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譯註讀後感,論語譯註讀後感

2021-03-03 21:44:17 字數 1372 閱讀 6861

1樓:匿名使用者

在中華名族歷史文化的長卷上,記錄著一位飲譽世界的集大成者的名字,「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他,就是被李苦禪大師贊為「至聖無域澤天下,盛德有範垂人間」的先哲——孔子。

《論語》以語錄體的形式記載了孔子及其門徙的言行,是後人瞭解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最基本材料,也是我國傳統文化中地位最重要、流傳最廣泛的典籍之一。「半部《論語》治天下」,自古至今,無論在士人當中還是在老百姓中間,《論語》一書都是中國人的一部不能逾越的聖典。《論語》作為中化文化的源典,其論證的主張思想已浸透到到中國兩千多年的政教體制、社會習俗、心理習慣和行為方式裡去。

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我國建立統一王朝的兩千多年裡,曾經是佔統治地位的思想。儒家的思想觀念,倫理道德對於傳統的中國人具有深遠的影響,《論語》中的許多格言和概念已經融入了我們日常語詞。

楊伯峻先生的《論語譯註》注重字音詞義、語法規律、修辭規律及名物制度、風俗習慣等的考證,論證周詳、語言流暢,表述清晰準確,是當代最好的《論語》讀本之一。《論語譯註》彙編了研究孔子的重要文獻《論語》二十篇,並作了較為具體的分析和解注。透過文字,我們彷彿和孔聖人正面晤對,聆聽他「性相近,習相遠」的人性思想、「有教無類」的教育主張、「任人唯賢」的人才觀念、「各因其才」、「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教學方法……而在我腦海中最難以忘卻的是他「為政以德」的教育思想,耳畔時時想徹的是「道之以德,齊之以禮」,「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等表露其「治理國政要把道德教育放在第一位」的這一教育思想的經典論述。

春秋時期禮崩樂壞,所謂僭越的事情不斷髮生。孔子堅決維護周禮,大夫季平子私自用天子禮樂「八佾舞於庭」,孔子聞之大發脾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他要求正名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企圖通過正名分來匡正每個人的行為,建立一個和諧而有秩序的社會。

孔子要求「為國以禮」,也是德政思想的一種體現。他反對以高壓手段維護統治,主張好的政治是「以德」、「以禮」來引導民眾,形成一種和諧的社會氛圍:「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對普通民眾施以禮,突破了奴隸社會「禮不下大夫」的限制,具有進步的歷史意義。

兩千年前的孔子,就是一位具備著各種謀生技能、又具備著對於生命意義有深隧洞見的哲學家及教育家。他一方面具備著各種禮、樂、射、御、書、數的專業知識,又具備著經營管理政治的理念,又對教育的目標有著明確的方向指引,因著他的眾多的知能,他成為中國文明史中最重要的教育家,他的許多謀生技能的知能細節固然沒有儲存下來,但是他的人生智慧的談話卻成了綿延兩千年的中國知識分子立身處世的智慧寶典,當我們閱讀吟詠他的話語之時,每一句話都發每一個人都可以從他的智慧中找到自己生命的目標。這就是孔子的學習!

這就是聖人的學習!

也許我們這些凡人是永遠無法領會萬世師表的學習的內涵,但每一個人也許都可以從中找到一個新的自我。

論語讀後感,論語讀後感1500字

你可以寫一下讀了論語你學會了什麼,以後會怎麼做 論語讀後感1500字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29日上午,孔子故里山東省曲阜市的杏壇劇場內傳出朗朗的誦讀聲。2000多名少年兒童齊聲誦讀 論語 中的經典名句和中國曆代名篇佳作明月高懸,孤燈一盞。橙黃色的燈光籠罩著周遭的一切。我正襟危...

《論語》讀後感,《論語》讀後感60篇

學會做君子 自從我有了 論語 這本書,它就成了我的良師益友。在這本書中,有一句話令我感受最深。子曰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句話的意思是 孔子說 別人不理解我,而我也不生氣,不也是一位道德修養高的人嗎?這句話真是一句千古真理呀!在生活中有很多事別人不理解你。爸媽有時不理解你的感受,同學有時不理解...

讀《論語詩經》讀後感,讀《論語》,《詩經》讀後感1500字

目前,我校古詩文誦讀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誦讀場面成為我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我校開展誦讀活動,其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記住名篇佳作,而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明白一個道理,養成一種品質,學會一種本領。我們背誦的同時,不忘理解一些含義深刻的,有一定意義的句子,使我們學到千古美文中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