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望大陸》全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021-03-04 00:18:39 字數 5062 閱讀 3683

1樓:姜天天知道校園

一般這種題都是有固定的套路的,你可以總結一下,各型別的詩歌他們抒發的思想感情一般都是固定的,同型別的詩歌更是如此,如田園詩一般都是抒發熱愛大自然,熱愛生命,渴望出世……,等等

2樓:匿名使用者

洛城一別四千裡,胡騎長驅五六年.

草木變衰行劍外,兵戈阻絕**邊.

思家步月清宵立,憶弟看雲白日眠.

聞道河陽近乘勝,司徒急為破幽燕.

抒發了詩**落他鄉的感慨和對故園、骨肉的懷念,表達了他希望早日平定叛亂的愛國思想

《望大陸》全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樓:文子

《望大陸》表達了自己的有生之年不能見到海峽兩岸統一的失望之情,也流露出了一位八十三歲的飄泊孤島的老人對大陸的強烈的眷戀之情,也表達了自己想落葉歸根的感情。

詩詞原文: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

表現作者生前活著時的痛苦,作者明確實寫了自己的悲哀情感,暗示虛寫了自己的遭遇和國家的現狀。讀者可以通過詩中明確地抒情,在頭腦裡再現出一個活生生的慷慨悲壯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4樓:匿名使用者

全詩表現了詩人期望兩岸統一的情感和渴望迴歸大陸的心情,表達了他在有生之年未能實現心中期望的失望情感,以及他未能回到大陸、回到故鄉、與故鄉親人相見的痛楚。

5樓:匿名使用者

望大陸   于右任   葬我

於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   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   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   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   天蒼蒼,野茫茫;   山之上,國有殤!

 于右任的著名愛國詩作《望大陸》發表於2023年11月10日。後于右任先生在臺北謝世。晚年在臺灣的于右任先生非常渴望葉落歸根,但終未能如願。

2023年1月12日,他在日記中寫道:「我百年之後,願葬玉山或阿里山樹木多的高處,山要高者,樹要大者,可以時時望大陸。我之故鄉是中國大陸。

」2023年1月24日于右任先生寫下了感情真摯沉鬱的詩作《望大陸》。   這是他眷戀大陸家鄉所寫的哀歌,其中懷鄉思國之情溢於言表,是一首觸動炎黃子孫靈魂深處隱痛的絕唱。   2023年,于右任被裹挾到臺灣,而結髮妻子和兒子卻留在大陸,從此天各一方。

所以,他的《望大陸》並非泛泛的家國之情,而是深藏了刻骨銘心的身世之痛。祖國統一,是詩人一生所志追求的。   閱讀此詩,給人一種悲愴深沉、愛國情摯的感覺。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於先生久居臺灣,不能迴歸桑梓,但是海峽波濤卻隔不斷、阻不了他望大陸、念故鄉、思親人的深情。   詩的前兩節採用重章復踏的手法,反覆詠唱,抒發對大陸、對故鄉深切向往、眷戀的情懷,是詩人真情實感的強烈表露,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正是這真摯強烈的情感和刻骨銘心的思念,給讀者以強烈的震撼,引起讀者感情與思想上的共鳴。詩的最後一節開頭兩句借用了北朝民歌《敕勒歌》裡的兩句話,採用疊字,狀物形象而生動!最後兩句「山之上,國有殤!

」語意雙關而寓意豐富。《國殤》出自屈原楚辭《九歌》。《九歌》是屈原流放途中模仿楚國南方的祭歌而創作的一組詩篇,《國殤》是其中一首,是追悼將士的輓歌,所謂「殤」,《小爾雅》說:

「無主之鬼之為殤。」詩人巧借「國殤」,抒寫自己死後不能葬在大陸,不能魂歸故里的遺憾。古人云:

「鳥飛返故鄉兮,狐死必首丘。」獸猶如此,人何以堪?人為的阻撓,使親人分聚、骨肉離散,死後尚不能魂歸故里,不得安寧,讀來怎能不令人愴然而淚下?

