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魯迅先生對傳統文化的批判態度

2021-03-03 22:11:57 字數 5218 閱讀 9510

1樓:飛躍八十八重天

沒有去深刻了解的一切批判不過是自以為是。適應當時社會的需求時就算是廖論也會當成真知。

如何看待魯迅先生對傳統文化的批判態度

2樓:匿名使用者

魯迅是有超越性的思想家,去世幾十年了,但他所思考、所焦慮的問題,有些至今仍然纏繞和警示著我們。據說,英國人寧肯失去英倫三島,也不能不要莎士比亞,這是形容一種文化象徵的重要性,英國人乃至很多的西方人已經把莎士比亞這樣的經典當作民族精神的依持,當作生生不息的解讀各種基本文化命題的精神源泉。魯迅先生對於我們民族的現代文化,也有著類似於莎士比亞之於西方文化的經典價值,而且魯迅先生對於傳統文化的批判與思考,其影響價值是更為現實的。

現在網上和報刊上不時能看到顛覆魯迅的議論,有的學者也對魯迅持否定性的批評態度。因此對於魯迅先生對傳統文化的批判態度的認識上我們每個人應當做到客觀而且深入。

如何看待魯迅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

3樓:半島鐵盒的暗號

並不偏激.

我們需要考察的是,魯迅批判中國文化是從哪個角度批判的,批判的是什麼東西?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是儒家學說,儘管儒家學說本質上是一種人生修養的智慧,但是被異化為統治工具之後,就有一種基本的觀點,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三綱」的觀點建立了基本的人間統治秩序。「君為臣綱」是社會關係的秩序,「夫為妻綱」是男女家庭關係的秩序,「父為子綱」是父子血緣關係的秩序。

這「三綱」或許不是儒家思想的本來面目,但至少在宣傳和接受的角度,是為社會上層所大力宣傳、為普通民眾所普遍接受的價值觀念。這裡麵包含著君權本位、男權本位和長者本位的基本思想,而這些與五四新文化運動所倡導的科學與民主精神相左,更與魯迅畢生所追求的精神自由和個性解放背道而馳。自然地,魯迅要對這些禁錮精神自由、壓抑個性解放的傳統文化中保守腐朽的方面大加鞭撻。

鞭撻的文章最著名的要數《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和《我之節烈觀》。《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抨擊了「父為子綱」的倫理秩序,反對強調父對子的恩,提出父親對兒子並沒有恩,相反,父親對兒子是有義務的,因此父子不存在隸屬關係。應該強調的是家庭成員之間人格上的平等。

只有在人格平等的基礎上,才能有出於天性的愛,才可能有精神的自由。《我之節烈觀》更對中國傳統觀念中要求女子節烈提出質疑,認為這是違揹人的本性的,對人對己對國家都沒有任何好處,是不道德的。這是對男權思想的批判,也是對人的天性的維護。

魯迅還批判過《二十四孝圖》,對所謂「孝道」對人性的扭曲進行了毫不客氣的抨擊。至於對「君為臣綱」所塑造的中國人的奴性,魯迅自始至終都不遺餘力地堅決反對,我們這裡就不贅述了。

顯而易見,魯迅對傳統的批判,不是針對傳統文化本身,而是針對傳統文化所造成的影響,是對傳統文化沉澱於民族基本價值觀念的那些負面的效果進行抨擊,並不是對傳統文化的本原進行徹底否定。魯迅所批判的不是存在於字紙中的、抽象的、士大夫知識階層的理想,而是真實地存在於民間的、被世俗化了的傳統文化觀念和民族性格。凡是實際效果不好、扭曲人性、異化人際關係、遏制個性解放、壓制精神自由的,不論是來自聖人的,還是「古已有之」的,統統要搬掉。

這麼做是為了擯除痼疾、迎接新生。

對中國文化深厚的造詣,對外國文學的精通、對自然科學的關注,都使魯迅在審視民族文化的時候,比純粹的國學大師們多了幾個參照系,他對中華民族文化的優和劣都瞭如指掌。魯迅生在一個戰亂頻仍的年代,活在一個「國將不國」的危亡時期,就好比面對一個垂死的病人,溫和的方子是沒用的,只有下猛藥才有起死回生的可能。因此,在救亡圖存的社會環境裡,在面對西方堅船利炮和物質文明的轟炸下,對待傳統文化,作為思想家而不是學問家的魯迅,首先選擇了批判,偏激的批判,以至於偏激到「少讀甚至不讀中國書」。

