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向倭奴國使臣贈送金印的東漢皇帝是光武帝嗎

2021-04-02 06:07:15 字數 5285 閱讀 5892

1樓:匿名使用者

是光武帝

公元57年,光武帝頒給倭奴國使臣的「漢倭奴國王」金印

2樓:如5一

中國最早稱日本為「倭」,戰國時代的古地理書《山海經·海內北經》說:「蓋國在矩燕南、倭北、倭屬燕。」說明那時中國人還只知道日本的地理方位。

到東漢班固寫的《漢書·地理志》中,才明白地記載:「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餘國,以歲時來獻見雲。」樂浪是前漢武帝滅衛氏朝鮮後在朝鮮半島北部設立的四郡之一,樂浪海應指黃海及東海一帶。

分為百餘國的「國」,應該是部落或部落聯盟。

據範譁《後漢書·東夷傳》,後漢光武帝建武中元2年(公元57年)「倭奴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大夫,倭國之極南界也。光武賜以印綬」。這是《漢書》以後中日兩國建立外交關係的最早記錄。

2023年,日本九州北部博多灣口的志賀島發現了鑄有「漢委奴國王」的金印一方,證明我國文獻的真實性。日本史學界認為「倭奴國」是「倭人權國」之意。半個世紀後,後漢「安帝永初元年(107年)倭國王帥升等獻生口百六十人願請見」(《後漢書·東夷傳》),說明倭國已用生口(奴隸)作為國際**的交換品。

後漢末年,中國北方人民起義不斷,形成三國鼎立之勢。遼東太守公孫度割據稱侯,擁有舊燕之地和樂浪郡,樂浪成為東北亞諸族交通中心。建安9年(204年)度子公孫康立,割樂浪南部設帶方郡,統轄中日朝各族交往事宜。

康子公孫淵自稱燕王(237年),阻斷各族與中原交往,並聯南方吳國。景初2年(238年)司馬懿奉魏明帝之命滅公孫淵父子,樂浪、帶方二郡遂成為中日等國外交往來的樞紐。就在此時,日本出現稱為邪馬臺的女王國,同中國形成了密切的關係。

到女王卑彌呼統治時,邪馬臺國與中國往採有以下幾次。

第一次:魏景初3年(239)卑彌呼迫使到帶方郡,要求「朝獻」。經帶方郡太守劉夏派吏將護送進京(洛陽),獻男生口4人、女生口6人、斑布2匹2丈。

魏明帝授與卑彌呼女王「親魏倭王」印,封使節以官職,還賜與**、五尺刀、銅鏡、真珠、鉛丹(紅色顏料)及紡織品多種。魏明帝沼書、印綏及禮物於正始元年(240)由帶方郡使者送到日本。這是中國使者第一次赴日。

第二次:正始4年(243)卑彌呼派使節8人到洛陽,獻上生口、倭錦、繹青嫌、綿衣、帛布、丹木柑、短弓矢等。魏帝齊王芳沼賜黃幢1頂,正始8年(247)由帶方郡太守王顧送到日本。

這是中國使者第二次赴日。

第三次:正始8年(247)卑彌呼派使節載斯烏越到帶方郡,訴說狗奴國男王卑彌弓與邪馬臺國相攻情況。帶方郡太守張政等帶去沼書及黃幢,出面調停。這是中國使者第三次赴日。

第四次:正始9年(248)卑彌呼死後,女王壹與派率善中郎將掖邪狗等20人送張政等回國,獻上男女生口30人,貢白珠5000孔、青大句珠2枚、異紋雜錦20匹。

卑彌呼女王遣使朝貢是為增強自己的實力,由此中國文化進一步傳入日本。金屬製品的傳入使日本的冶煉術迅速提高。當時日本對中國輸入的少量銅鏡(三角緣神獸鏡)已不能感到滿足,開始自己動手製造。

於是以中國鏡為範板,製造出國產「倭鏡」即模仿鏡,這點從倭鏡大量出土可以證實。據田中家統計,全日本出土的青銅鏡有3000面,其中三分之二是倭鏡。鐵刀的流入,無疑也推動了日本鐵器的生產。

江蘇發現一枚漢光武帝兒子劉荊的金印,為何會引起日本震動呢?

3樓:貪吃的小愛醬

因為這枚金印與日本出土的「漢委奴國王」的那枚金印很相似,而且間隔時間也不到一年,因此在提醒著日本,他們曾經是中國的一個附屬小國而已。就算日本人不認他們國家出土的金印,而且說那是偽造的,但是這枚金印一出土,無疑是對日本的啪啪打臉。

據說在200年前,那會的日本還沒有現在這麼整齊,到處都是小部落,當時有一對夫妻下田勞作,在翻耕田地,挖水渠的時候挖到了一枚金印。當時這個金印上面刻著「漢委奴國王」。日本很多文字都是來自於中國,就算現在來看的話也是這樣子的,儘管他們不承認他們的文化來著中國。