詩人藉助這兩句詩,表達出許許多多和詩人有著相同經歷的人們的心:他們魂牽夢縈、心中無法忘卻的正是祖國的統一!先生生前見不到祖國的統一,死後還要葬於高崗,向大陸遙望,真是死不瞑目啊!

從全詩看.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6樓:北京王嘉化妝學校

」行路難「喻指世路艱難。 全詩表達詩人悲憤、苦悶的同時執著於遠大理想信念的思想感情世路艱難。表達詩人的悲憤、苦悶的同時執著於遠大理想信念的思想感情。

《行路難》(其一)這首詩是我國盛唐時期著名的偉大詩人李白於唐玄宗天寶三年

7樓:求雙虎

什麼詩呢,你發出來啊,這樣你讓人怎麼幫助你

春望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8樓:韓琴

《春望》這首詩描寫了都城淪陷後春日遠眺中見到的荒涼冷落的景象,抒發了詩人憂國思親的情懷,表達了對祖國山河的無限熱愛。

《春望》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詩,全詩原文如下: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白話文釋義: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春天來了,人煙稀少的長安城裡草木茂密。感傷國事,不禁涕淚四濺,鳥鳴驚心,徒增離愁別恨。

連綿的戰火已經延續了半年多,家書難得,一封抵得上萬兩**。愁緒纏繞,搔頭思考,白髮越搔越短,簡直要不能插簪了。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祿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軍攻陷潼關,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於靈武(今屬寧夏),是為唐肅宗,改元至德。

詩人杜甫聞訊,即將家屬安頓在都州,隻身一人投奔肅宗朝廷,結果不幸在途中被叛軍俘獲,解送至長安,後因官職卑微才未被囚禁。唐肅宗至德二年(756)春,身處淪陷區的杜甫目睹了長安城一片蕭條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的名作。

詩篇一開頭描寫了春望所見:山河依舊,可是國都已經淪陷,城池也在戰火中殘破不堪了,亂草叢生,林木荒蕪。一個「破」字使人怵目驚心,繼而一個「深」字又令人滿目悽然。

詩人寫今日景物,實為抒發人去物非的歷史感,藉助景物反託情感,為全詩創造了一片荒涼悽慘的氣氛。

「國破」和「城春」兩個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時存在並形成強烈的反差。「城春」當指春天花草樹木繁盛茂密,煙景明麗的季節,可是由於「國破」,國家衰敗,國都淪陷而失去了春天的光彩,留下的只是頹垣殘壁,只是「草木深」。表現了強烈的黍離之悲。

頷聯寫花無情而有淚,鳥無恨而驚心,花鳥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感時」、「恨別」都濃聚著杜甫因時傷懷,苦悶沉痛的憂愁。詩人痛感國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會增添內心的傷痛。

這聯通過景物描寫,借景生情,移情於物。表現了詩人憂傷國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頸聯寫戰火已經連續不斷地進行了一個春天,仍然沒有結束。「家書抵萬金」反映了詩人在訊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迫切心情。戰爭是一封家信勝過「萬金」的真正原因,這也是所有受戰爭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廣大人民反對戰爭,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願望。

尾聯寫自己的衰老和哀怨,烽火連月,家信不至,國愁家憂齊上心頭,內憂外患糾纏難解。頭髮白了、疏了,從頭髮的變化,使讀者感到詩人內心的痛苦和愁怨,讀者更加體會到詩人傷時憂國、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這是一個感人至深、完整豐滿的藝術形象。

9樓:宿命本無能為力

1、《春望》這首詩的前四句寫春日長安悽慘破敗的景象,飽含著興衰感慨;後四句寫詩人掛念親人、心繫國事的情懷,充溢著悽苦哀思。這首詩格律嚴整,頷聯分別以「感時花濺淚」應首聯國破之嘆,以「恨別鳥驚心』』應頸聯思家之憂,尾聯則強調憂思之深導致發白而稀疏,對仗精巧,聲情悲壯,表現了詩人愛國之情。

2、《春望》是唐朝詩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詩。原文: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3、譯文:

