、設問、互文等。

3、從運用的表現手法的角度考慮:襯托、對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象徵、鋪陳、白描。

4、從景物的動靜的角度來寫:動靜景結合、以動寫靜、以靜寫動。

5、從觀察的角度、足點、層次來寫:遠看與近觀結合、仰視平視與俯視結合、空間的上下結合、高低結合。

6、從調動感覺的角度來寫(諸覺結合):視覺(形色)、聽覺(聲)、嗅覺(氣味)、味覺、觸覺或通感。

7、從分析景物的全景與特寫景來考慮:粗筆勾勒與工筆細描(點面結合)。

8、從分析景物的色彩搭配的角度來考慮:突出景物的色彩、注重色彩的多樣與諧調。

詳細說明:

一、從直接與間接的角度看:正面和側面描寫、虛寫(想象聯想)與實寫。

景物描寫可以從正面入手,直接描寫景物的特點,使人一目瞭然;也可以不從正面景物入手,而是從與其有關的側面景物寫起,來揭示該事物的特點,同時還能提供給讀者豐富的想象空間。兩種方法結合運用,可以使景物的特點,更加鮮明更加突出。

“虛”與“實”,具體點說就是無形與有形、抽象與具體,想象回憶與現實。如“愁”是虛的,因為它是無形的、抽象的,而“一江春水”、“舴艋舟”、“春草萋萋”“楊柳岸曉風殘月”是實的,古詩詞常藉助具體、可感的事物來抒發某種感情寄託某種情懷,或藉助想象或回憶來寫現實的境遇和況味。

實景是詩人描寫的現實客觀景物,虛景是詩人通過聯想或想像而虛擬的景物,虛實結合更能表達出一種濃溢的情思。

二、運用修辭的角度考慮:比喻、對比、誇張、比擬、借代、雙關、反問、設問、互文等。

例:《南柯子·十里青山遠》宋代:仲殊

十里青山遠,潮平路帶沙。數聲啼鳥怨年華。又是淒涼時候,在天涯。

白露收殘月,清風散曉霞。綠楊堤畔問荷花:記得年時沽酒,那人家?

釋義:潮水漲平了沙路,遠處的青山連綿不斷,偶爾聽到幾聲鳥鳴,好像是在哀怨時光流逝。又是淒涼冷漠的秋天了,我遠在海角天涯。

殘月西墮。白露溼衣,拂曉的涼風慢慢地吹散朝霞。走到那似曾相識綠楊堤畔,我詢問起塘中盛開的荷花:

“你可記得,那年我路邊沽酒,敲開的是哪門哪家?”

寫景採用了遠近結合的手法。“十里青山遠”是遠景,“潮平路帶沙”是近景;用了視聽結合的手法。前兩句詩是視覺的描寫,“數聲啼鳥”是聽覺的描寫。

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數聲啼鳥怨年華”一句其實是表達作者內心的愁怨。

三、從運用的表現手法的角度考慮:襯托、對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象徵、鋪陳、白描。

白描,原是中國繪畫的傳統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畫法中的速寫或素描,其特點是用簡練的墨色線條來勾勒畫面,賦形寫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

這種畫法引入到詩歌的創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詞和修飾語,也不用精雕細刻和層層渲染,更不用曲筆或陪襯,而是抓住描寫物件,用準確有力的筆觸,明快簡潔的語言,樸素平易的文字,乾淨利素地勾畫出事物的形狀、光暗(聲響)等,以表現作者對事物的感受。

例《商山早行》唐代:溫庭筠

晨起動徵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釋義:黎明起床,車馬的鈴鐸已震動;踏上遙遙征途,遊子悲思故鄉。雞聲嘹亮,茅草店沐浴著曉月的餘輝;板橋瀰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跡行行。

枯敗的槲葉,落滿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鮮豔地開放在驛站的泥牆邊。回想昨夜夢見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鴨鵝,正嬉戲在岸邊的湖塘裡。

第二聯兩句詩,就是六個名詞(即六種景物)的組合,沒有任何修飾語。它集中地表現了早行的辛苦。在雞鳴聲起,殘目未落之時,冒著寒霜上路,可見早行辛苦。

四、從景物的動靜的角度來寫:動靜景結合、以動寫靜、以靜寫動。

在中國古代詩歌裡,詩人們為了創設意境,特別注意動態描寫,動靜結合是常用的一種寫景手法。在這種手法的運用中,詩人往往獨出心裁,“每著一字”,而使“境界全出”。

例如賈島《題李凝幽居》的“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釋義:鳥兒自由地棲息在池邊的樹上,皎潔的月光下僧人正敲著山門)的“推”“敲”選用,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風又綠江南岸”(釋義:溫柔的春風又吹綠了大江南岸)的“綠”字的形容詞用作使動動詞。

都是動態描寫的一些典範,在動詞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但作為動靜結合的寫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種意境裡描寫動態與靜態,並且往往是以靜為主,以動襯靜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諧統一。因此,動靜結合的寫景手法,往往與襯托又不可截然分開。

五、從觀察的角度、足點、層次來寫:遠看與近觀結合、仰視平視與俯視結合、空間的上下結合、高低結合。

看同一景物,觀察者所處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視,仰視,遠眺,近看,視覺形象會呈現千姿百態,變化萬千。從不同角度描寫,會使讀者對所描寫的景物產生更加全面的認識,獲得更完美的感受。