也正是由於有同樣的原因,當這個農民把金印交給領導之後,日本人由於認識這幾個漢字,因此很不爽,於是對外稱此金印僅僅只是偽造品。

但是在2023年的時候,江蘇又出土了一枚金印,而且這個金印與日本那枚如出一轍,大小也好,形狀也罷,包括材質也是一樣的,重點是這枚金印是漢朝的。而且根據相關鑑定師根據現有證據鑑定,這兩枚金印完全有可能是同一個工匠所為。因此這就是直接證明了日本曾經是臣服於漢朝的。

所以,由於這枚金印的發現及歷史公佈,傳到了日本之後,使日本想起了曾經自己國家收藏的那枚金印,那就直接證據證明日本就是漢朝的臣子,因此引起了很大的震動。

關於日本文化,儘管他們不願意承認發展於中國,但是他們的日語很多就是中國的繁體字,因此就算他們再否認也是沒用的。

4樓:匿名使用者

據說漢獻帝的後代在西晉末年戰亂的時候逃往日本 有可能是那時候帶過去的吧

5樓:匿名使用者

西晉末年戰亂的時候逃往日本 有可能是那時候帶過去的,那個使臣跟當時的漢光武帝的兒子劉荊關係比較密切,所以說會引起日本的轟動。

6樓:人生如夢

你說的這個新聞我咋不知道?有**可以證明日本人震驚了?

7樓:199103熊

因為漢光武帝時,日本曾派使臣,到訪過江蘇,那個使臣跟當時的漢光武帝的兒子劉荊關係比較密切,所以說會引起日本的轟動。

8樓:痕水月

因為這與當年在日本出土的那一枚漢委奴國王的金印十分的相似,所以會在日本引起震動,受到了許多考古學家的重視。

9樓:阿凱視光

日本是中國的臣服國,所以「廣陵王璽」的發現,引起了日本大震動!

10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他是漢光武帝的兒子所以日本人怕他

11樓:匿名使用者

小學的時候我也不想再這樣

12樓:陳赫赫

大概這件事和日本有關

13樓:閣樓聽經

那是他老祖,他不震動。他不認祖歸宗,還天天震動個屁。

14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是他們的老祖先吧

15樓:匿名使用者

號了嗎呢,豬不能是的事不知道

為什麼東漢光武帝贈給日本「漢委奴國王印」,而不是倭奴國王印?

16樓:追心跳回憶

前面加「漢」字,因為是外藩,如果是內藩就沒有開頭的「漢」字。委據說是倭的簡寫,畢竟印章小啊!順便提一下奴,當時指的是部落。

而從「國王印」來看已經是當時外藩中最高規格了。即可看做對倭國的抬舉,也可以視為當時漢朝對倭國幾乎沒有什麼控制力。

17樓:時凡

「漢委奴國王」印的真偽

中日兩國作為一衣帶水的鄰邦,相互往來起始於何時,至今尚無定論。在中國歷史文獻中不乏有對日本的記載,提到日本(唐以前稱「倭」)最早的史籍有《漢書·地理志》「樂浪海中有矮人,分為百餘國,以歲時來獻見雲。《山海經·海內北經入「蓋國在巨燕南,侯北,便屬燕。

後漢王充《論衡·儒增篇入「周時天下太平,越裳獻白雉,矮人貢萱草」等等。而對中日交往作明確記載且有確鑿年代可考的是在《後漢書·東夷列傳》「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大夫,光武賜以印緩。

2023年,在日本北九州地區博多灣志賀島,一農夫在耕地時,發現一枚刻有「漢委奴國王」五個字的金印。金印為純金鑄成,印體方形,長寬各2.3釐米,高二(釐米,蛇紐,陰刻篆體字。但這是否就是東漢光武帝賜給倭奴國王的那一枚印緩,對其真偽,日本學術界始終持有爭論。

有人認為此印緩為東漢光武帝所賜主印,即真印說;有人認為是日本人自己所刻,即假印說;還有人認為是日本人仿刻,即偽印說;這三種看法,起始之因就在金印上所刻的是「委」而不是「倭」字。據《三國志·魏志·倭人傳》對倭奴國的記載:「舊百餘國,漢朝有朝見者,今使譯所通三十國/這就是說,日本有百餘個部落國,到三國時,已逐步合併為三十國,由邪馬臺國女王卑彌呼統治。

據日本學者考證,這個「倭奴國」應讀為「倭」的「奴國」,它就是《魏志·委人傳》所述女工治下約三十國之一的「奴國」,位於今九州福岡市附近。但《後漢韋》關於委奴國,除光武帝賜委奴國王印緩,及「永初元年(公元107年)侵王帥升等獻生口百六十人,願請見」的記載而外,再沒有其他記載。(見《魏志·委人傳)在日本》,載《文史知識》2023年第6期)這為考證「漢委奴國王印」的真偽帶有極大的困難。

