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廂記唱詞的藝術特色是什麼

2021-03-05 08:34:24 字數 5263 閱讀 1724

1樓:徐志偉

辭藻華麗,文采斐然,善於發揮中國古典詩詞創造意境藝術之長,描景狀物,渲染舞臺氣氛,表現人物內心活動。

張生的語言開闊,清麗,灑脫不俗;紅娘的語言俏皮,潑辣,俗語成語總是能脫口而出;鶯鶯的語言旖旎,蘊藉,凝重,符合相國小姐端莊,含蓄的特點。

《西廂記》是以部既有進步的思想內容,又有精湛的藝術特色的偉大作品。它在結構的嚴謹性、情節的生動性、精確細膩的人物心理描寫、優美抒情的詩劇語言等方面所達到的成就,在古典戲劇中幾乎是無與倫比的。

1.情節的生動性

以部結構巨集偉,而故事單純的劇作,如果處理不好,就很容易使劇情顯得單調、呆板、鬆散,觀眾興味索然。但《西廂記》不然,它的故事雖然單純,主要人物只有三四個,地點幾乎沒有離開普救寺(佛殿、花園、書房、閨房),但它的每以折戲都深深地吸引著觀眾,波瀾起伏,情節跌宕,使人目不暇接。

王實甫就是這樣運用了亦喜亦悲、悲喜交加、亦張亦弛、張弛結合的藝術手法,營造了生動活潑的戲劇情節和巨集偉嚴謹的戲劇結構,達到了完美的藝術境界。

與情節的結構緊密相關,在**的處理上,王實甫根據塑造人物的需要,打破了元雜劇一本由正旦或正末一唱到底的框子,既有張生、鶯鶯、紅娘的主唱,又有張生、鶯鶯的對唱,顯得自然活潑,切合劇情的要求。這是對元雜劇的重大發展。

2.優美抒情的詩劇語言和細膩精確的心理刻畫

《西廂記》最重要的藝術特色,是它那優美抒情的詩劇語言,以及運用這種詩劇語言去刻畫人物心理活動的細膩描寫。正因為其語言華美,辭藻豔麗,故朱權《太和正音譜》譽之曰「花間美人」。

戲劇的唱詞既是抒發人物情感、刻畫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也是創造環境的重要工具。張生、鶯鶯的唱詞,把唐詩、宋詞的佳句日常生活口語熔為一爐,點化成優美靚麗的詩劇語言,既有詩詞含蓄深遠的意境,又有生活口語的明快流暢。特別是「長亭送別」(第四本第三折),詩情畫意,楚楚有致,是《西廂記》的精粹,也是傳誦已久的名篇。

下面試就這齣戲分析其藝術成就。

創造屬於劇中人自己的對白,不是作者強加於其身,而是從其性格發展的必然邏輯出發,非這樣說不可,這是戲劇成功的標誌之一。《西廂記》之所以具有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與它善於創造耐人尋味的個性化語言密不可分。稱王實甫為一位語言大師好不為過。

2樓:匿名使用者

《西廂記》在中國的文學史上佔有重要的位置,明初的賈仲明環顧劇壇,提出了「《西廂記》天下奪魁」。這是《西廂記》的整體效果,在這樣優秀的作品中必然會有許多閃光之處。

《西廂記》的唱詞華麗典雅,賓白則是鮮活的口語,既充滿詩情畫意,又充滿生活氣息。正因為如此,《西廂記》往往被人當成「文采派」的代表《西廂記》是元曲的巔峰之作,無論是思想性,還是藝術性都達到了很高的造詣。戲曲講了張生和崔鶯鶯的愛情故事。

張君瑞一見到鶯鶯,就被她的美貌所打動,就想方設法追求她,對她愛得死去活來,在幾經磨難後,終於得以娶她為妻。鶯鶯是一個大家閨秀,但寂寞的閨房關不住她懷春的少女之心。倜儻的張生引起了她的思戀,她不顧封建禮法和男女大防,勇敢地接受張生的愛。

