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為什麼加強文化建設,是依據什麼馬克思哲學理論的

2021-03-03 21:28:21 字數 5447 閱讀 7289

1樓:枕邊吹風會

加強文化建設,依據馬克思哲學理論的價值觀。

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象徵和精神家園,是社會制度的根基,是審美勞動和文化產品的聚合體。

文化在潛移默化中支配著人民的意願,表達著人民的訴求,決定著民族、國家的發展前途。

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闡明我國文化自信的理論和現實依據

2樓:喜歡笑的婉婉

文化自信既體現在對待本民族歷史文化的態度上,也體現在對待本民族文化當下發展及其前景的態度上。對於曾經繪就文明華彩篇章、致力於創造文化新輝煌的中華民族而言,文化自信源於「古」而成於「今」;樹立和增強文化自信,出發點和落腳點是進一步提升中華文化的創新創造能力。

文化自信既指向歷史也指向現實

指向歷史的文化自信,即珍視我們擁有的優秀傳統文化,科學發掘其中穿越時空的因素,推動其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指向現實的文化自信,即充分肯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突出成就,肯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對於實現民族復興夢想、推進人類文明發展的積極意義,確信中華民族一定能創造文化的新輝煌。

樹立和增強文化自信,既要戒除文化的歷史虛無主義,禮敬自豪地對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要戒除文化的「現實虛無主義」,禮讚並全力推進文化創新創造。而基於現實的文化自信,在文化自信整體格局中更具核心意義。唯有這種文化自信的不斷增強,才能真正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不斷拓寬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之路。

近年來,隨著黨和國家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著力弘揚和倡導,隨著對文化發展規律認識的不斷深化及對中華文化發展曲折歷程的理性思考,人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尊重與自信逐漸增強。而如何樹立和增強基於現實的文化自信,則成為我們需要高度關注的重大課題。

當代中國的發展進步是文化自信的「大本大源」

從總體上看,自信心的不斷增強,是當今時代中華民族精神風貌的顯著特點。我國經濟的崛起、科技的進步、國際影響力的增強等,正贏得世界越來越多的關注,並增添國人越來越多的自信。然而,提到當代中國文化,一些人似乎缺少底氣,不那麼自信。

的確,與硬實力的迅速提升相比,與歷史上中華文化在世界文化格局中所曾達到的高度、產生的影響相比,當代中國文化建設仍然任重而道遠。但是,我們在看到這種現實緊迫性的同時,還應看到經濟、政治、文化等的深層交融,看到文化軟實力對硬實力提升的推動效應。

文化作為精神成果,來自實踐,又反作用於實踐。這裡的實踐,不僅僅是指文化建設的實踐,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等都包含著文化創造,是已有文化成果、文化條件發揮作用的具體實踐。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實踐程序,離不開看似無形卻真切存在的文化力量支撐和推動;同時,這種發展進步也為文化的新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積累著精神能量。

抽去文化的因素,無法全面講清「中國奇蹟」;離開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整體程序,無法透徹把握當代中國文化發展的客觀現實。我們應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大格局中看到其中所體現的文化力量、所具有的文化意義,讀出應有的文化自信。當代中國的發展進步,是支撐當代中國人文化自信的「大本大源」。

文化自信本質上是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自信

當代中國的創造性實踐,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當代中國的文化自信,本質上是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自信。增強這種文化自信,不僅要細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大格局,還要細看近代以來中華文化的歷史變革,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現實程序,看當代中國不斷增強的、指向未來的文化創新創造能力。中華文化曾在世界文化史上盡得風流,但近代以來也曾在舊制度中根芽漸萎,在西潮衝擊下花果飄零。

扭轉這一困局、實現中華文化浴火重生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和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新文化。正如***同志所指出的:「自從中國人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以後,中國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動轉入主動。