在史籍難稽的情況下,必須找到新的物證,用以佐證這枚金印的「真印」,同時也為中日交往史起始於漢代找到確鑿證據。

2023年,雲南省考古工作者在雲南晉寧縣石寨山西漢古墓群中發掘了一座滇王墓。墓中出上一枚金印「滇王之印」,是漢武帝劉徹於公元前109年賜給滇王嘗羌的。

這枚金印亦為純金鑄成,印體方形,長寬各2.3釐米,高2.2釐米,蛇紐,陰刻篆體字。除上刻「滇王之印」四字與日本出上的「漢委奴國王」不同外,其它無論從外觀、尺寸、字型形狀等以及質地均同於日本的那一枚。

據《史記》載:西南夷君長以百數,獨夜郎滇受王印。」西漢時,夜郎古國及滇國均為西南諸夷中的強國,漢武帝時,為打通通向西域的商路,使臣去滇國。

據《史記·西南夷傳》己載「元封二年,天子發巴蜀兵擊滅勞誅、靡莫、以兵臨滇,滇王始首善,以放弗誅。滇王離西南夷舉國降,請置吏入朝。於是以為益州郡,賜滇王王印,復長其民。

」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滇王臣服漢室,漢武帝賜於其「滇王之印」。經專家考證,漢制賜給太子及諸侯王的金印,一般是龜紐,賜給臣服國國王的印紐則多用蛇、芋、駱駝等造型,中日兩國出士的這兩枚金印均符合漢制,並考證「滇王之印」確為漢武帝所賜金印,從而佐證「漢委奴國王」金印為真印。物證驗證了史籍的記載。

但是,仍有人提出質疑,雖說以上理由均可成立。可兩枚金印,一一枚為西漢武帝時所賜,另一枚為東漢光武帝時所賜,二者年代樸差一百多年。所以,這條證據,充其量只可作為旁證,真印說仍得為自己尋找確鑿無疑的直接證據。

2023年,在揚州地區刊江縣,一位婦女在甘泉二號漢墓附近挖地,發現一枚漢代諸侯空——「廣陵玉釜」。這枚印章也是純金鑄成,印體方形,長寬各2.3釐米,只是高為二,1釐米,比前二印少0.1釐米,龜紐,陰刻篆體字,上刻「廣陵王望」四字。這枚金印的字型以及文字的雕主法與光武帝賜與日本委奴國工的金印幾乎同出一轍,據專家考證很可能出自一人之手。

據《後漢書·明帝紀》載。

「水平無年(公元58年)八月戊子,徒山陽工荊為廣陵王,遣就國」,考古人員參照附近漢墓中刻於其它銅器上的年號推定,這枚金印就是東漢明帝劉莊子水平元年(公元58年)封劉荊為廣陵王時賜予他的。與光武帝時漢佞奴國王印的中元二年(公元57年)僅差一年。這為「漢委奴國王」印「真印說」提供了直接的證據這也說明中日友好往來,至少在東漢時已經開始了。

當然:現在要對「漢委奴國王」印「真印說」下最後定論,為時尚早,證據還未到確鑿元疑、無可辯駁的程度。據《三國志·魏志·委人傳》己載,魏明帝時曾調封邪馬臺國王卑彌呼「親魏委王,假金印紫緩」。

這枚金印出士之日,也許將是金印封真偽最後揭祕之時。

委/倭通假

金國當年為什麼不向蒙古用兵而向宋朝用兵呢

如果蒙古沒崛起之前,那時已經被經過征服了,還用什麼兵啊?金國是替代了遼國,蒙古一直都是遼國附屬國。蒙古既是草原多遊牧民族,在鐵木真統一草原之前,沒有一個共同的頭領。如何跟遼 金對抗。也是因此,蒙古一直受到遼 金的盤剝。如果蒙古崛起之後,那麼宋朝不對金國用兵就很好了,還敢對宋朝怎麼樣。草原遊牧一直信奉...

當年國米為什麼要放棄皮爾洛,國米為什麼被稱為「球星黑洞」?

皮爾洛當時打的還是前腰 並不是現在世界文明的後腰 從出道皮爾洛打的就是前腰 我記得他還是義大利青少年進球記錄的保持者呢 由於前腰位置打的並不是很出色便被便宜賣到了ac米蘭 當時ac米蘭中場有西多夫 魯伊科斯塔 裡瓦爾多 和皮爾洛 四個 進攻型中場 由於當時皮爾洛名氣最小 所以讓主教練安切洛蒂改造成了...

當年蜀漢趙雲鎮守荊州結果會怎樣,三國時期,如果當時劉備讓趙雲守荊州,結局會不會有不同?

當然是諸葛亮一出祁山就勝利了,先滅魏國後滅吳國了,因為是趙雲的話不會去輕易失去荊州,關羽也不會死,關羽不死的話,張飛也不會四,劉備也不會被陸遜火燒連營折損70萬兵力,諸葛亮完全有力量去滅了魏國,一出祁山時的30萬加劉備折損的70萬,就是一百萬大軍。加上荊州的10萬精兵和糧草。何愁大業不成!荊州遠離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