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為何對鬼神敬而遠之

2021-03-04 09:32:40 字數 1905 閱讀 9617

1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孔子在回答學生樊遲問「知」時所說,教導樊遲作為為政者千萬不可為了達到任何政治目的,而顛倒務民之義與敬鬼神的主次位置。平時應該腳踏實地,勤奮工作,為民辦實事,努力盡好自己的本分,對待鬼神呢?以誠敬之心而為之,要擺脫鬼神對人間的影響。

出處:《論語·雍也》: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

譯文:樊遲問孔子怎樣才算是智,孔子說:「專心致力於(提倡)老百姓應該遵從的道德,尊敬鬼神但要遠離它,就可以說是智了。」

敬鬼神而遠之原意是敬之而不親近之意。現在常用來指對某些人所持的一種態度,即不願理睬他,又怕得罪他,所以對他客客氣氣,但是絕不接近。

擴充套件資料

孔子提出了「敬鬼神而遠之」的主張,否定了宗法傳統的神權觀念,他不迷信鬼神,自然也不主張以卜筮向鬼神問吉凶。所以,孔子是力求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否定鬼神作用的。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內容是「禮」與「仁」,在治國的方略上,他主張「為政以德」,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這種治國方略也叫「德治」或「禮治」。這種方略把德、禮施之於民,嚴格了等級制,把貴族和庶民截然劃分治者與被治者。

打破了貴族和庶民間原有的一條重要界限。

2樓:**all球丶枓僎

也就是說,相信鬼神存在,但從不談論,採取的是「敬而遠之」(「敬鬼神而遠之」)的策略和態度:「子不語怪、力、怪、神。」「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從這些論述中,很多人簡單地得出結論:孔子把目光轉向了人間,認為人的責任和義務就是做好地下的「人事」,而不應該去談論那些看不見、摸不著的鬼神。如果不盡「人事」,單純地去祈禱,上天的鬼神也不會賜福的。

正所謂「成事在人,謀事在天」、「盡人事而知天命」。

這種看似矛盾的地方在《論語》中隨處可見。孔子一方面說「敬鬼神而遠之」,一方面又說「祭如在,祭神如神在」;一方面是「不語亂、力、怪、神」,一方面卻又是「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中庸》)以至於我們疑惑:

孔子到底相信鬼神,還是不相信鬼神?他是僅僅承認鬼神存在就止步不前了,還是真的相信鬼神的保佑和賜福?

可是,人卻不能在自己的切身體驗之外去談論鬼神。就像一個人平時不信仰佛,而到碰到災禍之事再跑去求佛,這樣的人能領會佛法無邊嗎?肯定不能。

如果一個**徒,僅僅是為了能夠進天堂才去信仰上帝,這樣的**徒能夠領會上帝的善嗎?當然也不能。

孔子說,鬼神的意義就在你虔誠地祭祀鬼神的過程中,而不在別處。所以,孔子一向反對脫離開祭祀這一「機緣」去談論鬼神。正如一個從來不會游泳的人站在岸邊對游泳這件事亂加揣摩一樣,孔子也從來不外在地去談論「亂、力、怪、神」。

「子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問死,曰:

未知生,焉知死?」

其實,孔子何嘗不關心「鬼神」和「死」,他僅僅是不能容忍對鬼神抱有「事奉」的態度。正如朱熹對這句話的註解:「非誠敬足以事人,則必不能事鬼,幽明始終,初無二理。

」(朱熹:《四書章句集註》)這個註解可謂一語中的。意思是說:

人間的事情,你如果不誠不敬,可能還能矇混過關。可是,對待鬼神,如果你不以虔誠地態度曲投向他,就什麼也沒有。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朱熹引二程說:

「人多信鬼神,惑也;而不信者又不能敬,能敬能遠,可謂知矣。」(《論語集註·雍也》)

所以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

生和死惟有打成一片,才能有真切的生和悲壯的死。否則,一切都是外在於我們。就像今天比較流行的一句話:「不要天長地久,只要曾經擁有。」

這句話就是將過去、現在和未來完全割裂開,使之彼此外在化了。豈不知,「曾經擁有」正是建立「天長地久」的愛情信念之上的。現在的「意義」正是來自於對未來的「期待」。

如果沒有了對未來的期待,**會有現在的「擁有」呢?如果一旦知道了前途的暗淡,今天的濃度也勢必立即大打折扣。 「子不語怪力亂神」一句。

歷來都斷為「子不語怪、力、亂、神。」而譯為「孔子不談論怪異、勇力、叛亂和鬼神。」這似乎已成定論。

其實頗有可議。

孔子為什麼被尊稱為聖人,為何孔子被尊稱為 聖人

因為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公元前478年4月11日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人 今山東曲阜 祖籍宋國慄邑 今河南夏邑 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 大教育家。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曾受業於老子,帶領部分 周遊列國十四...

《獨坐敬庭山》,李白會孤獨的對敬庭山說什么?敬庭山會怎么樣安慰李白

李 吾一生博學多才,悔當初誤事.大千世界獨有望敬亭山,樂有知音 敬亭山 願靜聽偉人悽楚 願樂當君子以友 李 我此時此刻太傷心了,我把你當做我的老朋友,我對你訴苦 敬亭山 李白,你不要太難過,沒有過不去的坎 獨坐敬庭山 古詩 25 1 獨坐敬亭山 全詩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孔子對詩教有何看法,孔子對詩歌的社會作用有什麼見解?

孔子文藝思想中最精彩處,是他對詩歌社會作用的中肯概括。孔子大力提倡 詩教 把文藝和政治道德結合起來,把推行禮樂教育看成是改良政治,改革社會,陶冶性情的重要手段,把學習禮樂詩歌看成是人的品德修養的基礎。他提出,作一個完美的人應該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泰伯 孔子把新興的 仁 的意識注入舊的禮樂形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