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週討論1 二戰結束後的兩大軍事聯盟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2021-03-20 01:45:32 字數 5754 閱讀 4515

1樓:七先生的遊戲分享

結束以後兩大軍事聯盟主要是通過發展經濟,科技以及一系列的重工業來達到工業新的發展。

二戰結束後的兩大軍事聯盟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2樓:亡靈醒醒

20世紀國際關係格局的三次變動(雅爾塔,凡爾塞華盛頓體系,多極化格局)

背景(條件):是二戰後世界力量對比發生很大變化的基礎上形成的,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頭號強國;英法等國衰弱,德日意為戰敗國;蘇聯壯大了自己的經濟軍事實力,成為世界上惟一的能夠與美國抗衡的國家.

概念:是二戰後,世界大國開始按照雅爾塔等國際會議確立的基本原則,重新劃分世界版圖和勢力範圍,建立新的國際關係格局.

實質:美蘇的兩分天下,打上大國強權政治的烙印.

內容:具體內容主要是在雅爾塔會議上確立,也包括開羅會議、德黑蘭會議、波茨坦會議確立的內容.內容主要包括:

處置戰敗國,防止法西斯主義東山再起;重新確立戰後歐亞的政治版圖,重劃法西斯戰敗國及其被佔領地區的疆界;建立聯合國.

演化:二戰到50年代中期:表現為兩大陣營的對抗(北約與華約的形成是這種對抗的表現形式之一);50年代後期起開始:

表現為美蘇爭霸,直到90 年代隨著蘇聯的解體而結束.這段時期世界兩極格局是世界基本特徵.衝擊這種格局的因素有:

日本、西歐、第三世界,向多極化發展.

特點:(1)以冷戰為主的對抗形式.

(2)對抗是全方位的.政治、經濟、軍事、意識形態.

(3)美蘇作為雙方的盟主在鬥爭中起了主導作用.

(4)這一格局的較量,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一極取得絕對優勢而告終.

評價:雅爾塔體系是社會主義國家和資本主義民主國家共同反對法西斯國家勝利的產物,積極作用

(1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和平和民主的原則,表明不同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國家,只要互相尊重,願意合作,是可以和平共處的.

(2使世界順利地實現由戰爭到和平的轉變,從而有利於維護世界和平,

(3促進了人民民主、社會主義和民族解放事業的發展和勝利.

(4為世界經濟發展和科技革命創造了條件.

雅爾塔體系是建立在美蘇戰時軍事均勢的基礎之上,它是美英法三大國經過長期的相互妥協的產物.消極作用:

(1體現大國強權政治.

(2重劃國界、**國家,造**口大遷移.

(3保持和形成不平等的國際關係和經濟秩序,給許多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4造成軍事上的兩極和兩大軍事集團的對立,成為戰後國際緊張局勢和大戰危險的根源.

標誌著以歐洲為中心的傳統的國際格局被美蘇兩極格局取代,國際關係進入一個新時代.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開始與2023年的第二次科技革命把人類推進到電氣化時代.電氣化時代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兩極世界形成後兩大軍事聯盟的名稱是什麼的答案?

3樓:子欣子軒

北大西洋條約組織,北約,歐美國家

華沙條約組織,華約,蘇聯及東歐社會主義國家

4樓:匿名使用者

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和以蘇聯為首的華約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怎麼回事?

兩次世界大戰的時間分別是什麼時候?

5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

起因:帝國主義過渡時產生的廣泛的不可調和矛盾、亞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強瓜分完畢,新舊殖民主義矛盾激化、各帝國主義經濟發展不平衡,秩序劃分不對等的背景下,為重新瓜分世界和爭奪全球霸權而爆發的一場世界級帝國主義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簡稱二戰,亦可稱世界反法西斯戰爭,2023年9月1日—2023年9月2日。

起因:1、經濟危機

2、法西斯**

3、一戰禍因

4、國際聯盟的失敗

6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次世界大戰2023年7月28日-2023年11月11日

2023年6月28日(塞爾維亞國慶),奧匈帝國皇儲費迪南大公夫婦在薩拉熱窩視察時,被塞爾維亞青年加夫裡若·普林西普槍殺。成為第一世界大戰的導火線。一個月後,奧匈帝國在德國的支援下,以薩拉熱窩刺殺事件為藉口,向塞爾維亞宣戰。

接著德、俄、法、英等國相繼投入戰爭。交戰的一方為同盟國的德國和奧匈帝國,以及支援他們的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另一方為協約國的英國、法國和**以及支援它們的塞爾維亞、比利時、義大利、日本等國。

