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漆器選材是怎樣的,秦代漆器的顯著特點是什麼?

2021-03-04 09:20:07 字數 5819 閱讀 6760

1樓:北京創典文化

秦代漆器copy主要有木胎、夾紵胎、竹胎和銅胎四種。其中絕大多數為木胎,並以厚木胎昀多,薄木胎較戰國時期有較大的增多。漆器的製作工藝,依據質料與器形的不同而採取相應的製作方法。

秦漆器的木胎主要沿襲戰國時期的斫制、挖制和雕刻3種;而漆樽、卮、圓奩和橢圓奩等,則採用卷制的新工藝,蓋壁和器壁用薄本胎卷制,再與厚木胎的蓋和器底相黏合而成。竹胎的製法與戰國時期一樣,採用鋸制與編織的製作方法。極少數銅胎,系在銅容器表髹紅、黑漆,末加飾彩繪花紋。

秦代漆器的顯著特點是什麼?

2樓:北京創典文化

秦代漆器製作由工師管理生產,在漆器上戳記產地、工匠等烙印銘文,由此形成了秦代漆器的另一個顯著特點。

據統計,秦代漆器戳記主要是烙印、a刻、針刻和漆書。這些文字元號中,有的表明器物是咸陽漆器作坊製作的,如「鹹市」、「鹹亭」等烙印文字,有的是素工、上工、刨工和造工在製作時的戳印,如「素」、「包」、「上」、「告」等烙印文字。

古代漆器的製作工藝是怎麼樣的

3樓:一玄君

製作工藝自戰國時期鐵工具應用於製作漆器之後,漆器工藝得到了迅速的發展。湖北省出土的大量楚秦漢漆器,從胎骨和製作工藝的發展變化分析,都說明這一時期的漆器工藝有較大的發展。

(一) 胎骨

目前湖北春秋時期楚墓出土的漆器,胎骨只有厚木胎一種。

戰國時期楚墓發現的漆器,胎骨仍以木胎為主,但根據時代早晚不同胎骨也有一些變化:早期的厚木胎較多,還有少量的皮胎、銅胎和竹胎;中期厚木胎略有減少,而薄木胎和竹胎增多,並有陶胎、銅胎、夾紵胎、皮胎和骨角胎等,望山1號墓的漆削鞘是已見到的第一件夾紵胎漆器;晚期仍以厚木胎為主,但胎壁較春秋時期的薄,薄木胎與夾紵胎的數量又略有增多。根據我國歷史上第一部手工業專著《考工記》記載,戰國時期對於各種器物的製作非常考究其用料比例及選材,這裡以漆兵器為例略作說明。

《考工記》記有弓人為弓,取六材,必以其時,六材既聚,巧者和之。幹也者,以為遠也;角也者,以為疾也;筋也者,以為固也;漆也者,以為受霜露也。注云:

取幹以冬,取角以秋,絲漆以夏,筋膠未聞。並對弓之長短也作了明確的規定。在《廬人為廬器》中,關於戈、矛、殳、戟的 積竹柲等的製作,也有詳細的記載。

在《矢人為矢》中,對矢杆的製作,也有嚴格的規定。所以,大批漆器才能深埋於地下2000多年至今不朽,望山1號墓的兩件木劍和2號墓的四件漆瑟弦柱等才能自然脫水後仍不變形。

秦代小型墓出土的漆器,胎骨也是以木胎為主,並有少量的銅胎和竹胎等。其中木胎又有厚薄之分,厚木胎相對地減少,薄木胎和竹胎相應地增多了。在一些銅容器的內外,也塗有紅漆或黑漆。

當然,這個時期漆器的選材與用料,也是相當考究的。西漢時期漆器的胎骨與選材等方面,基本上與戰國、秦代的情況相同,但也有一些變化,厚木胎明顯地減少,薄木胎顯著地增加。夾紵胎在一些中型墓出土的漆器中,佔有較大的比例。

在江陵、雲夢、枝江、光化等地西漢墓出土的有些陶器,裡表均塗漆,這種陶胎漆器數量的增多,反映了當時漆器在日常生活中應用的範圍更加廣泛。

(二)製法春秋時期的楚國漆器,厚木胎的製作工藝,因器皿造型的不同,而採用研製與挖制等相應的製作方法。其中有些為整木製作,有些是分別製作構件再以榫卯相接合。木胎製作後,先塗漆,再彩繪各種花紋圖案。

