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的「婚姻」一詞,是從何演變而來

2021-03-27 10:34:19 字數 5432 閱讀 1653

1樓:l327266巨蟹

傳說中最早的婚姻關係是「伏羲制嫁娶,女媧立媒約」,但是原始社會流行群婚和班輩婚,不存在婚禮制度,直到商朝的時候,才出現關於婚姻的一些理解,比如「親迎於庭,親迎於堂」等。

周朝是一個禮樂制度發展非常快的時期,逐漸形成了一整套完備的婚姻禮儀,被稱為「三書六禮」,後世歷朝歷代的婚姻制度都是在這基礎上演變而來。

先秦時期婚姻一詞出現,這時候是寫作「昏姻」。關於婚禮最早的記載是春秋的《儀禮·士昏禮》,這時人們的婚禮都是是在黃昏的時候舉行的,那為什麼要在黃昏時才舉辦婚禮呢?

這其實是**於古代的掠婦女之俗。古人在群婚和班輩婚時期繁衍出來的後代很多都是畸形,這就是為什麼現在要禁止近親結婚。而從其他族群中劫掠過來的女子產生的後代都是白白胖胖很健康,所以就流行劫掠婦女。

劫掠婦女一般都是選擇在晚上,把女子打暈了悄悄帶走,所以婚禮才會選擇在黃昏的時候。

社會發展了也就沒有在出現劫掠婦女的情況了,但是在黃昏結婚的習俗卻流傳了下來。《士昏禮》中所謂的六禮是「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迎親,共牢合巹」。

納采就是男方讓媒人去提親,女方要是覺得適合就會把自己的芳名告訴男方,納吉就是現在的算八字,看般配嗎。納徵是下聘禮:請期就是選擇結婚的黃道吉日,共牢合巹就是洞房和喝交杯酒了。

古代婚禮儀式定型是在唐朝,後世一直沿用,直到近代收到西方文化的衝擊才產生了一點改變。現在的中式婚禮其實是中西式融合下的產物。

一場盛大的婚禮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特別是一場隆重的中式婚禮更讓人喜歡。

2樓:匿名使用者

鄭玄還說,婿稱為「昏」,妻稱為「姻」。因為新郎在黃昏時迎娶,所以稱他為「昏」,而新娘隨著男方而行,所以稱她作「姻」。這個解釋和以前一說法類似,意義卻不相同,因為這個婚姻指的是夫妻關係。

另外,《爾雅》對婚姻一詞還有比較複雜的解釋:「婿之父為姻,婦之父為婚……婦制之父母、婿之父母相謂為婚姻。」這就是說,新郎的父親稱為「姻」,新娘的父親則稱為「婚」。

婚姻一詞在這裡的意義,指的卻是姻親的關係了。時至今日,已很難指出上述三種說法孰是孰非,因為經過千餘年的演變,不但婚姻的意義有了更完備的發展,甚至姻親的關係也擴大了許多。

3樓:阿芯

婚,其本義指男子娶妻,黃昏舉行喜宴,又引申為合法的配偶關係。 姻,結親的男家,指夫或夫之父。

4樓:只喝可樂

原始社會流行群婚和班輩婚,不存在婚禮制度,直到商朝的時候,才出現關於婚姻的一些理解。

5樓:1999張微

婚姻禮儀,被稱為「三書六禮」,後世歷朝歷代的婚姻制度都是在這基礎上演變而來...先秦時期婚姻一詞出現,這時候是寫作「昏姻」。

6樓:匿名使用者

漢 桓寬 《鹽鐵論·散不足》:「繭紬縑練者,婚姻之嘉飾也。」 唐 牛肅 《紀聞·季攸》:

「後月一日,可合婚姻。」 老舍 《二馬》第四段八:「婚姻是愛的結束,也是愛的嘗試,也是愛的起頭!」

7樓:匿名使用者

在很早以前,為了繁衍後代,就已經出現了男女結婚

8樓:小姐姐獅子座

婚姻分別指男女雙方,婚指男方,姻指女方

9樓:檸檬我超萌

在中國古代的婚禮中,男方通常在黃昏時到女家迎親,而女方隨著男方出門,這種男以昏時迎女,女因男而來的習俗,就是昏因一詞的起源。換句話說,婚姻一般指男娶女嫁的過程。

中國的文字最初是從什麼演變而來的

10樓:文學嘗試

一、起源

關於漢字的起源,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圖畫」、「書契」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現代學者認為,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個人創造出來,倉頡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頒佈者。

