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菊這首詩,畫菊這首詩的意思是?

2021-03-04 00:06:12 字數 3570 閱讀 6886

1樓:大愚若智

《畫菊》(又稱《寒菊》)是南宋詩人鄭思肖所寫的一首七言絕句。

全詩如下:花開不併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白話譯文:你在秋天盛開,從不與百花為叢。獨立在稀疏的籬笆旁邊,你的情操意趣並未衰窮。寧可在枝頭上懷抱著清香而死,絕不會吹落於凜冽北風之中!

賞析:

這首自題《寒菊》圖詩,集中表現了鄭思肖的思想品格和胸懷襟抱。詩從晚香著筆:百花在春光明媚的時節盛開,獨有菊花挺立在凌厲的風霜之中,不與百花爭妍鬥豔。

鄭接著,詩人又寫百花已經凋零,只有菊花立於疏籬旁,意趣無窮。這裡的「趣」,既指菊花的傲風拒霜、獨放光華的自然之趣,也是畫家融入菊花形象中的高潔堅貞、真淳自得的主觀之趣。

後兩句詩意深轉一層。菊花盛開後,在枝頭逐漸枯萎,花瓣並不凋謝落地,故云「枝頭抱香死」。北風在南宋文學家的筆下象喻來自北方的貴族統治集團的侵擾。

詩句用隱喻手法,是說寧可為堅持氣節而死去,不願屈服於蒙元統治集團,表現了「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凜然正氣,真誠地剖白了詩人自己的至死不渝的崇高民族氣節。

這首詩題詠的物件是畫上的菊,詩歌的重點是託物言志,不在於發揮畫理,因此具有詠物詩的特徵。全詩寫菊花之形貌,得菊花之神理,又能超乎其上,在充分表現菊花自然屬性的同時,攄寫了鄭思肖的愛國情操,既表現出菊花的自然美,菊畫的繪畫美,又表現了畫家兼詩人的人格美,使菊花形象的自然性與社會性得到和諧的統一,這首題畫詩也便有了崇高的審美體驗和深睿的哲理含蘊,使讀者從中獲得美感愉悅和生活啟迪。

畫菊這首詩的意思是?

2樓:軒若羽

鄭思肖的這首畫菊詩,與一

般讚頌菊花不俗不豔不媚不屈的詩歌不同,託物言志,深深隱含了詩人的人生遭際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內涵的菊花詩。 鄭思肖,南宋末為太學上舍,曾應試博學巨集詞科。元兵南下,鄭思肖憂國憂民,上疏直諫,痛陳抗敵之策,被拒不納。

鄭思肖痛心疾首,孤身隱居蘇州,終身未娶。宋亡後,他改字憶翁,號所南,以示不忘故國。他還將自己的居室題為「本穴世界」,拆字組合,將「本」字之「十」置於「穴」中,隱寓「大宋」二字。

他善畫墨蘭,宋亡後畫蘭都不畫土,人問其故,答曰:「地為人奪去,汝猶不知耶?」鄭思肖自勵節操,憂憤堅貞,令人淚下!

他頌菊以自喻,這首《畫菊》傾注了他的血淚和生命! 「花開不併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這兩句詠菊詩,是人們對菊花的共識。菊花不與百花同時開放,它是不隨俗不媚時的高士。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這兩句進一步寫菊花寧願枯死枝頭,也決不被北風吹落的高潔之志,描繪了傲骨凌霜,孤傲絕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堅守高尚節操,寧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決心。這是鄭思肖獨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於故國的誓言。 宋代詩人對菊花枯死枝頭的詠歎,已成不解的情結,這當然與南宋偏安的隱痛有關。

陸游在《枯菊》中有「空餘殘蕊抱枝幹」的詩句,朱淑貞在《黃花》中有「寧可抱香枝上老,不隨黃葉舞秋風」的詩句。從形象審美的完整程度和政治指向的分明來看,都略遜鄭思肖的這兩句詩。 「枝頭抱香死」比「抱香枝上老」更為痛切悲壯,且語氣磅礴誓無反顧。

「何曾吹落北風中」和「不隨黃葉舞秋風」相較,前者質詢,語氣堅定;後者陳述,一個「舞」字帶來了些許佻達的情調,與主題略顯遊離。更重要的是,前者點出「北風」,分明指向起於北方的蒙古汗國,反抗之情,躍然紙上。 當然,陸游、朱淑貞的詩都是好詩,但三詩並立,鄭思肖這兩句詩的憂憤,則更為深廣。

這首詩句用於表達「民族氣節、忠貞愛國」時顯得分外貼切。

3樓:匿名使用者

對沃特產回來之後以後你是**的

讀了《畫菊》這首詩,你眼前浮現出了怎樣一幅畫面?

