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

2021-03-04 07:25:05 字數 1759 閱讀 7711

1樓:嫣然

親,很明顯的景物描寫~還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登泰山記 蒼山負雪的負是什麼意思

2樓:趙文星空絮雨

負:覆蓋的意思。

蒼山負雪,明燭天南:姚鼐 《登泰山記》

原文: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釋意:青山上覆蓋著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3樓:

負:覆蓋

蒼山負雪,明燭天南:姚鼐 《登泰山記》

原文: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釋意:青山上覆蓋著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而半山居霧若帶然"是什麼意思?

4樓:_米酒

停留在半山腰處的雲霧,又像是一條舞動的飄帶似的。

【出處】

清代姚鼐在乾隆年間創作的泰山題材著名散文《登泰山記》。

【原文】

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陽谷皆入汶,陰谷皆入濟。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最高日觀峰,在長城南十五里。

餘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於泰安。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潁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為磴,其級七千有餘。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繞泰安城下,酈道元所謂環水也。餘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嶺,復循西谷,遂至其巔。

古時登山,循東谷入,道有天門。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餘所不至也。今所經中嶺及山巔崖限當道者,世皆謂之天門雲。

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戊申晦,五鼓,與子穎坐日觀亭,待日出。大風揚積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雲漫。

稍見雲中白若摴蒱數十立者,山也。極天雲一線異色,須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

或曰,此東海也。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宮在碧霞元君祠東。是日,觀道中石刻,自唐顯慶以來,其遠古刻盡漫失。僻不當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蒼黑色,多平方,少圜。少雜樹,多鬆,生石罅,皆平頂。冰雪,無瀑水,無鳥獸音跡。至日觀數裡內無樹,而雪與人膝齊。

桐城姚鼐記。

【賞析】

文章描述了作者冒雪登泰山觀賞日出的經過,描寫了泰山的雄奇形勢,並考察糾正了泰山記載的錯誤,文字簡潔生動,寫景尤為出色,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

【創作背景】

姚鼐參加纂修的《四庫全書》於乾隆三十七年告成,以御史記名。乾隆三十九年(2023年)以養親為名,告歸田裡,道經泰安與摯友泰安知府朱孝純(字子穎)於此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傍晚同上泰山山頂,第二天即除夕(當年十二月小)五更時分至日觀峰的日觀亭後,觀賞日出,寫下了這篇遊記。

【作者簡介】

姚鼐(1731~2023年),字姬傳,一字夢谷,室名惜抱軒,清代詩人,桐城人。人稱惜抱先生,清乾隆二十八年進士,官至刑部郎中、記名御史。歷主江寧、揚州等地書院,凡四十年,並曾參與編修《四庫全書》。

伯父姚範授以**,又從劉大櫆學習古文,為「桐城派」主要作家。主張文章必須以「考據」、「詞章」為手段,以闡揚儒家的「義理」,並以陽剛、陰柔區別文章的風格。又發展劉大櫆擬古主張,提倡從模擬古文的「格律聲色」入手,進而模擬其「神理氣味」。

所作多為書序、碑傳之屬,大抵以程朱理學為依歸。他的散文簡潔精練,溫潤清新,有文采,形象性強。所著有《惜抱軒全集》,並選有《古文辭類纂》、《五七言今體詩鈔》。

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怎麼翻譯

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翻譯 等到已經登上山頂,只見青山上覆蓋著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負 背。燭 動詞,照。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出自清代姚鼐的 登泰山記 登泰山記 敘述作者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觀日出的經過,生動地表現了雪後初晴的瑰麗景色和日出時的雄渾景象,抒發了作者讚美祖國河山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