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紹興過年文化習俗,紹興的春節習俗

2021-03-29 10:49:16 字數 5709 閱讀 2296

1樓:麥克兒巧丹

和別的地方差不多。。。安昌那裡比較特別

2樓:幽沉的思念

我是來完成任務滴...嘿嘿

紹興的春節習俗

3樓:匿名使用者

紹興的春節習俗其實有很多,列如每年的祭祀,祭祀意味著紀念逝去的祖先,最有名的就要算是安昌古鎮的灌臘腸,扯白糖,晒年貨,那個時候這些東西就會掛滿整條街.看社戲也是春節習俗之一

紹興的過年民俗習慣

紹興有什麼風俗?

4樓:一條酸菜魚

紹興習俗:大禹陵風箏節、會稽山櫻花節、蘭亭國際書法節、紹興黃酒節、公祭大禹、魯迅故里過大年、吼山桃花節、柯巖香林桂花節

5樓:匿名使用者

春節:中國農曆年的歲首稱為春節,春節又叫陰曆(農曆)年,過春節俗稱「過年」,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象徵團結、興旺,對未來寄託新的希望的佳節。據記載,中國人民過春節已有4千多年的歷史,從虞舜興起的。

節日喜慶氣氛要持續一個月,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等儀式;節中有給兒童壓歲錢、親朋好友拜年等典禮;節後半月又是元宵節,其時花燈滿城,遊人滿街,盛況空前,元宵節過後,春節才算結束了。

舂年糕:

每年過年時,是新年糕上市的時節,不少家庭有在春節吃年糕的習俗,取「年年高」和「年高」長壽的吉祥意。從臘月二十四這一天開始,幾乎家家都要舂年糕的。舂年糕其實就是手工做年糕的過程,主要的工具有木杵、臼、木蒸鍋、印板,主要程式是打糕花、燒鑊窠、打榔柱、、拔倒臼、搓糕團、印年糕……最後把年糕疊成整齊的一疊,整個舂年糕就完成了。

期間,滿屋飄香,笑聲不斷,其場面之熱鬧紅火,讓你難以忘記。

扯白糖:

扯白糖是紹興舊俗中頗受歡迎的,據說起源於明朝年間。扯白糖需要相當的力氣,一般扯糖的師傅舀一斗雪白的砂糖,倒進鍋裡,加熱、攪拌,糖成了糖汁,糖汁被飛快地扯成長長的一條軟白糖,粗大滾燙的糖條在師傅手裡上下翻飛,自如得像是繞著毛線,最後切成小塊,一嚼,甜甜的、香香的、軟軟的、熱熱的,讓你心頭都暖暖的。

裹粽子:

紹興素有吃粽子的習俗,家家戶戶都會裹粽子,特別是在端午和春節期間,吃粽子更是傳統的習俗之一。傳說粽子最早是因鄉民於屈原投江後,唯恐江中魚蝦吃掉屈原身體,乃以竹葉包糯米飯擲入河中,想要使屈原身軀完整,後來所包的食物除糯米外,尚加入豬肉、花生、鹹蛋等內餡,演變成現代的粽子。裹粽子多用箬葉,其手工精細,技巧嫻熟,其式樣多種多樣,斧頭形、三角形、圓筒形等,裹得越緊越有滋味。

吃講茶舊時紹興民間有茶店「吃講茶」的習俗。這實際上是一種廣泛流行於社會、調解民事糾紛的民間自發活動。舊時紹興的茶店,遍佈城鄉集鎮的大街小巷。

其中又有幾爿規模較大、格局較高的,如紹興城區布業會館裡面的「適廬」,寶珠橋堍的「第一樓」等,吃講茶的茶店,大都選擇在那裡。

在舊社會裡,老百姓最怕吃官司,他們知道「朝南衙門八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的奧妙,所以,老百姓之間,一旦發生了糾紛,寧願上茶店裡去吃講茶。

