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時期反對文言文率先提倡白話文的是誰

2021-03-03 21:28:22 字數 5120 閱讀 7249

1樓:大漠孤煙直在哪

五四時期最早提出廢文言用白話的是胡適

2023年(戊戌年),裘廷樑作《論白話為維新之本》,明確地提出了「崇白話而廢文言」

五四時期,反對文言文,率先提倡白話文的是誰

2樓:楓凝洛歌

五四時期,反對文言文,率先提倡白話文的是:

3樓:匿名使用者

是胡適。2023年胡適在《新青年》雜誌上發表《文學改良芻議》,提出以白話文代替文言文的意見。

為什麼「五四運動」後要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

4樓:關大掌櫃

白話文更妥當、更貼切。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學"忽然變成了顯學,傳統文化忽然遭到學問家們的竭力鼓吹,與此同時,學問家們對五四新文化運動提出了質疑。2023年7月創刊的《中華詩詞》是中華詩詞學會的機關刊物,這份刊物的發刊詞出自碩學鴻儒之手,發表後被多家全國性**全文**,在海內外造成相當大的影響。這篇文章指出,新文化運動對於傳統文化的否定是矯枉過正了,因為新文化運動的緣故,中國傳統文化產生了斷層。

出於為傳統文化鳴不平的樸素情感而產生對新文化運動的怨念,這本是新文化運動時期《甲寅》、《學衡》派的流風餘響,並沒有新鮮的東西,因此這種怨念依然是情感的而非理智的範疇,也就不可能導致對新文化運動的真正反思。

新文化運動是中國歷史上亙古未有的一件大事。它是一場真正的"靈魂深處的革命"。它向當時青年心中注入的個人主義的思想將具有永遠不能磨滅的價值,個性解放的精神激勵著人們向吃人的集體主義文化傳統發起挑戰。

但是可惜得很,新文化運動不久就轉朝另一個方向發展,救亡的呼聲淹沒了啟蒙的吶喊,民族主義和集體主義最終成為主流。晚年胡適在回憶新文化運動之時,喟嘆五四運動沒有維持成一個純粹的文化運動和文學改良運動,當時青年受到多個政黨的爭取拉攏,都對政治發生了興趣,從而使得啟蒙的效用大大削減了。(《胡適口述自傳》第九章)後來的研究者多不以胡適此說為然。

一般的觀點認為救亡壓倒啟蒙是由當時的國際國內環境所決定的,不是哪個或哪些政治勢力的問題。我也不能贊同胡適的這個觀點,但是我反對的理由與袞袞諸公殊有分別。我認為,新文化運動之所以沒有完成解放人性、倡導自由的初衷,實是因為它的手段根本就錯了,新文化運動的本質,是想通過以白話文運動為先導,對社會最大多數人士進行自由主義的思想啟蒙,然而,這種手段卻是極端錯誤的。

新文化運動是從文學領域的白話文運動開始的。白話文運動的主要倡導者胡適本人並不懂文學,他也沒有什麼文學的才華,無論是對文學作品的賞會還是自身的創作,都只能表明他是一位文學的門外漢。胡適在本質上是一位政治哲學家,他之所以要選擇掀起一場文學領域的革命,是因為從他的實用主義世界觀出發,認定文學是對大多數人進行宣傳教育的最好的工具,要想很好地宣傳他的信仰,就只有進行文學語言的變革。

因此,白話文運動的實質不是文學領域的風格轉型,而是一種語言推翻另一種語言的政治意味十足的暴烈的行動。白話文運動意味著,大眾的語言要取代知識精英的語言成為統治的語言,知識精英必須放下架子,投入到向人民大眾語言學習的熱潮中去。而正是白話文運動的這一本質,決定了新文化運動必然要陷入泥沼,也決定了此後八十年中國的歷史。

5樓:手機使用者

提倡白話文並不是因為白話文更有文采。

事實上文言和白話之爭已經延續了一個世紀,不同的人在爭論中都有自己不同的意見,從樓上幾位的發言也能看出來,在這個問題上,歷來說法不一。

文言文是中國文化的精華,這無須否認。但在文化傳播方面,顯然白話文比文言文更易懂,更有利於文化的普及。

中國的傳統文化都是文言文嗎?未必。古典文學中的四大名著、元曲、元雜劇、明清**,許多不也是用古代白話文寫成的嗎?