只有激烈地罵醒了中國人,才有可能打破國民「中華文化中心論」的清秋大夢,才有可能使我們民族意識到自己正站在毀滅的邊緣而奮發圖強、得以自保。比起那些整天一味「之乎者也」地頌揚傳統文化的人,魯迅更熱愛我們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更清醒地瞭解我們的民族

4樓:北朝

魯迅的創作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1.和他哥哥周作人一起譯作《域外**集》

2.寫作《吶喊》《彷徨》等批判性**,但也兼有文藝性3.捲入政治之後,開始變得更為犀利暴戾,以其鬥爭性的雜文為證4.

最後有所頓悟,眼光有所超脫,但這種超脫並不完全,仍有犀利的鬥爭性在其中,以《故事新編》為代表

總體看來,魯迅對於傳統文化的態度還是公正客觀的,是以一個研究者的身份去接觸的,比如他就仔細研究過中國**的流變,《中國**史略》至今影響猶在。不過作為一個鬥士的魯迅,苦於無法改變黑暗的現實,苦於無物之陣,又時常莫名的暴躁,對傳統充滿「不屑以最卑劣的心態度之」的態度,因此有時過於激進與偏激,比如對於中醫的態度。但是他的激進還是有理智的,是言之成理的,相比當時很多更加激進的人,他還是保持了獨立的思考。

至少沒有叫囂著消滅漢字。

如何看待魯迅在傳統批判中的偏激

5樓:腫麼能夠忘記

參***:

一些指責的觀點:

否定魯迅在中國現代思想史、文學史上的地位。認為他貶低中國文化,醜化中國人。

使傳統文化在「五四」斷裂了,傷了元氣。

破壞有餘,建設不足。

(一)魯迅被指責的原因

1、「五四」時期的魯迅對傳統確實是採取全面而徹底的否定態度,是一種「全盤否定」的姿態。

2、今人脫離了魯迅在否定傳統時的「語境」和真正用意,沒看到魯迅對傳統的「價值重估」。

(二)魯迅反傳統的方法和策略

1、有意偏激,以「逆反式的評判去警醒人們」。

2、全盤否定是一種策略。

中國人的性格是總喜歡調和、折衷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須在這裡開一個窗,大家一定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願意開窗了。

沒有更激烈的主張,他們總連平和的改革也不肯行。--魯迅《無聲的中國》,《魯迅全集》第四卷,第13-14頁

(三)魯迅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拓展

1、魯迅的態度:批判、繼承、轉化

2、魯迅的工作:

認真整理、研究、分析傳統文化遺產,發掘其中有用成分,整理了22部古籍;收集了大量的古代碑帖、拓片;寫出了《中國**史略》、《漢文學史綱要》等講義。

6樓:匿名使用者

一、魯迅堅持對傳統文化的批判,但並不認為自己已經或者可以割斷傳統,而是有選擇的繼承傳統

二、魯迅對傳統文化的批判,是帶有一種強烈的歷史轉折時期的時代特徵的三、在對待傳統的問題上,魯迅常才用與慣常思維不同的逆反思維四、魯迅對傳統文化的批判,實際上是對美好的一種嚮往,是出於改造國民的目的

7樓:匿名使用者

不切實際的偏激批判,註定百年之後也無力改變任何事物!

魯迅對傳統文化的批判往往表現得非常決絕,甚至偏激,應當如何看待魯迅這種態度?請結合具體的作品加以分析. 10

8樓:河雨

魯迅所處時代的**拿所謂的傳統文化來"教育"人,不符合當時社會的發展狀況,特別是2023年五四運動以來,各種新的思潮湧起.所以很大程度上在批判.

作品就多了,〈祝福〉,藥〉〈論雷峰塔的倒掉〉,特別是他的〈故事新編〉

9樓:百度使用者

沒有偏激呀你搞錯了吧。

10樓:匿名使用者

受**某失意文人影響,語出陰霾,初中老師提起過

11樓:孤獨的水手

都錯了 魯迅是有很高的貢獻的 他的文章是一種風格 我認為

魯迅到現在還是有價值的 現在的人反到更應該學習才是,不能說偏激 因為現代人沒有處在那個社會 就是飽漢不知餓漢飢

12樓:匿名使用者

不應該這樣說的,他說得很現實。那些都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事實!