最近幾十年,中國考古界先後釋出了一系列較殷墟甲骨文更早、與漢字起源有關的出土資料。這些資料主要是指原始社會晚期及有史社會早期出現在陶器上面的刻畫或彩繪符號,另外還包括少量的刻寫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號。

可以說,它們共同為解釋漢字的起源於圖畫提供了新的依據。

二、古代遺址

賈湖刻符、雙墩刻符、半坡陶符、青墩刻符、莊橋墳刻符、骨刻文等一個個圖畫符號的遺址,都向世界展示著中國文字的演變,中國文字在當今世界上的各種文字系統中是絕無僅有的表意系統的文字。

三、甲骨文

甲骨文的發現驚動了世界,殷墟甲骨文一般是公認的較為成熟的漢字文字系統。。

按中國古文字學家的意見,甲骨文是「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而又比較完備的文字」。它已經比較複雜,已發現多達3000個以上字彙,包括名詞、代名詞、動詞、助動、形容詞等數大類,而且還能組成長達170多字的記敘文。

所以學者們肯定甲骨文決不是我中國文字的初創階段,在它以前,一定已經有一段較長時間的發展過程了。

擴充套件資料

甲骨文的發現經過

光緒二十五年(899年)年過半百的王懿榮身患瘧疾,一位著名的老中醫開了「龍骨」這味藥,職業的敏感性讓他覺得這些大小不一的「龍骨」上的非常有規律的符號,十分像古代文字。

為了一**竟,他大量收購「龍骨」。王懿榮對"龍骨〃進行了反覆推敲、對比、拼合,深厚的金石功底讓他很快瞭解到這些「龍骨」是龜甲和獸骨,而上面的符號是用刀刻上去的,裂紋則是高溫灼燒所致。最後王懿榮確定這些刻在甲骨上的符號是一種文字,而且早於金文和篆書。

並且王懿榮進一步追根溯源,最終發現這些甲骨大都產自河南章德府安陽縣小商屯,進而發現了「殷墟」。

11樓:大夢

最早是從甲骨文到金文演變而來的。 覺得對的點贊♥哦。

12樓:暴力拆遷隊

象形文字,比如說——魚,以前劃一交叉,慢慢就變成了漢字。。。

13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最早的文字是夏商時期的甲骨文 ,後來演變成金文

14樓:陸桂友

結繩記事--象形文--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漢字

15樓:郭雯琳琳

我們生活中的圖形,把它畫下來,所以最初的是象形文字。。

16樓:匿名使用者

半坡遺址發現的刻畫符號是中國漢字最早的萌芽

中國一詞最早見於何處?原意是什麼?

17樓:童無忌

"中國"一詞最早出現是在《詩經》中,如《大雅·民勞》"惠此中國".但《詩經》中的此類"中國"實為"國中"之例,畢竟還算不得是真正指稱國家的"中國"的出現.

關於"中國"一詞的含義,大致有兩種解釋:

1、中國二字有京都,京師之意.最早的佐證,便是《詩經·大雅·民勞》中的"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民亦勞止,汔可小息,惠此京師,經綏四國".

據說這幾句詩是規勸暴君周厲王的,讓他先從愛護京都的人民開始,然後推而廣之,安定天下.漢代研究《詩經》的學者毛萇,特意為"惠此中國,以綏四方"作注:"中國,京師也.

"《孟子》中記載了一段齊王對大臣說的話:"我欲中國而授孟子室."照現在的意思,不過是想在京城中給孟夫子蓋間房子而已.

漢末學者劉熙也說:"帝王所都為中,故日中國."

2、中國一詞指古時華夏民族聚居的區域.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大河南北,古稱中土,中原,或稱中夏,中華.當然也被稱為中國.

這些稱呼,實際是指黃河流域一帶.如《史記·楚世家》載:"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諡!

"當,時的楚地在長江中下游地區,這裡所講的中國實際上就是對黃河流域的幾個國家的統稱.

18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一詞據記載最早是在陝西出土的一個古代的器物「何尊」上的銘文,其中已經出現了「中國」兩字。銘文的大意是:周武王在攻克商朝首都這一帶後,在祭天的時候說,

我現在開始擁有中國了。其它的文獻在提到周武王的時候也載有這件事。所以證

明「中國」這個詞的出現至少已經有3000多年的歷史。這明顯比後來《詩經》中出現「中國」這個詞早得多。如果細心體味周武王的話音,似乎「中國」一詞還在更早就已經存在。

不管是商周交替時期還是春秋時期,那時的「中國」與今天的中國是不是一樣的呢?其實這個詞是逐步變化的。最早的「中國」與現在的中國差別很大。

「國」開始的意思就是一個城、一個邦或者一個邑。住在裡面的人叫「國人」,住在外邊的人叫「效人」。所以,歷史上有很多國,當時說「萬國來朝」,不一定有上萬個,但至少有幾千個,說明國家至少不是現在這個數目。