從這時起,近代世界歷史上那種看不起中國人,看不起中國文化的時代應當完結了。偉大的勝利的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大革命,已經復興了並正在復興著偉大的中國人民的文化。」這種復興,是中華文化朝著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方向前進的歷史性變革和新生。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實踐成效,在文化事業發展、文化產業壯大、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建以及文化市場體系日趨完善等方面,都有著鮮活而具體的體現。一系列人們津津樂道的資料,記述著我國文化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的步伐,吸引著世人的關注和評說。但是,較之各種各樣的資料而言,更有生命力、更富深遠意義的,是國人文化意識的普遍覺醒與中華民族整體文化素質和文化建設能力的歷史性提升。

這種意識、素質和能力,是中華民族實現文化復興必不可少的條件。從歷史前行的這一基礎和態勢中,我們更有理由樹立和增強文化自信。

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的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是一個有機結合的統一體,既包括作為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公有制經濟,也包括非社會主義性質的其他所有制經濟。沒有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就不能確保我國社會的社會主義性質,就不能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和道路。沒有其他所有制經濟,就會脫離當代中國的基本國情,脫離初級階段的實際。

因此,既不能因為公有制以外的其他經濟成分不屬於社會主義性質的經濟而將它們排除在基本經濟制度以外,也不能因為它們屬於基本經濟制度而認為也是社會主義經濟。

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確立,能夠把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和初級階段的現實要求有機統一起來,這在社會主義所有制理論上重大一個是的突破和創新,更加有利於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有利於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

簡述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基本情況

3樓:肖克東

***bai用中國

人民喜聞樂du見的通俗語言,結合中國的zhi情況,生動dao形象的對馬克思主義的哲學,版作了簡短而精闢權的概括。體現在他的《實踐論》《矛盾論》《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人的正確思想是從**來的》等等著作中。他的關於戰爭的幾本著作中,也充分體現了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要實現中國化

4樓:demon陌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馬克思列寧主義一步一步的同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同中國的歷史、中國文化結合起來,使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具體化.

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原因有三:

@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指引著黨和人民的偉大事業不斷取得勝利@2: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提供了凝聚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強大精神支柱

@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倡導和體現了對待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和優良學風,不斷開拓者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境界

5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這是馬克思主義自身的理論品質所決定的。

馬克思主義創立時就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工人沒有祖國」,但是工人「本身還是民族的」。(《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291頁)這就揭示了無產階級的世界性、國際性和民族性的辨證統一性,由此我們就可以自然地推匯出,對於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來說,「這些原理的實際運用,正如《宣言》中所說的,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248頁)也就是說,馬克思主義一旦走出書齋,落腳現實世界,成為一個民族的無產階級的理論思想和行動綱領,就必須回答和解決當時當地的實際問題。反過來說,一個民族的無產階級及其政治上的先鋒隊——共產黨,要想成功地實踐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也一定要將這一原理和本國的實際相結合,用新的實踐、新的內容、新的語言來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

所以,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是互為依託的,這是馬克思主義「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力量源泉。

其次,這也是總結我們黨的歷史經驗和教訓後得出的鄭重結論。

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後,在怎樣學習實踐馬克思列寧主義這個重大的基本問題上,大體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一種是教條主義的態度,一種是實事求是的態度。教條主義態度將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著作當作語錄,當作《聖經》,開口閉口「拿本本來」。只注意他們的具體結論,而忽視了引出結論的具體的歷史背景和過程。

沒有看到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許多觀點,是根據歐洲無產階級革命實踐的經驗總結而來的,生搬硬套地將它用到中國這樣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東方社會,一定會犯「水土不服」的毛病。這樣做,看起來取到了馬克思主義的「真經」,但實際上拋棄了馬克思主義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一活的靈魂;看起來思想無比革命,實際上思維十分保守。

一旦採用這種思想來指導實踐,很容易給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帶來嚴重的損失。與之相對應的就是實事求是的態度,用***的話講就是用馬列主義這根「矢」,去射中國革命實踐這個「的」,理論科學,目標明確,這才叫做「有的放矢」,用中國化以後的馬克思主義去指導中國的實踐,就會做到無往而不勝。