鶯鶯的母親老夫人是一個封建禮教衛道者,由於她的阻隔,使張崔兩人的愛情得到壓抑、曲折。丫鬟紅娘是個熱心人,為張崔兩人的愛情穿針引線,玉成其事,因此紅娘是好媒人的象徵。故事雖離不開「私訂終身後花園,落難公子中狀元」的老套,但表現的「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主題非常可貴,作品具有強烈的反封建傾向。

作品的藝術成就相當高,在結構、語言、敘述等方面都很好。藝術特色可以用一個字來概括,那就是「雅」。這主要體現在唱詞上。

唱詞情景並茂,意味深長,耐人咀嚼。

《西廂記》是以部既有進步的思想內容,又有精湛的藝術特色的偉大作品。它在結構的嚴謹性、情節的生動性、精確細膩的人物心理描寫、優美抒情的詩劇語言等方面所達到的成就,在古典戲劇中幾乎是無與倫比的。

1.情節的生動性

以部結構巨集偉,而故事單純的劇作,如果處理不好,就很容易使劇情顯得單調、呆板、鬆散,觀眾興味索然。但《西廂記》不然,它的故事雖然單純,主要人物只有三四個,地點幾乎沒有離開普救寺(佛殿、花園、書房、閨房),但它的每以折戲都深深地吸引著觀眾,波瀾起伏,情節跌宕,使人目不暇接。

第一折(「佛殿奇遇」到「張生鬧道場」)是一支輕快的愛情序曲,如春風拂面,溫暖愜意,洋溢著愛情的喜悅。可是第二本(「白馬解圍」到「賴婚」卻突然由喜轉入悲,呈現出全劇第一個打波瀾。「白馬解圍」之後,大有喜事在望的趨勢,不僅張生、鶯鶯沉浸在喜悅之中,就連紅娘也被迷惑了。

第二本第二折(「請宴」)營造出一種氣氛,讓張生在歡樂的迷霧中歌唱:當他聽說老夫人請他赴宴時,「皁角也使過兩個也,水也換了兩桶也,烏紗帽擦得光錚錚的」。造成這樣的歡樂氣氛,正好與第三折老夫人的賴婚形成強烈的對比。

誰也沒有猜透老夫人的啞謎,席上一句別有用心的「小姐近前拜了哥哥者」,便把歡樂的迷霧給吹散了,張生和鶯鶯的情緒由沸點降到冰點。第三本到第四本(「傳簡」—「賴簡」—「幽會」—「送別」)悲喜交加,由喜到悲,形成全劇第二個大波瀾。年輕人向封建禮教發起了挑戰,老夫人以攻為守,逼張生離開鶯鶯,以考取狀元為迎娶鶯鶯的條件。

到了這般地步,戲很難再做下去了,因為這一對貴族去年面臨著悲劇的結局。但王實甫在「長亭送別」之後,又別出心裁第安排了「草橋店驚夢」,讓張生在客店裡夢見鶯鶯私奔而來,唱出「不戀豪傑,不羨驕奢,自願的生則同衾,死則同穴」的願望,給張生惆悵的心靈幾許慰藉。然而這畢竟是夢,現實生活中的鶯鶯不可能逃脫家長的控制,去尋找她想像中的境界。

所以戲到此還不能結束,鶯鶯的命運如何,她和張生的愛情結局究竟怎樣?這個問題深為觀眾所關切。於是王實甫又寫了第五本,用兩折的篇幅專門抒寫張生和鶯鶯的互相思念,在第三折突然穿插鄭恆造謠搶親的情節,使平靜下來的戲再起風波,為最後的大團圓結局造成危機感,吸引折觀眾不得不把戲看完,否則絕不罷休。

王實甫就是這樣運用了亦喜亦悲、悲喜交加、亦張亦弛、張弛結合的藝術手法,營造了生動活潑的戲劇情節和巨集偉嚴謹的戲劇結構,達到了完美的藝術境界。

與情節的結構緊密相關,在**的處理上,王實甫根據塑造人物的需要,打破了元雜劇一本由正旦或正末一唱到底的框子,既有張生、鶯鶯、紅娘的主唱,又有張生、鶯鶯的對唱,顯得自然活潑,切合劇情的要求。這是對元雜劇的重大發展。

