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建設跨流域調水工程的原因是,為什麼要實施跨流域調水

2021-03-03 20:31:29 字數 6037 閱讀 2517

1樓:匿名使用者

地理問題啊,不過是經濟地理:水源豐富的向水源缺乏的地方調,你說是為什麼?

2樓:邱燦祥信念

南北季節不一樣 水的分佈也不一樣

為什麼要實施跨流域調水

3樓:匿名使用者

水資源在空間上的分佈與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協調在全世 界都是極為普遍的。在中國,黃河缺水的事實,正在為社會各 界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造成黃河斷流的主要原因是來水少、 用水多。

黃河多年的天然徑流量是470億立方米,長江的天然 年徑流量是9240億立方米,長江的徑流量是黃河的20多 倍。據估計,到2023年,西北和華北地區缺水在100億立方米 以上。就這一缺水的性質而言,其缺水並非是工程性缺水,

而是資源性缺水。當然,合理分配用水量,增加中游水庫的調 蓄能力,推廣各種節水措施,可以暫時緩解黃河的斷流和增加 水資源的**量,但很難從根本上解決黃河水資源不足的問 題。而從中國水資源的分佈看,又存在著這樣一個事實:

長江 水多,黃河水少。於是向長江借水即「南水北調」問題一直是我 國水利界長期研究的重大課題。

跨流域調水在世界上並不鮮見。為克服水資源的自然配 置和社會經濟發展需求不相適應的瓶頸,近半個世紀以來,隨 著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許多國家已經建成或 正積極籌劃新建許多跨流域調水工程。我國自60年代以來, 新建了江蘇省江水北調工程、山東省引黃濟青工程、廣東省東 洋引水工程、遼寧省引碧入大工程以及引溧入津、引灤入唐工 程。

美國、前蘇聯、加拿大、法國、澳大利亞等許多國家也都興 建了很多跨流域調水工程。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世界上有24 個國家已建成和擬建大型跨流域調水工程160多個。

美國東部地區的水資源充沛,西部地區降雨量少且時空 分佈不均。因此調水工程多分佈在西部的17個州,目前已建 成的有10餘處,年調水量200多億立方米。美國加利福尼亞 州的「北水南調」工程是世界著名的跨流域調水工程。

加州南 部土地肥沃,有洛杉磯等人口密集的大都市,但降水僅是北部 的1/10。2023年開挖的540千米的奧因斯引水渠,日引水量 為143萬立方米;1935'年在科羅拉多河下游建造的胡佛水 庫,壩高221米,蓄水量383億立方米,經引水渠向南部送水, 日引水量為500萬立方米;四五十年代又興建了連線薩克拉 門託河到薩諾金河的三角洲引水渠,將薩克拉門託河流域的 水調到南方薩諾金河流域,並沿薩諾金河由北向南倒流送水,

實施供水、灌溉,其次是防洪、航運、發電及環境保護。

經過長期研究,我國的「南水北調」工程大致形成了 3個 方案。其一,東線方案,即從長江下游揚州抽水,沿京杭運河以 及與其平行的河道逐級提升,北送抵達天津,全長1150千米, 供水範圍涉及到江蘇、山東、安徽、河北、天津等五省市,可調 水192億立方米。其二,中線方案,即從長江支流漢江上的丹 江口水庫引水,沿伏牛山和太行山山前平原開渠輸水,送至北 京,全長1240千米,以緩解京津以及華北地區水資源危機,可 調水141億立方米。

其三,西線方案,包括「三江聯調」(.通天 河、雅礱江、大渡河)的近期方案和「五江聯調」(通天河、雅礱 江、大渡河、瀾滄江、怒江)的遠景方案。近期方案可調水200 億立方米。

長距離大流量的調水工程由於重新調整了水土資源配置 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關係,其影響非常巨大。任何一項跨流域調 水工程的規劃、決策和建設都涉及政治、法律、經濟、技術和環 境等許多複雜而困難的問題。為了保證公平、有效地利用水資 源,維護生態平衡,就必須做到水的調出不傷害魚類和野生生 物資源或其棲息地,對環境不得造成不利影響;水的調出必須 保證不引起水資源調出區地下水盆地水位下降或導致地下水 盆地被破壞;水資源調入區應保證現有的水和調入的水能被 有效使用。