經過長期兼併和淘汰,到戰國後期,才號稱「七雄」。「中」原來的意思是一面旗幟。最早的「中」字的右邊還有幾橫,表示旗上飄揚的流蘇須。

但這個旗幟不是隨便放的。商代人一般放在兵營或者什麼地方中間、中心、**的意思。這兩個字合起來,「中國」就是萬國中處於中間的國、**的國、最重要的國。

由此延伸出來,在地域上就是中原,就是一大片平原或者一大片地域中間的地方。這才是古代中國的本義。既然如此,最早的「中國」當然不可能一開始就覆蓋我們今天整個國家,甚至到了清朝,有時「中國」這個詞也沒有包括我們現在這個國家的全部。

從政治上講,「中國「往往就等於中原王朝或者**王朝。比如唐宋的時候它所管轄的範圍一般就可以稱為中國。但當時雲南緬甸一帶的南詔,中原王朝管不到,它當然不是中國,而現在中國的概念肯定包括雲南了。

從民族上講,「中國」的含義又往往等同於華夏諸族或者漢族,與它對應的是所謂的蠻、夷、戎、狄這些少數民族,而它們一般不被認為是中國。如南邊的雲南、貴州,北邊的蒙古高原各歷史上的少數民族,在古人心目中,這些地方因為不是華夏諸族和漢

族居住,所以不被稱為中國,而現在看來當然不對。

從文化上講,中國」往往只是華夏族或漢族的文化才被當作中國文化。甚至到現在為止,講中國文化或者「國學」,往往還有這樣的缺陷。前段時間逝世的季羨林,就一直為這樣的缺陷不肯戴「國學大師」的帽子,他生前很想形成一門包括今天五十六個民族文化的「國學」。

從地理上講,「中國」往往只等同於中原地區,但這個概念是逐步擴大的。因為當週邊地區一旦跟中原地區聯絡起來,它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就強調是中國的一部分,不論是國君還是臣民都已成為是中國一分子而自豪。如歷史上的楚國、巴蜀,最早連自己都稱蠻夷,後來才稱為中國,或在為中國的一部分。

所以,在不同的階段,史書裡講的中國有不同的含義。但不管是從什麼角度的「中國」,它都有強大的凝聚力。在中國歷史上,統治者都希望做「中國」。

少數民族一旦入主中原,都要自稱「中國」。「中國」往往代表著正統,統治者都要自稱中國和代表中國。

19樓:淑女發語音

最早出現在西周青銅器,何尊

20樓:匿名使用者

最早出現於《大雅·民勞》首節:「惠此中國,以綏四方」

又據《詩經》裡的定義,中國,京師也」

可見最早,中國定義不是指國家,而是像首都之意。

後來三國時期,諸葛亮曾對孫權說:「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 此時中國就泛指曹操所控制區域,指河南,河北,山東,山西北京一帶。

談談小說一詞的演變發展情況,中國小說一詞的演變發展情況是怎麼樣的?

中國古代 經過漫長的道路,直到唐代才真正地具備了 要素。1 先秦兩漢 古代 的萌芽時期。這一時期的神話 寓言 史傳 野史 傳說 宗教故事等都孕育著 的藝術因素,為 的形成準備了條件,同時也露出 童年時期形成志人志怪兩大類的端倪。神話 如 精衛填海 女媧補天 夸父逐日 等。神話有簡單的故事情節和有一定...

古代有沒有經濟一詞經濟一詞中國古代最早出現哪本書

v 一 古代漢語中的 經濟 公元4世紀初東晉時代已正式使用 經濟 一詞。經濟 在中華傳統文化中的本來意思都是 經世濟民 經國濟物 也就是治國平天下之意。二 中文 經濟 的語源是日譯西文 西方經濟學19世紀晚期傳入中國,最初,economics 被直接譯為 富國策 生計 理財學 等詞。首先用漢字 經濟...

「新郎」一詞的由來是什麼,「老公」一詞最早的含義是什麼?

新郎 是新婚男子的專用名稱,說起它的由來,要追溯到我國漢朝內時期。那時,官署容裡的侍從官通稱為 郎 開始有了郎官的稱呼。到了唐朝,六品以下的官通稱為郎。在官貴民賤的封建社會,百姓尊稱這些 郎 為 郎官 或 郎君 唐朝時中了進士的人就具備了做官資格,可任校書郎 祕書郎等郎職,所以,人們便稱新科進士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