戰國時期的楚國漆器,隨著品種和數量的劇增,製作工藝也有較大的發展,已能根據質料與器形之不同而採取相應的製作方法。竹胎漆器中的彩漆竹笥、扇、席等,系編織而成;竹弓等是以斫製為主製成的;竹筒等則是以鋸製為主製作的。木胎的製法主要有斫制、挖制和雕刻三種,一般是以某種製法為主,輔以其它方法而製成的。

例如幾、弓、戈矛杆和劍鞘等,以斫製為主;耳杯、劍櫝、酒具盒、扁圓盒等,以挖制方法為主;臥鹿、虎座飛烏、虎座鳥架鼓的鼓座等,則以雕刻方法為主。還有些漆器是分別製作構件,然後用榫卯接合(如豆、案、幾等),或者粘合而成(如模、劍鞘等)。木胎製作後,先塗漆,然後用彩漆或其它顏料描繪各種優美的花紋圖案。

戰國早中期的楚國漆器,有的與金工結合,即在木胎上配以銅環、足和鋪首等構件,然後塗漆與描繪花紋;晚期的漆器,出現了銅釦器的新工藝。值得特別提出的是,曾侯乙墓外棺系銅框架裡嵌厚木板構成,是我國迄今所見年代最早、結構最複雜、器形最大、體量最重,並與金工結合的一件特大型漆器。

秦代漆器基本上繼承了戰國時期楚國漆器的製作方法,即木胎以斫制、挖制和雕刻等方法為主,竹胎採用鋸制與編織等製法,戰國晚期出現的銅釦器新工藝得到進一步推廣。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秦代漆器的製作工藝也有進一步發展。主要表現有兩個方面:

一是木胎的製作出現了卷制的新工藝,例如漆樽、卮、圓奩和橢圓奩等,器壁與蓋壁都是用薄木胎卷制,再與厚木胎的器底與蓋相粘合而成;二是扣器不僅廣泛使用青銅製作的箍、環、鋪首銜環和蹄足等構件,而且還出現銀箍構件。在內容豐富的睡虎地秦簡中,還有關於漆園生產、天然漆原料運輸和管理

,以及各類器物生產標準化等方面的嚴格制度的記載,這些制度的出現,是促進秦代漆器生產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在這些木胎漆器上,有許多針刻與漆書的文字和符號,這是木胎製成塗漆以後才刻劃與書寫的(21)。其中作坊的標誌有路里、 宦裡、宦裡口、錢裡大女子、趙裡口、安裡皇、女裡等;物勒工名的標誌有文、介、但、忠、李、中、士五鹹、士五軍、士五皆、小男子左、小女子、大女子妴等。

還有許多烙印的文字和符號,也是木胎製成後烙上的戳記,其中不少漆器上有 告(即造)、包、素、上等烙印文字,應是素工、包工、上工和造工等工匠在製作漆器時所烙上的戳記,它反映了秦代漆器製作有著多道工序,並且存在著物勒工名的產品責任制。在雲夢睡虎地秦墓出土的漆器上,有100多處烙印了鹹市、鹹亭、許市、市和亭等文字,它是秦都咸陽和河南許昌等地市亭所生產的漆器產品的標誌。在千里之外的湖北雲夢發現這些地方的漆器產品,說明當時漆器生產的商品性質是很強的。

西漢漆器,在繼承秦代漆器的製作方法的基礎上又有所發展。其工藝的新發展,主要有三點:一是戰國時期和秦代的木胎漆器上所採用的雕刻方法,至西漢時期已極罕見,而凡是圓形或圓筒狀的漆器,一般採用旋制的新工藝,它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而且使產品更加規整美觀;二是西漢初期扣器的器類與數量都較戰國與秦代增多了,而且至漢武帝時期還出現了鑲嵌精巧的銀片紋樣作為漆器上的裝飾

,這是唐代平脫工藝的前身;三是漆器上的裝飾紋樣,出現了針刺紋(錐畫)、填充金粉的戧金技法和暗紋的新工藝。上面的素、包、上、造,及飽、草等烙印文字,也是素工、包工、上工和造工在製作時所烙上的戳印,反映了西漢前期漆器的製作也有多道工序與物勒工名的產品責任制。在一些漆器上還發現了成市、鄭亭、市府、中鄉、北市等烙印文字,這是四川成都與河南新鄭等地市府生產的漆器產品的標誌。

還有許多針刻文字與符號,其中作坊的標誌有宦裡大女子、千金裡、口裡口、門裡等;物勒工名的標誌有章、東、朱、李、杜、任等。

秦代仿銅陶器的器皿造型之漆器是怎樣的?