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春天來了,人煙稀少的長安城裡草木茂密。

感傷國事,不禁涕淚四濺,鳥鳴驚心,徒增離愁別恨。

連綿的戰火已經延續了半年多,家書難得,一封抵得上萬兩**。

愁緒纏繞,搔頭思考,白髮越搔越短,簡直要不能插簪了。

4、創作背景:

天寶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祿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軍攻陷潼關,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於靈武(今屬寧夏),世稱肅宗,改元至德。

杜甫聞訊,即將家屬安頓在都州,隻身一人投奔肅宗朝廷,結果不幸在途中被叛軍俘獲,解送至長安,後因官職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處淪陷區的杜甫目睹了長安城一片蕭條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的名作。

10樓:匿名使用者

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全篇憂國,傷時,念家,悲己,顯示了詩人一貫心繫天下、憂國憂民的博大胸懷。這正是本詩沉鬱悲壯、動慨千古的內在原因。

11樓:百度使用者

全詩抒發了詩人憂國、傷時、悲己的情感,以及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12樓:百度使用者

抒發了憂民憂國的情感,反映了詩人熱愛國家、眷戀親人的美好情操

13樓:百度使用者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開篇即寫春望所見: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

一個「破」字,使人怵目驚心,繼而一個「深」字,令人滿目悽然。司馬光說:「『山河在』,明無餘物矣;『草木深』,明無人矣。

」(《溫公續詩話》)詩人在此明為寫景,實為抒感,寄情於物,託感於景,為全詩創造了氣氛。此聯對仗工巧,圓熟自然,詩意翻跌。「國破」對「城春」,兩意相反。

「國破」的頹垣殘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對舉,對照強烈。「國破」之下繼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當為明媚之景,而字尾以「草木深」則敘荒蕪之狀,先後相悖,又是一翻。明代胡震亨極贊此聯說:

「對偶未嘗不精,而縱橫變幻,盡越陳規,濃淡淺深,動奪天巧。」(《唐音癸籤》卷九)

14樓:百度使用者

本詩選自《杜詩詳註》(中華書局2023年版)這是杜甫「安史之亂」期間在長安所作的。「安」,指安祿山;「史」指史思明。唐肅宗至德元年(756年)八月,杜甫從鄜(fu)州(現在陝西富縣)前往靈武(現在屬寧夏)投奔肅宗,途中為叛軍所俘,後困居長安。

該詩作於次年三月。全篇憂國,傷時,念家,悲己,顯示了詩人一貫心繫天下、憂國憂民的博大胸懷。這正是本詩沉鬱悲壯、動慨千古的內在原因。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作於唐肅宗至德二年(757)。當時長安被安史叛軍焚掠一空,滿目淒涼。杜甫眼見山河依舊而國破家亡,春回大地卻滿城荒涼,在此身歷逆境、思家情切之際,不禁觸景傷情,發出深重的憂傷和感慨。

詩人在這首詩中表現了愛國之情。

望嶽這首詩的尾聯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是 望嶽 一詩吧?該詩尾聯抒發了對詩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 敢攀頂峰 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以及卓然獨立 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啟發 詩人懷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望嶽 是唐代詩人杜 甫的作品。第一首通過 描繪泰 山雄偉磅礴的景 象,熱情讚美了泰山高 大巍峨的氣勢和神奇秀 麗的景色,流露出...

雁門太守行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此詩用濃豔斑駁的色彩描繪悲壯慘烈的戰鬥場面,表現了邊塞風光和瞬息萬變的戰爭風雲,抒寫了邊關戰士誓死為國的壯志豪情,抒發了作者渴望得到任用,建功立業的決心。唐代李賀 雁門太守行 原文為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 臺上意,提攜玉...

夜到漁家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是唐 張籍的 夜到漁家 漁家在江口,潮水入柴扉。行客欲投宿,主人猶未歸。竹深村路遠,月出釣船稀。遙見尋沙岸,春風動草衣。這首詩,反映了詩人細緻入微地關注人民的生活,從極細微之處著手,用平易自然的凝練的語言給以傾情描寫,從而真實 具體 形象地反映出勞動人民的現實生活狀況,也表達了作者他對勞動人民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