例《山行》唐代: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深處 一作:生處)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釋義: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雲深處居然還有人家。停下車來是因為喜愛深秋楓林的晚景,楓葉秋霜染過,豔比二月春花。

頭兩句描繪了秋山遠景。第一句描寫了秋山高遠的景象,表現了詩人勇於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寫了秋山中的一個特定場景,在白雲浮動的天空下有幾戶人家隱約可見。

後兩句描繪了秋山近景。“霜葉紅於二月花”一句,生機勃勃,鮮豔奪目,清新剛勁,形象鮮明,給人一種秋光勝似春光的美感。

六、從調動感覺的角度來寫(諸覺結合):視覺(形色)、聽覺(聲)、嗅覺(氣味)、味覺、觸覺或通感。

即調動人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各種感覺器官來描寫景物。

如李白的《蜀道難》“連峰去天不盈尺,枯鬆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虺,砯崖轉石萬壑雷”(釋義:山峰座座相連離天還不到一尺,枯鬆老枝倒掛倚貼在絕壁之間。

漩渦飛轉瀑布飛瀉爭相喧鬧著,飛流撞擊著巨石在山谷中滾動像萬壑鳴雷一般)。

就從聽覺和視覺上渲染了一種驚險的氣氛,烘托了蜀道的難與險。

七、從分析景物的全景與特寫景來考慮:粗筆勾勒與工筆細描(點面結合)。

萬事萬物都是彼此相互聯絡的,不是孤立存在的,描寫的景物也一樣,它們總是和周圍的景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因此,詩人在寫景狀物時,不是孤立地靜止地寫主體物,還寫主體物周圍的聯絡物,點面結合,烘雲托月,使主體形象更豐滿,更有特色。

例《江雪》唐代: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釋義:所有的山上,飛鳥的身影已經絕跡,所有道路都不見人的蹤跡。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著蓑笠的老翁,獨自在大雪覆蓋的寒冷江面上垂釣。

運用了點面結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畫面上顯得比較小,但處在非常顯眼的位置,是詩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屬於點的描繪。

前兩句“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屬於面的鋪陳,詩句從“鳥飛絕”、到“人蹤滅”寫盡了人物處境的苦寒與孤寂,並在“山”“徑”前冠之以數量詞“千”“萬”,對突出人物堅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可以稱之為點面結合。指出一點,隱括全面。

八、從分析景物的色彩搭配的角度來考慮:突出景物的色彩、注重色彩的多樣與諧調。

古詩寫景常涉及到聲音與顏色,這是詩人利用感官多角度寫景,讓讀者如臨其境,收到了很高的藝術效果,繪形、繪聲、繪色 如“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例《絕句》唐代: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釋義:兩隻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鳴叫,一行白鷺直衝向蔚藍的天空。坐在窗前可以看見西嶺千年不化的積雪,門口停泊著從東吳開來的萬里船

上聯是一組對仗句。草堂周圍多柳,新綠的柳枝上有成對黃鸝在歡唱,一派愉悅景象,有聲有色,構成了新鮮而優美的意境。“翠”是新綠,“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剛抽嫩芽。

“兩個黃鸝鳴翠柳”,鳥兒成雙成對,呈現一片生機,具有喜慶的意味。

次句寫藍天上的白鷺在自由飛翔。這種長腿鳥飛起來姿態優美,自然成行。晴空萬里,一碧如洗,白鷺在“青天”映襯下,色彩極其鮮明。

兩句中一連用了“黃”、“翠”、“白”、“青”四種鮮明的顏色,織成一幅絢麗的圖景;首句還有聲音的描寫,傳達出無比歡快的感情。

有擬人排比比喻點面結合的作文,運用點面結合 動靜結合 排比 擬人的作文

秋天帶著一身金黃,邁著輕盈的腳步,悄悄地來到了人間。走進公園,一陣花香迎版 面撲來,迎著花權香找去,原來桂花開了,一個個白色的桂花就像天上的小星星,美麗地點綴在樹枝上。走進果園,蘋果就像一個個紅彤彤的燈籠 香蕉黃澄澄的一片 石榴笑得咧開了嘴 橘子在枝頭你擠我碰 走進田野,如海的高梁舉 把,無邊的大豆...

語文方面的表現手法有哪些,語文中的表現手法有哪幾種

表現手法從廣義上來講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辭和表達思想感情時所使用的特殊的語句組織方式 分析一篇作品,具體地可以由點到面地來抓它的特殊表現方式.注 又因為現代的語文已不太注重表現手法與表達技巧的區分,可認為二者是統一的。但如果要嚴格區分表現手法從屬於表達技巧。表現手法 想象 聯想 類比 象徵 烘托 對比...

語文中的手法有哪些,語文中有哪些描寫手法?表現手法?

語文中的 寫作 手法有 1 託物言志 託物言志就是通過對物品的描寫和敘述,表現自己的志向和意願。託物言志是古典詩詞中常見的一種表現手法。所謂託物言志,也稱寄意於物,是指詩人運用象徵或起興等手法,通過描摹客觀上事物的某一個方面的特徵來表達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3 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不同於託物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