吃講茶,總是由雙方當事人自願邀集一幫子左鄰右舍、親朋好友、知情人士集合到某一茶店裡。舊時的茶店,既是老百姓喝茶、聽說唱、談天說地的娛樂、休憩場所,也是民間議是非、判曲直、調解糾紛、息事寧人的去處。諸凡街坊、鄰里、親友之間發生房屋買賣、租賃,田產出入瓜葛,水利灌溉權益,山林開發、砍伐以及婚姻、分家、析產等糾紛時,多半按傳統習俗到茶店裡去解決。

按規矩,待雙方當事人邀集的「茶客」到齊後,「茶博士」(服務員)就給每一「茶客」沏上一碗用上邊有蓋的燜碗盛泡的燜碗茶,給坐在「馬頭桌」上的「調解主持人」泡上一壺上好「龍井」。接著,先由雙方當事人當眾陳述事情的經過及各自所持的理由,並提出要求處理的意見。「茶客」們一要依據雙方的陳述,二要根據親眼目睹或親耳聽聞的事實,各抒已見,進行分析、判斷、評理,弄清誰是誰非。

既不能偏袒一方,也不能為之護短。

舊時紹興茶店的一般格局,靠近店門口帳桌頭的地方,總是安排有成雙的一對桌子,俗稱「馬頭桌」,顧名思義,不無「馬著是瞻」的涵義。所以,一般茶客是決不敢坐馬頭桌的。有資格坐的,必是在當地輩分高、有聲望、辦事公道、受人尊敬、有一定威信和號召力的地方知名人士。

在吃講茶時,他總是擔任主持人的角色,也就是當然的裁判長。當「茶客」們發表各自的意見或提出處理辦法的建議後,「裁判長」就在馬頭桌上綜合闡述個人的見解,當場拍板,判定誰是誰非,一槌定音,而「茶客」們則紛紛表態,擁護裁決,說些諸如「某店王話咚就算數哉!」之類的話。

理虧的一方,就得負責付清全部「茶客」包括坐馬頭桌的主持人的茶資,相當於庭繳付訴訟費一般。事後按「裁判長」的裁決執行,不得再生異議。一般來說,這種民間調解往往都會順利執行生效。

當然也難免有橫蠻之輩,當場不服裁決,甚至惡語傷人、大打出手的。但這種人無論如何也鬥不過群眾公論,最終還得在吃第二次講茶時認錯服輸,從而解決糾紛。這種「吃講茶」是約定俗成的地方規矩,公眾**所繫,往往能勝過官府判決,具有極強的威懾力。

紹興吃講茶這一習俗,源於何時,一時倒也無從查考。但據地方野史記載,建立於清末的「第一樓」曾有因吃講茶而大打出手的「案例」。流傳的一般說法,認為和紹興出師爺有關。

因為師爺回籍以後,往往在地方上頗有影響力,他們又多精通律法,所以吃講茶在明清兩代乃至民間時期最為盛行,這也和「紹興師爺」興衰史相吻合。有人以為晚明以後,官府在百姓中威信多有喪失,倒是民間調解應運而生的良機。看來此說也不無道理。

另外還有祭祀,上墳,看戲,做酒,等等等等風俗習慣

求紹興傳統節日的風俗習慣,越多越好!!!!!!!!

6樓:檸檬一家人

1、公祭大禹

紹興公祭大禹陵的歷史十分悠久。公元前2023年左右,從大禹的兒子夏啟開端,祭會稽大禹陵已有定例,夏啟首創的祭禹祀典,是中華民族國家祭典的雛形。

2、紹興黃酒節

紹興黃酒節始於2023年,旨在弘揚紹興黃酒文化,擴大黃酒在國內外的知名度;並以紹興黃酒為載體,開展一系列的經貿洽談、招商引資、技術人才引進、旅遊專案推介等活動,展示紹興改革開放新形象,促進紹興與外界在經貿、科技、人才、旅遊的全方位合作。