如何看待魯迅對傳統文化的「偏激」

13樓:鹽山小夥啊

我認為並不偏激,他只是有著「怒其不爭」的態度和對當時中國人的麻木、冷血的狀態進行批判。他的大部分作品中都有這樣的感情。

這並不算偏激,只是他的題材多為此,他是愛國的,他想通過文字激情愛國人士的感情。當時的社會是動盪的,他針對的只是那些麻木不仁的中國人。這不是傳統文化。

他在《從百草堂到三味書屋》中對私塾,至少是不批判的,更多的是懷念。還有提到他讀《山海經》。這都能看出魯迅對傳統文化的支援。至少是不針對的。

魯迅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偏激嗎?

14樓:初夏未涼

我認為並不偏激,他只是有著「怒其不爭」的態度和對當時中國人的麻木、冷血的狀態進行批判。他的大部分作品中都有這樣的感情。

這並不算偏激,只是他的題材多為此,他是愛國的,他想通過文字激情愛國人士的感情。當時的社會是動盪的,他針對的只是那些麻木不仁的中國人。這不是傳統文化。

他在《從百草堂到三味書屋》中對私塾,至少是不批判的,更多的是懷念。還有提到他讀《山海經》。這都能看出魯迅對傳統文化的支援。至少是不針對的。

15樓:匿名使用者

偏激。比如反漢字。魯迅墮入了西方價值觀原教旨主義,標準的偏激。

16樓:難了放下

魯迅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不是一貫的,開始是偏激的,尤其對中醫。但是魯迅在經過長期的探索和實踐中逐步深味中國的傳統文化,開始針對中國文化的消極的地方針對性的反對,但是他也在深深的為了傳統文化的現代化而努力。所以我們現在接觸到的傳統文化才會那麼好,那麼值得繼承和發揚

魯迅先生的作品大多都是批判什麼的

17樓:

一針見血地在中國現代作家中,沒有哪一位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有魯迅這樣深刻而又具體,沒有哪一位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批判有魯迅這樣執著而又犀利。魯迅先生抨擊封建禮教的文字深深吸引了我,這正是他的文章魅力所在。

在《狂人日記》中,讓人看到了一個在封建禮教下人吃人的社會,不禁產生了對先生的敬佩之情。

在《藥》中,讓人感受到了長期遭受封建統治而變得愚昧、麻木之人,更讓人痛惜民眾的無知。

《故鄉》則給人展示了一個天真無邪、誠實勇敢的少年如何變成一個麻木的木偶人,讓人進一步體會到封建統治給人民造成的精神傷害。

魯迅先生對恃強凌弱者更為痛恨,他曾經憤憤地指出,「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

18樓:遠方的小亭

魯迅是我國近代著名文人,他棄醫從文,從2023年五四運動開始寫狂人日記,開始闡述自己對中國社會,文化,人世與人心的思考。

他的**大多是帶有諷刺意味的雜文,散文,重點是對當時中國現狀的思考。

19樓:寶寶的梧桐樹

諷刺了中國封建禮教和中國人的陋俗,影射人性的劣根性,如卑怯、精神勝利法、善於投機等。極具批判性.

你如何看待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是我五千年文明精華所在,現代人大多數生活節奏過快,工作和生活壓力都很大,而傳統文化中就有許多能夠幫助我們釋放身心,但又不能全盤照搬挪用,要因人因時因地而運用,而且要與時俱進,不能閉門造車。傳統文化中能夠與當代中國社會進步相適應 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要求相協調,於今 於民有用有利的傳統思想和美德...

如何看待傳統文化被商業化,傳統文化是否應該商業化

應對了古人所云 適者生存 整個局勢就是這樣的。正所謂的天助自助者 人凡事須靠自己,事在人為啊!多學習機有提升機改造自身的知識 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財富等等。所以只要找到其平衡點,即可。付費內容限時免費檢視 回答您好親,傳統文化的泛商業化傾向,將會敗壞中國幾千年來流傳下來的民俗文化精神內涵,原汁原味...

發展的現代網路文化對傳統文化的抨擊

網路自誕生以來迅速發展,已廣泛運用於科研 教育 商業等諸多領版域,對政治文明 經濟 權發展和社會文化等都廣 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它不僅是嶄新的媒介,而且已成為人們生活和社會領域的一部分,形成了一種新型的文化 網路文化。網路文化是一種不同於傳統文化的新型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形成了強烈的衝擊。中華民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