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了當時怎樣的社會現實,《西遊記》反映了當時怎樣的社會現實

2021-03-03 22:16:20 字數 4391 閱讀 4640

1樓:年輕中國夢

"琵琶女的淪落是不合理的社會制度造成的」。對此結論,我不敢苟同。如果說賣炭翁的悲苦根源於社會制度,我贊成,因為皇宮裡的太監強行以「半匹紅綃一丈綾」的**「賣」走了一車千餘斤的炭,即使捨不得也沒有辦法;如果說白居易的被貶反映了社會的黑暗,我依然認同,因為白居易從關心群眾疾苦的角度出發,屢次上書批判朝政,若處身於制度優越的社會,他不但不會遭貶,反而有可能升官,他的遭貶固然可以從某個方面反映出制度的不合理。

然而,細讀《琵琶行》,我未能看出琵琶女的遭遇與社會制度有什麼關係。

《西遊記》反映了當時怎樣的社會現實

2樓:匿名使用者

現實意義:書中將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諷刺和嚴肅的批判巧妙地結合的特點直接影響著諷刺**的發展。所以說《西遊記》是古代長篇浪漫主義**的高峰,在世界文學史上,它也是浪漫主義的傑作,魔幻現實主義的先驅開創者。

自《西遊記》之後,明代出現了寫作神魔**的高潮。有朱星祚的《二十四尊得道羅漢傳》,鄧志謨的《鐵樹記》、《飛劍記》、《咒棗記》、許仲琳的《封神演義》等。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25歲的和尚玄奘天竺(印度)徒步遊學。玄奘西遊他從長安出發後,途經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歷盡艱難險阻,最後到達了印度。在那裡學習了兩年多,並在一次大型佛教經學辯論會任主講,受到了讚譽。

貞觀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長安,帶回佛經657部,轟動一時。後來玄奘口述西行見聞,由**辯機輯錄成《大唐西域記》十二卷。

但這部書主要講述了路上所見各國的歷史、地理及交通,沒有什麼故事。及到他的**慧立、彥琮撰寫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則為玄奘的經歷增添了許多神話色彩,從此,唐僧取經的故事便開始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

3樓:黛妮

一、創作背景:

吳承恩生活在明代的中後期,歷經孝宗弘治、武宗正德、世宗嘉靖、穆宗隆慶、神宗萬曆五個朝代。明朝中後期的社會情況與開國之初有很大的不同,政治上階級矛盾、****以及統治階級內部矛盾不斷激化,並日趨尖銳 ;思想文化上啟蒙思想興起,人性解放思潮高漲,市民文學日益蓬勃發展,**和戲曲創作進入一個全面繁榮興盛的時期。經濟上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

二、作品簡介:

《西遊記》這本書出自明代**家吳承恩之手,出版署名華陽洞天主人。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

一、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長篇神魔**,深刻描繪了社會現實,是魔幻現實主義的開創作品。主要描寫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三人保護唐僧西行取經,唐僧從投胎到取經八十一受難,一路降妖伏魔,九九歸一,終於上了西天見到如來佛祖。取材於《大唐西域記》和民間傳說、元雜劇。

宋代《大唐三藏取經詩話》(本名《大唐三藏取經記》)是西遊記故事見於說話文字的最早雛形。

三、作者簡介:

吳承恩(約2023年-2023年),男,字汝忠,號射陽。漢族,淮安府山陽縣 人。祖籍安徽 ,以祖先聚居樅陽高甸,故稱高甸吳氏。

中國明代傑出的**家,是 《西遊記》的作者。自幼敏慧,博覽群書,尤喜愛神話故事。在科舉中屢遭挫折,嘉靖中補貢生。

嘉靖四十五年(2023年)任浙江長興縣丞。殊途由於宦途困頓,晚年絕意仕進,閉門著述。

2023年,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決定在山上茶庵處建立了吳承恩紀念館和在山下山門處建樹其石雕座像,用來紀念他。

4樓:火星上的原住民

《西遊記》在反映社會現實的內容上是豐富多彩的,它的故事是離奇曲折的,是富有社會意義的。首先,吳承恩創造了一個正面的典型人物——孫悟空。孫悟空在花果山水簾洞為王,「不服麒麟轄,不伏鳳凰管,又不伏人間王位所拘束……」。

這種自由平等的幸福生活,很合乎理想,但是暗中仍有「閻王老子」掌管著,死亡的恐怖時刻威脅著自己的族類。於是孫悟空才決心去求仙學道,希望能夠「跳出輪迴網」。後來學道成功,回到家鄉,剿滅了欺壓自己同類的「混世魔王」。

接著為了防禦**的敵人的侵略,為了保障自己快樂國土的永遠幸福,就練兵習武,加強軍事力量,向東海龍王借取兵器,又迫使冥王勾銷名號,永遠不歸他們管轄。這裡說明孫悟空是不甘心在凶惡的統治者的魔掌下過奴隸式的悲慘生活,而堅決地採取實際行動來掙脫身上的枷鎖,試圖得到幸福美滿的生活。這種要求,正是反映了當時廣大勞動人民的思想。

後來,玉皇大帝為了防止孫悟空在下界「叛亂」,兩度把他騙進天宮,但由於孫悟空不甘受那令人感到窒息的冷酷待遇,不願在統治者的輕蔑、玩弄、**下討生活,就毅然決然,兩次大鬧天宮。在最後一次,他採用智巧而迅速的手段,擾亂了盛大的蟠桃會,偷吃了老君的仙丹,然後回到花果山。第四章《西遊記》啟示錄這種舉動,表明了孫悟空對神仙世界最高統治者的禮儀﹑身份制度的極其蔑視與尖銳諷刺,也就是表明了孫悟空的反抗精神得到了高度的發展。

