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 文言文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總結

2021-03-14 20:24:24 字數 8510 閱讀 9374

1樓:匿名使用者

1、文言文詞類活用是指某些實詞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臨時具有的某種新的語法功能。而這種語法功能與現代漢語相比具有明顯的不同,判斷之時要參照現代漢語的一般用法推斷。具體而言,它包括:

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 的活用。一.名詞作狀語

在現代漢語中名詞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狀語的,有些名詞在文言文中卻經常用做狀語,在句中起修飾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趨於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詞作狀語,翻譯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來引申為慢慢、逐漸。

[小練習]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詞用作狀語的詞語,並加以解釋。

① 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雲、響、景:像雲彩、回聲、影子一樣

②人皆得以隸使之 隸:像對待奴隸一樣

③餘自齊安舟行適臨汝 舟:用船

④東歌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東、北:在東邊、在北邊

⑤而相如廷叱之 廷:在朝廷

⑥士大夫終不肯夜泊絕壁之下 夜:在夜晚

⑦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日:每天

二.名詞用作動詞

現代漢語中,名詞是不會直接帶賓語的,但文言文中卻經常出現名詞直接帶賓語的現象,這就是名詞用作動詞。活用以後,名詞變成相關的動詞的意思。如:

「始見中原氣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

[小練習]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動詞的名詞,並解釋之。

①籍吏民,封府庫 籍:登記

②沛公欲王關中 王:統治

③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 敵:攻擊

④買五人之頭而函之。(《五人墓碑記》) 函: 用匣子裝。上次講「函樑君臣之首」也是這樣的解釋。

⑤流血五步,天下縞素。 縞素:穿孝服

⑥大楚興,陳勝王 王:稱王

⑦范增數目項王。目:示眼色

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水:游泳

⑨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

⑩質於秦。 質: 做人質

三.名詞使動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詞帶賓語之後,表示使賓語怎麼樣的意思。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詞作動詞,臣服的意思。(使天下之主臣服。)

①生死而肉骨 肉:使……長肉

②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王:讓……稱王

③汗牛充棟 汗:使……出汗

④汗馬功勞

⑤齊威王欲將孫臏 任命……為將

四.名詞意動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詞帶上賓語後,表示主語把賓語當作是什麼。如:「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中的「師」,就是「以……為老師」的意思。

①稍稍賓客其父 賓客:把……當作賓客。

②魚肉百姓 魚肉:以……為魚肉

③孟嘗君客我 客:把……當作門客

④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不僅僅把親人當作親人,不僅僅把孩子當作孩子。」

⑤友風而子雨 以……為友;以……為子女

⑥幕天席地 以……為幕布;以……為席子

⑦後人哀之而不鑑之 鑑:意動用法,以……為鑑

五.動詞用作名詞

文言文中,動詞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語或賓語,有時又受「其」「之」等詞語修飾限制,這使之具有了名詞的特點。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櫓」中的「亡」「北」均為動詞用作名詞,意思是敗逃的人。

①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 出、入:產品、收入

②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 收穫、心得

③作有利於時,制有便於物者,可為也 作、制:措施、制度

④去國懷鄉,憂讒畏譏 讒、譏:誣陷、嘲諷的話

⑤鉤黨之捕遍於天下 捕:搜捕活動

⑥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 收藏、經營:動詞作名詞,金玉珍珠

⑦司馬子反渴而求飲 飲:飲料、湯食

⑧少仲尼之聞 聞:見識

六.動詞使動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動詞所表示的動作,其發出者是後面的賓語所表示的人或物,這就是動詞的使動用法。如:「項伯殺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

①外連橫而鬥諸侯 鬥:讓……爭鬥

②安能屈豪傑之流,扼腕墓道 屈:使……彎腰

③以夭梅病梅為業 夭、病:使……彎曲,使……生病

④雖大風浪不能鳴也 鳴:使……發出聲音

⑤李牧連卻之 卻:使……退卻

⑥中軍置酒飲歸客 飲:使……飲酒

⑦生死而肉骨 使……復生

⑧驚天動地 使……驚奇;使……感動

⑨可燒而走也 使……逃走

⑩焉用亡鄭以陪鄰 《左傳》使……滅亡

?既來之,則安之。使……來歸

七.動詞為動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動詞所表示的動作,是主語表示的人為了(因為)賓語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麼樣。如:「餘與同社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中的「哀」,就是「為……哀憐」之意。