3、魯迅故里過大年

位於浙江省紹興市市區魯迅中路上的魯迅故里,是一條獨具江南風情的歷史街區,是原汁原味解讀魯迅作品,品味魯迅筆下風物,感受魯迅當年生活情境的真實場所。

4、春節擺福禮

福禮可擺滿兩張八仙桌。聳立最高的是燭臺、香臺和羽毛瓶。正中是一個香臺,兩側各擺一個燭臺,外側兩個瓶子分別插著細長羽毛。

接下來擺的是五牲,也就是5樣葷菜,這是最主要的福禮。再往下,擺放的是糕點、水果、乾果盤、酒水。

5、春節散福禮

現場,「管家」和身穿喜慶長衫的「童子」一同向現場的市民散福禮,這也是「祝福」的收尾程式。

7樓:邪魔妖孽

我就是紹興人,過年前送一次灶神,打掃打掃衛生,年後再迎一次灶神,過年要祝福而且要大半夜起來還得是男的女人得迴避,還要做許多的醬貨,祝福時的菜都有一定規定是哪幾種,不能多也不能少。

紹興的民間風俗

8樓:匿名使用者

春節:中國農曆年的歲首稱為春節,春節又叫陰曆(農曆)年,過春節俗稱「過年」,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象徵團結、興旺,對未來寄託新的希望的佳節。據記載,中國人民過春節已有4千多年的歷史,從虞舜興起的。

節日喜慶氣氛要持續一個月,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等儀式;節中有給兒童壓歲錢、親朋好友拜年等典禮;節後半月又是元宵節,其時花燈滿城,遊人滿街,盛況空前,元宵節過後,春節才算結束了。

舂年糕:每年過年時,是新年糕上市的時節,不少家庭有在春節吃年糕的習俗,取「年年高」和「年高」長壽的吉祥意。從臘月二十四這一天開始,幾乎家家都要舂年糕的。

舂年糕其實就是手工做年糕的過程,主要的工具有木杵、臼、木蒸鍋、印板,主要程式是打糕花、燒鑊窠、打榔柱、、拔倒臼、搓糕團、印年糕……最後把年糕疊成整齊的一疊,整個舂年糕就完成了。期間,滿屋飄香,笑聲不斷,其場面之熱鬧紅火,讓你難以忘記。

扯白糖:扯白糖是紹興舊俗中頗受歡迎的,據說起源於明朝年間。扯白糖需要相當的力氣,一般扯糖的師傅舀一斗雪白的砂糖,倒進鍋裡,加熱、攪拌,糖成了糖汁,糖汁被飛快地扯成長長的一條軟白糖,粗大滾燙的糖條在師傅手裡上下翻飛,自如得像是繞著毛線,最後切成小塊,一嚼,甜甜的、香香的、軟軟的、熱熱的,讓你心頭都暖暖的。

裹粽子:紹興素有吃粽子的習俗,家家戶戶都會裹粽子,特別是在端午和春節期間,吃粽子更是傳統的習俗之一。傳說粽子最早是因鄉民於屈原投江後,唯恐江中魚蝦吃掉屈原身體,乃以竹葉包糯米飯擲入河中,想要使屈原身軀完整,後來所包的食物除糯米外,尚加入豬肉、花生、鹹蛋等內餡,演變成現代的粽子。

