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的兼愛與儒家的愛人有什麼區別

2021-05-12 21:47:49 字數 5984 閱讀 6594

1樓:匿名使用者

我理解的兼愛和非功是連在一塊的 提倡的是國與國之間的和平共處 有點大同的意思 而愛熱年則是小範圍的 真對沒個人的 提倡一切以人為本 是地道的人本思想

2樓:匿名使用者

對於這個問題,傳統的回答是,由於墨家主張愛無差等,而儒家主張愛有差等。換

句話說,在愛人的問題上,墨家強調同等,儒家強調差等。《墨子》裡有段話說明了這

個分歧,有個巫馬子對墨子說:「我不能兼愛。我愛鄒人于越人,愛魯人於鄒人,愛我

鄉人於魯人,愛我家人於鄉人,愛我親於我家人,愛我身於吾親。「(《墨子·耕柱》)

巫馬子是儒家的人,竟然說「愛我身於吾親」,很可能是墨家文獻的誇大其詞。這

顯然與儒家強調的孝道不合。除了這一句以外,巫馬子的說法總的看來符合儒家精神。

因為照儒家看來,應當愛有差等。

談到這些差等,孟子說:「君子之於物也,愛之而弗仁;於民也,仁之而弗親。親

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孟子·盡心上》)孟子同墨者夷之辯論時,問他「信以為

人之親其兄之子,為若親其鄰之赤子乎?」(《孟子·媵文公上》)對於兄之子的愛,自

然會厚於對鄰人之子的愛。在孟子看來,這是完全正常的;人應當做的就是推廣這種愛

使之及於更遠的社會成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梁惠王上》)這就是孟子所說的「善推其所為」(同上)。這種推廣是在愛有差等的原則基

礎上進行的。

愛家人,推而至於也愛家人以外的人,這也就是行「忠恕之道」,回過來說也就是

行「仁」,這都是孔子倡導的。這其間並無任何強迫,因為一切人的本性中都有側隱之

心,不忍看得別人受苦。這是「仁之端也」,發展這一端就使人自然地愛人。但是同樣

自然的是,愛父母總要勝過愛其他一般的人,愛是有差等的。

儒家的觀點是這樣。墨家則不然,它堅持說,愛別人和愛父母應當是同等的。這會

不會弄成薄父母而厚別人,且不必管它,反正是要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消除儒家的有差

等的愛。孟子抨擊「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的時候,心中所想的正是這一點。

在愛的學說上,儒墨的上述分歧,孟子及其以後的許多人都很清楚地指出過。但是

除此以外,還有一個更帶根本性的分歧。這就是,儒家認為,仁是從人性內部自然地發

展出來的;而墨家認為,兼愛是從外部人為地附加於人的。

也可以說,墨子也回答了孔子沒有想到的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人應當行仁義?

不過他的回答是根據功利主義。他強調超自然的和政治的制裁以強迫和誘導人們實行兼

愛,也與儒家為仁義而仁義的原則不合。若把第五章所引《墨子·兼愛》篇的話與本章

所引《孟子》論「四端」的話加以比較,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出這兩家的根本分歧。

政治哲學

前面我們已經看到,墨家的國家起源論,也是一種功利主義的理論。現在再看儒家

的國家起源論,又與它不同。孟子說:「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

禽獸。聖人有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

序,朋友有信。」(《孟子·媵文公上》)人之所以異於禽獸,在於有人倫以及建立在人

倫之上的道德原則。國家和社會起源於人倫。照墨家說,國家的存在是因為它有用;照

儒家說,國家的存在是因為它應當存在.

如何理解墨家的兼愛和儒家的愛人

3樓:棋盤上的小棋子

儒家copy:(理)

仁義 墨家;仁義(道義)bai (情)情感 功利du(權利) 「兼相愛zhi,交相利」是墨子dao整個思想體系的核心,認為愛人要遠施周邊,尊卑長幼之間要互相愛護.但孔子的仁愛是對他人的關心愛護同情理解尊重,愛人要以親親為出發點,主要是處理宗法家族關係內部的親戚關係,而且愛人涉及到國家、上下、君臣及國際關係. 後期墨家和後期儒家的區別:

如下圖: 功(外)--志(內) 愛--仁 利--義 墨子提倡「兼相愛,交相利」,後期墨家繼承了這一思想,提出「愛人不外己,己在所愛中」.「義」的內涵隨著社會歷史發展的變化而變化,涉及到「志」與「功」的問題.

墨家不贊成儒學「仁」為內,「義」為外的看法,認為「仁義」都屬於「志」.其實「仁」為「愛」,「義」為「利」,「愛」和「利」都屬是價值行為主體的行為結果,即為「功」.所以墨家主張在外功的基礎上實行「志」與「功」的統一.

