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深刻認識勞動價值論及其意義,勞動價值論及其意義是什麼?

2021-03-03 22:07:34 字數 4633 閱讀 6585

1樓:康姆勒發電機

其一,是堅持勞動價值論所代表的最廣大勞動者根本利益的立場。我們知道,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社會是一個存在不同利益主體和講求所有權的社會,一個以人和物相顛倒的形式表現出來的社會。馬克思對於這樣一個社會經濟的解剖,卻以勞動價值論開始,將其作為其餘理論的前提和賴以形成的基礎,這本身就是在宣告勞動對於財富形成的基礎性重要作用,宣告勞動者階級對於人類社會的創造性貢獻。

可見,勞動價值論是宣揚勞動者的社會貢獻的理論。再從勞動價值論本身來說,該理論的首要或核心之點是回答商品價值的實體或本源是什麼,即價值是由勞動者的抽象勞動形成的。馬克思認為,抽象勞動不是對一部分勞動者的生產性勞動的抽象,而是對構成社會分工體系的所有有用勞動的抽象。

這也就是說,不只是一部分人的勞動,如「精英」的勞動、「老闆」和「老總」的勞動創造價值,其他更多的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的勞動也創造價值。勞動價值論涵蓋和代表的是包括了社會各個階層的全體勞動者的經濟利益,並與經濟發展的「共同富裕」的目標是聯絡在一起的。也正因於此,這一理論才能成為「統籌」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各方面利益關係的理論基礎。

其三,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的一個理論支撐點,是將勞動過程的諸生產要素區分為主體和客體的原理。馬克思認為,人即勞動者是勞動過程的主體要素,生產資料是這一過程的客體要素,從而將勞動過程概括為是「人的活動藉助勞動資料使勞動物件發生預定的變化」而生產出產品的過程。在勞動過程中,一切勞動資料就其職能和客觀屬性來說,是勞動者器官的延長。

勞動工具無論多麼先進,它也是人的勞動加工創造的。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一個核心理論點,即認為只有勞動者的勞動才創造新價值、其他非勞動生產要素不創造價值的規定,正是建立在這一區分主體客體要素的原理的基礎之上的。由此可見,勞動價值論是肯定了勞動者階級在社會生產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是為勞動者階級立論。

勞動價值論也就是宣揚社會生產過程中的以人為主、以人為本的理論。我們尊崇勞動者在社會生產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作用,就是要在面對多種客體生產要素所有權獲取價值分配面前維護廣大勞動者的經濟權益。我們在觀念和政策上,應在維護資本所有者權益的同時,相應地要更加保護勞動者的權益不受侵犯,因為人是主體的首要的生產力。

其二,勞動價值論是宣揚「以人為本」的理論,該理論應當成為構建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論基拙。這裡的「人」有三個方面的涵義:一是說,以人為本的「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指廣大人民群眾,包括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以及與此相聯絡的人的生命、人權和人的尊嚴等等;二是說,以人為本的「人」,不是客體,而是主體,也就是說,不能把人民群眾單純地看作是被同情、關愛和救濟的物件,而應看作是推進改革和發展的創造性社會力量;三是說,以人為本的「人」,即廣大勞動群眾,是**考慮經濟發展工作的出發點、著眼點和落腳點,發展就是為了提升廣大勞動群眾的物質利益。

由此,以勞動價值論為基礎構建和諧社會,體現在我國的發展戰略的指導思想上,就是要求改變原有的以單純「追求增長率」為核心的指導思想,而形成以「富民」為根本特徵的新型戰略指導思想。「富民」戰略強調的著力點起碼有這樣兩個方面。

第一,需要樹立能夠獲得富民績效的科學理念,各級地方**及其職能部門在制定政策和執行政策上要真正做到「以民為本」。要確立科學發展觀、社會和諧觀、新的公平效率觀和正確的政績觀。**制定的政策不可代表富人與民爭利,****不能為權不公、以權謀私,不可漠視群眾的疾苦。

第二,要及時進行保證富民戰略獲得成功所需要的各種制度和機制的建設。要加快消除阻擋8億農民和城鎮貧困勞動者脫貧致富的財政、金融、教育、醫療等體制鴻溝,建立起「富民」的新體制。要形成一套社會各階層公平分擔社會轉型成本、分享改革和發展成果的新機制。

加速推進城鄉二元體制改革,建立起新型的「統籌城鄉、以城帶鄉、實現共同發展」的城鄉發展新體制。

勞動價值論及其意義是什麼?