語言是人交流的工具。時代在變,語言也在變,今天的網路語言和五四時代的國語不是也有了很大的不同嗎?使用白話文,是為了文化的普及。

另外,運用白話文也是為了更好地引進西方的新思想、新學術,想一想,如果要把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翻譯成文言文,該是多麼費勁的事。中國的古典文化是歷史的精華,但20世紀已經不再是過去那個子曰詩云的時代,傳統再好,不變化的話,在現代社會也很難適應了。古文中的成語典故、詩文詞賦完全可以被融入現代白話文中,現代語境並不會影響我們對那些古文精華的意義把握。

傳統文化有傳統文化的精粹,現代文學自有現代文學的經典。在今天,五四的新文學包括魯迅的**、曹禺的話劇也已經成為了中國傳統的一部分,它們也在為當代的文化提供著養分。我們承認,在對待歷史文化傳統方面、五四的啟蒙者們犯了許多文化激進主義的錯誤,但這並不意味因此可以否定新文化運動的積極意義。

看看樓上各位先生的觀點吧: 關大掌櫃說「白話文運動讓這些愚民有了自由言說的權利。既然他們在人數上佔了壓倒多數,他們就可以自由地發表那些愚昧的見解」。

那麼,讓民眾有自由言說的權力有什麼不對嗎?如果說中國的民眾不夠覺悟,那恰恰是因為啟蒙運動還沒有真正完成的後果,而不是啟蒙本身的問題。

還有樓上這位深海正藍兄的文字:「君不見,歷朝詩詞廣流傳,黃口小兒皆能言,君不見,滿堂盡是莊嫁漢,也去反孔與批儒,因為有了文言文,國學精華不再,精妙難再現!少時不受蒙學教,多少青年變輕狂,迷途不自省,亡命天涯幾時休」,看看您的文言文功底吧,我想好好地用白話文說話,決不至於如此文句不通,貽笑大方!

以上的內容不是從**轉引的,僅僅是我個人對於文言和白話之爭的個人意見。

6樓:青鶴鳴

新文化運動是從文學領域的白話文運動開始的。白話文運動的主要倡導者胡適。它提倡書面語言不用文言而用白話,所說即所寫,不用別人教.

胡適在本質上是一位政治哲學家,他之所以要選擇掀起一場文學領域的革命,是因為從他的實用主義世界觀出發,認定文學是對大多數人進行宣傳教育的最好的工具,要想很好地宣傳他的信仰,就只有進行文學語言的變革。

因此,白話文運動的實質不是文學領域的風格轉型,而是一種語言推翻另一種語言的政治意味十足的暴烈的行動。白話文運動意味著,大眾的語言要取代知識精英的語言成為統治的語言,知識精英必須放下架子,投入到向人民大眾語言學習的熱潮中去。而正是白話文運動的這一本質,決定了新文化運動必然要陷入泥沼,也決定了此後八十年中國的歷史。

7樓:匿名使用者

五四時期文學界也肩負著反封建,破除舊思想的的重任.

那時候反對的文言文並不是針對詩詞說的,而是指破除迂腐僵硬的文學樣式,比如清*八股文,很多作家親身力踐.

白話寫作更自由,不受韻調限制,即使沒有太深的文學知識的人也能讀懂.這也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想象一下如果我們現在還要用文言文,那該多麼瘋狂啊~~~~~:-)

8樓:匿名使用者

白話文易懂,利於傳播發表,而且其實文言文的語法比較繁亂,沒用於日常生活,不利於提高大眾文化水平,精妙其實只是其中的點滴,大多是廢品一堆,而假如自己真正用文言寫文章,也就不可能如此自然地引用成語典故、詩文詞賦,也就不能這麼強烈地感覺到所謂的「精妙」了。

9樓:手機使用者

白話文比文言文更容易,可以清楚表達人們說話時的意思,而文言文,很難理解字面意思,一定要用腦筋,經過反覆思考才知道所表達的意思,白話文呢,很容易表達自己所認為的東西,方便易懂。

10樓:匿名使用者

文言文太精煉,不容易普及。

11樓:匿名使用者

白話文是中國發展的需要,它簡練,通俗易懂.以白話文運動為發端的文學革命,對傳播新思想,繁榮文學創作,推廣國民教育,起了重要作用

12樓:匿名使用者

白化文是特定環境下產生的一種文化畸形,文言文延續了數千年,已盡成精品,君不見,歷朝詩詞廣流傳,黃口小兒皆能言,君不見,滿堂盡是莊嫁漢,也去反孔與批儒,因為有了文言文,國學精華不再,精妙難再現!少時不受蒙學教,多少青年變輕狂,迷途不自省,亡命天涯幾時休,悲哉,我少年中華,悲哉,我中華少年!

