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你離開學校之後還剩下什麼是誰說的

2021-03-03 22:23:39 字數 5357 閱讀 8123

1樓:風_西紅柿

你好,原話是:在你離開學校後忘記了學到的一切,最後剩下的就是教育。——是愛因斯坦

逝世前一個月,正值母校蘇黎世工業大學成立一百週年,愛因斯坦應約為之寫紀念文章。在文章中,他沒有為母校捧場,反而是以親身經歷批評了學校教育體制的不合理。他回憶說,入學以後,他很快發現自己不具備做一個「好學生」所需要的一切特性,諸如專心於功課,遵守課堂紀律,認真記筆記和做作業等等。

因此,他便始終滿足於做一個有中等成績的學生,而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東西上,「以極大的熱忱在家裡向理論物理學的大師們學習」。

他接著回憶說,畢業以後,他感到極大幸福的是在專利局找到了一份實際工作,而不是留在學院裡從事研究。「因為學院生活會把一個年輕人置於這樣一種被動的地位:不得不去寫大量科學**———結果是趨於淺薄。

」他在專利局一干就是七八年,業餘時間埋頭於自己的愛好,這正是他一生中「最富於創造性活動」的時期。

據我所知,愛因斯坦的經歷絕非例外。不論在科學領域,還是在哲學、文學、藝術領域,幾乎所有的天才人物在學校讀書時都不是「好學生」,都有過與當時的教育制度作鬥爭的經歷。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他們的成才就是擺脫學校教育之束縛而爭得自主學習的自由的歷史。

愛因斯坦在晚年時異常關心教育問題,我認為可以把這看做這位偉人留給人們的最重要的精神遺囑。他不是那種拘於某個特定領域的科學工作者,而是一個對精神事物有著廣泛興趣和深刻理解的大思想家。他十分清楚,從事任何精神創造的基本因素是什麼,因而教育應該為此提供怎樣的條件。

在他的有關論述中,我特別注意到兩個概念。一是「神聖的好奇心」,即**未知事物的強烈興趣,以及在這**中所獲得的喜悅和滿足感。另一是「內在的自由」,即不受權力和社會偏見的限制,也不受未經審查的常規和習慣的羈絆,而能進行獨立的思考。

如果說前者是每個健康孩子都有的心理品質,那麼,後者是要靠天賦加上努力才能獲得的能力。在一切偉大的精神創造者身上,都鮮明地存在著這兩種特質。這兩種特質的保護或培養都有賴於外在的自由。

因此,學校教育的主要使命就是提供一個自由的環境。對兩者,愛因斯坦感嘆道:「現代的教育方法竟然還沒有把研究問題的神聖好奇心完全扼殺掉,真可以說是一個奇蹟。

」今天,現行教育體制的弊病已經引起了社會的廣泛注意。但是,完全可以預料,由於種種原因,情況的真正改變將是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一代代的學生仍然會不同程度地深受其害。

有鑑於此,我想特別對學生們說:你們手中畢竟掌握著一定的主動權,既然在這種有弊病的教育體制下依然產生出了許多傑出人物,那麼,你們同樣也是有可能把所受的損害減少到最低限度的。為了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像愛因斯坦那樣,要善於向現行教育爭自由,不要去做各門功課皆優的「好學生」,而要做一個能夠按照自己的興趣安排學習計劃的「自我教育者」。

在我看來,一個人在大學階段培養起了自主學習的興趣和能力,找到了真正吸引自己的學科方向和問題領域,他的大學教育就可以說是出色地完成了,這一收穫必將使他終身受益。

為了明白這個道理,你們不妨仔細琢磨一下愛因斯坦引用的一個調皮蛋給教育所下的定義:「如果你忘記了在學校裡學到的一切,那麼所剩下的就是教育。」

如何做一個懂教育的家長

2樓:匿名使用者

1、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家庭教育理念應該是符合孩子身心發展規律的、利於孩子健康成長、快樂成長的理念。

(1)由「以智育人」觀念向「以德育人」觀念轉變。作為家長,只重視孩子的智育,而忽視孩子的德育,是非常不可取的。關注孩子的全面發展,是家長對孩子教育成功的所在。

(2)由「家長制」觀念向「民主制」觀念轉變。家長要多從孩子的角度出發,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瞭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民主、平等地對待孩子,這樣會使孩子更加信任家長,願意與家長溝通,願意把自己的心裡話告訴家長,與家長成為無話不談的知心朋友。

(3)由「經驗型」觀念向「科學型」觀念轉變。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不能只依賴自己的經驗,要有科學的育人觀、成才觀、發展觀,家長要善於從多種途徑獲得正確的教育觀念,只有思想上正確了,才能在行動上正確地面對孩子、教育孩子,這樣才能使孩子健康地成長。

