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教育思想有何特色,中國古代教育思想有何特色 怎樣繼承其積極因素和發揮其現代價值

2021-03-20 04:21:31 字數 6030 閱讀 9428

1樓:嬛婠婠

中國古代教育思想的特色

(一)綜合觀,即大教育觀

古代教育家很早就認識到教育是整個社會大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許多教育問題實質上是社會問題,必須把它置於整個社會系統中加以考察和解決。而教育問題的解決,又必然促進整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二)辨證觀,即對立統一觀

古代教育家強調要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同時也不忽視知識教育的作用,即"德智統一觀"

(三)內在觀,即強調啟發主體的內在道德功能和自覺性。重視啟發內心的覺悟,相信主體內在的力量。

(一)因材施教

孔子在教育實踐的基礎上,創造了因材施教的方法,並作為一個教育原則,貫穿於日常的 教 育工作之中。他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運用因材施教者,也是他在教育上獲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因材施教」的命題不是孔子提出來的,南宋朱熹的《論語集註》雲:「孔子教 人,各因其材」。

)施行因材施教的前提是承認學生間的個別差異,並瞭解學生的特點。孔子瞭解學生最常用 的 方法有兩種。第一,通過談話。

孔子說:「不知言,無以知人也。」他有目的地找學生談話,有個別談話,也有聚眾而談。

如有一次有意識地向子路提出一個假定性的問題:「道不行 ,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

」字路並未說話,僅以高興預設,孔子便說:「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第二,個別觀察。

他通過多方面觀察學生的言行舉止,由表及裡地洞 察學生的精神世界:要「聽其言而觀其行」,單憑公開場合的表現作判斷還有片面性,就要 「退而省其私」;只憑一時的行為作判斷還不夠,還要「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 ,就是要注意學生的所作所為,**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的感情傾向,這就可以把一個人的思想面貌瞭解透徹了。他在考察人的方面積累了很多經驗,認為不同的事務不同的情境都 可以考察人的思想品質。

(二)學思結合,知行統一

在教學中,孔子把「學而知之」作為根本的指導思想,他的「學而知之」就是說學是求知 的 惟一手段,知是由學而得的。學,不僅是學習文字上的間接經驗,而且還要通過見聞獲得直接經驗,兩種知識都需要。他提出「博學於文」、「好古敏以求之」,偏重於古代文化、政 治知識這些前人積累的間接經驗。

他還提出「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孔子重視學,也重視思,主張學思並重,思學結合。他在論述學與思的關係時說:「學而 不 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既反對思而不學,也反對學而不思。孔子說:「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孔子還強調學習知識要「學以致用」,要將學到的知識運用於社會實踐之中。把學到的知 識要 「篤行之」,他要求學生們說話謹慎一些,做事則要勤快一些,「君子欲訥其言而敏於行」 ,應當更重視行動。

由學而思而行,這就是孔子所**和總結的學習過程,也就是教育過程,與人的一般認識 過程基本符合。這一思想對後來的教學理論、教學實踐產生深遠影響。

(三)啟發誘導,循序漸進

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憤與悱是內在心理 狀 態在外部容色言辭上的表現。

就是說,在教學事必先讓學生認真思考,已經思考相當時間但還想不通,然後可以去啟發他;雖經思考並已有所領會,但未能以適當的言詞表達出來,此 時可以去開導他。教師的啟發是在學生思考的基礎上進行的,啟發之後,應讓學生再思考,獲得進一步的領會。孔子在啟發誘導、循序漸進的教學中常用的方法有三種,即由淺入深, 由易到難;能近取譬,推己及人;叩其兩端,攻乎異端。

七、樹立教師的典範

孔子被後世尊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他將畢生精力貢獻於後一代的教育工作, 敏 而好學,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重視道德修養,是一位盡職的好教師。他回答子貢的提問時說:「聖則吾不能,吾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他也曾在學生面前評價自己說:「若聖與仁, 則吾其敢。抑為(學)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也。

」他為後世的教師樹立了六個方面的典範:

學而不厭。教師要儘自己的社會職責,應重視自身的學習修養,掌握廣博的知識,具有高 尚的品德,這是教人的前提條件。

溫故知新。教師既要了解掌握過去的政治歷史知識,又要借鑑有益的歷史經驗認識當代的 社會問題,知道解決的辦法。

誨人不倦。孔子30歲左右開始辦學,40多年不間斷地從事教育活動,就在從政的5年間,也仍 然從事傳授,周遊列國時,也隨處講學。有的學生品德很差,起點較低,或屢犯錯誤,他也 不會嫌棄,耐心誘導,造就成才。

「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對學生的愛和高度負責,是他有誨人不倦教學態度的思想基礎。

以身作則。孔子對學生的教育,不僅有言教,更注重身教。通過嚴以責己,以身作則來感 化 學生。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政者,正也。

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苟正其身矣,於 從政乎何有?