2樓:百度使用者

全面完整地認識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科學內涵,分析勞動與勞動價值論的現代形態才能明辨當今關於勞動價值論理論紛爭中的正誤,僵化地削足適履式地對待勞動價值論,只會歪曲或否定勞動價值論。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勞動價值理論並沒有過時,當代現實的經濟生活也沒有超出勞動價值論的範疇,因而它在當今仍然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首先,堅持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必然要求「以人為本」。勞動價值論從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則出發認為,勞動是人類社會存與發展的基本前提,勞動創造了人,勞動創造了社會,勞動創造了文明;透過紛繁複雜的商品現象,只有人類勞動才是價值的惟一源泉;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不僅價值與剩餘價值而且資本的最終源泉也只能是結於勞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勞動是推動社會全面進步的基本動因;到了更高的社會階段,勞動不再是謀生的手段,勞動成為人的第一需要,通過勞動對人的本質真正佔有才會真正實現。勞動雖不是社會財富的惟一源泉,但無疑是人類社會走向更高程度文明真正的原動力,人對社會的貢獻說到底是通過勞動實現的,因而勞動與從事勞動的人是最可貴最值得尊重的。

勞動價值論與唯物史觀的歷史的人民主體性原理是內在統一的,歷史的人民主體性完整的表述應是歷史的勞動人民主體性。歷史發展與社會形態變革的根本動力不能歸結於精神的力量,也不應到哲學意識形態領域中去尋找,而只能歸結於物質力量與掌握這種力量的人,正是那種從事物質生產的、感性活動過程中的人在自覺與不自覺中創造了自己的歷史。人民群眾不僅是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創造者,而且是實現社會變革與自我解放的主體力量。

堅持勞動價值論就是堅持唯物史觀,是人民群眾創造了歷史,人民群眾是通過勞動創造了歷史。以人為本,即是以最廣大人民群眾為本,這是由人民群眾社會歷史主體地位決定的,只有最廣泛的人民利益得到更好的維護、實現與發展,人民的歷史主體地位才能充分地體現出來,才能發揮出積極性、主動性與首創精神,社會的物質與精神財富才能充分湧流,才能真正體現出人民當家作主與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我們今天提倡科學發展觀,但是發展本身並不具有終極意義,發展的最終目標是為了滿足人的需要;因而只有緊緊依靠人民群眾,才會有真正的發展,只有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發展才有其現實的意義。

其次,科學全面地認識勞動價值論及其現代形態,才能澄清觀念,消除誤解,有利於促進社會和諧。現代勞動在形態上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腦力勞動、精神勞動、科技勞動、管理勞動、服務勞動等創造的價值早已超過傳統意義上的體力勞動而在社會生產中佔有決定性作用。從事各種現代勞動的勞動者各自形成了較為獨立的階層,相應地,他們與其他勞動者階層在利益上也有了一定的差別,儘管各部門的勞動者在市場經濟中都在依靠自己的辛勤勞動為社會作貢獻,但是收入的分化與差距是十分明顯的,收入拉開一定的差距可以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否則就回到了平均主義的窠臼,但是收入的過度分化也會帶來一定的社會風險,影響社會和諧。

新時期存在諸多的社會矛盾,這些矛盾歸根到底都能在經濟與利益上找到根源,因而正確認識勞動價值論及其同代形態對於促進社會和諧有著重要而積極的意義。誠然,導致現實生活中各勞動階層收入分化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不同質的勞動創造不同量的價值取得不等量的勞動報酬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這是勞動價值論的內在要求。現代勞動形態下,有些勞動的複雜性、艱鉅性與風險性不能簡單地套用馬克思所生活的那個時代對勞動所作的複雜勞動與簡單勞動分法,複雜勞動有可能不只是倍加的簡單勞動而是冪加的簡單勞動,有些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科技創新也不能機械地簡約為一定量的簡單勞動,因而一定程度的勞動收入分配差距是合理的,人為地削平收入差距不是進步而是一種倒退。