2、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良好的家庭環境是孩子成才的關鍵之一。所謂「良好」,並不是指家庭有多富有,而是指家長為子女營造了良好的成長環境。

家長應當從自己做起,為孩子的成長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

(1)建立溫馨、和諧、親切的家庭氛圍。和諧的家庭氛圍是孩子健康成長不可缺少的條件。首先,要搞好夫妻關係以及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其次,處理好家長與孩子之間的關係。

(2)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家長在生活作息方面的一些習慣,往往會成為了孩子的習慣。因此,家長要為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制度,做到生活有規律。

家長首先要做到按時起床、睡眠,科學地分配一天的學習、作息時間,完成各自分擔的家務。其次,注意培養孩子按時入睡的習慣。要培養孩子按時起床的習慣,如果孩子晚上睡得早,有了充足的睡眠時間,第二天早晨是容易被喚醒的。

(3)形成健康、文明的家庭生活情趣。家庭中的文化環境對孩子的成長具有極其重要的薰陶作用。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識地培養文明、健康的生活情趣,如關心時事、熱愛科學、愛好文藝、參加體育活動、注重文化修養和語言文明等。

(4)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父母在教育孩子時不僅要言傳,更要身教,一定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影響和教育孩子,努力提高自身的修養,以身作則,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的,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的威信,才能獲得孩子的信賴和尊重,達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3、建立友好的親子溝通關係。家長應努力創設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圍和親子關係,讓孩子感受到溫暖、關心,更重要的是感到被尊重和被欣賞。平等尊重、換位思考、積極傾聽、友善關注是開啟孩子心扉、構建親子溝通橋樑的重要基石。

4、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使孩子學會做人。如果人做不好,學問也很難做好,事業成功就無從談起。

一些孩子人格上有缺陷,比如心理問題突出,厭學情緒嚴重,自主意識淡薄,抗挫耐力脆弱,道德品質低下,罪錯比率上升等,就是家長不注重人格教育的結果。

3樓:家教丶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好的老師。因為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基礎,直接影響了一個人的個性、品德、愛好、才能等。但很多家長都說這個「老師」太難當,教育孩子不容易!

做一個稱職的家長確實不容易。但是不是就真的不能改善這種狀況呢?做一個好家長有沒有捷徑可走呢?

捷徑或許沒有,但規律還是有的。 正確的做法是: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建立友好的親子溝通關係,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

只有遵循這四原則,才可能成為一個「懂教育有方法」的好家長。這也是本書的宗旨和主要內容。 原則一:

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 現在大多數家長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在激烈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但他們對家庭教育的理解卻不到位,往往是熱情有餘、急功近利,結果卻事與願違、事倍功半,究其主要原因還是家長的教育理念滯後,甚至有些教育理念違背了孩子成長的規律,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家庭教育理念應該是符合孩子身心發展規律的、利於孩子健康成長、快樂成長的理念。下面的一些教育理念應該引起家長的重視和借鑑。

由「以智育人」觀念向「以德育人」觀念轉變 現實生活中大多數家長受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重視孩子文化知識的學習,無論孩子喜不喜歡,一律強求、逼迫孩子就範。家長捨得精力、財力和物力,買大量的輔導書,報大量的補習班,搞得孩子精疲力竭。相對比,家長對孩子的品德教育卻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不肯在德育方面花費心思和時間。

例如,有不少名牌大學的學生做出了不符合社會道德規範的事情,甚至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向黑熊潑硫酸,虐貓事件,馬家爵**地殺害同學等,給人們留下的思考是很深刻的。作為家長,只重視孩子的智育,而忽視孩子的德育,是非常不可取的。關注孩子的全面發展,是家長對孩子教育成功的所在。

由「家長制」觀念向「民主制」觀念轉變 大多數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喜歡居高臨下、盛氣凌人,對待孩子多訓斥、說教,少傾聽、溝通,對孩子的辯解一概置之不理,扼殺孩子的申辯權利。在家庭教育中,樹立家長的威嚴固然重要,但家長的威嚴並不是要讓孩子事事都得聽從家長的,對家長要絕對服從,而是要在平等交往的基礎上,讓孩子對父母產生一種尊重、信賴的情感。家長要多從孩子的角度出發,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瞭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民主、平等地對待孩子,這樣會使孩子更加信任家長,願意與家長溝通,願意把自己的心裡話告訴家長,與家長成為無話不談的知心朋友。

由「經驗型」觀念向「科學型」觀念轉變 有一種說法值得家長們警惕——「現在做什麼工作都要考證上崗,而唯獨做父母不需要考證。」這說明家長在教育子女方面沒有經過系統的學習,只是憑藉經驗教育子女。有些經驗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幫助的,但也有很多經驗對孩子的成長毫無益處。