跨流域調水工程引起的水環境變化

4樓:中地數媒

一、引灤入津工程

灤河多年平均年徑流量為44.0億t(灤縣站1929~2023年資料統計),其中80%來自山區,大黑汀水庫位以上控制灤河面積35300km2,佔灤河總面積的78.6%。

多年平均徑流量為26.8億t,佔灤河總徑流量的60.9%。

引灤入津工程包括:潘家口、大黑汀兩座大水庫,以及引灤入津和引灤入唐兩條輸水線路。潘家口水庫位於承德地區與唐山的分界處,總庫容29.

3億t(興利庫容17.3億t),水庫以上集水面積為33700km2。大黑汀水庫位於潘家口水庫下游約30km處,控制西庫區,面積為1600km2,總庫容為3.

12 億 t(興利庫容2.11 億 t),兩庫均竣工於2023年底,2023年開始使用執行。

引灤入津輸水工程投入運用於2023年,整個輸水線路自大黑汀水庫輸水渠分水閘開始,穿越薊、灤兩大流域分水嶺,經於橋、爾王莊兩座水庫調節後進入天津市區,全長247.6km,輸水能力60m3/s;引灤入唐工程於2023年試通水,整個工程自大黑汀水庫分閘開始,經引灤入還(還鄉河)進入丘莊水庫,再經引還如陡河水庫,最後進入唐山市區,全長63.3km,輸水能力80m3/s,2023年又建成陡河水庫至南堡鹼廠的輸水管道,第一期工程引水能力為1500m3/a。

潘家口和大黑汀水庫水利樞紐工程投入運轉後的歷年運**況見表13-10。

表13-10 潘家口、大黑汀水庫歷年運**況

二、引灤入津工程執行後對下游水環境的影響

潘家口水利樞紐工程投入使用後,改變了下游河流的水文狀態,將天然河道的水文狀態變成了人工控制的水文狀態,即改變了下游地表水環境因素,主要表現在下列幾個方面。

(一)改變了徑流量的年內分配

潘家口水利樞紐工程投入執行後的10多年間,向下遊河道放水的時間多數年份為3~6月份提供農用灌溉水,7~8月份大部分為汛期棄水。由於在執行其間連續遭遇枯水年份,這10多年間灤縣站還原後的年徑流量平均值僅為22.97億t,人為調節因素佔的比重大,徑流量的年內分配與天然狀況相比有了顯著的差異(表13-11)。

表13-11 桑園、灤縣兩站受工程影響徑流量變化比較表

從總的情況來看,受工程調節後徑流量年內分配相對均勻。4~6月份所佔比重增加較大,10月份至次年3月份則嚴重減少,這主要是工程運轉方式所造成。

(二)輸沙量減少

水庫的攔沙作用,減少了下游河道的輸沙量。由於水庫的蓄水作用,庫區內水流速減緩,使水庫以上地區的來沙量在庫區內沉積,水庫下洩的水量基本是清水。據潘家口水庫入庫站的實測懸移質輸沙量推算,工程執行10a當中,該水庫攔蓄懸移質沙量為4320萬t,另據2023年該水庫實測泥沙淤積量達到5700 萬m3。

由於上游來沙全部為兩庫所攔截,下游河道含沙量急劇減少,沙量維持時間也明顯短於工程執行前的情況。建庫前流經灤縣站的徑流一般常年平均含沙量5.15kg/m3,而建庫後枯季含沙量一般為零或接近零。

(三)水溫降低

潘家口、大黑汀水庫一般是從汛期開始閉閘蓄水,至冬末春初達到最高蓄水位,潘家口水庫最高蓄水量一般在19億t,成為兩個熱容量較大的溫度調節體,在升溫季節難以變熱,降溫季節難以變冷,且受水體分層作用,底層的水溫比氣溫變化要錯後一個時差。受這種熱調節的影響,再加上大黑汀水庫在灌溉季節一直以低孔放水,使下游河段水體的溫度明顯降低。經統計,工程執行的10a中,桑園、灤縣兩站4~6月份實測水溫資料的月平均值與工程執行前10a的平均值比較,桑園站4月份降低1.