2.優美抒情的詩劇語言和細膩精確的心理刻畫

《西廂記》最重要的藝術特色,是它那優美抒情的詩劇語言,以及運用這種詩劇語言去刻畫人物心理活動的細膩描寫。正因為其語言華美,辭藻豔麗,故朱權《太和正音譜》譽之曰「花間美人」。

戲劇的唱詞既是抒發人物情感、刻畫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也是創造環境的重要工具。張生、鶯鶯的唱詞,把唐詩、宋詞的佳句日常生活口語熔為一爐,點化成優美靚麗的詩劇語言,既有詩詞含蓄深遠的意境,又有生活口語的明快流暢。特別是「長亭送別」(第四本第三折),詩情畫意,楚楚有致,是《西廂記》的精粹,也是傳誦已久的名篇。

下面試就這齣戲分析其藝術成就。

這齣戲的內容是寫老夫人逼張生赴試,崔、張長亭離別。時當暮秋,地在郊外,長亭、野山、落葉、西風,一副淒涼景象。鶯鶯一上場,幾句自白,就徐徐道出一片秋心冷緒:

「今日送張生上朝取應去。早是離人傷感,況值那暮秋天氣,好煩惱人也呵!」繼之兩句慨嘆人生聚散無常的詩句:

「悲歡聚散一杯酒,南北東西萬里程」(金聖嘆批評本作「離合悲歡一杯酒,南北東西四馬蹄」),喚起充滿詩意的離情別緒,令人黯然神傷。緊接著是一段悽楚感人的名曲:

[正宮端正好]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色彩絢麗,景物悽迷。深秋的天空高遠,空闊的大地黃花爛漫,秋風嗚咽,雁聲嘹唳,整個世界都是寒秋的淒涼,鶯鶯帶著無可排遣的離愁別恨來為張生送行,她的所有怨尤都是通過對暮秋景色的感受表現出來的。她在路上看到的是滿目紅葉,引起了她無盡的遐思:

是誰把楓林染紅的呢?不是霜,那該是離人的血淚。但字面上並不點明一個「紅」字,卻用一個「醉」字把「紅」字藏了起來;淚紅得象血,但字面上不把「血」字點明,卻用一個「淚」字把「血」字藏了起來。

這種文詞的含蓄,正是鶯鶯含蓄性格的寫照。

深秋的淒涼加上暮色蒼茫才倍顯慘切,接下來一首曲子:

[滾繡球]恨相見得遲,怨歸去得疾。柳絲長玉驄難系,恨不得倩疏林掛住斜暉。馬兒迍迍行,車兒快快隨,卻告了相思迴避,破題兒又早別離。

聽得道一生「去也」,鬆了金釧;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此恨誰知!

這是赴長亭途中、坐在車裡的鶯鶯的細膩心理活動,刻畫得何等惟妙惟肖!王實甫設身處地去把握這位貴族小姐此時此刻的心理狀態,通過她對周圍景物的視覺和聽覺來揭示她內心的感受:只有分別的一剎那,眼看太陽就快要落山,才感到寸陰可貴。

相識得太晚了,分別得太快了!這一切對此時此刻的鶯鶯來說最有切膚之痛。她捨不得張生離去,但又不便明說,這是她貴族小姐的性格,詩化的感情只能用詩化的形象來表達。

既然柳絲再長也拴不住張生匆匆的去馬,那就請樹梢掛住斜陽,讓時光永駐吧,誰不希望幸福是永恆的呢?

過分貴重的愛情對痛苦是敏感的,鶯鶯就快走道長亭了,「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李白詩),她簡直不敢聽一生送別的話,看一眼分離之地,以至於「鬆了金釧」,「減了玉肌」。猝然的分離使鶯鶯頓時憔悴,從形來說這是誇張,從情來說這是真實,感情的真實藉助於藝術的誇張顯得更加真實。

鶯鶯終於來道了長亭,離別的筵席不會是紅紅火火的,王實甫用他那傳神之筆,給離筵潑上了一層慘然的淡墨:

[脫布衫]下西風黃葉紛飛,染寒煙衰草萋迷。酒席上斜簽著坐地,蹙愁眉死臨侵地。

這是鶯鶯坐在長亭裡酒席上的感受:她放眼窗外,天宇之下,秋意襲人,西風颯颯,黃葉紛飛,苦草悽迷。正是這惱人的深秋景色,襯托著張生愁苦的面容,他斜坐在那裡,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更加深了鶯鶯的愁思。

