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劉備白帝城託孤,是最毒的一計,直接切斷了諸葛亮的後路

2021-05-04 13:30:14 字數 3682 閱讀 4235

1樓:飛魚守候

在三國中的這些人物當中,實力最差的是劉備,但是運氣最好的卻是劉備,因為在他身邊有一位謀士,那就是諸葛亮。在劉備最艱難的時刻,諸葛亮追隨了劉備,並且對劉備忠心不已。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這種態度,也可謂是感天動地,令人敬佩。

然而,當時的劉備真是那麼信任諸葛亮,願意把江山社稷都託付給諸葛亮嗎?為何有人說劉備白帝城託孤是劉備最狠毒的計謀,這個計謀斬斷了諸葛亮的後路?

我們來還原事實的真相,我們先來看看劉備託孤是怎麼說的。劉備說道:如果劉禪是賢明之君,你就好好輔佐,如果不是賢明的君主你就可以取而代之了。

這句話看似劉備是大度賢明之人,其實呢,在這之前,劉備早已做好兩手準備。

首先,劉備為了保護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讓集團內部形成兩股對立的勢力,相互制衡。這兩股勢力分別是以諸葛亮為首的舊部集團和以李嚴為首的劉璋舊部集團。這兩股勢力看似風平浪靜,實際上暗潮洶湧。

劉備在封諸葛亮為託孤大臣的同時,也封李嚴為右託孤大臣。這居心,諸葛亮能看不出來嗎。

其次,為了防止諸葛亮竊取劉氏果實。作為帝王,是不會那麼大度把自己的江山拱手讓人的,為了防止諸葛亮蜀漢江山。劉備在臨終前單獨召見趙雲。

趙雲多次救幼主於危難中,所以,即便是諸葛亮想要廢黜劉禪,還有趙雲出手,可以保住劉家血脈。因為此事,諸葛亮和趙雲也暗生嫌隙。所以,劉備是以以退為進的手段,切斷了諸葛亮的後路。

2樓:合得來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最頂尖的謀士之一,他原本躬耕於隴畝,後感於劉備三顧茅廬的誠意,答應出山相助。此時劉備還沒有任何根基,正是憑藉諸葛亮的努力,才得以拿下荊益兩州,並奪得漢中,成就了霸業。後來劉備託孤白帝城,將一生的基業和幼子全部託付給他,他則一面輔佐幼主劉禪,一面準備北伐,想要完成劉備恢復漢室的弘願,最終累死在五丈原。

很多人都會羨慕他與劉備之間的情誼,認為他們是處理君臣關係的典範。然而事實上他們的關係並非如此融洽,劉備臨終前,曾讓諸葛亮經歷了生死考驗。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當年劉備依附劉表,擔任了新野縣令一職,但是他不甘屈居於此,於是開始招攬人才,後來經徐庶舉薦,他三顧茅廬,得諸葛亮相助,並對關張等人稱讚說:「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之後他也的確一直倚重諸葛亮,大多數事情都會過問諸葛亮的意見,建立蜀漢政權之後,更是封諸葛亮為丞相,使其成為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

夷陵之戰失敗之後,他狼狽逃回白帝城,選擇了向諸葛亮託孤,言說諸葛亮的才華遠勝曹丕,一定能夠完成一統天下的大業,如果劉禪能夠做好一國之君,就好好輔佐;如果劉禪不是一個合格的帝王,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劉備的這段話,看似是待諸葛亮親厚,連皇位都可以相讓,但是事實並非如此。他一開口就說諸葛亮的才華遠勝曹丕,此言如果與後面的話連在一起理解,則可以理解為他相信諸葛亮憑藉過人的才智,一定能夠一統天下。可是當時是三國鼎立的狀態,東邊還有孫權的存在,他為何單說曹丕不說孫權呢?

也許有讀者會說孫權此時還未稱帝,這是其中一個原因,但是除此之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曹丕皇位的**。

眾所周知,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雖然把持朝政,卻沒有廢漢帝自立,曹丕繼承了曹操的權勢和地位之後,卻逼迫漢獻帝禪位,自己當了皇帝。此時劉備說諸葛亮「才十倍曹丕」,目的在於敲打,而非誇讚。之後那一句「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更是相當於把話點明瞭。

如果他真心想讓諸葛亮在劉禪不成器的時候取而代之,最正確的做法則是留下詔書,讓諸葛亮在廢帝之時,可以名正言順,而不是口頭許諾說「君可自取」。諸葛亮正是看透了劉備的敲打之意,才痛哭流涕的表達自己的忠心:「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通過後來的歷史,我們可以知道,諸葛亮確實如自己所言,明知劉禪無能,卻從未有過反叛之心,反而為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是劉備卻依舊不放心,在託孤之後,又給此事加了一層保險,他詔誡劉禪說:「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劉備在此時讓劉禪拜諸葛亮為相父,其目的不是提高諸葛亮的身份,而是完全斷絕了諸葛亮的稱帝之路。因為經他如此一番運作之後,諸葛亮與劉禪有了父子之名,如果諸葛亮敢廢劉禪自立,則是「父奪子位」,一定會為天下人所不恥。