回顧我們黨的歷史,回顧世界共產主義運動的歷史,我們都可以清楚地看到,什麼時候我們堅持了馬克思主義本國化的原則,我們的革命和建設事業就一帆風順;反之,什麼時候我們違背了這一原則,形而上學地、僵化地、保守地、片面地堅持馬克思主義,我們的社會主義事業就會遭到嚴重的挫敗。

總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馬克思主義的題中應有之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聯絡實際的科學品質所決定的。對於中國共產黨來說,深入學習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將之應用於中國的具體的環境,使之成為偉大中華民族的一部分而和這個民族血肉相聯,是歷史賦予我們的重要使命。

6樓:樂觀小山

一、實現馬克

思主義中國化,是解決中國問題的需要。

1、馬克思主義作為科學真理,雖然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但將這些普遍真理應用於中國的具體實際卻是一項極其艱鉅的任務。中國共產黨人面對著特殊的國情,在舊中國這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東方大國,不僅革命的條件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很不一樣,而且中國社會歷史發展的道路也不可能相同;同樣,在新中國如何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如何進行社會主義改革,也不同於其他社會主義國家。

2、要真正運用馬克思主義來指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必須實現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也證明,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在中國發揮指導作用,不僅因為它是科學,而且是因為中國的社會條件有了這種需要,是因為它同中國人民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發生了聯絡,實現了結合,是因為它被中國人民所掌握。

二、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內在要求。

1、恩格斯曾明確指出:「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

」各國的馬克思主義者的任務就是結合各個國家不同時期的具體實際,將馬克思主義進一步加以具體化;

2、同時,馬克思主義也只有在同各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才能開闢自身的發展道路。這是馬克思主義的題中應有之義。馬克思主義要在中國發揮指導作用,就必須將其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實現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又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增添了新的內容。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重要意義: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指引著黨和人民的偉大事業不斷取得勝利。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提供了凝聚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強大精神支柱。

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倡導和體現了對待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和優良學風,不斷開拓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境界

擴充套件資料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一言以蔽之,就是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中國革命與建設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從而得出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道路。

在我們黨內,***同志最早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思想。2023年10月,***在中共六屆六中全會的政治報告《論新階段》中指出:「離開中國特點來談馬克思主義,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馬克思主義。

因此,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使之在每一表現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成為全黨亟待了解並亟待解決的問題。

面對文化入侵,你認為如何加強我國的文化建設

發展教育 科學 文學藝術 新聞出版 廣播電視 衛生體育 圖書館 博物館等各項文化事業的活動。它既是建設物質文明的重要條件,也是提高人民思想覺悟和道德水平的重要條件。文化建設的基本任務就是用當代最新科學技術成就提高人民群眾的知識水平,通過合理和進步的教育制度培養社會主義一代新人,並用最能反映時代精神的...

什麼是和諧文化?建設和諧文化有何意義

和諧文化是以和諧的內涵為理論基礎的文化體系.一是和諧文化建設目標體現了理想與現實的結合。和諧文化建設首先包括了社會主義理想,又包括了和諧社會和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二是和諧文化發揮著取向 規範與導向功能,以及彌合心理創傷的功能。三是和諧文化建設的主體是人民主體與 主體的統一。和諧文化是以和諧的內涵為理...

我國溫度帶的劃分依據是?為什麼

我國溫度帶的劃分依據是 積溫。原因 中國跨緯度廣,熱能分佈因緯度而不同,存在著不同的溫度帶。當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0 或以上,大多數木本植物或農作物生長活躍,所以中國溫度帶的劃分,就是根據日平均氣溫 10 累計值為標準,稱為活動積溫。通常可劃分為五個溫度帶 北寒帶 北溫帶 熱帶 南溫帶 南寒帶。中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