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夫人》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2021-05-26 11:54:15 字數 4875 閱讀 9276

1樓:匿名使用者

,《湘君》和《湘夫人》是由一次約會在時間上的誤差而引出的兩個悲劇,但合起來又是一幕兩情相悅、忠貞不渝的喜劇。說它們是悲劇,是因為赴約的雙方都錯過了相會的時間,彼此都因相思不見而難以自拔,心靈和感情遭受了長時間痛苦的煎熬;說它們是喜劇,是由於男女雙方的相戀真誠深摯,儘管稍有挫折,但都沒有放棄追求和期盼,所以圓滿結局的出現只是時間問題。當他們在耐心平靜的相互等待之後終於相見時,這場因先來後到而產生的誤會和煩惱必然會在頃刻間煙消雲散,迎接他們的將是湘君在幻覺中所感受的那種歡樂和幸福。

這兩篇作品一寫女子的愛慕,一寫男子的相思,所取角度不同,所抒情意卻同樣纏綿悱惻;加之作品對民間情歌直白的抒情方式的吸取和對傳統比興手法的運用,更加強了它們的藝術感染力。因此儘管這種熱烈大膽、真誠執著的愛情被包裹在宗教儀式的外殼中,但它本身所具有強大的生命核心,卻經久不息地釋放出無限的能量,讓歷代的讀者和作者都能從中不斷獲取不畏艱難、不息地追求理想和愛情的巨大動力。這可以從無數篇後代作品都深受其影響的歷史中,得到最好的印證

2樓:匿名使用者

屈原的感情寄託和讀者的連類出發 《湘夫人》的意境內涵是多層面的,上面的分析只是了其中神的愛情生活層面。另外還有三個層面也值得注意,那就是水神的祭祀儀式、屈原的情感寄託和讀者的連類生髮。關於水神的祭祀儀式,放到藝術特色中去談,下面談談

二、三兩個層面。 《湘夫人》是屈原根據祭祀水神的樂歌加工而成的。加工祭祀樂歌必須適應祭祀儀式的需要,但同時也是一個自我感情宣洩和精神補償的過程。

當時屈原正被楚王流放在荒蠻的沅、湘一帶,處境艱難,心情憂傷,但仍然時時掛念國事,執著理想,期盼楚王能回心轉意。這一切,都會在樂歌的加工過程中,自覺不自覺地與湘君的處境、心情、追求發生同構共鳴和同頻共振。從湘君期約難遇、可望難即的悲劇情景,我們是否可以聯想到屈原一再被楚王疏遠、流放的遭遇?

湘君在沅江、澧水兩岸徘徊、追尋的身影,是否有時會疊印著屈原「行吟江畔」的「上下求索」形象?湘君對真摯愛情、美滿生活的執著追求,是否寄託著屈原對政治理想、復興事業的至死不渝?湘君在無可奈何情況下的「逍遙容與」,是否融進了屈原在人生偃蹇路途中的寬解**?

文學作品中的作者情感滲透,一般不能說這裡一定有什麼,那裡肯定是什麼,但它確實處處有,時時在,須由讀者在潛心體味中感悟得之。 《湘夫人》寫的是神界的愛情生活,但處處流溢著人間的現實情味,因此,我們又完全可以把它作為當時楚地民間的愛情詩來讀。但這還不夠,因為詩的水神祭祀底蘊不是愛情,屈原的情感寄託也不是愛情。

而且讀者的自由閱讀,也總是要衝破題材的侷限而進行更廣泛的異質同構連類發生。這是必然的規律。當我們由湘君期約難遇的處境,聯想到「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的情景時,當我們由湘君在沅、湘兩岸到處追尋相夫人時,聯想到「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帝子降兮北渚」,不就是「宛在水**」嗎?)的情景時,《湘夫人》的意境空間一下子就擴大得難以窮盡了:社會人生中,一切執著追求而始終虛幻難得的種種現實境況,一切由雖執著追求卻始終虛幻難得所引發的憂愁、懊惱、惆悵、失望,似乎都可以在這裡得到同構感應和精神寄託。

