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文言所有特殊句式名稱和例句如題謝謝了

2021-05-01 00:19:40 字數 5759 閱讀 8951

1樓:小鄐

被動句 所謂被動,是指主語與位於之間的關係是被動關係,也就是說,主語是位於動詞所表示的行為的被動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動者、實施者。 用「為」表被動 「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 用「被」表被動 「忠而被謗,能無怨乎?

」(忠心卻被別人誹謗,能不怨恨嗎?) 用「見」表被動 「……徒見欺」(……白白地被欺騙) 用「於」表被動 「受制於人」(被人控制) 「不能容於遠近。」(不能被鄰里所容) 文言文中,被動句的主語是謂語動詞所表示的行為被動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動者,施事者。

在古漢語中,在古漢語中,被動句主要有兩大型別:一是在標誌的被動句,即藉助一些被動詞來表示,二是無標誌的被動句,又叫意念被動句。 有標誌的被動句,大體有以下幾種形式:

動詞後用介詞「於」表被動,「於」起介紹引進動作行為的主動者的作用。如:「故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

」(《史記.屈原列傳》)這裡「惑」、「欺」的動作是由「於」後的「鄭袖」、「張儀」發出來的。 有時也在介詞「於」或動詞前加「受」,形成「受......於......。

」的形式表被動。如:「吾不能舉金吳之地,十萬之從,受制於人。

」(《資治通鑑》) 用「見」、「於」,「見......於......。」表被動。

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

」(同上)「暴見於王。」(《孟子.梁惠王下》) 「見」有一種特殊用法和表被動的「見」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實或見怒也。

」(《答司馬諫議書》)這裡的「見」不表被動,它是放豐動詞前,表示對自己怎麼樣的客氣說法,像現代漢語中的「見諒」等那為此種用法。用「為」,「為......所.....。

」表被動。如:「(巨)偏在遠郡, 行將為人所並。

」(《資治通鑑》) 用「被」表被動。如:「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張溥《五人墓碑記》)無標誌的被動句,這種情況是指沒有被動詞的被動句。如:「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

」(《資治通鑑》)這裡的「逼兵勢」是「被兵勢所逼」的意思。 被動句 被動句是表示被動意義的句子。文言中,常常藉助一些介詞表示被動。

1.用介詞「於」「受……於……」表被動(「於」引出動作的主動者)。例如: 則今之高爵顯位,一旦抵罪,或脫身以逃,不能容於遠近。

(張溥《五人墓碑記》) 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餘。(韓愈《師說》) 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於人。(司馬光《赤壁之戰》) 2.用「為」「為……所……」(「為」引出動作的主動者)或「……為所……」表被動。

例如: 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歐陽修《伶官傳序》) 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

(司馬遷《陳涉世家》) 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司馬光《赤壁之戰》) 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蘇洵《六國論》)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司馬遷《鴻門宴》) 3.用「見」「見……於……」表被動(「於」引出動作的主動者)。例如: 動見瞻觀,何時易乎?

(曹丕《與吳質書》) 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莊子·秋水》) 4.用介詞「被」表被動。例如:

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張溥《五人墓碑記》) 參佐無不被系束。(《世說新語·桓南郡好獵》) 5.動詞本身表被動。

這是意念上的被動句,需要根據上下文來判別。例如: 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

(《左傳·鄭伯克段於鄢》) 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孟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判斷句 用「者……也」表判斷 「陳勝者,陽城人也。」(陳勝是陽城人) 「方柯者,語文小棧之站長也。」(方柯是語文小棧**的站長)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廉頗是趙國的良將) 句末用「也」表判斷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城北徐公是齊國的美麗的人) 「方柯,天才也。」(方柯是天才) 用「者」表判斷 「方柯者,中國之人。

」(方柯,是中國人) 用「為」表判斷 「為天下理財,不為徵利。」(……不能說是設法生財) 用「乃」表判斷 「是乃狼也。」(這是狼) 「電腦乃高科技用具。

」(電腦是高科技用具) 文言文判斷句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斷詞"是"來表示,而往往讓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直接充當謂語,對主語進行判斷,其句式有如下幾種表示法: 「......者,......

也。」這是文言判斷句最常見的形式。主語後用「者」,表示提頓,有舒緩語氣的作用,謂語後用「也」結句,對主語加以肯定的判斷或解說。

如:「陳涉者,陽城人也。」(《史記.了涉世家》) 「......

