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月夜》寫作背景,杜甫詩 月夜 的內容

2021-03-20 09:49:07 字數 6356 閱讀 5251

1樓:兼天湧

月夜杜甫

今夜鄜(fū)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註解:1.鄜州:今陝西省富縣。當時杜甫的家屬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長安。這兩句設想妻子在鄜州獨自對月懷人的情景。

2.憐:愛。未解:尚不懂得。

3.雲鬟:古代婦女的環形髮飾。

4.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夜霧本無香,香從妻子的雲鬟中散出;悽清的月光照在妻子的玉臂上,顯得寒涼。溼、寒二字,寫出夜已深而人未寐的情景。

5.虛幌:透明的窗帷。雙照:與上面的"獨看"對應,表示對未來團聚的期望。

作者簡介:杜甫(公元712--770年),漢族,字子美,原籍囊陽,自號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國古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人稱「詩聖」。

一生寫詩一與李白並稱為「李杜」,有為了與杜牧李商隱區開來,又稱「大李杜」。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陽,生於河南鞏縣(現鞏義市)。

遠祖為晉代功名顯赫的杜預,乃祖為初唐詩人杜審言,乃父杜閒。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後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

故後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

寫作背景:天寶十五載(756)春,安祿山由洛陽攻潼關。五月,杜甫從奉先移家至潼關以北白水(今陝西白水縣)的舅父處。

六月,長安陷落,玄宗逃蜀,叛軍入白水,杜甫攜家逃往鄜州羌村。七月,肅宗在靈武(今寧夏靈武縣)即位,杜甫獲悉即從鄜州隻身奔向靈武,不料途中被安史叛軍所俘,押回長安。這首詩即是困居長安時所作,表達了對離亂中的妻子家小的深切掛念。

情深意真,明白如話,絲毫不見為律詩束縛的痕跡。詩的構思採用從對方設想的方式,「心已馳神到彼,詩從對面飛來,悲婉微至,精麗絕倫,又妙在無一字不從月色照出也」(《讀杜心解》)。後世詩人常常學此法度。

蕭滌非選注《杜甫詩選注》人民文學出版社

2樓:匿名使用者

「建安七子」中的徐幹在著名的《室思》詩裡說:「寄身雖在遠,豈忘君須臾。既厚不為薄,想君時見思。

」對於分隔兩地而互相關懷的親人或友人來說,當自己思念對方的時候,就想到對方也在思念自己,即韓愈《與孟東野書》所說的「以吾心之思足下,知足下懸懸於吾也」。徐幹的這四句詩,就講的是這種情況。但只說「想君時見思」而已,如何見思,卻一字未提。

杜甫的《月夜》,則純從對方著想,寫妻子如何獨自望月,思念自己。筆情敏妙,別開生面。

先看寫作背景:天寶十五載[即至德元年(756)]六月,安史叛軍攻進潼關,杜甫帶著妻小逃到鄜州(今陝西富縣),寄居羌村。七月,肅宗即位靈武(今屬寧夏回族自治區),杜甫於八月間離家北上延州(今延安),企圖趕到靈武,為平叛效力。

但當時叛軍勢力已膨脹到鄜州以北,出發不久,就被叛軍捉住,送到淪陷後的長安;望月思家,寫下了《月夜》這首千古傳誦的名作。

題為《月夜》,作者看到的是長安月。如果從自己方面落墨,一入手應該寫「今夜長安月,客中只獨看」。但他更加焦心的不是自己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處境,而是妻子對自己的處境如何焦心。

所以悄焉動容,神馳千里,直寫「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這已經透過一層。自己隻身在外,當然是獨自看月。

妻子尚有兒女在旁,為什麼也獨自看月呢?「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一聯作了回答。妻子看月並不是「賞月」,而是「憶長安」,而小兒女未諳世事,還不懂得「憶長安」啊!

「解憶」固可悲,「不解憶」更可悲,又進一層。用小兒女的「不解憶」反襯妻子的「憶」、加重妻子的「憶」,突出那個「獨」字,層層逼進,愈進愈深。

在這四句中,「憐」字、「憶」字,都不宜輕易滑過。而這,又必須和「今夜」、「獨看」聯絡起來去體會。明月當空,是月月都會看到的。

特指「今夜」的「獨看」,則心目中自然有往日的「同看」和未來的「同看」。未來的「同看」,留待結句點明。往日的「同看」,則暗含於前四句之中。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這不是分明透露出他和妻子有過「同看」鄜州月而共「憶長安」的往事嗎?