4樓:北京創典文化

秦代仿bai銅陶器的器皿造型之漆器du,數量也不zhi少。例如雲夢發現的雙dao耳長盒,就是回仿製銅盔答的器皿造型,作橢圓形,有弧形假足,雙耳似豬嘴而微禿,更富於變化。

漆樽也是仿製青銅樽的,但它的蓋頂有3個「s」形銅鈕飾,腹外有一銅環形鋬,底下有3個銅蹄足,有的還有銅或銀箍加固,整個造型顯得精巧,而與渾厚莊重的銅樽風格迥然不同。

漆器是怎樣發展的?

5樓: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我國漆器工藝,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出現。

夏代的木胎漆器不僅用於日常生活,也用於祭祀,並常用朱、黑兩色來髹塗。殷商時代已有漆藝,2023年河南省成蒿成臺西村商代遺址出土的漆器殘片,在木胎上雕飾饕餮紋,並塗上朱、黑兩色的漆。

西周的漆器則除了朱畫之外,還有貝殼、金、玉等多種材料裝飾嵌入漆器,以貝殼嵌入漆上裝飾的稱為螺鈿。

春秋戰國時期,漆器的木胎生產變得更加容易,部分生活用品常用漆器,而且胎骨材料也變得更加多樣化。此外為了增加器物的立體感,使其更加精美,雕刻和漆工互相結合,許多動物形象經過雕刻,巧妙地纏結在一起,漆器的用色也更為豐富,技法也更為熟練,圖案表現多為宗教及當時的生活形態。這一時期的漆器工藝種類頗多:

生活器具類包括耳杯、漆豆、漆盤、漆盒、漆奩等;傢俱類包括漆案、漆幾、漆床等;樂器類包括瑟與鐘鼓架等;**類則有漆盾等。

漆器的製作技術則在鏤空與彩繪上有極為精湛的表現,特別是描漆、描金以及針刻的纖細花紋裝飾手法。秦代的漆器工藝也甚發達,特別是官府有嚴格的檢驗管理機制,因此,漆器上有透過烙印或針刺的符號與文字,以為檢查之依據。

秦代的漆器種類也多,從湖北省雲夢出土的大批漆器可以得知,有漆盒、漆盂、漆奩、漆壺、漆卮、漆樽、漆耳杯、漆勺、漆匕等,都施以紅外黑內的配色,而且在黑色漆面上彩繪紅色或赭色的花紋。而在湖北省江陵出土的木梳,在描漆及彩繪特別是對於人物裝飾圖案的生動描繪,有明確的裝飾性風格。

西漢漆器達到鼎盛時期,數量之多、規模之大,反映出漆器為當時人普遍使用。當時漆器的生產除了有官府的管理機構外,質優量多、裝飾精美,還因產地的擴大使漆器工藝更為興盛,而且做工極為精細,分為素工、髹工、畫工、上工、清工、造工、漆工以及供工等。漆器中的銘文記錄了製作的時間、地點、分工名稱以及工官姓名等,可見其漆藝的嚴謹。

漢代漆器的胎體主要為木胎,也有夾紵胎,製成的漆器有耳杯、漆盤、漆盒、漆罐、漆奩、漆匜、漆卮、漆案、漆幾以及仿銅器的漆鼎、漆壺、漆鍅等。

漢代漆器裝飾技法以彩繪為主,還有以針刻表現極其纖細裝飾花紋的「錐畫」,利用玉石、雲母製作表面花紋的「鑲嵌」,在漆器表面刻紋後填入金粉的「戧金」,在漆器口緣鑲以金口或銅口的「扣銅」,還有利用薄金銀片製成花紋再嵌在漆器上的「平脫」。

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佛教的盛行,出現了利用夾紵工藝所造的大型佛像。此時的漆工藝被用來為宗教信仰服務,夾紵胎漆器也因而發展。利用夾紵技法所能呈現的輕巧與牢固的特點製作佛像,此種漆制佛像便於在宗教活動時執行,因此稱之為「行像」。

唐代的漆器非常興盛,可歸功於其國力強盛、經濟繁榮以及有較高的文化水平。漆器已經成為當時的稅收之一,其產地以南方為主,製作方式多與其他材料相結合。例如與金銀花紋結合的「平脫」,以貝殼做成圖案花紋鑲嵌在漆器表面的「螺鈿」,髹塗編織器物的「編織」以及各類家用器物。

