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歷史期末複習提綱跪求速度!好的給財富

2021-03-04 09:33:33 字數 5750 閱讀 6830

1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考

綱知識點

1、 會不會製造工具,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

2、 元謀人生活在距今約一百七十萬年,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

3、 北京人還保持人猿的某些特徵,但手腳分工明顯,能夠製造和使用工具。

4、 北京人往往幾十人在一起,共同勞動,共同分享勞動果實,過著群居生活,這就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會。

5、 我國是世界上發現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

6、 北京人已經會使用天然火,還會儲存火種。

7、 山頂洞人能打製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鑽孔技術,他們已會人工取火,靠採集、狩獵為生,還會捕魚,他們能走到很遠的地方和別的原始人交換生活用品,山頂洞人已用骨針縫製衣服,懂得愛美,他們死後還要埋葬。

8、 山頂洞人生活的集體,是由血緣關係結合起來的氏族,一個氏族有幾十個人,由共同的祖先繁衍下來,他們居住在一起,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勞動,共同分配食物,沒有貧富貴賤的差別。

9、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距今約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製石器,用耒耜耕地,種植水稻。

10、 河姆渡原始居民住著幹欄式的房子,過著定居生活,他們已經挖掘水井,飼養家畜,會製造陶器,河姆渡原始居民還製作簡單的玉器和原始樂器。

11、 距今約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用磨光的石器和木製的耒耜耕地,用石刀收割莊稼,他們的主要糧食作物是粟,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粟的國家。半坡居民飼養豬狗等動物,還用骨制箭頭、漁叉、漁鉤等打獵捕魚。

12、 半坡居民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裡,他們能製造色彩鮮麗的彩陶,陶器上還出現一些刻畫符號,有些學者認為這就是我國早期文字的雛形。

13、 距今四五千年的大汶口原始居民,陶器有了黑陶,白陶。

14、 距今約四五千年,黃帝部落聯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一戰中大敗蚩尤,從此,炎帝、黃帝部落結成聯盟,經過長期發展,成為日後的華夏族。

15、 相傳,黃帝建造宮室,製作衣裳,還教人們挖井,發明舟車,他的妻子嫘祖發明養蠶繅絲,他的屬下倉頡發明了文字,伶倫編出了樂譜。

16、 原始社會時期,一種民主推選部落聯盟首領的制度,歷史上叫做「禪讓」。

17、 約公元前2023年,禹建立夏朝,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

18、 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

19、 約公元前1600前,湯戰勝桀,夏朝滅亡,商朝建立。

20、 公元前2023年,周商雙方在牧野大戰,商軍倒戈,周軍攻入商都,商紂逃到鹿臺**而死,商朝滅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史稱西周。

21、 為了鞏固統治(目的),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隸,分給親屬,功臣等,封他們為諸侯,開發了邊區,加強了統治,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作用)。

22、 公元771年,西周滅亡。

23、 在原始社會未期,我國已經出現青銅器,到了夏朝,青銅器的種類逐漸增多,商朝是我國青銅文化的燦爛時期。

24、 青銅器生產規模大,品種多,工藝精美。

25、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瓷器的國家。

26、 夏、商、西周是以農業為主的社會,農牧業已相當發達,後代稱為「五穀「(稻、黍、粟、麥、豆)的農作物,商周時已經齊備。

27、 農業、畜牧業、手工業和商業的繁榮,形成了我們夏、商、周燦爛的青銅文明。

28、 春秋五霸的兩種說法: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文公、楚莊王。

29、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史稱「東周」。

30、 春秋,因魯國編年史《春秋》而得名;春秋時期,從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戰國,因各諸侯國連年相互爭戰而得名。戰國時期,從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

31、 齊桓公是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

32、 晉文公整頓內政,發展生產,訓練軍隊,城濮大戰中,晉軍大敗楚軍,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

33、 戰國初年,晉國卿大夫中的韓、趙、魏三家,瓜公晉國,稍後齊國大夫四氏,取代原來的國君,並建立田氏齊國,這樣就形成了齊、楚、燕、韓、趙、魏、秦七雄並立的局面。

34、 春秋時期,我國開始出現鐵農具。

35、 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修築的都江堰,是聞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兩千多年來,都江堰一直造福於人民。

一、商鞅變法:

1、時間——在秦孝公支援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變法。

2、內容—— a: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

b: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據軍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

c: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3、影響:①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封建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加強,逐步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②戰國時期,各國經過變法或改革,封建制度逐步確立起來。

(各國的變法:李悝在魏國變法;吳起在楚國變法,商鞅在秦國變法,其中最徹底的是商鞅在秦國的變法。)

1)商鞅變法的目的是為確立封建統治,發展封建經濟,使國家變得富強。

2)商鞅變法取得勝利的原因:a:順應了封建制發展的歷史趨勢;b: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辦法;c:敢於同舊勢力作鬥爭。

二、百家爭鳴:

1、儒家學派——創始人是孔子,他是春秋時期的人。他在思想、教育、文化上的貢獻:

①思想——他提出「仁」的學說,主張「愛人」,「為政以德」。他的學說被後來的封建統治者所利用,成為統治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

②教育——a:興辦私學,廣收門徒b:他要求學生按時複習學過的知識,「溫故知新」c:學習的態度要老實d:溫故而知新

③文化——他編訂了《詩經》、《尚書》、《春秋》;

儒家學派——戰國時期:是孟子,他反對戰爭,提出「春秋無義戰」,主張「民貴君輕」的思想,實行「仁政」。反對過分捕撈魚鱉,要按時令進山伐樹,這樣自然資源才能再利用。

這反映了他的可持續發展觀。

2、道家學派——創始人是老子,是春秋時期的人,著有《道德經》老子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並且對立的雙方能夠相互轉化。「禍兮,福之所依;福兮,禍之所伏」。具有樸素辨證的思想。

3、墨家學派——創始人是墨子,主張「兼愛」「非攻」。

4、法家——代表人是戰國的韓非,主張改革,提倡法治;主張建立君主****集權的封建國家。著作是《韓非子》。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師」 是孔子說的, 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提出「仁」的學說,主張「愛人」,「為政以德」。他的學說被後來的封建統治者所利用,成為統治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

在文化上的貢獻:編訂了《詩經》、《尚書》《春秋》

「我那堅硬的牙齒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軟的舌頭卻還在!」體現了老子的主張。意思是堅硬的東西未必結實,柔可以克剛,體現了他樸素辯證的思想。

三、秦朝**集權制度的創立:從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滅掉六國,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

1、最高統治者稱皇帝,皇帝總攬一切大權。

2、****設定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職。丞相幫助皇帝處理全國的政事,御史大夫負責監察百官,太尉管理軍事。

3、在地方,接受李斯的建議,把全國劃分為36郡,郡下設縣。郡縣制度為後來的封建王朝長期沿用。

四、1、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

(一)政治——建立封建**主義**集權制度

(二)經濟——秦統一後,在全國統一使用圓形方孔銅錢;同時還統一了度量衡;

(三)文化——把小篆作為全國統一的文字,後來使用更為簡單的隸書。

(四)思想——焚書坑儒

為加強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議。焚書坑儒給我國古代文化造成極大損失,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

(五)軍事——北築長城、南修靈渠

(1)秦朝統一後,派將軍蒙恬北伐匈奴,並修築了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的長城。

(2)秦始皇派人開鑿了靈渠,溝通了湘水和離水,把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連線起來。

2、秦朝鞏固統一加強統治的措施在我國歷史上的重要作用

1)結束了春秋以來諸侯混戰的局面,開創了統一的新局面。自秦統一後,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雖然有的時期出現了割據狀態,但統一始終是歷史的主流。

2)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集權的國家,其**集權統治制度,在我國沿襲了兩千多年,影響十分深遠。

3)秦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對我國以後經濟、文化的發展和維護國家統一,有極為重要的影響。

4)修築了著名的萬里長城和靈渠等古代工程,鞏固祖國的邊疆。

秦朝哪些措施對後世產生了影響? 答:1、秦滅六國,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集權的封建國家 2、最高統治者稱皇帝,皇帝總攬一切大權 3、全國推行郡縣制;4、統一了貨幣、度量衡和文字。

5、修築了長城; 6、開鑿了靈渠。

五、評價秦始皇:

功:秦始皇是對中國歷史作出過巨大貢獻、產生過巨大影響的封建皇帝。他順應歷史發展潮流,滅六國統一了中國,結束了長期以來諸侯割據的局面,有利於人民生活安定和社會生產,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他建立了封建**主義的**集權制度,對我國曆史產生了深遠影響;同意了全國的度量衡、貨幣、文字,促進了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鞏固了國家的統一;通過統一戰爭,擴大了疆域,使秦朝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

過:秦始皇又是統治殘暴的封建皇帝。秦朝建立後,沉重的賦稅,繁重的兵役和徭役、嚴酷的法律,給人民帶來了無比的痛苦和極大的災難;焚書坑儒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去。第二年,農民起義爆發。

功過相比,秦始皇功大於過。

六、漢武帝的大一統的措施:

1、政治:接受主父偃建議,頒佈「推恩令」,削弱王國勢力,加強**集權。

2、經濟:將地方的鹽鐵經營權、鑄幣權收歸**;統一鑄造五銖錢,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

3、思想: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是把儒家學說作為封建統治的正統思想。

4、文化:漢武帝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興辦太學。太學是我國古代的最高學府。

5、軍事:多次反擊匈奴,取得勝利;派張騫出使西域,加強西漢與西域各國的聯絡。

6、意義:西漢進入鼎盛時期,也是中國封建時代的第一個鼎盛局面。

七、西域都護的設定:

公元前60年,西漢**設定西域都護,管理西域事務,這是西域各國正式歸屬****的開始。說明新疆地區在歷史上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

八、絲綢之路:

1、陸地:從長安往西經過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內,運到西亞,再由西亞轉運到歐洲。(引進西域的核桃、苜蓿、石榴、葡萄)

2、海上:從廣東的港口出發,最遠抵達印度半島南端和斯里蘭卡島。

3、作用:溝通中西交通,促進中國與中亞、西亞和歐洲的經濟文化交流。

4、歷史價值: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富有創造力的精神;中西方友好、物質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有利於弘揚我國民族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有利於當今旅遊事業的發展和考古工作的開展。

九、造紙術:

1、中國是世界上首先發明紙的國家——西漢前期的麻紙。

2、東漢蔡倫用樹皮、破布、麻頭和舊魚網做原料,改進造紙術,稱「蔡侯紙」。促進了文化的交流和傳播。

十、張衡(東漢)地動儀:世界上最早的測定**方位的儀器(七上p82)

十一、司馬遷與《史記》:生活在漢武帝時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史記》是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歷史 ,創立了紀傳體的體例;既是一部歷史學著作,又是一部文學著作。

十二、赤壁之戰:

208年,孫權、劉備聯軍以少勝多打敗曹操,赤壁之戰後,曹操退回北方,不敢輕易南下。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十三、230年孫權派將軍衛溫到達夷洲,加強了內地與臺灣地區的聯絡。(這是臺灣與內地的最早記錄。)

十四、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北方的統一和民族大融合。

2、政權:鮮卑族建立北魏,定都平城,後孝文帝遷都洛陽。

3、改革的內容——漢化政策:

即:說漢語、改漢姓、穿漢服、通漢婚、用漢律、學漢風。

4、作用:加速了北方少數民族封建化的程序,促進了北方經濟的發展,促進了民族融合。

十五、數學成就:祖沖之(南朝):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的數值,精確到小數點以後的第七位數字,比歐洲早近2023年。

七年級英語複習提綱,七年級上冊英語複習提綱

人教版新目標英語七年級 下 各單元知識概要unit 1 where s your pen pal from?一 片語 be from e form 來自.pen pal pen friend 筆友like and dislike 好惡 愛憎live in 在.居住 七年級上冊英語複習提綱 只要你把老...

七年級上冊英語期末複習,七年級上冊英語期末複習資料

此網頁 或內容此網頁 七年級上冊英語複習資料 unit 1 where s your pen pal from?一 短語 1 be from e from 來自於 2 live in 居住在 3 on weekends 在週末 4 write to sb write a letter to sb 給...

思想品德七年級上冊複習提綱,思想品德七年級上冊複習提綱人教版

樓上的,這個老師也有講呀 其實思想品德複習好書中的知識都應該可以拿到優秀,它屬於文科,我也是初一的 那個拿了沒用 我也是初一的 思想品德七年級上冊複習提綱人教版 新學校新同學 本框分為三個環節。初中生活新體驗 第一單元 走進中學 第一節 第二起跑線 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級上冊複習提綱 去看bai 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