我們知道,安史之亂以前,作者困處長安達十年之久,有一段時間,是與妻子一起度過的。和妻子一同忍飢受寒,也一同觀賞長安的明月,這自然就留下了深刻的記憶。當長安淪陷,一家人逃難到了羌村的時候,又增添了與妻子「同看」鄜州月而共「憶長安」的記憶。

如今自己身陷叛軍之中,妻子「獨看」鄜州之月而「憶長安」,那「憶」就不僅充滿了辛酸,而且交織著憂慮與驚恐。這個「憶」字,是含意深廣,耐人尋思的。與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憶長安」,雖然百感交集,但尚有自己為妻子分憂。

如今呢?妻子獨看鄜州之月而「憶長安」,「遙憐」小兒女們天真幼稚,只能增加她的負擔,哪能為她分憂啊!這個「憐」字,也是飽含激情,感人肺腑的。

第三聯通過妻子獨自看月的形象描寫,進一步表現「憶長安」。「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妻子望月的形象宛然在目;而望月之久,憶念之深,已從「溼」和「寒」的感受中曲曲傳出,直所謂「語麗而情悲」。望月愈久而憶念愈深,甚至會擔心她的丈夫是否還活著,怎能不熱淚盈眶?

而這,又完全是作者想像中的情景。當想到妻子憂心忡忡,獨自望月思夫,以至霧溼雲鬟、月寒玉臂,猶不肯就寢的時候,自己也不免傷心落淚。兩地看月而各有淚痕,這就不能不激起結束這種痛苦生活的希望;於是以表現希望的詩句作結: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雙照」而淚痕始幹,則「獨看」而淚痕不幹,也就意在言外了。

這首詩借看月而抒離情,但所抒發的不是一般情況下的夫婦離別之情。作者在半年以後所寫的《述懷》詩中說:「去年潼關破,妻子隔絕久」;「寄書問三川(鄜州的屬縣,羌村所在),不知家在否」;「幾人全性命?

盡室豈相偶」!兩詩參照,就不難看出「獨看」的淚痕裡浸透著天下亂離的悲哀,「雙照」的清輝中閃耀著四海昇平的理想。字裡行間,時代的脈搏是清晰可辨的。

題為《月夜》,字字都從月色中照出,而以「獨看」、「雙照」為一詩之眼。「獨看」是現實,卻從對面著想,只寫妻子「獨看」鄜州之月而「憶長安」;自己的「獨看」長安之月而憶鄜州,已包含其中。「雙照」兼包回憶與希望:

感傷「今夜」的「獨看」,回憶往日的「同看」,而把並倚「虛幌」(薄帷)、對月舒愁的希望寄託於不知「何時」的未來。詞旨婉切,章法緊密。如黃生所說:

「五律至此,無忝詩聖矣!」

杜甫詩<<月夜>>的內容

3樓:匿名使用者

杜甫《月夜》

今夜鄜州月, 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 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溼, 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 雙照淚痕幹?

杜甫《月》的寫作背景及詩詞賞析

4樓:匿名使用者

以「月」為題,讓我們聯絡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等名句。月有一個特定的內涵:望月就易思鄉。

「萬里瞿唐月,春來六上弦」:「萬里」,作者先在讀者面前展現了一個大的背景,然後現一輪孤月。使人感到,天地之中,作為個體的詩人孤獨寂寞之情。

「六上弦」從時間的角度寫時間之久,與「夜久」相呼應,表明長期在外漂泊的厭倦。

「時時開暗室,故故滿青天」:主體仍然是月,有情開室,但滿眼望去仍然是漫天的清輝。獨處陋室,浴漫天清輝,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悽清孤獨啊!疊詞的運用還構成了節奏的美。

「爽合風襟靜,高當淚臉懸」:「爽」該是「清朗」之意,「合」當是「匹配」之意;清朗的月色加細風,可以很美妙,可以很淒涼;「高」句語序該是「(月)高懸對淚臉」化被動為主動,既是題目的需求,也是詩歌新奇的需要。也有人說「風襟」是「外衣」的意思,本人認為有點太實,好像詞典也沒有這一詞語(或許太過孤陋)。