孫悟空這次大鬧天宮,雖然完全是一種出於憤激的自發舉動,但他仍然是有一定的政治目的,當如來佛責問他時,他明確地表示要奪取玉皇大帝的寶座:「常言道:『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

』只教玉皇大帝搬出去,騰天宮讓與我,便罷了;若還不讓,永不安寧!」在這裡,孫悟空所說的話,並不能單純體會為爭奪玉皇大帝的寶座,而是意味著封建社會裡災難深重的人民,試圖通過暴力鬥爭,推翻那壓在頭上的大山——封建統治,而創造一種不受壓迫、不受奴役的生活;其次,孫悟空提出「皇帝輪流做」的主張,強有力地駁斥了封建地主階級的所謂帝王是天生下來統治人民的反動正統觀念,並體現了人民對新政治的朦朧追求。

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故事,並不完全是吳承恩隨意虛構的,而是有時代背景作為他創作的藍本。我們知道:明武宗時,如火如荼的農民起義在國內已爆發了。河北文安的劉

六、劉七的隊伍,自畿輔(北京附近)攻入山東、河南,轉入湖廣(湖南、湖北)、江西,又北上攻入河北,轉入山東,縱橫數千裡,官軍莫敢抵擋;同時江西有王鈺

五、毛浩

八、何積欽,四川有遷瑞等起義。這些農民起義的隊伍,似暴風雨般地掃蕩了明朝的大半疆域,嚴重地打擊了腐朽的封建統治。明朝統治者為了對付這些起義軍,施展了極其殘暴的手段,如明軍統帥馬中錫,在配合圍剿的方略下,曾招安劉

六、劉七,結果未成功。經過多番的激烈戰鬥,起義軍雖先後被明朝統治者血腥地鎮壓下去,但起義軍轟轟烈烈的業績和正義的呼號,卻震撼了整個時代人們的心魂,給予作家們以深刻和廣闊的創作題材。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故事,正是通過奇幻的形式,反映著當時的社會面貌。

5樓:你敢欺負同學

朝廷**,腐敗**嚴重,叛亂四起,缺少英雄領袖

《朝花夕拾》 反映了當時怎樣的社會現實?

6樓:黛妮

一、《朝花夕拾》的原名是叫做《舊事重提》,是對逝去歲月的回憶,有

真摯的情懷,有無奈的感傷。記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時求學的歷程,追憶那些難於忘懷的人和事,抒發了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作品在夾敘夾議中,對反動、守舊勢力進行了抨擊和嘲諷。

將往事的回憶與現實的生活緊密地結合起來,充分顯示了作者關注人生、關注社會改革的巨大熱情。是「回憶的記事」(《三閒集·〈自選集〉自序》),比較完整地記錄了魯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經歷,生動地描繪了清末**初期的生活畫面,是研究魯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及當時社會的重要藝術文獻。這些篇章,文筆深沉雋永,是中國現代散文中的經典作品。

二、內容簡介:

此文集作為「回憶的記事」,多側面地反映了作者魯迅青少年時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經過。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時代在紹興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後三篇敘述他從家鄉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學,然後回國教書的經歷;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種種醜惡的不合理現象,同時反映了有抱負的青年知識分子在舊中國茫茫黑夜中,不畏艱險,尋找光明的困難歷程,以及抒發了作者對往日親友、師長的懷念之情。

三、作者簡介:

魯迅(2023年9月25日-2023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2023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曾評價:

「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

7樓:匿名使用者

朝花夕拾原為《舊事重提》,是魯迅先生唯一一部回憶性散文集,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主要反映當時封建愚昧的社會現狀以及魯迅先生對此的不忿。其中比較著名的幾篇

《阿長與《山海經》——懷念長媽媽

《二十四孝圖》——批評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

《五猖會》——描繪封建家長對兒童的壓制和摧殘

《無常》——描繪迷信傳說的勾魂使者,諷刺了當時自稱「正人君子」的軍閥統治文人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寫作者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以及兒童時代對自然的熱愛,寫出了對百草園的喜愛以及對三味書屋的學習生活的感受。

《父親的病》——揭露庸醫害人的實質

《瑣記》——介紹魯迅先生衝破封建束縛,追求新知識,離家求學的一段故事

《藤野先生》——寫最使魯迅感激的日本老師和棄醫從文思想轉變的重要原因

西遊記裡的紅孩兒反應了當時的怎樣的社會現實

西遊記 的作者是帶著一種強烈的入世精神觀照筆下的神幻世界,因此,對於社會現實有所揭露和批判。本文中,山神土地所受的種種盤剝,其實影 現實中豪強霸佔一方,巧取豪奪,令民不聊生的現實,而作者嘲笑算命不通的 卯酉星法 嘲笑敗家的 紅百萬 變作 紅十萬 諷刺親戚之間 三年不上門,當親也不親 的世態炎涼,也體...

高爾基的《童年》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

童年 是高爾基自傳體 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早在19世紀90年代,高爾基就有撰寫傳記體作品的念頭。在1908年至1910年間,列寧到高爾基所在的義大利卡普里島公寓所做客,高爾基不止一次地向他講起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的生活。有一次,列寧對高爾基說 逗您應當把一切都寫出來,老朋友,一定要寫出來 這一切都是富有極...

《西遊記》作者當時的創作背景,《西遊記》的作者介紹及創作背景是什麼

吳承恩 約1500 約1582 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淮安府山陽縣 今江蘇淮安 人。我國明代著名 家,他所創作的 西遊記 為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吳承恩出生於一個由下級官吏淪落為小商人家庭,他的父親吳銳性格樂觀曠達,奉行常樂哲學,為他取名承恩,字汝忠,意思希望他能讀書做官,上承皇恩,下澤黎民,做一個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