,......也。」判斷句中,有時「者」和「也」不一定同時出現,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斷。

如:「操雖託名漢相,其實漢賊也。」(《資治通鑑》) 「......

者,......。」有的判斷句,只在主語後用「者」表示提頓,這種情況不常見。如:

「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餘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者也。

」在句末連用語氣詞「者也」,表示加強肯定語氣,這時的「者」不表示提頓,只起稱代作用。這種判斷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較常見。如: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戰國策.齊策》) 無標誌判斷句。文言文中的判斷句有的沒有任何標誌,直接由名詞對名詞作出判斷。

如:「劉備天下梟雄。」(《赤壁之戰》)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時為了加強判斷的語氣,往往在動詞謂語前加副詞「乃、必、亦、即、誠、皆、則」等。

需要注意的是,判斷句中謂語前出現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斷詞,而是指示代詞,作判斷句的主語,而有些判斷句中的「是」也並非都不表示判斷,「是」在先秦古漢語中少作判斷詞,在漢以後作判斷詞則多起來。還有,肯定判斷謂語前加的副詞和否定判斷謂語前加的否定副詞「非」,都不是判斷詞。 判斷句是對事物的性質、情況、事物之間的關係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斷的句子。

文言中常用以下幾種形式表示判斷。 1.用「者」或「也」表判斷。這是典型的文言判斷形式。

有用「……者,…也」的,其中「者」錶停頓,「也」表判斷;有單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連用的。 例如: 陳勝者,陽城人也。

(司馬遷《陳涉世家》)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韓愈《師說》) 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項脊軒,舊南閣子也。(歸有光《項脊軒志》) 夫戰,勇氣也。

(《左傳·曹判論戰》) 蓮,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頤《愛蓮說》) 2.用副詞「乃」「則」「即」「皆」「耳」等表判斷。這種形式也較為多見。

例如: 當立者乃公子扶蘇。(司馬遷《陳涉世家》)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范仲淹《岳陽樓記》) 即今之偶然在墓者也。(張溥《五人墓碑記》)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蘇洵《六國論》) 3.用動詞「為」「是」表判斷。

其中「是」表判斷,要注意和用作代詞的「是」的區別。例如: 故今之墓中全乎為五人也。

(張溥《五人墓碑記》)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司馬遷《鴻門宴》)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巨是凡人,偏在遠郡,行將為人所並。

(司馬光《赤壁之戰》) 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代詞,這樣) (蘇軾《石鐘山記》) 4.用否定副詞「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斷。例如: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蘇洵《六國論》)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直接表示判斷。既不用判斷詞,也不用語氣詞,通過語意直接表示判斷。例如:

劉備天下條雄。(司馬光《赤壁之戰》) 劉豫州王室之胃。(同上) 狀語後置\定語後置 現代漢語中狀語置於謂語之前,若置於位於之後便是補語。

但在文言文中,處於補語的成分往往要以狀語來理解。 例如:《鴻門宴》:

「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戰河南」即「戰(於)河南」,應理解為「於河南戰」。《促織》:

「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應理解為「用手掌覆蓋(蟋蟀)」。 另外,還有定語置於中心詞之後,修飾名詞的量詞放在名詞之後等特殊現象,因不常用,因此按下不表。 定語後置 文言中,一些修飾性的定語常常置於中心詞之後。

例如: 遂率子孫荷擔考三夫。(《列子·愚公移山》) 大閹之亂,紹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

(張溥《五人墓碑記] 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蘇軾《石鐘山記》) 4.介詞結構後置。在現代漢語裡,介詞結構常常放在動詞前作狀語,古代漢語裡有則往往置後作補語。

例如: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勸學》) 得雙石於潭上。

(蘇軾《石鐘山記》)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荀子《勸學》)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韓愈《師說》) 為壇而盟,祭以尉首。

(司馬遷《陳涉世家》) 主謂倒置 為了強調謂語,有時將謂語置於主語之前。這僅僅是因為語言表達的需要。如,「甚矣,汝之不惠(慧)!

」(《愚公移山》)另外,還有定語置於中心詞之後,修飾名詞的量詞放在名詞之後等特殊現象,因不常用,因此按下不表。 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貧也!