這就是《湘夫人》」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的意境空間,也是詩之所以為詩的真正魅力所在。 6 回答者: cmalene

湘夫人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態度以及觀點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3樓:慎銀棟新覺

《詠柳》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柳樹的喜愛以及對春天的讚美。

湘夫人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態度以及觀點

4樓:升者王

1、這首詩寫到湘君為追求理想和愛情,是多麼執著,多麼痴情,一再遭到挫折卻決不退縮。兩人想愛卻不能相見的悽美的愛情故事表達多次被貶未能實現遠大的報國之情。屈原對政治理想、復興事業的至死不渝。

對國家的熱愛,對君主的追隨;屈原一再被楚王疏遠、流放的遭遇;自己空有一腔才華卻不被賞識的愁緒與悲憤之情。

2、在這憂傷抑鬱的氣氛裡滲透著一種愛戀與追求的狂熱,充沛地顯示出一種生命的活力。從這可以看出在苦難的黑暗現實世界裡,人民是怎樣嚮往於美好和光明,怎樣對待自己的未來和理想。

3、對神的崇敬,取悅神靈。召喚的方式祈求神靈的降臨。人們對湘水寄予深切的愛,人與自然的和諧,真誠淳樸的情操。

《嬋》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5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詩人雖仕途不順,卻堅守清高之志的思想感情。

原文: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譯文:你棲身高枝之上才難以飽腹;你雖含恨哀鳴徒然白費神勁。

五更以後疏落之聲幾近斷絕,大樹依然蒼翠卻無絲毫同情。

我官職卑下像桃梗漂流不定,家園早已荒蕪雜草埋沒腳脛。

煩勞你的鳴叫我得藉以自警,我也舉家操守像你高潔不佞。

6樓:匿名使用者

寫出作者對蟬的喜愛之情

湘夫人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態度以及觀點

7樓:匿名使用者

建議你從作者屈原的角度回答!其實是屈原懷才不遇。等待君王的重用不得,於是想文中寫的那樣,輾轉反側,求之不得!

8樓:宮

詩中對湘君赴約時心理活動變化的描寫清晰可見。剛到北渚不見湘夫人時的憂愁,久等未至後的懊惱,由懊惱到追悔,由追悔到神志恍惚,以至產生幻想,再從幻想回到現實,感情跌宕起伏。

9樓:匿名使用者

關於一段錯過的愛情~湘夫人在湘水等不到她愛的人呀

贈汪倫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10樓:刀智敏勢簡

詩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倫與他的友情,運用了誇張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實有其事)寫深情厚誼,十分動人。這首詩體現了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想落天外的詩歌特色。

表達了詩人對朋友的深情厚誼(與朋友依依不捨的深厚友情)選其一

11樓:熱心網友

表達了作者汪倫對李白那份真摯深厚的友情,寫出了送別時的不捨之情。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意思是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倫送我之情。此句先用「深千尺」讚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緊接「不及」兩個字筆鋒一轉,用襯托的手法,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動形象地表達了汪倫對李白那份真摯深厚的友情。

這裡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採用比物手法,變無形的情誼為生動的形象,空靈而有餘味,自然而又情真。詩人很感動,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兩行詩來極力讚美汪倫對詩人的敬佩和喜愛,也表達了李白對汪倫的深厚情誼。

12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作者對汪倫的依依不捨之情,也體現了兩個人深厚的友誼

13樓:衡水游龍

表達了李白對汪倫這個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誼。

14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作者李白對友人汪倫的不捨之情

15樓:匿名使用者

體現了李白與汪倫的真摯友誼,以及離開時兩人的不捨。

16樓:吾道殺生

文學賞析中國詩的傳統主張含蓄蘊藉。宋代詩論家嚴羽提出作詩四忌:「語忌直,意忌淺。

脈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補華也說詩「忌直貴曲」。然而,李白《贈汪倫》的表現特點是:

坦率,直露,絕少含蓄。其「語直」,其「脈露」,而「意」不淺,味更濃。古人寫詩,一般忌諱在詩中直呼姓名,以為無味。

而《贈汪倫》從詩人直呼自己的姓名開始,又以稱呼對方的名字作結,反而顯得真率,親切而灑脫,很有情味。詩的前半是敘事:先寫要離去者,繼寫送行者,展示一幅離別的畫面。

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將欲行」表明是在輕舟待發之時。這句使讀者彷彿見到李白在正要離岸的小船上向人們告別的情景。

「忽聞岸上踏歌聲」,接下來就寫送行者。次句卻不像首句那樣直敘,而用了曲筆,只說聽見歌聲。一群村人踏地為節拍,邊走邊唱前來送行了。

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說「忽聞」而不用「遙聞」。這句詩雖說得比較含蓄,只聞其聲,不見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倫的到來,確實是不期而至的。

人未到而聲先聞。這樣的送別,側面表現出李白和汪倫這兩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禮、快樂自由的人。詩的後半是抒情。

第三句遙接起句,進一步說明放船地點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繪了潭的特點,又為結句預伏一筆。桃花潭水是那樣地深湛,更觸動了離人的情懷,難忘汪倫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聯絡起來。

結句迸出「不及汪倫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達了真摯純潔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麼汪倫送李白的情誼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尋味。這裡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採用比物手法,變無形的情誼為生動的形象,空靈而有餘味,自然而又情真。

詩人很感動,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兩行詩來極力讚美汪倫對詩人的敬佩和喜愛,也表達了李白對汪倫的深厚情誼

17樓:祥雲飛翔牛牛牛

哦誒精神小夥和平精英王者農藥誒歐瑞誒

18樓:匿名使用者

汪倫》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於涇縣(今安徽皖南地區)遊歷時寫給當地好友汪倫的一首贈別詩.詩中首先描繪李白乘舟欲行時,汪倫踏歌趕來送行的情景,十分樸素自然地表達出一位普通村民對詩人那種樸實、真誠的情感.後兩句詩人信手拈來,先用「深千尺」讚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緊接「不及」兩個字筆鋒一轉,用比較的手法,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的千尺潭水,形象地表達了汪倫對自己那份真摯深厚的友情.

有的人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快!

19樓:蹙眉的青春

詩歌通過兩種人的對照,對「俯首甘為孺子牛」的人傾注了無限深情,表達了崇高的敬意;而對高踞人民頭上的人,則無情地揭露,表現出滿腔的憤懣。詩歌的獨特之處在於表現了具有哲理意義的主題:人是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著而活。

20樓:

人是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著而活

《遠方》作者 安德魯 懷斯這首詩表達作者什麼樣的

會抄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結尾兩句寫有望嶽而引起的決心。因泰山之雄偉而引出一覽無餘而後快的心緒,抒發了詩人昂揚向上,積極進取的博大胸懷。會當 應當,一定要。凌 登臨,登上。絕頂 最高峰。覽 俯視的意思。這兩句既寫了泰山的巍峨高聳,也表達了詩人的壯志和毅力,能開闊讀者的眼界和心胸。通過描寫泰山雄偉磅礴...

贈劉景文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詩雖為贈劉景文而作,所詠卻是初冬景物,了無一字涉及劉氏本人的道德文章.這似乎不是題中應有之義,但實際上,作者的高明之處正在於將對劉氏品格和節操的稱頌,不著痕跡地糅合在對初冬景物的描寫中.因為在作者看來,一年中最美好的風光,莫過於橙黃橘綠的初冬景色.而橘樹和松柏一樣,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堅貞的節...

浪之歌這首散文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浪之歌 透過浪花 海岸這些形象,我們不禁想起了詩人自己,想起他對祖國熾熱而苦苦的戀情。熟悉詩人的人都知道,他的祖國 處於封建主義 殖民主義統治下的黎巴嫩 給予他的並不是很多。遠在他少年時代,為了生存,他同家人不得不背井離鄉,不遠萬里來到美國求生。後來,立志報國的詩人,又被 莫須有 地遭到放逐。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