(見於《經說下》)

關於儒家「仁者愛人」和墨家「兼愛」的問題

4樓:白蟻非蟻

所謂仁愛,是從內心發出的愛,是無條件的愛,是人之天性。孟子說「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

」而墨子所謂兼愛,主要內容含有兩方面,即」兼相愛,交相利「。墨子希望人人都能相愛,都能互利,墨子批評那些說兼愛睏難的人說」夫愛人者,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惡人者,人必從而惡之;害人者,人必從而害之。此何難之有?

特上弗以為政,士不以為行故也。」也就是說天下相攻是不能兼愛交利的緣故,不能兼愛交利是因為沒有人這樣做的緣故,只要做就可以實行。

總之,「仁者,愛人」是從人性出發,闡明併發揚人性的善,毫無功利色彩。而兼愛只是一種治國的手段,墨子覺得這樣做有利就提倡這樣做。

5樓:落絮依歸

孟子繼承孔子的「仁者愛人」之說,繼續強調愛有差等。這

也是他與墨家的「兼愛」分歧最大的地方。孔孟主張愛有差

等,提出愛父子要勝過愛兄弟,愛兄弟要用勝於愛鄰居。墨

子「兼愛」的則提出「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

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

(《墨子·兼愛中》

),這種愛是不分

貴賤和親疏的。由此可見,孔孟的「仁愛」是「仁者愛人」

,而墨子的「兼愛」則是「人愛人人」

。這兩種愛相互比較就

可以看出,

孔孟之愛是一種有選擇的愛,

墨子之愛是一種

「博愛」

。如果說儒家「仁愛」是人世間美好的善與愛的,那麼

墨家的「兼愛」則是人世間廣博的「大愛」與「至善」

。正所謂大愛無疆,止於至善。只有「人人愛人」才能達到「人

愛人人」

,只有「我愛人人」

,才能「人人愛我」

。這種大愛

與至善也正與和諧社會與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的本質要

求是一致的。

儒家的「仁愛」是「仁者愛人」

,墨家的「兼愛」是「人愛

人人」。如果說儒家的「仁愛」是美好的善和愛,那麼,墨

家的「兼愛」就是廣博的大愛和至善。春秋滕國是中國「仁

政」和「善治」思想的試驗田,

「善國」不僅是對孟子「仁

愛」思想的傳承和發展,而且其「善治」理念也受到了墨子

「兼愛」思想的深刻影響,儒墨兩家共同倡導的「仁政」在

這裡雙流歸一,終成善國。因此,滕州不僅是中華善文化的

發源地,而且還是和諧文化的發源地。

由於墨家主張愛無差等,而儒家主張愛有差等。換

句話說,在愛人的問題上,墨家強調同等,儒家強調差等。

《墨子》裡有段話說明了這

個分歧,有個巫馬子對墨子說:

「我不能兼愛。我愛鄒人于越人,愛魯人於鄒人,愛我

鄉人於魯人,愛我家人於鄉人,愛我親於我家人,愛我身於吾親。

「(《墨子

·耕柱》

)巫馬子是儒家的人,竟然說

「愛我身於吾親

」,很可能是墨家文獻的誇大其詞。這

顯然與儒家強調的孝道不合。除了這一句以外,巫馬子的說法總的看來符合儒家精神。

因為照儒家看來,應當愛有差等。

談到這些差等,孟子說:

「君子之於物也,愛之而弗仁;於民也,仁之而弗親。親

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

」(《孟子

·盡心上》

)孟子同墨者夷之辯論時,問他

「信以為

人之親其兄之子,為若親其鄰之赤子乎?

」(《孟子

·媵文公上》

)對於兄之子的愛,自

然會厚於對鄰人之子的愛。在孟子看來,這是完全正常的;人應當做的就是推廣這種愛

使之及於更遠的社會成員。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梁惠王上》

)這就是孟子所說的

「善推其所為

」(同上

)。這種推廣是在愛有差等的原則基

礎上進行的。

愛家人,推而至於也愛家人以外的人,這也就是行

「忠恕之道

」,回過來說也就是行「

仁」,這都是孔子倡導的。這其間並無任何強迫,因為一切人的本性中都有側隱之

心,不忍看得別人受苦。這是

「仁之端也

」,發展這一端就使人自然地愛人。但是同樣

自然的是,愛父母總要勝過愛其他一般的人,愛是有差等的。

儒家的觀點是這樣。墨家則不然,它堅持說,愛別人和愛父母應當是同等的。這會

不會弄成薄父母而厚別人,且不必管它,反正是要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消除儒家的有差

等的愛。孟子抨擊

「墨氏兼愛,是無父也

」的時候,心中所想的正是這一點。

在愛的學說上,儒墨的上述分歧,孟子及其以後的許多人都很清楚地指出過。但是

除此以外,還有一個更帶根本性的分歧。這就是,儒家認為,仁是從人性內部自然地發

展出來的;而墨家認為,兼愛是從外部人為地附加於人的。

也可以說,墨子也回答了孔子沒有想到的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人應當行仁義?