「南飛有烏鵲,夜久落江邊」:這一句寫南飛的鳥急於迴歸,疲倦的落在江邊棲息。可以看做詩人的自況。

杜甫一生顛沛流離,漂泊不定,經常遠離故鄉遠離親人。對於自己的家鄉、親人,他是思念情切,刻骨銘心。全詩以明月興思情,同一輪明月寄寓著兩地彼此的思念,思情的悠遠綿長與月夜的孤獨寂寞,相織相融,形成一種清麗深婉、寂寥苦思的悽清氛圍,使讀者不覺之間與之同悲共泣。

一生顛沛流離,漂泊不定,經常遠離故鄉遠離親人。對於自己的家鄉、親人,他是思念情切,刻骨銘心。全詩以明月興思情,同一輪明月寄寓著兩地彼此的思念,思情的悠遠綿長與月夜的孤獨寂寞,相織相融,形成一種清麗深婉、寂寥苦思的悽清氛圍,使讀者不覺之間與之同悲共泣。

5樓:天問小生

月杜甫萬里瞿唐①月,春來六上弦②。

時時開暗室,故故③滿青天。

爽和風襟靜,高當淚滿懸。

南飛有烏鵲,夜久落江邊。

【注】①瞿唐:瞿塘峽,位於長江三峽奉節至巫山段,安史之亂後,杜甫曾困居於此。

②上弦:上弦月,農曆每月初

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③故故:常常,頻頻。

⑴作者通過詠月主要抒發了怎樣的感情?

⑵從「萬里」、「時時」、「夜久」三個詞中任選兩個,分別簡析它們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4分)

【參***】⑴全詩以明月興思情,同一輪明月寄予著兩地彼此的相思,思情的悠遠綿長與月夜的孤獨寂寞相織相融,形成一種清麗深婉、寂寥苦思的悽清氛圍,抒發了詩人對時局動盪、國事艱難的憂慮以及對家鄉故園親人的思念。作者通過描寫春夜清冷靜謐的月下景色,抒發了自己因國難而顛沛流離、生活動盪不定的淒涼傷感之情。

⑵①「萬里」一詞,突出空間範圍之廣,表現了廣闊地天地籠罩於清淡月色中的情景,反襯了詩人的個體的渺小孤獨寂寞之情。

②「夜久」一詞,強調時間之長,寫出了南飛的烏鵲在深夜經長時間飛奔後只能落在江邊暫時棲息的情景,含蓄地表現了詩人長時間在外奔波、身心俱疲的艱難處境。

「時時」一詞,運用疊詞,寫月光時時照進黑暗的居室,與下句的「故故」相對,使語言表達更富有韻律美。

【考點】本題主要考查詩歌形象和情感,首先通讀全文,結合背景,從詩歌所描繪的意象出發。

【解析】第⑴題考查詩歌景和情的關係,「月」是本詩的主要意象,抓住作者所描寫的月的特點,再結合詩人遭遇和國家的局勢作答。第⑵題考查詩歌情感,結合註釋①作答。

附高考學子心聲:

因為個人對古詩詞有一定的喜好和敏感,所以當語文題目解密後,我首先看的是詩歌。老實說,不看註解,我基本上讀不懂這首詩;看了註解,我還是不太懂——當然,我不懂不等於別人不懂,何況我們在教學生做詩歌鑑賞題的時候,經常會有「文難題易」的說法,目的是提升學生做題的信心。在語文高考所有的題目當中,恐怕「古詩鑑賞」是一個連老師也沒有把握做準確的題吧,那麼,在「參***」沒有出來之前,姑且讓我這個「資深」高階語文老師猜解一回吧。

⒈一看詩題:詩題既然是「月」,那麼,詩的主要內容當然是寫「月」了,詩的主題當然也是與「月」有關了。朝著這方面去理解詩歌,總不會太離譜。

⒉二看註解:先看註解的好處在於瞭解作者寫作的背景和避免在閱讀時對不懂的地方過多糾纏耽誤時間。①瞿唐:

瞿塘峽,位於長江三峽奉節至巫山段,安史之亂後,杜甫曾困居於此。這個地址無關緊要,「安史之亂」是背景,「曾困居於此」是提示——只不過這個提示讓人迷惑:「曾」是相對於杜甫寫詩的時間而言還是相對於今天命題的時間而言呢?

