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大MTI改教材了金元浦的《中國文化概論》怎麼複習啊?謝

2021-03-03 22:26:34 字數 5778 閱讀 9365

1樓:諸np鰜猏

應該說差距還蠻大的吧,以前的書裡面的內容基本都是識記的東西,而現在的《中國文化概論》理論性很強,自然理解的東西也多了,而且排版也與之前的完全不同,不再按照時間年代劃分,比如這本會有專門的章節說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特徵、思維方式、文學、藝術、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等等。 檢視原帖》

滿意請採納

《中國文化概論》張岱年版的,課後題答案

2樓:匿名使用者

書本緒論習題

一、為什麼說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答:文化的實質性含義是指:人化或人類化,即人類主體通過社會實踐活動,適應、利用、 改造自然界客體而逐步實現自身價值觀念的過程。

其體現即有自然面貌、形態、功能的不斷 改觀;也有人類個體與群體素質的不斷提高和完善。

二、怎樣理解廣義文化與狹義文化的聯絡和區別?

答: 廣義的文化,著眼於人類與一般動物,人類社會與自然界的本質區別,著眼於人類卓立 於自然的獨特的生存方式,其涵蓋面非常廣泛,所以又被稱為大文化。 狹義的文化排除人類社會——歷史生活中關於物質創造活動及其結果的部分, 專注於精 神創造活動及其結果,主要是心態文化,又稱「小文化」。

三、文化結構的四層次包括哪些內容?

答: 對文化的結構解剖,有兩分說,即分為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 有三層次說,即分為物質、制度、精神三層次; 有四層次說,即分為物質、制度、風俗習慣、思想與價值。 有六大子系統說,即物質、社會關係、精神、藝術、語言符號、風俗習慣等。

(注意:這裡 還是記住為好,六大系統可簡記為:社語俗物精藝)

四、怎樣認識和評價中國傳統文化?

答: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歷史的結晶,具有歷史性和現實性,不是博物館裡的陳列品, 傳統文化所蘊含的、 代代相傳的思維方式、 價值觀念、 行為準則、 一方面具有強烈的歷史性、 遺傳性;另一方面具有鮮活的現實性、變異性,它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今天的中國人,為我 們開創新文化提供歷史的根據和現實的基礎。

第一章 中國文化的歷史地理環境

一、歷史上哪些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形成和發展產生過較大的影響?舉例說明。

答: 黃河中下游一帶是是中國歷史上百姓生存和繁衍的最適宜地區, 在中國占主導地位的 傳統文化,無論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農業生產的基礎上的,它們形成於農業 區,也隨著農業區的擴大而傳播。農業文明對中國文化的延續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2 地理環境對中國文化多樣性的影響主要表現為, 地理障礙對人類活動、 特別是交通運 輸的影響。不同的地理環境與物質條件,形成了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方式與思想觀念,受到 了不同程度的外來文化影響。 3 地理障礙對文化的傳播有很大的影響, 也使中國的不同地區所受的外來文化影響和影 響程度各不相同。

4 地理環境對開放與封閉的影響是相對的, 首先, 不存在絕對的開放或封閉的地理環境; 其次在不同的生產力條件下, 影響的程度是不同的; 再次自然地理環境也不是決定開放與否 的唯一條件,海洋並不是開放的唯一途徑。 5 中國歷史上確實長期缺乏開放的動力, 但從某種意義上說, 根本的原因並不是地理阻 隔,而是中國的地理條件過於優越。

二、為什麼同樣的地理因素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會起到不同的作用?