4℃,5月份降低4.3℃,6月份降低2.7℃;灤縣站4月份基本相同,5月份降低1.

0℃,6月份降低1.1℃。

(四)入海水量減少

受跨流域調水和水庫對徑流調節的影響,水庫執行幾年中,灤河的年平均入海水量僅有8.2億t,最枯的2023年僅有0.01億t,近於乾枯狀態。

經分析計算,受工程影響年平均入海水量減少6.4億t,其中跨流域調水和水庫攔蓄直接減少5.2億t。

(五)沿河兩岸地下水位下降

灤河下游地區,多數為灤河衝洪積扇所形成,地表土層多為細沙土,透水性強。在靠近河流兩岸區域,地下水位的變化量基本決定於河道水位的高低和河道徑流的增減。河道流量的減少,導致下游水庫閉閘期間地下水位的大幅度降低。

據觀測資料統計,遷西縣城關地下水位平均下降2~4m,水位標高由80m 降低到76m。遷西縣擂鼓臺鄉沙壩以上區域地下水位最大埋深由工程前的8m增加到工程後的11~13m,水位下降3~5m。另據遷安盆地65眼地下水位觀測井1987~2023年的觀測資料分析,地下水水位呈連年下降的趨勢,如潘營鄉的吳莊,12月份的平均地下水位,2023年為57.

76m,2023年為54.57m,2023年降低到53.36m,兩年共降低4.

08m。馬蘭莊的後裴莊12月份平均地下水水位,2023年為61.28m,2023年為60.

57m,2023年就降低到58.57m,兩年共降低2.71m。

隨著地下水位的降低,還引起山泉乾枯。如遷安段的三里河,原來有清泉10 多處,一年四季清水潺潺,近幾年已近於乾枯狀態。其他地方的類似例子不勝列舉。

(六)下游河道的水質惡化

灤河過去被稱為我國最乾淨的河流之一,但近幾年來,下游河流的水質也發生了程度不同的汙染,其中主要以有機汙染物為主,主要汙染組分為cod、bod和氨氮等,而且從歷年水質監測成果看河道水質呈現逐年惡化的趨勢(圖13-2)。

圖13-2 灤縣站cod含量逐年增長趨勢圖

當然,形成灤河下游水質汙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灤河兩岸工業汙水向河裡排放的原因外,就是受水量外調和工程調節的影響,枯季徑流量嚴重減少,河水的自淨能力嚴重降低,以至喪失,汙水與河水的比例大大增高。如2月份汙水與河水的比例在遷安段為1:2,灤縣段為1:

11,分別是不受水利工程影響時的6~10倍,這是促使下游河段水質汙染惡化的重要原因。

(七)沿河兩岸土地沙化

灤河下游地區的遷西、遷安、灤縣、灤南、樂亭五縣是京津唐地區土地沙化的主要分佈地帶。據實際調查資料表明,該地區正在沙化中的土地面積達106.6萬畝,佔總土地面積的13.

2%。有潛在沙化危險的土地面積為365.9萬畝,佔總土地面積的46.

7%。土地沙化的根本原因在於歷史上灤河在該地區氾濫所引起的河流改道和淤積,在灤河沖積扇上留下了大量的沙質堆積物。但是,影響土地沙化發展速度的主要因素有農墾、植被破壞、水資源開發利用,尤其是潘家口水庫的執行。表現在下列幾個方面:

(1)冬春季節10月至次年2月份河道水流減少,地下水位下降,使表層土壤進一步乾旱,土層結構鬆散。

(2)河道水流減少,地下水開採困難,部分地區因不能適時澆灌返青水,不得不將麥田改種花生,土地失去植被的保護,加快沙化的程序。

(3)河道水流減少,河床灘地乾枯裸露,增加了新的沙源。因河床空曠屏障少,風力增大,颳起的沙土更多,加速沙化程序。

(八)河道及河口淤積

(1)河道淤積:受水庫攔蓄影響,灤河主河道汛期來水量減少,下游河道的水流主要來自區間支流和兩岸匯水,因主河道斷面寬、縱坡小,支流和兩岸匯水進入河道後,流速減小,水流挾沙能力降低,泥沙沿主河道堆積,河床抬升。經2023年與2023年兩年實測比較,下游河道每年淤高0.