這個問題不解決,詩歌的內容就不好理解。按理,「曾」應該改為「當時」。②上弦:

上弦月,農曆每月初

七、初八的弓形月亮。這個註解基本上沒什麼大用——但也有點用,就是讓我們猜想「六」大概應該是「初六」吧,但本詩的主題,只與月亮有關,而與什麼時候的月亮沒有太大關係。③故故:

常常,頻頻。這是解詞,怕學生不懂。可是不解還好,一解反而迷惑了——這是寫某一天晚上的月亮呢還是寫某一段時期晚上的月亮呢?

看來應該是後者——瞿塘峽晚上的月亮經常瀰漫了青天——用泛寫代特寫,學生難懂。

⒊三看詩文:我看不懂的有四處:

①「萬里瞿唐月」中的「萬里」是指什麼?如果本詩的主題為「月下鄉思」,那麼可以理解為與故鄉有「萬里之遙」,但也可以理解為「瞿塘峽青天萬里」。哪一個較為恰當?

②「時時開暗室,故故滿青天」不好理解。正如上文所言,這是當晚的特寫,還是瞿塘峽月亮的泛寫?若泛寫,上文的「六」如何落實?若特寫,「時時」「故故」如何落實?

③「爽和風襟靜,高當淚臉懸」中的「和」不好理解。下一聯的「當」應為動詞,讀音應為第一聲。按照對仗的原則,「和」也應該為動詞。

就平仄規律來講,「和」應該為仄聲,那麼這個字應該念hè(第四聲),意思應該和「配合」差不多。全句的意思大概是:天氣清爽無風,衣襟配合著靜止不動,月亮高掛天空,正對著淚臉高懸——唉,「高師」尚要猜,學子何以堪!

④「南飛有烏鵲,夜久落江邊」一句,勉強可以理解:不管「南飛」是飛向南還是從南邊飛來都無關緊要,反正一隻烏鵲停在江邊。但是「夜久」一詞學生未必能準確理解:

是停落了很久呢?還是夜很深呢?杜甫和命題人的意思,大概是後者。

上文說過,難文可以易出,這是命題的常識。但是所命的兩個題,偏偏卻不怎麼好答。

⑴作者通過詠月主要抒發了怎樣的感情?(3分)

「怎樣的感情?」除了「安史之亂」和「曾困居於此」,詩歌當中沒有任何文字資訊,也即是所謂的意象能表明詩歌的主題。那麼我們就只有猜了:

戰亂時期,流離失所,困居他處,見月思鄉。不知我這樣解行不行?

⑵從「萬里」、「時時」、「夜久」三個詞中任選兩個,分別簡析它們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4分)

這又難了。剛剛所分析的這幾個詞,偏偏是含有許多歧義的,你讓學生如何準確的解釋清楚呢,更何況要說它們的「作用」?真是難為人!

我姑且再猜一次:「萬里」——用空間的遙遠或廣闊表明離鄉之遠,思念之深。「時時」——用月亮頻繁的出現惹起作者的思鄉之痛。

「夜久」——用烏鵲深夜久停,不肯離去,喻作者深夜難眠,望月對鳥,增添思鄉之念。

《月夜》表達杜甫怎樣的思想感情,杜甫的《月夜 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鄜 fu孚 州 地名,今陝西富縣。望月懷遠。這在古典詩歌中是一個爛熟的題目。在杜甫生活的盛唐時期,古典詩歌固然正處於大開拓 大發展的階段,但如像對景傷懷 思親懷友這類的題材,卻已早經無數作者吟詠,要出新意頗不容易。這一首五律,卻在內容表達與章法技巧上脫落故常,出奇制勝,成為同類題材作品中千古獨步的名...

杜甫的這首詩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月夜杜甫這首詩主要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請簡要分析

表現手法 象徵 襯托 對比 想象 聯想 照應 借景抒情 寓情於景 託物言志等。表現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感情的手段方法,要準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手法。表現手法分抒情手法 描寫手法 修辭手法三大類。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兩種。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就是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又分借...

杜甫寫作《月夜憶舍弟》時,正值以下哪個傳統節氣

1 杜甫寫作 月夜憶舍弟 時,正值白露傳統節氣。2 月夜憶舍弟 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五律。此詩首聯和頷聯寫景,烘托出戰爭的氛圍。頸聯和尾聯在此基礎上寫兄弟因戰亂而離散,居無定處,杳無音訊,於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別是在入秋以後的白露時節,在戌樓上的鼓聲和失群孤雁的哀鳴聲的映襯之下,這種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