求文言文廢除的歷史過程

13樓:浩渺無敵

五四運動前後,中國的語言已經演變得十分接近現代白話語言,但是此前的文學領域,還是大約魏晉以前的語言居正統地位。這可能是歷代文人仿古成風的結果。由於文學語言和生活語言差距太大,給閱讀和寫作都造成了極大不變。

當時的魯迅胡適冰心等人都開始使用現代文些文章,漸漸地,文言文就失去了主導地位。用什麼語言寫作,這完全是文學領域的習慣,沒有法律的規定,因此談不上「廢除」。本人認為文言文並不比現代文優秀。

代表人物:陳獨秀早年留學日本,曾加入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參加了辛亥革命及反對袁世凱復闢帝制的鬥爭。2023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誌》(後改為《新青年》),高舉「民主」和「科學」這兩面旗幟。

發表抨擊尊孔復古的文章,提出「打倒孔家店」全面否定儒家學說。他在創刊號上發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了民主和科學的口號,向封建主義及其意識形態發動了進攻。人權就是民主,陳獨秀提出了政治民主、信仰民主、經濟民主、社會民主和倫理民主的主張,號召人們拿起民主這個**和舊的意識形態進行鬥爭。

關於科學,陳獨秀認為,不論什麼事物,如果經科學和理性判定為不合於現今社會的,即令它是祖宗所遺留的,聖賢所深愛的,**所提倡的,都一文不值。號召人們堅持科學的精神,成為自然界的統治者和主人。陳獨秀還向青年提出六項希望,即「自主的而非奴隸的」「進步的而非保守的」「進取的而非退隱的」「世界的而非鎖國的」「實利的而非虛文的」「科學的而非想象的」。

  他期望培養出一代「意志頑狠,善於不屈,體魄強健,力抗自然,信賴本能,不依他人為活,順性率真,不飾偽自文」的新國民。陳獨秀舉起了新文化的大旗,揭開了一場規模空前的新文化運動的序幕。《新青年》和北大成為宣傳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蔡元培是著名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他在學術上實行「相容幷包、百家爭鳴」的方針。

他在擔任北大校長期間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提倡學術研究,百家爭鳴,不拘一格選人才,對中外教員一視同仁等。他聘請新文化的倡導者陳獨秀擔任文科學長,李大釗擔任圖書館主任。

還有胡適、劉半農、錢玄同、周作人、魯迅以及一批留學回來的自然科學家都先後到北大任教。但同時,北大也有一批以劉師培、辜鴻銘為代表的所謂舊派教授。通過改革,使北大成為當時全國思想活躍、學術興盛的最高學府,培養造就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青年。

  胡適從美國留學回國後任北大教授,後任文學院院長。他積極參加新文化運動和文學革命運動,是文學革命和初期新文化運動中重要的代表人物。在新文化運動中,胡適率先提出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他還試作白話詩。

  魯迅早年留學日本,2023年初參加《新青年》的編輯工作,***稱讚他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被稱為「民族魂」。《狂人日記》是他的第一篇白話**。

  李大釗在《新青年》上發表了《庶民的勝利》和《布林什維主義的勝利》還宣傳馬克思主義,**革命。

口號:德先生和賽先生」「德先生」指的是「democracy」(民主),「賽先生」指的是「science」(科學)。

五四時期是指什麼時候?五四運動為什麼是一場政治運動又是一場文

五四運動與新文化運動分別是怎麼回事?新文化運動與五四運動 為什麼說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首先,五四愛國運動與以往的運動來說,它的領導階級最先進,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其次,五四愛國運動的主力由原先的學生到後來的工人 農民甚至是商人,也就是說五四運動是全民的反帝反封建的運...

分析路易十四時期法國絕對主權產生的原因

路易十四執政的54年中 1661 1715 把國王的權力發展到了頂峰。在政治上他崇尚王權至上,朕即國家 並且用 君權神授 來為王權至上製造理論依據。路易十四對貴族實行高壓政策,取消巴黎高等法院對國王敕令的指摘權,拒絕召開王國 會議,對敢於反叛的外省貴族無情鎮壓 同時建造凡爾賽宮,把各地大貴族宣召進宮...

漢武帝時期將鹽鐵買賣收歸國有,沒有人反對嗎

鹽鐵行業在古代都是暴利行業,漢武帝將他收為國有,肯定有人反對,但在漢武帝那個時候,集權工作做得也還可以,漢武帝竟然這麼說了,下面的人也不敢反對。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市面中還是會存在著私鹽的情況的存在,但規模還是比較少,畢竟沒有人敢明目張膽的跟皇帝作對。漢武帝這個名字怎麼來的?就是因為漢武帝一生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