答:地理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當然也是人類意識或精神的基礎。因此, 地理環境對人類和人類社會所起的作用是具有一定的決定意義的, 但是在具體的時間和空間 範圍內,地理環境在起決定作用的同時,也給人類的發展保留著相對廣泛的自由, 因為:

第一,它並沒有規定人類從產生到消亡的具體過程、方式和時間; 第二,它並沒有確定物質和能量的轉化和傳遞的具體過程、方式和時間; 第三,人類只要不違背它的內在規律,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利用這一環境,實現對自身 有利的物質轉化和能量傳遞。 人類對地理環境的利用從來沒有達到極限, 今天離極限也還相 當遙遠。而且,不同地區、不同時間的人們對地理環境的利用程度存在著相當懸殊的差異, 利用的方式也迥然不同。

這就是同樣的地理因素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會起到不同的作用。

第二章 中國文化植根的經濟基礎

一、中國傳統社會的農耕經濟有哪些特點?

答:中國農耕經濟體制下的經濟成分是多元化的, 從縱的方面講, 它始終保留著各個歷史發 展階段的經濟成份;從橫的方面講,它是與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聯絡在一起的。中國的農耕 經濟並不僅僅是農業生產,它還包含著手工業、商業等多方面的經濟成份。

到了封建社會晚 期, 商品性農業和為市場而生產的手工產品更在農家經濟中佔據重要地位。 以農耕經濟為主 的中華文明是一種主張和平自守的內向型文化。 它決定了中國的海洋**不可能是向外擴充套件 的外向型經濟,而是一種內斂型經濟。

海洋**僅僅是農耕經濟一種補充形式而已。

二、宋明以來中國社會經濟為何長期遲滯不前?

答:1 戰亂、人口增長與生產發展的雙重失調; 2 中國早熟的**集權制形成了龐大的官僚體系, 該體系即是**集權政體的運轉工具, 又 是剝削下層民眾和腐蝕國家政治的重要因素; 3 經濟剝削,特別是對工商業經濟的剝削; 4 保守的社會意識形態,導致社會安於現狀,缺乏遠見和開拓精神; 5 中國古代社會的政治佈局導致商業對**的依賴性和商人性格的封建依附性; 6 是為了一視同仁而對富庶地區進行剝削也阻礙了先進地區的商品經濟發展。 (簡記:

官僚 體系的剝削對工商業經濟剝削保守不前平均主義商者依附)

第三章 中國文化依賴的社會政治結構

一、在宗法制度影響下中國傳統社會結構的特徵是什麼?

答:宗法制度影響下中國傳統社會結構的特徵有四:一是家天下的延續,一部中國史,就是 一部家族統治史;二是封國制度不斷;三是家族制度長盛不衰;四是家國同構。 (簡記:家 族國構)

二、中國君主**制度有些什麼特點?

答:中國君主**制度的特點有四:一是以武力為先導,控制宗教勢力,**時間漫長; 二是經濟基礎穩固,土地國有和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維護了**者的統治; 三是君主****集權走向極端, 以皇帝與以丞相為首的百官共同決策的機制逐步被皇帝獨 斷所取代; 四是對人身控制嚴密。

(簡記:武控長經基固專極端人控嚴)

三、中國傳統社會政治結構對中國文化有何影響?

答:1 是社會結構的宗法型特徵導致中國文化形成倫理型正規化。 其正面價值是使中華民族凝 聚力增強,注重道德修養,成為禮儀之邦;其負面影響是使三綱五常的倫理說教,「存理滅 欲」修身養性和排外心理等成為中國文化健康發展的障礙。

2 是中國社會結構的**型特徵導致中國文化形成政治型正規化。 其正面價值是造就了中 華民族的整體觀念、 國家利益至上的觀念和民族心理上的文化認同; 其負面價值是使國人存 有嚴重的服從心態,對權威和權力迷信,缺乏個人自信心。 3 是宗法與**相結合, 在政治上表現為儒法合流, 在文化上反映為倫理政治化和政治 倫理化,突出地表現為內聖外王的心態,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和追求。

第四章 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歷史

一、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在中國文化史上居有什麼樣的地位?