例如在對孩子性知識的教育方面,中國的父母要麼是避而不談,要麼是三言兩語,不痛不癢地打發孩子的問題;還有的父母編了一些謊言來搪塞孩子,說孩子是從垃圾堆裡撿回來的,等等。這種不科學的教育方式容易使孩子對性知識的瞭解產生神祕感,或者是誤入歧途。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不能只依賴自己的經驗,要有科學的育人觀、成才觀、發展觀,家長要善於從多種途徑獲得正確的教育觀念,只有思想上正確了,才能在行動上正確地面對孩子、教育孩子,這樣才能使孩子健康地成長。

原則二: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良好的家庭環境是孩子成才的關鍵之一。所謂「良好」,並不是指家庭有多富有,而是指家長為子女營造了良好的成長環境。

但在現實中,不少家長對此不太重視,或者不知道如何為孩子營造一個好的家庭環境,致使不少的孩子生活在很差的家庭環境中。例如,有的家長對孩子動不動就又打又罵,有的家長彼此之間髒話不斷,有的家長霸道蠻橫,不孝敬老人,等等。所有這些都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因此,家長應當從自己做起,為孩子的成長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 建立溫馨、和諧、親切的家庭氛圍 和諧的家庭氛圍是孩子健康成長不可缺少的條件。

首先,要搞好夫妻關係以及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父母之間要相互關心、相互體諒、相互愛護。有經驗的父母都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在發生爭吵時儘量避開孩子,有不愉快的事情儘量不帶回家中。

其次,處理好家長與孩子之間的關係。父母要尊重孩子,儘量不板面孔,不隨意呵斥、打罵孩子。父母還要信任孩子,這是保持相互友愛的必要條件。

在這種環境中成長的孩子,他不僅愛他的家人,而且愛周圍的人,愛老師、愛小夥伴,這就為他健康成長創造了堅實的基礎。 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 家長在生活作息方面的一些習慣,往往會成為了孩子的習慣。因此,家長要為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制度,做到生活有規律。

家長首先要做到按時起床、睡眠,科學地分配一天的學習、作息時間,完成各自分擔的家務。其次,注意培養孩子按時入睡的習慣。要培養孩子按時起床的習慣,如果孩子晚上睡得早,有了充足的睡眠時間,第二天早晨是容易被喚醒的。

形成健康、文明的家庭生活情趣 家庭中的文化環境對孩子的成長具有極其重要的薰陶作用。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識地培養文明、健康的生活情趣,如關心時事、熱愛科學、愛好文藝、參加體育活動、注重文化修養和語言文明等。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人格的形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說謊話,偷東西,愛罵人等,這些不良的習慣往往來自家長的感染你一再要求孩子不要說髒話,你卻在平時滿口髒話;你頻繁地要求孩子有時間就多讀書少看電視,而你自己一有時間就看電視或打麻將;你千叮嚀萬囑咐地要求孩子要誠實守信,而你自己卻經常不守信用……怎麼可能把孩子教育好呢?父母在教育孩子時不僅要言傳,一定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影響和教育孩子,以身作則,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的,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的威信,獲達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你畢業離開學校的頭一年生活是怎樣的

當時過的特別苦,工資很低,幾個人合租在一個房子裡,工作也很累,常常加班也沒有時間收拾打扮自己,也沒有錢去買一些想要的衣服,工資交完房租之後,吃飯都是問題,也不太好問家裡要,當時還想著終於工作了給家裡一點錢呢 我做的銷售,正準備辭職,當時實習啥也不懂入了銷售的坑,現在除了工作經驗什麼都沒有,不要被銷售...

我已經離開學校了,想參加高考怎麼辦

自己複習或者參加復讀班,過了年注意你本地的高考報名時間,到時候去報名就行 你只能在社會上報名了,到當地的招生辦公室去諮詢一下吧。首先得弄個高中畢業證吧?高中只讀了一年,離開學校三年了,現在特別想參加高考,能有誰告訴我該怎麼辦嗎?這個學習經歷倒是沒有 不過你可以找找人哈 把這幾年辦成休學 然後辦准考證...

離開學校多年以後,老師的哪句話還牢牢記在你心裡?

我曾經記得小時候,有一位老師有過一句話 小考小玩,大考大玩,不考不玩 腹有詩書氣質華。我高中語文老師經常說的話。一直記得。你們的成績讓我覺得羞恥。你們不會覺得羞恥嗎?雖然我們是全校第二,可老師總是很不滿意,總是罵罵罵,說說說。你們班是整個年級最差的班,也是我教過最差的班,雖然老師這麼說,但我們班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