日本為了在東亞擴張勢力和侵略中國,以2023年締結的「英日同盟」為藉口,在2023年對德國宣戰,並迅速佔領德國在中國山東的勢力範圍。

第二次世界大戰2023年9月1日至2023年9月2日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20年間,資本主義各國經濟政治力量發展不平衡,德國和日本的工業發展比較突出,經濟實力明顯增長,英法美等過則先後出現停滯局面。 1929~2023年爆發的世界經濟危機,使帝國主義各國遭受猛烈衝擊,生產下降,企業破產,失業激增。為擺脫危機,帝國主義各國關稅戰和**戰,彼此矛盾激化。

在這場較量中,美、英、法佔有優勢,德、日、意因經濟力量薄弱處於不利地位,於是走上擴軍備戰、以武力重新瓜分世界的戰爭道路。

日本入侵中國2023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侵佔了中國東北,從而在世界東方形成第一個戰爭策源地。

2023年7月7日,日本挑起盧溝橋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進一步加劇了國際形勢的緊張態勢。

一、日本明治維新

日本在經歷黑船事件後,便開始痛定思痛,發起了明治維新運動,使得日本這個國家高速的發展,無論是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都快速提升,逐漸從一個封建弱國發展成為了一個資本主義強國,甚至追趕乃至超過了西方列強。而這些也使得日本自我的信心膨脹,以至於其國內軍國主義橫行,同時也為了確立與自身國力相匹配的地位,日本開始侵略他國,而離他最近的朝鮮和中國自然就成為了他的目標。

二、自身發展的需要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國家的發展離不開各種自然資源的支撐,日本也同樣如此。但是現實中日本卻是一個資源極度匱乏的國家,面對這一窘境,日本很快便把目光投向了自然豐富的中國,希冀於從中國掠的資源發展本國。同時,作為資本主義剛剛起步的日本,它急需擴充套件海外市場,傾銷商品來發展經濟,而中國這個離它很近又擁有四億人口的國家,自然就成為了日本的首選。

三、中國的衰弱落後

清朝建立後,由於其閉關鎖國的政策,使得中國落後於世界發展的步伐,開始徹底的落後於世界。當別的國家都在發展、都在進步的時候,中國當時的統治者卻沉醉於自我臆想出來的**上國的美夢中,固步自封,絲毫沒有向前看的覺悟。以至於在與列強的戰爭中屢屢敗北,喪權辱國。

而這些也讓日本看到了這個落後的東方古老帝國的虛弱,使得它也像從其身上狠狠的咬下一塊肉來。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是什麼?是誰引起的?

7樓:有夢既敢為

二戰的導火線是:德國突襲波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由納粹德國挑起的。

當上國家元首的納粹黨魁希特勒幻想稱霸世界,在吞併周圍幾個弱國後,開始策劃新的侵略行動。納粹黨黨衛軍裝扮成波蘭人的士兵,「侵佔」了一個德國邊境小鎮的廣播電臺,辱罵德國人。德國因此藉口波蘭入侵,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2023年德國撕毀聯合國制定的協議,發動閃電戰突襲波蘭,引起了整個歐洲的戰火,同年十月法國遭到攻擊,希特勒跟義大利、日本、形成軍事聯盟,即為協約國,

2023年七月德國把戰火燒到英倫三島,英國對德宣戰,同年七月十五號,日本法西斯轟炸了美軍在太平洋的軍事基地珍珠港,美國宣佈對德國和日本進入戰爭狀態,

2023年蘇聯、英國、中國、美國、成為同盟國,第二次世界戰爭進入高峰期。

8樓:夏zw至

第二次世界大戰(2023年-2023年)是迄今為止,人類社

會所進行的規模最大,**最慘重,造成破壞最大的全球性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為凡爾賽和約。

第二次世界大戰剷除了法西斯這一人類社會的毒瘤,它所帶來的血腥殺戮造成的巨大破壞,給戰後人類的社會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戰後世界的政治、經濟格局很大程度上是戰爭結果所帶來的。

在軍事領域,二戰對軍事**的發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動作用,大規模使用裝甲部隊進行戰鬥。此外,雷達、噴氣戰鬥機、火箭及導彈、電子計算機、核**等高科技**都在戰爭中投入使用併發揮了重大作用。而這些軍事領域的突破有直接催生了戰後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擴充套件資料

二戰對人類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戰爭所帶來的血腥殺戮,所造成的巨大破壞,長久的反映在戰後人類的社會生活各個方面。