答: 百家爭鳴是指春秋戰國時期知識分子中不同學派的湧現以及各流派爭芳鬥豔的局面。 所 謂「諸子百家」 ,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

其次有陰陽家、雜家、名家、縱橫 家、兵家等。百家爭鳴是中國教育思想史和學術史上空前繁榮和極為活躍的一次盛會。史學 教育家孫培青先生稱「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及其思想成果,堪稱中國思想學術發展的重 要源泉」 。

百家爭鳴同時也反映了當時社會激烈和複雜的政治鬥爭, 主要是新興的地主階級 和沒落的奴隸主之間的階級鬥爭。 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是我國學術發展的重要階段, 奠定了以後中國文化的發展基礎, 決定其發展方向。 我們現在所處的社會主義所推崇的傳統文化就是百家爭鳴的思想精華。

秦 朝所採用的治國思想是法家的思想, 從漢朝開始確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 以後各朝都以 儒家為正統的思想。法家、儒家都是百家中的大家。百家爭鳴為各朝代的統治者提供了各種 治國思想,也開闢了多元文化的先河。

可以說,百家爭鳴的精華部分的組合是我國文化發展 的源泉。 百家爭鳴的影響一直貫穿與整個歷史發展的程序,雖然自漢開始,儒家正統。此後歷代 都以儒為主流。

但是,百家爭鳴的思想依然存在,只不過是融合進儒家的思想當中去了。儒 家思想隨著改朝換代的歷史程序,不斷完善自身的特點。為了符合統治者的治國需要,儒家 思想必須不斷的補充新的內容,而這些部分絕大多是從百家爭鳴的精華中取得。

可以說,儒 家的思想是百家爭鳴的一個濃縮。 綜上所述, 百家爭鳴自出現的時代起一直到現在, 其所產生的影響都是不容忽視的, 2000 多年中國古代文化學術發展的道路、 特點及其中的各種問題、 思想都可以從先秦百家爭鳴中 追溯到其源頭。可見,百家爭鳴在中國文化中是起著基礎性作用的。

二、儒學是怎樣崛起而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意識形態的?

答:它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如何? 1 社會大變革,為思想家們發表自己的主張提供了歷史舞臺。

由於戰爭不斷,在戰爭中 衰敗的諸侯大臣們,他們畜養的家庭文人樂師流落四方,促使了學術下移,形成了從「學在 官府」到「學在四夷」的轉變。因而形成了諸子百家。諸子百家紛紛著書立說,廣收門徒,互 相爭辨成為可能。

儒學就是在這個時候興起的。 2 禮崩樂壞的社會大動盪, 使士階層迅速崛起。 士階層的崛起意味著一個以「勞心」為務, 從事精神生活創造的專業文化階層從此形成。

在周代,統治者分為四個等級,天子、諸侯、 卿大夫、士,士是處於最低層的統治者。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士取得了獨立的地位,再加上 諸侯爭霸,渴求人才,養士之風大盛,更助長了士階層的聲勢。而儒學造就了大量的人才。

3 儒學的思想是仁政,符合當時的時代要求,有利於統治階級維護其統治。 4 竟相爭霸的諸侯列國,尚未形成統一的文化觀念。而儒學為統治階級所用,為其打擊 其他學術提供了有力的條件。

5 宮廷儒學文化**周遊列國,走向民間,推動了私人學術集團的興起。也進守舊而又 維新, 復古而又開明, 這樣一種二重性的立場, 使得儒家學說能夠在維護禮教倫常的前提下, 一手伸向過去, 一手指向未來, 在正在消逝的貴族分封宗法社會和方興的封建大一統宗法社 會之間架起了橋樑。一步促進了儒學的峰起。

儒學誕生於諸子蜂起、學派林立的年代,儒學 與其他學說既對立又互補,相反相成,互相激盪,從而從客觀上推動了中國文化的發展。由 於儒學思想的精華,更是促進了後代多家思想的興起,崛起一股