唐代的漆器製作極為精良,而在裝飾技法上最有特色的是雕漆裝飾,因為在唐之前並無雕漆而多采塗漆彩繪。

唐代漆器的胎體有木胎、夾紵胎、皮胎以及竹胎,其雕漆之裝飾,無論是單色雕漆或異色雕漆都極為精湛。

宋代漆器的制胎和髹飾技藝已經十分成熟,當時不僅官方設有專門生產機構,民間製作漆器也很普遍。漆器所製作的器皿,樣式多且富變化,造型簡樸,表現出器物結構比例之美。一般而言,宋代漆器以素色靜謐為主。

元代的漆器仍保有宋代之水平,而其裝飾技術則有過之而無不及。元代的漆藝種類仍多,包括光素漆、戧金、剔犀、剔紅以及螺鈿。元代的漆器的製作有官辦也有民營,其組織龐大、分工精細,其漆器之胎體有木胎及夾紵胎兩種,而製品則有盤、碗、奩。

其中最有名的是目前藏於安徽省博物館的「張成造」款剔犀圓盒,此盒以漆色黝黑、雕刻深、磨工亮等特色,享譽天下。

明代的漆器極盛,景象繁榮。宮廷設有「漆作」,由元末明初著名漆器家張成之子張德剛負責主管其事,為皇家制造典章用的室內陳設及傢俱、日常生活用品。民間漆器工藝也普遍發達。

由當時著名的漆工黃成所撰寫的《髹飾錄》就是出自明代,這是我國唯一尚存的漆工專著。

明代的漆器工藝類別,主要有螺鈿漆器、雕填漆器、剔犀漆器、戧金漆器以及蔣制倭漆。永樂、宣德兩朝的剔紅與剔彩雕漆,具有十分纖細精緻的特色,但嘉靖年間則轉變為鋒稜畢露的新做工。

明代末期的周翥擅長剔紅,並首創「百寶嵌」工藝,在木、漆胎體上鑲嵌金銀、寶石、珍珠、珊瑚、碧玉、翡翠、水晶、瑪瑙、玳瑁、硨磲、青金、綠鬆、貝殼、象牙、蜜蠟、沉香等,突出了構圖主題,強化了裝飾效果。

清代的漆器延續明代的漆藝繼續發展,其發展重心在蘇州,主要是在恢復明代末期因戰亂而失傳的剔紅以及仿蒔繪漆器的推廣,地方性的漆業也發達。例如:潮州的金漆木雕、浙江彩漆竹器以及貴州的皮胎漆器,做工嚴謹細緻、極負盛名;蘇州剔紅專為宮廷製造漆器用品而有「宮廷剔紅」之稱,其仿明代永樂、宣德的剔紅而足以亂真;揚州也為剔紅產地;清末北京的剔紅則是仿蘇州剔紅。

總之,漆器工藝隨著我國數千年的歷史演進而持續發展,期間的興衰與發展,不僅向世人說明漆器源於華夏文化,是中華民族的藝術結晶,更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與文化樣貌。

漆工藝在歷代的傳承和前人研究與創新之下,使得漆器自古以來即成為我國傑出的藝術表現,可說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縮影。

漆器工藝歷史,漆器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漆器bai早在河姆渡文化時期發現du了最早的漆zhi木碗,距今有七千dao多年的歷史,在戰版國和漢代就有 權了描金,雕漆,螺鈿等技術,塗漆是利用漆樹分泌出生漆一層一層塗在木質品上,每一層都得幹了再塗下一層,一個漆器的製作得耗費數月乃至數年,清朝達到製作工藝頂峰。春秋戰國古墓已有精美漆器,最早發現是河...

漆器技術的發展過程是怎樣的,漆器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漆器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我國的漆工藝可以上溯至遙遠的新石器時代,隨後有過戰國至秦漢的輝煌 宋元時期的鼎盛和明清時期的絢麗,漆器工藝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也留下了大量時代可考 工藝精湛 造型奇特的髹飾珍品。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製造漆器的時候,往往會加入桐油之類的乾性植物油。桐油是人們從桐樹的種...

漆器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歷史上漆器的發展過程是怎樣的?

史料記載,漢代時期,我國漆器主要生產地點是四川的成都和廣漢。西晉時期以後到南北朝時期,由於佛教的盛行,出現利用夾紵工藝所造的大型佛像,此時的漆工藝被用來為宗教信仰服務,夾紵胎漆器也因而發展。所謂的夾紵是以漆輝和麻布造型作為漆胎,胎骨輕巧而堅牢。唐 宋 元 明各朝代,我國的漆器技術都有所進展。清代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