①既泣之三日,乃誓療之 泣:為動用法,為……哭泣

②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死國:為國事而死

③秦不哀吾之喪而伐吾同姓 哀:為……哀悼

④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復哀後人也 哀:為……哀嘆

⑤孰是君也,而可無死乎? 「為他而死」

八、動詞活用作狀語

動詞在謂語前,修飾或者限制謂語。

2、文言句式包括: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省略句、、否定句、疑問句、固定句式等。

詳細分析如下:

一、倒裝句

現代漢語的句子成分的順序,一般為「主語—謂語—賓語」,「定(狀)—中心詞」。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條件下,句子成分的排列順序會發生變化,這就是所謂倒裝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順序出現了前後顛倒的情況。倒裝句有下面幾種情況:

①主謂倒裝(謂語前置);②定語後置(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後);③賓語前置(賓語置於動詞謂語或介詞之前)④狀語後置,也叫介賓短語後置(狀語處在動詞謂語之後)。下面分述之。

1.主謂倒裝

方法指導:主謂倒裝即主語和謂語順序顛倒,如: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為主語,「甚矣」是謂語,前置了,正常語序為:汝之不惠,甚矣!

又如:①大哉,堯之為君也!(堯之為君也,大哉!)

②美哉,我少年中國!(我少年中國,美哉!)

2.定語後置

定語後置就是把本來應在前面修飾中心詞的定語置於中心詞之後,形成倒裝。如:「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

」在句中,「石」是中心詞,「鏗然有聲」是定語,正常語序應為:鏗然有聲之石,所在皆是也。又如:

「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在句中,「人」是中心詞,「可使報秦者」是定語,正常語序應為:計未定,求可使報秦之人,未得。

定語後置句一般有三種形式,其判斷方法如下:

⑴判斷方法之一:中心語+定語+者

①村中少年好事者,馴養一蟲。 (村中好事之少年)

②人馬燒溺死者甚眾。 (燒溺死之人馬甚眾)

⑵判斷方法之二:中心語+之+定語 ,「之」是定語後置的標誌。

①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蚓無利爪牙,無強筋骨)

②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居高廟堂則憂其民,處遠江湖則憂其君)

⑶判斷方法之三:中心語+之(而)+定語+者,「之」是定語後置的標誌 。

①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千里馬)

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能面刺寡人之過之群臣吏民,受上賞)

3.賓語前置

文言文中,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一般置於動詞或介詞之後,但在特定條件下賓語會前置。

例如:「古之人不餘欺也。」句中「餘」是賓語,「欺」是謂語動詞,「不餘欺」,就是「不欺餘」。又如:「大王來何操?」句中「操」是謂語動詞,「何」是賓語,「何操」即「操何」

對於賓語前置句式判斷方法如下:

⑴判斷方法之一: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如:

①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時人莫許之)

②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 (忌不信自)

⑵判斷方法之二: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如:

①沛公安在? (沛公在安)

②夫晉,何厭之有? (夫晉,有何厭)

⑶判斷方法之三:賓語前置的固定句式,一般為「唯......是......

"、"惟......之......"或單用「之」等作為賓語前置的標誌詞語,這種用法具有很明顯的強調賓語的作用。

如:①唯利是圖。 (圖利)

②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不知句讀,不解惑)

⑷判斷方法之四:介賓短語中賓語前置。如:

①不然,籍何以至此? (籍以何至此)

②全石以為底。 (以全石為底)

4. 狀語後置(介賓短語後置)

介詞結構即介賓短語,文言文中常見的是用「以」和「於」組成的介賓短語,在句中一般作狀語。例如:「以勇氣聞於諸侯。

」「聞」是謂語中心詞,「於諸侯」意思是「在諸侯之間」,在句中作狀語修飾「聞」,本來應該在「聞」前,現在後置了。這就是典型的狀語後置。

狀語後置的判斷有以下幾種方法。

(1)判斷方法之一:用介詞「於」組成的介賓短語在文言文中位於動詞之後時,一般後置作狀語。如:

①事急矣,請奉命求救於孫將軍。 (請奉命於孫將軍求救)

②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此所謂於朝廷戰勝)

(2)判斷方法之二:用介詞「以」組成的介賓短語在文言文中位於動詞之後時,一般後置作狀語。 如:

①具告以事。 (以事具告)

②五畝之宅,樹之以桑。 (以桑樹之)