股新的文學思潮。

三、試比較唐代文化與宋代文化有何不同,並思考唐宋間文化轉型的社會經濟原因。

答:所謂唐型文化, 是一種相對開放、 外傾、 色調熱烈的文化型別, 李白的詩, 張旭的狂草, 吳道子的畫,無不噴湧奔騰著昂揚的生命活力。昭陵古雕中雄偉健偉、神采飛揚的「八駿」 透露出大氣盤旋的民族自信。

而宋型文化則是一種相對封閉、內傾、色調淡雅的文化型別。 這一時期的各種文化樣式無論是哲學、文學、藝術還是社會風氣,都在不同程度上浸潤著宋 型文化的特有風貌。 原因:

唐朝的建立是經過幾百年的戰亂後,人口數量急劇減少,土地大量荒蕪。而且再 加上當時的民族成分複雜,這樣這個思想較為沒有束縛,所以多種思想可以百家爭鳴,國家 的環境較為好。 所以當時社會的思想還是比較開放, 文化較為有活力。

對於變革也看得很開。 而宋朝,人口已經很多了,而且儒家思想已經基本確立,民族較為單一。隨著人口的增加, 思想的單一,宋朝的文化也日趨保守。

人口的增加,使得國家必須將重點放在統治人民,保 證人民正常的生活,對於變革則始終是否定的態度,因為面對如此龐大的人口,任何小變革 都不是小事情。所以才有了儒家思想的標榜,儒家思想反而在影響民族文化,於是就產生宋 朝的文化,從而影響中國 1000 年。 唐朝的思想還是比較開放,文化較為有活力。

對於變革也看得很開。而宋朝,人口已經 很多了,而且儒家思想已經基本確立,民族較為單一。隨著人口的增加,思想的單一,宋朝 的文化也日趨保守。

人口的增加, 使得國家必須將重點安史之亂引發了潛藏已久的種種危機, 以楊炎兩稅法的財政改革為法律標制, 中國封建社會經濟結構發生了巨大變遷。 土地國有制 ——均田制崩解,庶族地主經濟與小自耕農經濟迅速發展,直到佔據社會經濟的主體地位。 與社會政治、經濟格局變遷的大勢相呼應,中國文化從唐型文化轉向宋型文化。

四明清文化與以往比較出現了哪些新的因素? 1 空前嚴厲的文化**,突出表現在***的盛行,文化**主義空前強化,程朱理學佔統 治地位; 2 早期啟蒙思潮, 3 古典文化的大總結,開始對中國傳統科技進行總結 4 多名族文化融合和中外文化交匯

褲子腰和褲腿大了怎麼改,褲子腰大了怎麼改

您好 如果腰圍差的不是太大的話,可以將褲腰拆下來後,在一些摺子的部位加大摺子的量即可!如果差的太大,就需從後中間部位,褲子的兩側這些重要的位置往裡面加大縫分,如果還是不行就需要同時增加摺子的量,來打到要求!一般來說,上述修改對於差了10釐米以內的腰圍都能解決掉。如果還是差的很大,那就需要全部拆了,重...

褲子大了可以修改嗎請問要去什麼店改

買褲子的地方就可以,裁縫店 有些乾洗店也可以做 裁縫店或者一些小的製衣店 褲子改長 改短 改肥 改瘦,學會這幾招,再也不用去裁縫店了!如果 買來的褲子大了或者長了可以拿去店裡改一下嗎 有什麼不可以的。改一下就三五塊錢的事。你要是換還得自己出運費,即使有運費險,那個最多補10塊,也不夠你的運費。所以改...

連衣裙大了可以改小嗎 具體怎麼改呀

連衣裙大了可以改小。建議去裁縫店改小,不要自己動手,以免造成衣服的毀壞。連衣裙的保養與護理如下 1 建議不要將雪紡連衣裙長時間的懸掛,因為雪紡面料一般而言是比較的柔軟鬆弛,除非連衣裙裡面新增了定型材質,否則長時間懸掛會導致雪紡連衣裙下垂變形,失去原有的身形。如果長時間不穿,建議疊好後平放於衣櫥。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