不過他的回答是根據功利主義。他強調超自然的和政治的制裁以強迫和誘導人們實行兼

愛,也與儒家為仁義而仁義的原則不合。若把第五章所引《墨子

·兼愛》篇的話與本章

所引《孟子》論「四端

」的話加以比較,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出這兩家的根本分歧。

政治哲學

代表的階層不同

儒家代表的是落寞的舊貴族階層

墨家則代表平民階層

根本利益不一樣

因此,墨子的這種兼愛的思想從根本上來說是一種理想主義,它根本是不會實現的。

墨家講兼愛(無區別之愛,愛所有人)與道家講不愛(不愛所有人即是愛所有人】都是一種

博愛思想都一樣

墨子本是儒家**,

後因認為儒家學說繁瑣而自創一家。

墨家成員多為當時社會

的小手工業者與小販,

因此主張,

人與人之間互相愛護。

其學說偏重於社會倫理。

而道家則偏重於形而上的思考,即偏重於哲學。

此外,由於春秋戰國處於社會轉型時期,

各種階級都有不同的利益。

墨家主要代

表中下層人民的利益,

因此提出了兼愛一說,

來保證中下層人民的生存等基本權

益;道家則代表了在社會舊制崩解中信仰崩潰的上層人士,更關注人們的心理。

其思想實質並不相同。

因此,墨家的出現是當時社會各階級矛盾鬥爭的結果,有深刻的社會因素。

關於墨家和道家:一

,墨家代表小生產者的利益

,道家則代表沒落奴隸主貴族的利益;二

,墨家的影響主要限於先秦

(至少表面上如此

),道家的影響則一直延續到今天,

是中國僅次於儒家的第二大學派;三,

墨家提倡生產勞動

,道家則是脫離生產勞動的;四

,墨家的影響主要限於下層社會

,而道家在知識分子中有較大影響;五

,墨家的核心思想是"兼愛

"和"非攻」,

但主要是通過和平方法和個人行動來阻

止戰爭;而道家則主張清靜無為,並不反對戰爭,且對軍事思想有貢獻;

六,在哲學上,墨家主要貢獻是邏輯,而道家的長處則體現在直覺上;

七,兩家都對科技有貢獻,都主張節慾.

八,墨家是集體主義,道家則可以說是個人主義;

九,墨家主張」明鬼」,而道家則從鬼神的影響中跳了出來.

十,墨家為達到目的往往不惜犧牲自己,而道家則把生命看得高於一切;

十一,墨家有嚴密的組織和紀律,

全部成員只服從於」鉅子」一人,

而道家則沒

有嚴密的組織.

十二,墨家主張用賢能治國,道家則反對」尚賢」,主張無為政治.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基本思想是什麼

儒家 克己復仁以為禮 道家 清靜無為 墨家 非攻兼愛 法家 以法治國 儒家基本上堅持 親親 尊尊 的立法原則,維護 禮治 提倡 德治 重視 人治 道家以道為世界的本原和普遍法則 認為天道無為 道法自然 據此提出無為而治 貴柔守雌 以柔克剛等政治 軍事策略。墨家講以德治國,崇尚模範作用 墨家走極權主義...

知己和愛人的區別是什麼,愛人和知己的本質區別在哪裡?

我認為,說的好聽點,對一個男生而言,知己與愛人最大的區別便是,知己是沒有進行交往念頭的女孩子,愛人則是想要進行交往的物件。說的俗一點,對一個男生而言,知己與愛人最大的區別便是,知己不過是個特殊點的朋友,或者說是個可以進行一些特殊事情的物件 包括但不限於身體方面的事情 但絕不是想要共同生活的理想目標。...

儒家思想主張有什麼影響,儒家思想的影響都有哪些方面

儒家思想的積極影響 1.儒家提出一系列道德範疇 命題 思想豐富了中國傳統道德寶庫。2.衝破天命鬼神的理性精神抵抗了宗教對人們思想的侵蝕。3.民為邦本 的民本主義體現了以天下為己任的社會責任感。4.天人合一 的生態倫理為我們建設生態文明提供了廣闊的思想文化基礎。5.注重理想信念的鼓舞和凝聚作用,成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