諸葛亮智計無雙,憑一己之力說服孫權聯劉抗曹,這才使得劉備有了安身之地,併成就了霸業,在劉備去世之後,他也兢兢業業,以完成劉備一統天下的遺願為己任,可以說他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忠義二字。否則以他之能,在劉備活著的時候就完全有能力取而代之。只不過劉備並不信任他,反而對其產生了忌憚心理,甚至說出「君可自取」之語進行試探。

依據劉備的性格,我們不難想象,如果諸葛亮真有自立之心,會落得什麼下場。

3樓:

在歷史記載中無論是正史還是野史,劉備都是小人一個,不算正人君子。但是成大事者,何況成就帝王大業,沒有一定的手段計謀也是成不了大業的。劉備他辛苦打下的江山 ,他能甘心給諸葛亮,這是哪個帝王都不會做的事。

他把江山給兒子,但這個江山該怎麼守護,內憂外患一大堆的事,剛上任的皇帝能很好的處理嗎,這是不可能的。這也是劉備的高明之處。劉備說的話諸葛亮那麼聰明的人能聽不明白其中的意思嗎?

4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在這裡劉備還不是那麼完全的信任諸葛亮。所以說白帝城託孤很心寒

5樓:

劉備為了保護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讓集團內部形成兩股對立的勢力,相互制衡。

6樓:那愛真美

劉備並不信任諸葛亮,一面託付諸葛亮,一面有託付李嚴,劉備在臨終前單獨召見趙雲,可見其用心。

7樓:我就是大米呀

其實劉備這個人,我個人不太喜歡他,總是以表面的假象籠絡人心,而且他託孤也是用盡陰險之計。

8樓:豌豆

我覺得劉備的目的很簡單,並沒有掣肘諸葛亮的意思,他只是放心不下蜀漢的未來,並不是擔心諸葛亮未來會篡位。

在白帝城託孤時劉備向諸葛亮講了這樣幾句話:君才十倍曹不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

9樓:匿名使用者

d如果真的真心讓,不可能說這些廢話,起碼不能再眾

目睽睽之下說,劉備這樣說等於斷了諸葛亮的路,只要諸葛亮敢做,就是不忠不義,大義上就過不去,別小看大義,即使誰都明白怎麼回事,遮羞布還是要有的,師出有名,禪讓是三推四讓就是中國獨特政治文化。劉備其實早就對諸葛亮很忌憚,畢竟劉關張三人死後,劉備集團諸葛亮就是名副其實功高震主,連個能跟諸葛亮打擂臺的都沒有了,而且夷陵之戰時候,王平幾次建議劉備質詢諸葛亮的意見,劉備是大怒的,為何而怒?顯而易見。

10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他的孩子能可以成才希望能幫助他,如果孩子不爭氣那麼他自己可以當王

11樓:♀晨風轉向

劉阿斗不能幹,如果他實在不能維持國家安定。劉備還是更希望北伐,興復漢室,國家統一。於是在顧全大局之下,如果劉阿斗不混庸,劉備還是希望讓漢朝王室的人繼承大業。

但實在不行,還是以大為重,望諸葛亮取而代之。

12樓:匿名使用者

意圖就是不讓他當王,其實是反話

13樓:幻星心有翼

你稍等,我打**問問劉備

14樓:匿名使用者

分兩層,一是真心的,二是試探

15樓:藍大月灣

劉備最大的才能就是識人,因為他太瞭解諸葛亮了,故意說出這些話,他說了這些話反而能保住劉禪的皇位。

劉備白帝城託孤,為什麼要將諸葛亮和曹丕對比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最頂尖的謀士之一,他原本躬耕於隴畝,後感於劉備三顧茅廬的誠意,答應出山相助。此時劉備還沒有任何根基,正是憑藉諸葛亮的努力,才得以拿下荊益兩州,並奪得漢中,成就了霸業。後來劉備託孤白帝城,將一生的基業和幼子全部託付給他,他則一面輔佐幼主劉禪,一面準備北伐,想要完成劉備恢復漢室的弘願,最...

早發白帝城表達了怎樣的情感,早發白帝城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詩作。這首詩作於公元759年春,作者被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貶地。行至白帝城,適逢朝廷宣佈天下大赦,立即東下江陵,並作了此詩,以抒寫自己那時暢快喜悅的心情。整首詩給人一種空足飛動 鋒稜挺拔之感,然而不能僅僅欣賞它的豪爽氣勢...

李白《早發白帝城》中的「白帝城」和「江陵」現在在哪,叫什麼

白帝城 舊址在四川省奉節縣東白帝山上,下臨長江。江陵 現在的湖北省江陵縣,在白帝城東1200裡。坐船當然不可能 古代詩人都是牛逼簍子!早發白帝城 又作 白帝下江陵 安史之亂 爆發後,中年李白懷著強烈的愛國主義和政治熱情,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希望能夠揮戈 掃胡塵 一清中原,以功報國。然而,不久,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