(《晏子春秋·晏子辭千金》) 賓語前置 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這類賓語前置,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賓語必須是代詞;二是必須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詞表示。在這種情況下,代詞賓語要放在動詞之前和否定詞之後。

例如:《碩鼠》:「三歲貫汝,莫我肯顧。

」「莫我肯顧」應理解成「莫肯顧我」。 疑問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問代詞「誰」、「何」、「奚」、「安」等做賓語時往往放在動詞的前面。 例如:

《鴻門宴》:「良問曰:『大王來何操?

』」「何操」應理解為「操何」。 介詞賓語前置 在現代漢語中,介詞後面跟著賓語,組成介賓結構,用來修飾動詞謂語。在文言文中,介詞賓語往往置與介詞之前,形成一種倒置的現象。

例如:《岳陽樓記》:「臆!

微斯人吾誰與歸?」「誰與歸」應理解為「與誰歸」。 普通賓語前置 在一般性的賓語前置中,大家要注意語感。

賓語前置 文言文中,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一般置於動詞或介詞之後,但在一定條件下,賓語會前置,其條件是:第

一、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這類句子,介詞的賓語也是前置的。如:

「沛公安在?」(《史記.項羽本記》)這種型別的句子關鍵是作賓語的疑問代詞(像:誰、何、奚、曷、胡、惡、安、焉等)。

值得注意的是,介詞「以」的賓語比較活躍,即使不是疑問代詞,也可以前置。如:「餘是以記之,以俟觀人風者得焉。

」(柳宗元《捕蛇者說》)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詞,但也前置了。第

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這類句子有兩點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須有「不」、「未」「毋」、「無」、「莫」等否定詞);二是代詞作賓語。如:

「時人莫之許也。」(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正常語序應該是「時人莫許之也。」第

三、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前取動詞前,以突出強調賓語。這時的「之」只是賓語前置的標誌,沒有什麼實在意義。如: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韓愈《師說》)有時,還可以在前置的賓語前加上一個範圍副詞「唯」,構成「唯......是......

」的格式。如:「唯利是圖」、「唯命是從」等。

第四、介詞賓語前置的情況除了第一種情況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方位詞、時間詞作賓語時,有時也前置;例如:「業文南向坐。」(《史記.項羽本記》)意思是「業文面向南坐。

」 賓語前置 賓語前置相當多見,有幾種情況。一是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提前。 古之人不餘欺也。

(不欺餘) (蘇軾《石鐘山記》)。 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弗怠之)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9) 一是疑問句中代詞作動詞或介詞的賓語,賓語提前。

例如: 大王來何操? (操何) (司馬遷《鴻門宴》) 沛公安在?

(在安) (同上) 子何恃而往? (侍何) (彭端淑《為學》) 微斯人,吾誰與歸? (與誰) (范仲淹《岳陽樓記》) 不然,籍何以至此?

(以何) (司馬遷《鴻門宴》) 一是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到前邊。例如: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不知句讀,不解惑)(韓愈《師說》) 唯利是圖(圖利)

希望採納

語文 文言文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總結

1 文言文詞類活用是指某些實詞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臨時具有的某種新的語法功能。而這種語法功能與現代漢語相比具有明顯的不同,判斷之時要參照現代漢語的一般用法推斷。具體而言,它包括 名詞 動詞 形容詞 數詞 的活用。一.名詞作狀語 在現代漢語中名詞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狀語的,有些名詞在文言文中卻經常用做...

求黃金聖鬥士的所有招式名稱只要名稱

白羊座黃 復金聖鬥士 穆 絕招 制 水晶牆 星光滅絕 星屑旋轉功 金牛座 聖鬥士 阿魯迪巴 絕招 野牛拳 巨型號角 雙子座 聖鬥士 撒加 絕招 異次元空間 幻朧魔皇拳 銀河星爆 雙子座 聖鬥士 加隆 絕招 三角異次元 銀河超級風暴 巨蟹座 聖鬥士 迪斯馬斯克 絕招 積屍氣冥界波 獅子座 聖鬥士 艾歐...

求拳皇97(包括特殊任務人物)所有人物所有招式的鍵盤操作方法

調出瘋狂人物 按開始鍵不鬆按上下上下上下上下 不一定就四次,如果不行就不斷重複多幾次 出瘋狂八神 按開始鍵不鬆按左右左右左右左右 不一定就四次,如果不行就不斷重複多幾次 出瘋狂力安哪 按開始鍵不鬆按上左下右上下出瘋隊 重擊 按cd,擊飛 防禦破壞 當角色一定時間內擋了一定量的攻擊 8次吹飛攻擊,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