(3)判斷方法之三:用介詞「乎」組成的介賓短語位於動詞之後時,「乎」的意思相當於「於」,一般作後置的狀語。如:

①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於吾前生,其聞道也固乎吾先)

②名垂乎後世。 (於後世名垂)

二、被動句

所謂被動句,是指句子的主語是謂語動詞所表示的行為被動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動者、施事者。在文言文中,被動句主要有兩大型別:一是有標誌詞語的被動句,即藉助一些被動詞來表示;二是無標誌的被動句,又叫語意被動句。

先看有標誌的被動句。其判斷方法有四種。

1.判斷方法之一:「於」字被動句

①故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

②李氏子藩,年十七,不拘於時,學於餘。

2.判斷方法之二:「見」字被動句

①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3.判斷方法之三:「為」字被動句

①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②身客死於秦,為天下笑。

4.判斷方法之四:「受」字被動句

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於人。

對於無標誌的被動句,主要從句意上來推斷。例如:「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句意是:歸附曹操的荊州之民,是被曹操大軍的威勢逼迫所致罷了。下面的例子都是如此:

①城陷,忠烈拔刀自裁。 (城池被攻陷)

②日削月割,以趨於亡。 (土地一天天被削弱,被切割)

三、判斷句

所謂判斷句是指用判斷動詞「是」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斷的句子,在文言文中,判斷句一般不用判斷詞「是」來表示,往往用一些標誌詞語來表示。所以,掌握了這些表示判斷的標誌性詞語,再加上對句意的理解,就可以做出準確判斷了。

1.判斷方法之一:「……者,……也」判斷句

①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

②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2.判斷方法之二:「……,……也」判斷句

①操雖託名漢相,其實漢賊也。

②和氏壁,天下所共傳寶也。

3.判斷方法之三:「……者,……」判斷句

①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餘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

②粟者,民之所種。

4.判斷方法之四:「……者也」判斷句

①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②秦自繆公以來二十餘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

5.判斷方法之五:「是」字判斷句

文言早期「是」字往往不作判斷詞用,而是指示代詞;但在漢、魏以後,「是」作判斷動詞的逐漸增多,如:

① 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②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6.判斷方法之六:句意判斷句

這種判斷句沒有標誌詞語,只能根據句意來判斷。如:

①劉備天下梟雄。

②秦,虎狼之國。

四、省略句

所謂省略句,是指在一定的文言語境中,有些句子成份自然省略,不僅不影響表意,還能使語言更加簡練,這種省去了某些成分的句子就叫省略句。

文言文省略句的省略方式和現代漢語基本相同,如都有承前省、蒙後省、對話省;但省略的成分卻更多,如省略主語、省略謂語、省略賓語、省略兼語、省略介詞等。下面分述之。

(一)省主語 :就是省略句子的主語成份,根據省略的型別不同,判斷方法有三種。

1.判斷方法之一:承前省主語

這種省略句是指前一句有主語,後一句的主語與前一句相同,就可以省略。如:

①永州之野產異蛇,(蛇)黑質而白章。(蛇)觸草木,(草木)盡死。

②(村人)見漁人,(村人)乃大驚,(村人)問(漁人)所從來。(漁人)具答之。(村人)便要還家,(村人)設酒殺雞作食。

2.判斷方法之二:蒙後省主語

同一句話中,後面出現主語,前面的可以省略。如:

① 沛公謂張良曰:「(公)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②問:「(公)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3.判斷方法之三:對話省主語

就是在對話過程中,主語已經很明確了,可以省略。

①藺相如固止之,(藺相如)曰:「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厲害)?」(公)曰:「(廉將軍)不若(秦王)也。」

②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事]甚急。」

(二)省謂語 :就是省略句子成份中的謂語。例如:

①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②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改之。

(三)省賓語:即省略句子成份中的賓語,從而使語言更簡潔。例如:

①權起更衣,肅追(之)於宇下。

②投(之)以骨。

(四)省介詞:即省略句子中的介詞,省略不會引起歧義,還能使句子簡潔。

①將軍戰(於)河北,臣戰(於)河南。

②今以鐘磬置(於)水中。

五、固定句式

文言文有一些固定搭配的句式,這種固定句式形式穩定、表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掌握這些句式,對於閱讀理解文言文非常有幫助。下面作一詳細解說。

1.「……之謂也」

方法指導:此句式用在句末,表示總結性判斷的固定結構,又是賓語前置的結構。—般譯為:

「說的就是……」或「大概說的就是……吧」。如:「詩云:

『他人有心,子忖度之。』夫子之謂也。」可譯為:

(這話)說的就是夫子您這樣的人。

2.「所以」

方法指導:此句式用法有二:a.表原因,譯為「……的原因」;b.表憑藉、依靠、方法、工具,譯為:「用來……的 (人、事或物)」。如:

①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關的原因。)

②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老師,是靠他來傳授道理、講授學業、解答疑難問題的。)

3.「何所」

方法指導:「何所」是「所……者為何」的倒裝,譯為「……的(人、事、物)是……」如:

①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問姑娘想的是什麼,問姑娘思念的是什麼。)

② 賣炭得錢何所營?(賣炭得來的錢謀求的是什麼呢?)

4.「有所……」、「無所……」

方法指導:這兩種句式含義相反,可譯為:「有……的(人、事、物)」、「沒有……的(人、事、物)」如:

① 將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國家。(國君的命令(也)有不接受的。)

②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財物沒有拿取的,婦女沒有被寵幸的。)

5.「如……何」、「若……何」、「奈……何」、「奈之何」

方法指導:這四種句式用法和意思相近,可譯為:「把……怎麼樣」、「對……怎麼辦」。如:

① 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能把太行、王屋怎麼樣?)

②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兮奈若何?(烏騅馬不往前闖啊可怎麼辦,虞姬啊虞姬,我對你怎麼辦?)

6.「唯……之……」 、「唯……是……」

方法指導:這兩種句式都是賓語前置的標誌。如:

①唯弈秋之為聽。——聽從弈秋的教導。

②唯命是從——聽從命令。

7.「得無……乎」、「得非……乎」

方法指導:這兩種句式均表反問或揣測疑問語氣。可譯為:「該不會……吧」、「莫非是……吧」、「恐怕是……吧」。如:

①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他們觀賞景物而觸發的感情,能沒有不同嗎?)

② 成反覆自念,得無教我獵蟲所耶?(成名反覆自言自語,莫非是指示我捕捉蟋蟀的地方嗎?)

8.「無乃……乎」

方法指導:表示委婉的揣測疑問語氣。可譯為:「恐怕……吧」、「莫不是……吧」。如:

①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恐怕不行吧?)

②求,無乃爾是過與?(冉求,恐怕該責備你吧?)

9.「……孰與……」

方法指導:表比較,可譯為:「與……相比,誰(哪一個)……」。如:

① 吾孰與城北徐公美?(我與城北的徐公相比,誰漂亮?)

② 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你們看廉將軍和秦王比,哪個更厲害?)

10.「有以……」、「無以……」

方法指導:這兩種句式含義相反,可譯為:「有用來……的(人、事、物)」 和「沒有……的(人、事、物)」。如:

① 臣乃得有以報太子。(我才能夠有用來報答太子的機會。)

②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所以不積累小步,就沒有用來到達千里的(辦法);不匯聚細流,就沒有用來成為江海的辦法。)

文言文詞性活用,文言文詞類活用的型別

在閱讀文言文的過程中,常會遇到一些詞類活用的情況,即有些詞類由於使用的需要,會臨時改變它的詞性,起另一類詞的作用。如果不能正確掌握它們的用法,理解它們的意思,就不能正確地理解 翻譯句子。尤其是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是同學們較難區分的,現在就把動詞的使動 意動以及為動用法放在一起進行認知比較,希望對同學...

文言文詞類活用的型別

一,名詞活用為動詞 因為能願動詞只能修飾動詞,所以,如果名詞前緊接能願動詞時,即可判斷它是活用成了動詞 因為只有動詞能帶賓語和介賓補語,所以,如果名詞後緊接代詞或處所名詞 介賓短語,即可判斷它是活用成了動詞 同理,如果兩個名詞連用,二者之間既非並列關係,也非修飾關係,其中必有一個活用成了動詞。如 假...

一些關於詞類活用的問題, 語文 關於文言文的一些問題 什麼是詞類活用 有哪些詞類活用 請舉例說明

8東 名詞作動詞,去東方,讓 去東方。9夷 之 名詞作動詞,當夷人看待。中國 之 名詞作動詞,當中原人看待。意動用法。10利 形容詞作動詞,認為 有利。意動用法。11友 名詞作動詞,交友,當做朋友。臣 名詞作動詞,看做臣子,當做臣子。意動用法。12貌 名詞作動詞,表現,外表承當。語文 關於文言文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