前兩句是詩詞的格調,後兩句是生動的口語,這樣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既巧妙地抒發了鶯鶯的情緒,又創造了離筵的氣氛。

如果說鶯鶯、張生的唱詞帶有典雅的風格,那麼紅娘的語言則更多地儲存了民間口語的特色,辛辣而又活潑。如第二本第三折,她譏笑張生顧影自憐的可笑樣子:

[滿庭芳]來回顧影,文魔秀士,風欠酸丁。下工夫將額顱十分掙,遲和疾擦倒蒼蠅。光油油耀花人眼睛,酸溜溜螫得人牙疼。

這裡的嘲笑是善意的,但又是極辛辣的,從紅娘的口中唱出,非常切合她的身份。

《西廂記》的語言藝術只是體現在唱詞的創造上,還表現在賓白的提煉上。王實甫為了細膩地刻畫人物的心理活動,很重視賓白的寫作,往往一兩句話就能揭示人物的內心活動,有豐富的潛臺詞。如第一本第三折,紅娘偷偷告訴鶯鶯,說前日在佛殿上遇見的那位酸秀才如何如何可笑,被她搶白了一頓。

[旦笑雲]紅娘,休對夫人說。天色晚也安排香案,咱花園內燒香去來。「休對夫人說」五字極有概括力,把鶯鶯內心世界裡那無法掩飾的對愛情的憧憬深刻地揭示了出來。

又如第三本楔子鶯鶯與紅娘之間的一段對話,十分活潑,把兩個不同身份的少女的情態區別得十分清晰:

[紅上雲]姐姐喚我,不知有甚事,須索走一遭。[旦雲]這般身子不快呵,你怎麼不來看我?[紅雲]你想張……[旦雲]張甚麼?

[紅雲]我張著姐姐哩。[旦雲]我有一件事央及你咱。[紅雲]甚麼事?

[旦雲]你與我望張生走一遭,看他說甚麼,你來回我話者。[紅雲]我不去,夫人知道不是耍。[旦雲]好姐姐,我拜你兩拜,你便與我走一遭!

創造屬於劇中人自己的對白,不是作者強加於其身,而是從其性格發展的必然邏輯出發,非這樣說不可,這是戲劇成功的標誌之一。《西廂記》之所以具有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與它善於創造耐人尋味的個性化語言密不可分。稱王實甫為一位語言大師好不為過。

西廂記故事梗概,西廂記的故事梗概是什麼?

書生張君瑞上朝趕考路經河中府,在普救寺巧遇前相國之女崔鶯鶯,二人一見鍾情。君瑞寄居寺內西廂,與鶯鶯一牆之隔,互相和詩,彼此有情,卻無法相見。後來,叛將孫飛虎兵圍普救寺,要搶鶯鶯為妻。崔母惶急之下向寺內僧俗宣佈 能退賊兵者,願以女妻之。君瑞挺身而出,寫信給友人白馬將軍杜確,杜確領兵前來解圍,救了崔氏一...

王實甫《西廂記》藝術成就

說起 西廂記 人們一般會想到元代王實甫的 西廂記 殊不知,在王實甫之前,金代的董解元也有一部 西廂記 這兩部 西廂 一般被人們稱為 王西廂 和 董西廂 要說到王西廂的成就,就不能不提到董西廂。董西廂 是在 鶯鶯傳 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一種以第三人稱敘事的說唱文學。無論是思想性還是藝術性,都遠遠超過前人...

西廂記裡張生的愛情故事從那個朝代開始

西廂記 故事流變 源遠流長,根深葉茂。西廂記 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它最早的出典,是唐代元稹 779831 寫的傳奇文 短篇 鶯鶯傳 亦名 會真記 它的大致內容是寫年輕的張生,寄居於山西蒲州的普救寺,有崔氏孀婦攜女兒鶯鶯回長安,途經蒲州,亦寓於該寺,遇兵亂,崔氏富有,惶恐無託,幸張生與蒲將杜確有交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