15m左右。

(2)河口淤積:灤河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由於入海水量較大(年平均41.9億t),河口淤積不如陡河、大清河那樣嚴重。

但在興建水利工程後的10a中,隨著水的外調和本流域內工農業用水的大幅度增長,又趕上連續遭遇枯水年份,灤河入海水量驟減,河口淤積也隨之嚴重起來,使當地漁船只有在河水高潮時才能沿深槽進出河口。

三、小結

歸納起來,水利工程對華北地區地表水環境影響如下:

(1)水庫對海灤河流域地表水分佈的影響:海灤河流域23座大型水庫控制了全流域總面積的54.11%,控制全流域山區面積的70.

56%。加上其他水庫的作用,使得華北平原山區修建的許多大中型水庫中有73%以上的地表徑流被截蓄,滹沱河等河流的流量減少了65%~88%除灌溉及大洪水時由灌渠放水外,華北平原上水庫下游河道一般無水,只有在遭大洪水威脅時,開閘洩溢,河道里才有河水。這樣長期使河道乾枯暴露,加上平原區廣泛大量開採地下水,使包氣帶深度由一般1~4m變為10~30m深,使許多喜水和喜溼植物基本消失,沙化不斷髮展。

這些都是人類修建水庫對地表水體分佈規律的影響而導致的後果。

(2)修建水庫對湖泊窪澱的影響:近年來,由於氣候變化和人類水利工程活動的雙重影響,來水量減少,用水量增加,這些平原窪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有些窪澱已乾涸多年,現已經改造為農田,一般年份不再用於滯蓄,如寧晉泊、團泊窪、黃莊窪、大陸澤等;有些大水年蓄些洪水、瀝水,一般年份無水可蓄,滯水面積已大為縮小,如大浪澱、南大港等;還有些窪澱,經人工調節,一般年份可維持一定水面面積,但在特殊乾旱年或連續乾旱年也將乾涸,如白洋澱、千頃窪等。

(3)跨流域調水工程———引灤入津工程執行後對下游水環境產生較大影響:改變了下游河流的水文狀態,將天然河道的水文狀態變成了人工控制的水文狀態,即改變了下游地表水環境因素。主要表現為改變了徑流量的年內分配、輸沙量減少、水溫降低、入海水量減少、沿河兩岸地下水位下降、下游河道的水質惡化及沿河兩岸土地沙化等。

我國有哪些大型蓄水工程,我國跨流域調水工程三個?我國主要大型蓄水工程

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 四川都江堰水利樞紐 廣東陸豐陂洋鎮是國家大型蓄水工程之一 龍潭水庫為國家大型蓄水工程之 也在廣東陸豐其實你可以到水利工程網或者相類似學校 隨便可以看到 我國跨流域調水工程三個?我國主要大型蓄水工程 引灤入唐 引黃濟青 南水北調 引灤入唐 引灤人唐工程是由引灤人還輸水工程 邱莊水...

跨流域調水能增加地表徑流的水量嗎

目前人類可通過修建水庫 跨流域調水等措施改變水迴圈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分佈特點,影響的是地表徑流這一環節。下列水迴圈的環節中,跨流域調水能對其直接產生影響的是 答案d人類通過跨流域調水而改變水的空間分佈,這一過程中人類對水迴圈環節中地表徑流施加了影響。水迴圈包括自然迴圈和社會迴圈。讀圖,回答 圖中 分別...

下列水迴圈的環節中,跨流域調水能對其直接產生影響的是

答案d人類通過跨流域調水而改變水的空間分佈,這一過程中人類對水迴圈環節中地表徑流施加了影響。下列水迴圈的環節中,跨流域調水能對其直接產生影響的是 答案d人類通過跨流域調水而改變水的空間分佈,這一過程中人類對水迴圈環節中地表徑流施加了影響。人類活動主要可對水迴圈的哪些環節產生影響 1 改變地表徑流 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