由於勞動創造價值不同而帶來的勞動收入的差距不僅不是分配不公,反而是分配公平的表現。只有在堅持勞動價值論為指導,分清導致收入分化的具體原因,適度調節高收入,擴大中等收入,提高低收入,保護合法收入,取締非法收入,惟其才能消除誤解,化解矛盾,合諧社會各勞動者階層的關係。

最後,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為在新時期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提供了方向標。馬克思主義追求的終極目標在於實現自由人的聯合,向這一目標過渡的所有歷史時期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最根本的區別不是物質形態上的,而是在本質上著眼於人的解放,為最終實現對人的本質真正佔有準備一切物質上、精神上的基礎。按照勞動價值論,整個社會主義歷史階段的根本任務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在本質上可以歸結於勞動者的解放與勞動者的全面發展。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發達的基本國情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徹底改變,因而社會主義在本質上要求的消滅階級、消除剝削與兩極分化、最終實現共同富裕還不具有現實的生產力基礎。所以在現實的分配製度中,按勞分配還只是主要分配方式而不可能是唯一方式,資本等生產要素仍然具有參與分配的現實必然性。生產要素參與分配並不證明它們能創造價值,也沒有違背勞動價值論,相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只能使我們更加堅定地走社會主義道路,為進一步發展完善社會主義制度提供一個明確的方向標。

如何理解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及其意義

3樓:司馬鑄劍

馬克思的勞動價值

論,是馬克思在批判繼承古典經濟學勞動價值論的基礎上創立的,是一個完整的、科學的理論體系。我們之所以要堅持勞動價值論,是因為它強調了勞動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任何人對社會的真正貢獻是勞動。

它首先要求我們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應當突出的是勞動、勞動者。「勞動是生產的真正靈魂。」

其次,使用價值是社會的使用價值,因此在現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生產商品必須以市場為導向,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為目的進行生產,否則,盲目進行生產導致的產品供過於求的部分的價值將不能夠得到實現。

第三,複雜勞動是多倍的或自乘的簡單勞動,而勞動的複雜性又是與勞動中所含的科技含量成正比的。因此,勞動價值論要求我們重視科技勞動在價值創造中的作用,不斷提高勞動的創造性和增強勞動的智慧化程度,從而不斷提高經濟增長中的科技貢獻率,提高勞動生產率。

第四,價值決定是社會的,個別勞動與社會勞動之間存在矛盾。因此,商品生產者的勞動要想得到社會的承認,就必須提高勞動生產力,從而使得單個商品的價值量不高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價值量,從而從根本上提高企業和整個經濟的競爭力。

最後,勞動價值論要求我們必須尊重價值規律的要求,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價值規律是通過市場競爭實現的,競爭又包括**競爭和非**競爭,因此,要遵循價值規律的作用,必須要求保證市場的規範性。

勞動價值論就是勞動創造價值辨析這句話是否正確,為什麼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建立在勞動創造價值,即勞動價值論基礎上的。勞動價值論的定義 撇開質的區別的一般的人類勞動創造價值。但生產廢品的勞動創造不出價值,於是在 資本論 第一章第四節馬克思就補充道 這一勞動 指撇開質的區別的一般人類勞動 首先必須是有用的。這裡有用的意思是創造使用價值的。因此馬克思勞動價...

效用價值論的基礎是什麼?勞動價值論和效用論的區別

效用價值論 utility theory ofvalue 以物品滿足人的慾望的能力或人對物品效用的主觀心理評價解釋價值及其形成過程的經濟理論。它同勞動價值論相對立。在19世紀60年代前主要表現為一般效用論。自19世紀70年代後主要表現為邊際效用論。效用價值論的基礎是 慾望或效用遞減定理,即隨著物品佔...

如何深化對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的認識

勞動創造價值,勞動價值論是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基礎。是馬克思闡述剩餘價值的 與本質,因為是創立剩餘價值學說的最根本依據 第一 深化對創造價值的勞動的認識,對生產性勞動作出新的界定。對勞動的含義有了拓展,絕大部分非生產領域也創造價值,比如說藝術領域 第二 深化對科技人員 經營管理人員在社會生產和價值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