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教學相長。孔子認識到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不是單方面的知識傳授, 而是可以教學相 長 的。他在教學活動中為學生答疑解惑,經常共同進行學問切磋。不但教育了學生,也提高自己。

參考資料

中國古代教育思想有哪些

2樓:烊是千璽的烊

中國古代教育思想主要有三種,分別是:

1、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孔子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以他為代表的儒家文化,對於中國文化教育的發展,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

他的教育思想集中在論語中。孔子從**人的本性入手。

認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個性差異主要是後天形成的(「性相近也,習相遠也」),所以他注重後天的教育,主張「有教無類」。孔子的學說以「仁」為核心和最高道德標準,主張「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強調忠孝和仁愛。

孔子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表現啟發性教學原則。「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強調學習和行動相結合,要求學以致用。

2、以墨翟為代表的墨家思想:墨翟以"兼愛"和"非攻"為教,同時注重文史知識的掌握 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還注重使用技術的傳習。 對於獲得知識的理解,墨家認為,主要有「親知」、「聞知」和「說之」三種途徑。

前兩種都不夠全面和可靠,所以必須重視說知,依靠推理的方法來追求理性知識。

3、道家思想:道家主張迴歸自然、"復歸"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中國古代教育思想有何特色?

中國古代教育思想有哪些?

3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時期我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孔子認為先天本性差異不大,後天教育十分重要;有教無類,可以把人培養成為君子賢人;孔子的學說「仁」為核心和最高標準,強調忠孝仁愛;因材施教,啟發誘導,要求學以致用。墨子的墨家學說和孔子的儒家思想在先秦時期並稱顯學,墨子的學說以兼愛非攻為主,學習途徑以「親知」、「聞知」和「說知」為主。道家也是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主張道法自然。

戰國後期,《禮記》中的《學記》從正反兩個方面總結了儒家的教育理論和經驗。漢代的董仲舒、宋代的朱熹、明代的王陽明、清代的王夫之都有豐富的教育實踐和經驗。

中國古代教育思想有哪些?

4樓:匿名使用者

一、教育思想

我國的教育傳統源遠流長,所包含的思想博大精深,先秦諸子百家各具特色的思想奠定了中國傳統教育思想的基礎。漢以後,儒家的獨尊地位使得儒家的教育思想得到貫徹,成為正統,是中國古代教育思想的正統和核心。

1. 教育目的

即培養的人規格和標準。「明人倫」,即按照倫理道德去處理人際關係,維護封建社會的秩序,培養統治人才。

2. 教育內容:主要是儒經

夏商:武備教育和禮制教育。春秋戰國:

儒家:六經,侷限於倫理道德;墨家:生產知識,應用技術。

漢代:三綱五常。宋代:

理學。元明清:程朱理學。

二、教學思想(略)

1、因材施教啟發誘導

中國古代教育家認為每個學生的個性是存在差異的,每個學生的自然秉性也不一樣,所以教育方法也應因人而異。特別重視啟發教育,注意開發每一個人的智力潛能。

二、溫故知新學思並重

2、循序漸進由博返約

孟子認為教學是一個自然發展的過程,一方面應自強不息,不可鬆懈或間斷,另一方面,也不應該流於急躁。

3、長善救失教學相長

這是《禮記》提出來的:「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者,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者也。」

4、言傳身教尊師愛生

孔子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荀子言:「詩術有四,而博習不與焉。嚴師而憚,可以為師;耆艾而信,可以為師;誦說而不陵不犯,可以為師;知微而論,可以為師。」

三、總體特徵

1、倫理道德與教育的統一:教育以道義人身為目標,把功利排斥在外。重人文輕自然賤技藝,核心在於道德倫理,即教人做人,從而使教育與宗**理一體化

重整體關係,輕個體發展;

強調知識教學道德化;

