諫太宗十思疏中的十思什麼意思

2021-03-03 21:52:57 字數 3120 閱讀 7598

1樓:兔

「十思」是魏徵向太抄宗提出的襲十點值得注意的思考。非別是:為人君者,見到能引起自己喜愛的東西,就想到應該知足來警戒自己;在將要大興土木、營建宮室的時候,要想到適可而止,使百姓得到安寧;考慮到居位的崇高而且危險,就要時時想到謙虛謹慎以修養自己的品德;懼怕自己驕傲自滿,就要想到襟懷廣闊應像能容納滔滔百川的浩瀚江海;外出遊獵,要想到網開一面,不要趕盡殺絕;擔心懈怠情緒的滋長,就要想到做事情應善始善終;不願自己耳目蔽塞就應想到虛心採納下邊的意見;畏懼**奸佞之人干預朝政,就想到嚴格要求自己而疏遠斥退那些壞人;對臣下的加恩,要想到不因個人的喜好而謬加獎賞;進行懲罰,要想到不因個人的恩怨而濫施刑法。

諫太宗十思疏句子中的以 都是些什麼意思

2樓:南邕

以: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來,表目的的連詞。

雖董之以嚴刑。介詞,用。

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來,表目的的連詞。

則思無以怒而濫刑。介詞,因為。

《諫太宗十思疏》一文中的「十思」是哪十思? 《諫太宗十思疏》一文中的「十思」是哪十思? 5

3樓:發廣告保護現場

」十思「是本文內容,也是十條值得深思的情況,即十條建議,如下:

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

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

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

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

樂盤遊,則思三驅以為度;

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

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

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

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

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

「十思」正是針對貞觀中期以來太宗的「十忘」提出的,是當時太宗應解決的主要問題。「十思」的每一「思」都是先述太宗在「居安」現狀下遇到的實際問題,再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

魏徵在這裡將思想和行動緊密地聯絡起來,用意是很深刻的。原來從貞觀中期起,唐太宗崇尚空談,不務實際的毛病越來越嚴重。如貞觀十一年他巡遊洛陽宮,泛舟積翠池,看到隋煬帝揮霍民脂民膏修造的亭臺樓閣,還大發議論說「(煬帝)好行幸不息,民所不堪」,「遂使天下怨叛,身死國滅」,看起來他似乎應該以隋為鑑了,但最後他洋洋得意地說「今其宮苑盡為我有」,並且他照樣地「行幸不息」起來。

又如要選拔人才,唐太宗說了千百遍,可是沒有像樣的行動。魏徵上疏批評說:「國家思欲進忠良,退不肖,十有餘載矣,徒聞其語,不見其人,何哉?

蓋言之是也,行之非也。」怎樣才能使言行一致呢?那就必須經常反省,從各方面檢查自己,改掉自己身上的毛病,而不是空談一氣。

這就是「十思」的精神實質。

最後,作者說明總結「十思」,發揚「九德」,選拔人才,文武並用,則人君就不必「勞神苦思」,而國家卻可以「垂拱而治」。「垂拱而治」不同於老子的「無為而治」,它要求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是積極地求治,不是消極地以不治為治。

4樓:山川蟲魚

《諫太宗

十思疏》一文中的「十思」如下:

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遊,則思三驅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

「十思」正是針對貞觀中期以來太宗的「十忘」提出的,是當時太宗應解決的主要問題。「十思」的每一「思」都是先述太宗在「居安」現狀下遇到的實際問題,再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    魏徵在這裡將思想和行動緊密地聯絡起來,用意是很深刻的。

原來從貞觀中期起,唐太宗崇尚空談,不務實際的毛病越來越嚴重。如貞觀十一年他巡遊洛陽宮,泛舟積翠池,看到隋煬帝揮霍民脂民膏修造的亭臺樓閣,還大發議論說「(煬帝)好行幸不息,民所不堪」,「遂使天下怨叛,身死國滅」,看起來他似乎應該以隋為鑑了,但最後他洋洋得意地說「今其宮苑盡為我有」,並且他照樣地「行幸不息」起來。

又如要選拔人才,唐太宗說了千百遍,可是沒有像樣的行動。魏徵上疏批評說:「國家思欲進忠良,退不肖,十有餘載矣,徒聞其語,不見其人,何哉?