裹粽子多用箬葉,其手工精細,技巧嫻熟,其式樣多種多樣,斧頭形、三角形、圓筒形等,裹得越緊越有滋味。

9樓:匿名使用者

吃講茶舊時紹興民間有茶店「吃講茶」的習俗。這實際上是一種廣泛流行於社會、調解民事

糾紛的民間自發活動。

舊時紹興的茶店,遍佈城鄉集鎮的大街小巷。其中又有幾爿規模較大、格局較高的,

如紹興城區布業會館裡面的「適廬」,寶珠橋堍的「第一樓」等,吃講茶的茶店,大都選

擇在那裡。

在舊社會裡,老百姓最怕吃官司,他們知道「朝南衙門八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的

奧妙,所以,老百姓之間,一旦發生了糾紛,寧願上茶店裡去吃講茶。

吃講茶,總是由雙方當事人自願邀集一幫子左鄰右舍、親朋好友、知情人士集合到某

一茶店裡。舊時的茶店,既是老百姓喝茶、聽說唱、談天說地的娛樂、休憩場所,也是民

間議是非、判曲直、調解糾紛、息事寧人的去處。諸凡街坊、鄰里、親友之間發生房屋買

賣、租賃,田產出入瓜葛,水利灌溉權益,山林開發、砍伐以及婚姻、分家、析產等糾紛

時,多半按傳統習俗到茶店裡去解決。按規矩,待雙方當事人邀集的「茶客」到齊後,「

茶博士」(服務員)就給每一「茶客」沏上一碗用上邊有蓋的燜碗盛泡的燜碗茶,給坐在

「馬頭桌」上的「調解主持人」泡上一壺上好「龍井」。接著,先由雙方當事人當眾陳述

事情的經過及各自所持的理由,並提出要求處理的意見。「茶客」們一要依據雙方的陳述

,二要根據親眼目睹或親耳聽聞的事實,各抒已見,進行分析、判斷、評理,弄清誰是誰

非。既不能偏袒一方,也不能為之護短。

舊時紹興茶店的一般格局,靠近店門口帳桌頭的地方,總是安排有成雙的一對桌子,

俗稱「馬頭桌」,顧名思義,不無「馬著是瞻」的涵義。所以,一般茶客是決不敢坐馬頭

桌的。有資格坐的,必是在當地輩分高、有聲望、辦事公道、受人尊敬、有一定威信和號

召力的地方知名人士。在吃講茶時,他總是擔任主持人的角色,也就是當然的裁判長。

當「茶客」們發表各自的意見或提出處理辦法的建議後,「裁判長」就在馬頭桌上綜

合闡述個人的見解,當場拍板,判定誰是誰非,一槌定音,而「茶客」們則紛紛表態,擁

護裁決,說些諸如「某店王話咚就算數哉!」之類的話。理虧的一方,就得負責付清全部

「茶客」包括坐馬頭桌的主持人的茶資,相當於庭繳付訴訟費一般。事後按「裁判長」的

裁決執行,不得再生異議。一般來說,這種民間調解往往都會順利執行生效。當然也難免

有橫蠻之輩,當場不服裁決,甚至惡語傷人、大打出手的。但這種人無論如何也鬥不過群

眾公論,最終還得在吃第二次講茶時認錯服輸,從而解決糾紛。這種「吃講茶」是約定俗

成的地方規矩,公眾**所繫,往往能勝過官府判決,具有極強的威懾力。

紹興吃講茶這一習俗,源於何時,一時倒也無從查考。但據地方野史記載,建立於清

末的「第一樓」曾有因吃講茶而大打出手的「案例」。流傳的一般說法,認為和紹興出師

爺有關。因為師爺回籍以後,往往在地方上頗有影響力,他們又多精通律法,所以吃講茶

在明清兩代乃至民間時期最為盛行,這也和「紹興師爺」興衰史相吻合。有人以為晚明以

後,官府在百姓中威信多有喪失,倒是民間調解應運而生的良機。看來此說也不無道理。

有誰知道紹興哪個景點裡面有一處用三塊口字形的石頭疊成品字形。每塊石頭上又刻有字的。急急急

圓明園簡介你知道嗎?圓明園坐落在北京西北郊,與頤和園相鄰,由長春園和萬春園三園組成,也叫圓明三園。圓明園始建於十八世紀清康熙年間 公元1709年 至公元1772年才基本建成,是康熙賜給尚未即位的雍正的園林,用於打發空閒。1722年雍正即位後,拓展原賜園,並在園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內閣 六部...

文化自信的例子 誰知道,列舉文化自信的例子

從前有兩隻小青蛙,溜到農民的房子裡玩,它們站到一個罈子沿上跳舞時,不小心掉到裡面。裡面裝的是黏糊糊的油,它們想跳出來,油太黏,想爬出來,壁太滑。幾經嘗試,沒有結果。青蛙 a邊遊邊想,看來今天是沒希望了,怎麼也出不去了,反正也沒希望了,還遊什麼呢?這樣想著,四肢越發劃不動。而青蛙 b呢,想到今天真糟糕...

關於世界文化遺產的名言,誰知道關於歷史文化遺產應該得以保護的名人名言!!!!!

各位遊客 故宮佔地72萬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為16.3萬平方米,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周圍有10米高的城牆環繞,還有寬52米的護城河,在四角都建有一座精美的角樓。根據1973年的統計,故宮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計8704間。明朝永樂皇帝朱棣登基不久,在永樂四年,也就是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