戰爭的結果使得法西斯這一人類社會的毒瘤被剷除。戰後世界的政治,經濟格局很大程度上是戰爭結果所帶來的。在軍事領域,戰爭發展了現代軍事技術,併產生了大規模使用裝甲部隊進行作戰的主要方式,同時,戰略轟炸也成為一種直接影響戰爭結局的重要軍事手段,戰爭後期,核**第一次投入戰爭並體現了其巨大的殺傷力。

二戰的結果充分證明,在現代技術條件下,戰爭的勝負與交戰雙方的科技實力,經濟實力,工業技術水平,人員素質有著直接的關係。二戰也對軍事**的發展起到了重大推動作用,雷達,噴氣戰鬥機,火箭及導彈,電子計算機,核**等高科技**都在戰爭中投入使用併發揮了重大作用。

而這些軍事領域的突破又直接催生了戰後人類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在這場血腥的戰爭中,無辜平民的**是歷史上最慘重的,其中包括了納粹德國針對猶太人和其他東歐人種的大**、日本對無數中國與朝鮮平民的**,以及戰爭末期盟軍針對德國與日本境內民用目標的轟炸。

第二次世界大戰總共導致了9千萬人的死亡,而軍隊**總數約5000萬以上(蘇聯**就達千萬以上),無辜平民**人數則高達9000萬。超過歷史上任何一次戰爭。

9樓:看我君臨天下

德國法西斯對波蘭的進攻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由希特勒引起的。

2023年9月1日,希特勒法西斯不宣而戰,突襲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帝國主義爭霸矛盾發展到不可調和地步的必然結果。

它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醞釀過程。德、日、意法西斯國家在英、 法、美綏靖縱容下,推行侵略擴張政策,首先在亞洲、非洲和歐洲發動區域性戰爭,最後挑起世界大戰。

10樓:輕靈觸動

導火線:1939.9.1德國入侵波蘭,英法向德宣戰,二戰全面爆發。眾所周知,二戰對立雙方有兩個陣線:以德日意為代表的法西斯陣線;以美蘇英中為代表的反法西斯陣線。

是由德國引起的,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帝國主義時代所固有的各種基本矛盾一個也未解決,而又增加了戰勝國與戰敗國的矛盾以及帝國主義戰勝國之間的矛盾。德意志第三帝國對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簽訂《凡爾賽和約》的嚴酷條款懷有怨恨。

2023年初,希特勒出任德意志第三帝國總理,納粹黨掌握國家政權,阿道夫·希特勒開始祕密武裝德意志第三帝國。《凡爾賽和約》就是20年停戰的協議。

隨著帝國主義國家間經濟、政治和軍事發展不平衡的加劇,軍事實力發展較快的德、意、日三國要求重新劃分世界勢力範圍,使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進一步尖銳起來。

第二次世界大戰

簡稱二戰,亦可稱世界反法西斯戰爭,(2023年9月1日—2023年9月2日)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三個法西斯軸心國和匈牙利王國、羅馬尼亞王國、保加利亞王國等僕從國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

戰爭範圍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9000餘萬人,5萬多億美元付諸東流,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世界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以美國、蘇聯、英國、中華**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與進步而告終。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客觀上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這次戰爭帶動了航空技術、原子能、重炮等領域的發展與進步。

二戰後蘇聯是如何對待日本戰俘的,二戰結束時蘇聯人是怎樣對待那些被俘的日本人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和日本雖然分別屬於同盟國和軸心國,是敵對國家,可他們在很長的時間內並沒有宣戰,甚至還簽訂了 互不侵犯友好條約 明確規定 雙方承諾雙方保持和平友好關係,互相尊重對方領土完整和不可侵犯 但是,當 二戰 進入尾聲之際,蘇聯人 該出手時就出手 於1945年8月9日零時10分,派出15...

在二戰稱神的衝鋒槍,為何戰爭結束後便草草退役

波 但是相比之下,ak 47在這方面的表現就很不錯,雖然ak的精度也不算那麼高,但是起碼比起波波沙來說,有了質的提升。ak的有效射程可以達到400米。比起波波沙來說,有效射程得到了很大提升。畢竟ak的定位是自動步槍,自動 的模式是為了兼顧到巷戰的作戰環境。一戰中誕生,二戰中輝煌 在突擊步槍代替衝鋒槍...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的經濟狀況,二戰後的美國經濟情況

樓主你好!二戰後,美國聯邦 建立起龐大的經濟調節機構統管經濟,美國進入新的飛速發展時期,經濟實力在世界經濟中佔絕對優勢 經濟高速發展,佔全球三分之一 全世界都處於蕭條狀態,但只有美國的gdp是成倍增長。因為美國在二戰是大發戰爭財,又在二戰後世界各國都在百廢待興時趁機侵入外國市場,從而發展。第二次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