蓋言之是也,行之非也。」怎樣才能使言行一致呢?那就必須經常反省,從各方面檢查自己,改掉自己身上的毛病,而不是空談一氣。

這就是「十思」的精神實質。

最後,作者說明總結「十思」,發揚「九德」,選拔人才,文武並用,則人君就不必「勞神苦思」,而國家卻可以「垂拱而治」。「垂拱而治」不同於老子的「無為而治」,它要求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是積極地求治,不是消極地以不治為治。

拓展資料

《諫太宗十思疏》是魏徵於貞觀十一年(637)寫給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勸諫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積其德義。太宗,即李世民,唐朝第二個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有成就的開明君主之一,在他的統治時期,出現了安定富強的政治局面,史稱「貞觀之治」。

「十思」是奏章的主要內容,即十條值得深思的情況。「疏」即「奏疏」,是古代臣下向君主議事進言的一種文體,屬於議**。

唐太宗李世民跟隨其父親李淵反隋時作戰勇敢,生活儉樸,頗有作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貞觀。在貞觀初年,他借鑑隋煬帝覆亡的教訓,進一步保持了節儉、謹慎的作風,實行了不少有利於國計民生的政策。

經過十幾年的治理,經濟得到發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來,加上邊防鞏固,內外無事,唐太宗逐漸驕奢忘本,大修廟宇宮殿,廣求珍寶,四處巡遊,勞民傷財。

魏徵對此極為憂慮,他清醒地看到了繁榮昌盛的後面隱藏著危機,在貞觀十一年(637)的三月到七月,「頻上四疏,以陳得失」,《諫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第二疏,因此也稱「論時政第二疏」。

唐太宗看了猛然警醒,寫了《答魏徵手詔》,表示從諫改過。這篇文章被太宗置於案頭,奉為座右銘。貞觀十三年,魏徵又上《十漸不克終疏》,直指太宗十個方面行為不如初期謹慎,被太宗書於屏風之上。

5樓:匿名使用者

答:「十思」,即十條建議,可以概括為「五戒

」:「見可欲」、「將有作」兩條戒奢侈;「念高危」、「懼滿溢」兩條戒驕傲;「樂盤遊」、「憂懈怠」兩條戒縱慾;「慮壅蔽」、「懼讒邪」兩條戒輕信人言;「恩所加」、「罰所及」兩條戒賞罰不公。

6樓:上帝的寵兒姍姍

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6〕,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7〕;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遊〔8〕,則思三驅以為度〔9〕;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總此十思,巨集此九德〔10〕。

諫太宗十思疏為什麼提十條建議,諫太宗十思疏中的十思什麼意思

十思 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 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 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 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 樂盤遊,則思三驅以為度 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 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 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 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 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隋朝在農民起義中的覆滅的歷史,給唐朝統治者敲響...

《諫太宗十思疏》文中的「以」是什麼意思

我聽說,要想使bai樹木生du長得茂盛,必zhi 須穩固它的根dao部,因為根深方能專葉茂 要想水流潺潺屬,經久不息,必須疏通它的源頭,源遠才能流長。同樣的道理,如果想使國家安定,統治穩固,就必須積聚道德和仁義,緩和與百姓間的矛盾。反之,源流不深卻要它流長,根不牢固卻要樹長得茂盛,德義不厚卻想使國家...

諫太宗十思疏注音版

ji n t i z ng sh s sh zu zh w i zh ng ch o d i t ng 作者 魏徵 朝代 唐 ch n w n qi m zh zh ng zh b g q g n b n y li zh yu n zh 臣聞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遠者,b x n q 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