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言文中的「然」和「諾」各是什麼意思

2021-03-04 09:15:33 字數 4061 閱讀 5070

1樓:匿名使用者

然,是對某件事、某些話、觀點或提議

內容表示肯定;內

諾,在肯定的基礎

容上,進一步對提議表示許諾、同意。

在文言文中,「然」和「諾」連用為「然諾」,是答允、許諾的意思,單獨使用時,各自也都有肯定之義,但是它們的區別很明顯。

僅從「然諾」來看:然,是對某件事、某些話、觀點或提議內容表示肯定;諾,在肯定的基礎上,進一步對提議表示許諾、同意。然是對內容判斷分析的評價,諾是對提議的許可。

因此,然是前提,諾是結果。

一般情況下,然和諾沒有必然聯絡。在文言文中,然通常表示「是」、「對」,也作意動用法,認為對,如:「然之」, 或「不以為然」。僅僅是一種對事物的判斷,不包含下一步的意願。

諾則不同,正好是對下一步如何去做表明態度,並不包括判斷過程。如尊對卑是「允諾」,不僅僅是允許被允諾者去做,而且還必須去做好;卑對尊是「謹諾」,答應者應慎重地按照指示去做;平位之間是「承諾」,古人認為「一諾千金」,承諾者與被承諾者都應講求誠信。

古代文言文中的然和諾各是什麼意思

2樓:文以立仁

在文言文中,「然」和「諾」連用為「然諾」,是答允、許諾的意思,單獨使用時,各自也都有肯定之義,但是它們的區別很明顯。

僅從「然諾」來看:然,是對某件事、某些話、觀點或提議內容表示肯定;諾,在肯定的基礎上,進一步對提議表示許諾、同意。然是對內容判斷分析的評價,諾是對提議的許可。

因此,然是前提,諾是結果。

一般情況下,然和諾沒有必然聯絡。

在文言文中,然通常表示「是」、「對」,也作意動用法,認為對,如:「然之」, 或「不以為然」。僅僅是一種對事物的判斷,不包含下一步的意願。

諾則不同,正好是對下一步如何去做表明態度,並不包括判斷過程。如尊對卑是「允諾」,不僅僅是允許被允諾者去做,而且還必須去做好;卑對尊是「謹諾」,答應者應慎重地按照指示去做;平位之間是「承諾」,古人認為「一諾千金」,承諾者與被承諾者都應講求誠信。

然和諾各自還有其它詞義,與題目不相關,不予分析。

3樓:長弓射雙月

然,表示同意。

諾,表示遵命。

比如下屬提出一個建議,領導聽後覺得不錯,就說:然。

領導釋出一條命令,下屬表示遵命執行,就說:諾。

4樓:逮安妮己情

然rán

《連》但是,然而

[虎]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唐·柳宗元《三戒》

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史記·項羽本紀》

又如:然且(然而;尚且);然如(然而)

雖然。表示讓步關。如:

然是(雖然);然雖(雖然)於是孔子曰:「其男子有死之志,婦人有保西河之志。吾所伐者不過四五人。

」靈公曰:「善。」然不伐蒲。

——《史記》

然後;才。如:然乃(然後);然始(猶然後)然rán

《形》是,對

假借為嘫。

然,應也。——《廣雅》

子曰:然。——《論語·陽貨》

不侵為然諾者也。——《史記·張耳陳餘傳》

公見其妻曰:「此子之內子邪?」晏子對曰:「然,是也。」——《晏子春秋》

然rán

《代》如此,這樣,那樣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荀子·勸學》

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凶亦然。——《孟子》

又如:理所當然;其實不然

然ran

《助》用作形容詞或副詞的詞尾,表示狀態,有「如」的意義龐然大物也。——唐·柳宗元《三戒》

康肅忿然曰。——宋·歐陽修《賣油翁》

又如:突然;斐然;欣然;惠然;貿然;蔚然

用作句末語氣詞,表示比擬,有「…的樣子」之意。常與「如」、「若」連用,有「如…一般」、「像…一樣」之意

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禮記》

用作句末語氣詞,表示斷定或決定,相當於古漢語的「焉」、「也」

穆公召縣子而問然。——《禮記》

古代文言文中去是什麼意思

5樓:曉龍修理

古代文言文中去的意思為:離去;離開。

去拼音: qù

釋義:1.從所在地到別的地方(跟「來」相對):~路。~向。從成都~重慶。他~了三天,還沒回來。

2.離開:~國。~世。~職。~留兩便。

3.失去;失掉:大勢已~。

4.除去;除掉:~病。~火。~皮。這句話~幾個字就簡潔了。

5.距離:兩地相~四十里。~今五十年。

6.過去的(時間,多指過去的一年):~年。~秋(去年秋天)。~冬今春。

7.婉辭,指人死:他不到四十歲就先~了。

8.表示離開說話人所在地自行做某件事時用「去」,表示到說話人所在地參與某件事時用「來」。

9.的「去」可以一前一後同時用,表示去了要做某件事,如:他~聽報告~了。

10.用在「大、多、遠」等形容詞後,表示「非常…」,「…極了」的意思(後面加「了」):這座樓可大了~了!。他到過的地方多了~了! ⑿去聲:平上~入。

11.扮演(戲曲裡的角色):在《斷橋》中,他~白娘子。

12.用在動詞後,表示人或事物隨動作離開原來的地方:拿~。捎~。

13.用在動詞後,表示動作的繼續等:信步走~(=過去)。讓他說~(=下去)。一眼看~(=上去)。

漢字演變:

相關組詞:

1.上去[shàng qù]

由低處到高處去:登著梯子~。

2.去歲[qù suì]

去年。3.去任[qù rèn]

(官吏)去職。

4.去除[qù chú]

除掉;除去:~汙跡。~顧慮。

5.去路[qù lù]

前進的道路;去某處的道路:擋住他的~。

6.故去[gù qù]

死去(多指長輩):父親~快三年了。

7.除去[chú qù]

去掉;除掉:~雜草。~弊端。

6樓:匿名使用者

去 (qù,)qù

①《動》離去;離開。《岳陽樓記》:「便有~國懷鄉,憂讒畏譏。」

②《動》距;距離。《五人墓碑記》:「夫五人之死,~今之墓而葬焉。」

③《形》過去的。《琵琶行》:「我從~年辭帝京。」

④《動》除去;去掉。《捕蛇者說》:「~死肌,殺三蟲。」

⑤《動》捨去;捨棄。《五蠹》:「~偃王之仁。」

⑥《動》用其他動詞後,表示行為動作的趨向。《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風流總被雨打風吹~。」

⑦《動》前往;到……去。《孔雀東南飛》:「阿母謂阿女,汝可~應之。」

jǔ《動》通「弆」。收藏;貯存。《蘇武》:「掘野鼠~草實而食之。」

【去婦】被遺棄之妻

7樓:匿名使用者

離去,離開

《動》離去;離開。《岳陽樓記》:「便有~國懷鄉,憂讒畏譏。」

古代詩詞文言文中承諾、諾言的說法

8樓:匿名使用者

季布無二諾,侯贏重一言。---[唐]魏徵《述懷》

韓魏多奇節,倜儻遺名利。共矜然諾心,各負縱橫志。結友一言重,相思千里至。--唐 虞世南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唐 李白《俠客行》

惟有一片心,可受生死託,千金輕擲重意氣,百舍孤征赴然諾。---陸游得**百斤,不如季布一諾

。。。。。。

古代詩詞文言文中「承諾」、「諾言」的說法是什麼?

9樓:張鈺濤

季布無二諾,侯贏重一言。---[唐]魏徵《述懷》1、《述懷》是唐代名臣魏徵的代表詩作,全詩共二十句,一百字,是一首言志抒情的古詩。

2、全詩描述了魏徵獻計唐高祖,自告奮勇招降李密舊部。其間路途艱險,但魏徵報唐高祖知遇之恩的心更切。

3、《述懷》又作《出關》,是魏徵的代表作,也是初唐時期的名篇。此詩作於唐高祖武德二年。在前一年魏徵向故主李密獻計,不被李密所採用,最後被王世充擊敗。

魏徵隨李密投降了唐高祖,並受到唐高祖以禮相待,極重其才。當時李密的餘部還佔據著廣袤的地盤,魏徵為報答高祖的知遇之恩,主動請纓去勸降李密的舊部李績等人。在勸降李績等人的路上,魏徵作此詩,不僅抒發了個人的雄心壯志,更表達了對唐高祖的知遇之恩的感激。

文言文中的竟是什麼意思,文言文中競是什麼意思

j ng 動 完畢 結束。廉頗藺相如列傳 秦王竟酒,終不能加勝於趙。形 終 整 全。譚嗣同 君竟日不出門,以待捕者。項脊軒志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副 終究 終於。毛遂自薦 平原君竟與毛遂偕。副 竟然 居然。屈原列傳 而齊竟怒不救楚,楚大困。副 究竟 到底。劉禹錫 天論 道竟何為邪?名 通 境...

文言文中的或是什麼意思,文言文中的或什麼意思

1 本義。讀 y 有人,有的。泛指人或事如 或躍淵。易 乾 2 用作虛詞 表示選擇或列舉。如 或盡粟一石。唐 韓愈 雜說 3 間或,有時 如 或長煙一空。宋 范仲淹 岳陽樓記 4 通 惑 迷惑 如 無或乎王之不智也。孟子 告子上 5 語氣詞,在否定句中加強否定語氣 如 莫或興之。清 黃宗羲 原君 q...

語文文言文中貴的意思,文言文中的貴是什麼意思?

形 高。史記?貨殖列傳 故物賤之徵 之徵賤。形 地位高 顯貴。師說 是故無 無賤,無長無少。名 地位高的人。夢遊天姥吟留別 安能摧眉折腰侍權 使我不得開心顏。形 重要 可貴。論語?學而 禮之用,和為 動 重視 崇高。察今 有道之士,以近知遠。敬詞。孔雀東南飛 往昔初陽歲,謝家來 門。有尊敬,權貴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