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闊憑魚越,天高任鳥飛的下一句是什麼

2021-03-08 18:26:49 字數 2122 閱讀 4807

1樓:馨馨向榮

海闊從魚躍,天空任鳥飛。怎麼西進便沒路了?

【海闊從魚躍,天空任鳥飛】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是我國的一句有名的諺語,出自宋·阮閱《詩話總龜前集》卷三十引《古今詩話》謂:唐代大曆年間,禪僧元覽在竹上題詩:「大海從魚躍,長空任鳥飛。

」這句詩表達出禪僧自由自在的廣闊胸襟和活潑潑的禪機。後改變為「海闊憑魚躍,天空任鳥飛」,比喻可以充分自由地行動,或無拘無束地施展才能。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意思是說:大自然的廣闊無邊為魚躍鳥飛提供了寬廣的空間,可以引申為替人才提供施展才華的空間是多麼重要,也可以理解為擁有自由是那麼的可貴。

如《西遊記》第八四回:「老菩薩,古人云:海闊憑魚躍,天空任鳥飛。

怎麼西進便沒路了?」又如於逢《金沙洲》第三部九:「啊!

海闊任魚躍,天空任鳥飛,誰還願意待在一個村子裡呢!」亦縮為「海闊天空」。如清·蔣士銓《一片石·宴閣》:

「共記滕王閣下時,海闊天空任所之」。

2樓:仙女王吉吉

欲知吾道廓,不與物情違

玄覽(玄)一作(元)

題竹大海從魚躍,長空任鳥飛.欲知吾道廓,不與物情違.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是我國的一句有名的諺語,出自宋·阮閱《詩話總龜前集》卷三十引《古今詩話》謂:

唐代大曆年間,禪僧元覽在竹上題詩:「大海從魚躍,長空任鳥飛。」

這句詩表達出禪僧自由自在的廣闊胸襟和活潑潑的禪機。

後改變為「海闊憑魚躍,天空任鳥飛」,比喻可以充分自由地行動,或無拘無束地施展才能。

3樓:匿名使用者

《西遊記》第八四回:"老菩薩,古人云:海闊從魚躍,天空任鳥飛。

怎麼西進便沒路了?"又如於逢《金沙洲》第三部九:"啊!

海闊任魚躍,天空任鳥飛,誰還願意待在一個村子裡呢!"

釋義: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大自然的廣闊無邊為魚躍鳥飛提供了寬廣的空間,比喻在廣闊的天地裡,人們可以自由地施展才能。

另一出處: 宋·阮閱《詩話總龜前集》卷三十引《古今詩話》謂:唐代大曆年間,禪僧元覽在竹上題詩:「大海從魚躍,長空任鳥飛。」

「海闊憑魚越,天高任鳥飛的上句是什麼

4樓:匿名使用者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這是完整的一句話,沒有上一句了

5樓:西薩達摩亞

沒有上一句,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是我國有名的諺語。

6樓:匿名使用者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是我國的一句有名的諺語,現存只有這一句,甚至從出處文獻中,不知道是隻寫了這一句,還是這一句是某個詩詞的一部分。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出自宋·阮閱《詩話總龜前集》,唐代大曆年間,禪僧元覽在竹上題詩:「大海從魚躍,長空任鳥飛。」

上聯,海闊憑魚跳.下聯,天高任鳥飛.橫批是啥啊?_

7樓:匿名使用者

上聯:海闊憑魚跳

下聯:天高任鳥飛

橫批:巨集圖大展

大展巨集圖

一望無際

前途無量

8樓:匿名使用者

上聯:海闊憑魚跳;

下聯:天高任鳥飛;

橫批:志在海天。

9樓:匿名使用者

與時偕行 納新吐故 綽有餘裕 頤精養神 專心一志 長生不死 革故立新 日徵月邁 一望無際 一望無垠

請問「天高任鳥飛」和「海闊憑魚越」這兩句哪句在前面??

10樓:完顏康康

《全唐詩補編》第369頁

玄覽(玄)一作(元)

題竹 大海從魚躍,長空任鳥飛。欲知吾道廓,不與物情違。

11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你寫的這個順序沒錯

12樓:黯影若魂

海闊憑魚越在前...

我的格言集子裡有...

飛以仄聲結尾

13樓:匿名使用者

是「海闊憑魚越」,剛考試的。

14樓:匿名使用者

海闊憑魚越吧

對聯一般上聯以平聲結尾,下聯以仄聲結尾

聽說海可以吞掉魚的眼淚,誰有下一句

不是的 比如魚類迴游 如果記憶只有七秒 怎麼能遊得回去?這是文學的說法。科學的說法應該是不同的魚應該有不同的智商,7秒的說法不可信,譬如我們養的魚就比較聰明,能認識經常給它餵食的人,對陌生人則沒有反應 7s可能只是指某一些特定的記憶,對於另外一些特定的資訊,魚類的記憶力是驚人的,就像海龜每年都會回到...

它山之石下一句是什麼,他山之石的下一句是什麼?

它山之石 下一句是 可以攻玉。出自 詩經 小雅 鶴鳴 全文如下 鶴鳴於九皋,聲聞於野。魚潛在淵,或在於渚。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擇。它山之石,可以為錯。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魚在於渚,或潛於淵。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彀。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意思 別的山上的石頭,可以琢磨玉...

「視而不見」的下一句是什么,「視而不見」的下一句是什麼?

原創成語最早出自老子的 道德經 第十四章 視而不見,名曰夷 聽之不聞,名曰希 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這就是說,看它看不到,名稱叫做 夷 聽它聽不到,名稱叫做 希 捉它捉不到,名稱叫做 微 這三種情況不能夠推究,所以它們混合而為一體。因此,從客觀上來講,儒家 禮記 大學 的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