4樓:暗暗

這首詠物詩,以寒菊象徵忠於故國決不向新朝俯首的凜然氣節。詩中句句扣緊寒菊的自然物性來寫,妙在這些自然物性又處處關合、暗示出詩人的情懷。「抱香」,喻指自己高潔的民族情操,「北風」,雙關語,暗示北方來的蒙古統治者。

全詩寫得壯烈激昂,擲地有聲。

「花開不併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這句主要意思百花在春光明媚的時節盛開,獨有菊花挺立在凌厲的風霜之中,不與百花爭妍鬥豔。鄭接著,詩人又寫百花已經凋零,只有菊花立於疏籬旁,意趣無窮。

這裡的「趣」,既指菊花的傲風拒霜、獨放光華的自然之趣,也是畫家融入菊花形象中的高潔堅貞、真淳自得的主觀之趣。詩句融入了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 「此中有真意」的意趣。范成大在《範村菊譜序》裡提到「以菊比君子」的說法,雲:

歲華晼晚,草木變衰,乃獨曄然秀髮,傲睨風露,此幽人逸士之操。」范成大序文與鄭思肖詩句的題旨是相同的,範文可以幫助我們領悟鄭思肖詩歌意象的深刻內蘊。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這兩句詩意深轉一層。菊花盛開後,在枝頭逐漸枯萎,花瓣並不凋謝落地,故云「枝頭抱香死」。

北風在南宋文學家的筆下象喻來自北方的貴族統治集團的侵擾。「枝頭抱香死」比「抱香枝上老」更為痛切悲壯,且語氣磅礴誓無反顧。「何曾吹落北風中」和「不隨黃葉舞秋風」相較,前者質詢,語氣堅定;後者陳述,一個「舞」字帶來了些許佻達的情調,與主題略顯遊離。

更重要的是,前者點出「北風」,分明指向起於北方的蒙古汗國,反抗之情,躍然紙上。詩句用隱喻手法,是說寧可為堅持氣節而死去,不願屈服於蒙元統治集團,表現了「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凜然正氣,真誠地剖白了詩人自己的至死不渝的崇高民族氣節。

這首詩的重點是託物言志,不在於發揮畫理,因此具有詠物詩的特徵。全詩寫菊花之形貌,得菊花之神理,又能超乎其上,在充分表現菊花自然屬性的同時,攄寫了鄭思肖的愛國情操,既表現出菊花的自然美,菊畫的繪畫美,又表現了畫家兼詩人的人格美,使菊花形象的自然性與社會性得到和諧的統一,這首題畫詩也便有了崇高的審美體驗和深睿的哲理含蘊,使讀者從中獲得美感愉悅和生活啟迪。

《畫菊》這首詩抒發了詩人什麼感情

5樓:枚又夏橋樂

這兩首詩都運用了詠物

言志法。詠物言志是指通過對客觀事物的具體描繪以述志抒懷,即所謂「應物斯感,感物吟志」(《文心雕龍》)。它要求作者選擇的客觀事物與他想表達的主觀志趣必須契合交融,能給人以藝術感染和思想啟迪。

 《菊》、《畫菊》都是通過對「菊」的具體描繪以述志抒懷。《菊》抒發作者不求高位,不慕榮利,只求有益於人的高貴志向。《畫菊》表現了堅守大義,寧死不屈的崇高民族氣節。

6樓:茅仲舒衛情

是鄭思肖的嗎?我覺得運用了託物言志的手法,抒發了作者強烈的愛國情懷。

7樓:紫姍林家

鄭思肖的這首畫菊詩,與一般讚頌菊花不俗不豔不媚不屈的詩歌不同,託物言志,深隱詩人的人生遭際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內涵的菊花詩。

《畫菊》這首詩體現了詩人什麼的品質?

8樓:班門弄斧

《畫菊》這首詩採用了託物言志的表現手法,表達了詩人堅守高尚情操、寧死不向元朝投降的民族氣節及鬥爭精神。

附:畫菊 鄭思肖

花開不併百花叢, 獨立疏籬趣無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風中。

9樓:百度使用者

【畫菊】

花開不併百花叢

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風中

《畫》這首詩的內容《畫》這首詩是什麼意思?

從詩中的描述來看,畫中有山 水 花 鳥都是典型的中國畫題材,而且肯定是一幅畫得相當逼真 傳神的作品。作者通過文字的描述,把一幅本是靜止的畫變成了一幅美麗的風景卷軸展現出來 蒼翠的山,流動的水,綻放的花,歡鳴的鳥,一派鮮活的景象,把讀者引入了無限的遐想之中。當讀者從遐想中回到現實的時候,才發現,畫中的...

畫這首詩是什麼意思《畫》這首詩的詩意是什麼?

畫 這首詩描寫的是自然景物,讚歎的卻是一幅畫。原文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譯文 在遠處可以看見山有青翠的顏色,在近處卻聽不到流水的聲音。春天過去了,但花兒還是常開不敗,人走近了,枝頭上的鳥兒卻沒感到害怕。畫 這首詩的意思是 在遠處可以看清山有青翠的顏色,在近處卻聽不到流水的...

怎樣畫山行這首詩的簡筆畫山行這首詩描繪的是一幅怎樣的圖畫

先在右下角畫上一些楓葉,再畫一個詩人,後面停著馬車,順著畫出山路以及上面的石階,路邊畫上山石和草叢,繼續畫楓葉,空白處畫一個卷軸,上面寫上 山行 這首詩,最後給畫面塗上好看的顏色,簡單的詩配畫就畫好啦。具體畫法步驟如下 1 先在右下角畫上一些楓葉,再畫一個詩人,後面停著馬車。2 然後順著畫出山路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