重義輕利,忽視教育的使用價值。

注重塑造人的和諧品質。孔子就提倡把知、仁、 勇三者統一起來。

2、教學過程的辯證統一道德教育和知識教育統一

3、注重內省與內求

4、重政務而輕自然,政教合一,教育為政治服務,培養**

5、重世俗而輕神性

以儒家教育思想為主體的世俗性與以佛道宗教教育思想為主體的宗教性並存、互補 ,在相互關係上是以世俗性為主導、以宗教性為補充 ,從而使古代的中國成為一個非宗教國家

6、綜合教育:六藝;經學;

中國古代倫理思想

一、基本特徵

與哲學政治融為一體

強烈的血緣關係和宗法制度色彩

強烈的中庸氣息,樸素辯證法

重視人倫日用和實際生活

二、倫理思想體系的基本結構

1. 人倫關係原理:人倫,泛指人與人的關係。用「禮」維護倫理秩序。「五倫」是禮教的核心。

2. 人道:核心是仁。

3. 人性:人的本性

三、發展歷程

1、先秦:產生和建立;

《周易》的哲學模式:天人合一的宇宙論體系: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陰陽二分的思維模式。

孔子:1、政治上強調宗周,主張恢復西周的禮樂制度

2、在思想上提倡禮仁學說

3、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溫故知新,舉一反三

2、漢唐:宗教化、封建化。中國倫理思想的抽象發展和大一統,封建化階段。

包含兩漢儒學倫理、魏晉玄學倫理、隋唐佛學倫理三個階段。

3、宋元明清:辯證綜合階段。新儒學是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

四、封建倫理道德

1. 三綱五常

「三綱」:宗法等級原則的集中體現。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五常」:仁義禮智信,封建道德準則。

2. 忠君、孝親、貞節

忠君:君權至上的體現,皇權崇拜

孝親:鞏固封建家長制

3. 貞節:封建婦女道德規範。

五、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1、仁愛孝悌

這是中華民族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仁」是中華民族道德的象徵。其核心是「仁者愛人」。其根本是孝悌,「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歟。」

基本內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2、謙和好禮

「凡人之所以為人者,禮義也。」禮是治國安邦的根本。禮之運作包含有「謙和」之意

3、誠信知報

「誠」誠於己,誠於自己的本性。既是天道的本然,也是道德的根本。

4、精忠愛國

5、克己奉公

「公」之核心是去私意,「背私之謂公。」

6、修己慎獨

孔子云:「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不怨天,不尤人。」「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7、見利思義

對義利關係的處理集中體現了中國倫理道德的價值取向。

先義後利、以義制利是傳統義利觀的基本內容和合理核心。孔子強調見利思義,並把它作為區分君子小人的重要標準。

8、勤儉廉正

孔子主張把「溫、良、恭、儉、讓」作為重要的德目。

老子提出為人處事的「三寶」是:慈、儉、不敢為天下先,要求「去甚、去奢、去泰。」

9、篤實寬厚

老子言:「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孔子:巧言令色,鮮矣仁。君子當「訥於言而敏於行」「恥其言之過其行。」

10、勇毅力行

三達德:知、仁、勇

中國古代管理思想,中國古代管理思想主要包括哪些?

中國古代的管理思想極為豐富,百家爭鳴,以儒家 法家 道家為代表。儒家首先提出人性本善的基本假設,進而提出仁政 德治 禮制的管理方法,最後提出要實現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管理目標。法家首先提出人性本惡的基本假設,進而提出法制 刑治的管理方法,最後提出要達到崇君權和富國強兵的管理目標。道家首先提出人性自然的主...

中國古代思想家及其主要思想,中國古代思想家有哪些?

晏子 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236383533 前500 名嬰,字平仲,春秋齊國人。在君臣關係上,他提出了和而不同的觀點,即君臣互補,取長補短,而非一味附和。他是一位無神論者,相信人民的力量,認為統治者應當親民愛民,採用 民本 的思想治理國家。...

中國古代思想家的名字,中國古代十九個思想家的名字

朱熹 周敦頤 慧能 王弼 王充 董仲舒 韓非子 荀子 莊子 孟子 墨子 孔子 晏子 老子 王夫之 李鋰 李斯 呂不韋 黃宗羲 希望幫到你,孔子,孟子,荀子,莊子,老子,韓非子,公孫龍,李斯,董仲舒,陸九淵,王陽明,朱熹,黃宗羲,顧炎武,李贄,王夫之,程頤,程顥,周敦頤 中國當代思想家有哪些?1 陳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