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選題宗教信仰屬於信仰的哪個層次

2021-03-04 06:05:15 字數 5195 閱讀 1511

1樓:艾沙

一個人有三方面的本能,一是身體的,二是精神的,三是靈魂的。尋求宗教信仰是靈魂層面的,而那尋得賜人靈魂的信仰是最高層次的。**就是終極信仰的目標了。

宗教信仰屬於文化的哪一個層次

2樓:匿名使用者

宗教信仰其實並bai不是一個詞語,乃du是宗教和信zhi仰,簡單說宗教=信仰+政治dao

宗教影響到回人們的思想意答識、生活習俗等方面。廣義上講,宗教本身是一種以信仰為核心但又夾雜政治的文化,同時又是整個社會文化的組成部分。

信仰指對某種主張、主義、宗教或對某人、某物極度信任和尊敬,並把它奉為自己的行為準則;信仰帶有情感體驗色彩,特別體現在宗教上,但宗教卻不全是信仰。

信仰和信念的區別是什麼?不要只是說什麼信仰比信念高個層次什麼的,要具體點的。 20

3樓:無線電師

1、定義

信念是人們對事物的發展趨勢和結果堅信不疑的精神狀態。包括生活信念(例如,五年內買車、十年內買房)、職業信念(例如,大學畢業十年後成為教授)和社會信念(例如,通過革命一定能夠建立社會主義的新中國)。

信仰是人們對某種宗教或思想體系確信不移和充滿敬意的心理狀態。例如,共產黨人信仰馬克思主義。

2、區別

①信念所確信的結果是目前尚未存在的;信仰所篤信的物件是信仰者相信早已存在的(宗教),或者是已經存在的(主義)。

②信念往往需要主體自我奮鬥才能實現;宗教信仰則希望神祕的力量來拯救自己。

3、聯絡

①信念往往是在某種信仰的指引下確立的;

②信仰往往是在踐行信念的過程中形成的。

一首名詩反映了信念和信仰的有機統一: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自有後來人!

4樓:馬鳴風蕭蕭

信念和信仰是密切相關的。但二者又有區別的。

信念指人們對某種觀點、原則和理想等所形成的內心的真摯信仰。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柱,是意識的核心部分。世界觀、歷史觀、人生觀、道德觀等都屬於人的基本信念。

信念和信仰是密切相關的。但二者又有區別。信仰,側重強調人們對某種理論、學說的認識和態度;信念,則主要表現為人們內心深處的判斷標準和行為動機。

信念不是先天的,而是後天的。它是人在社會實踐中對各種觀點、原則、理論和事業經過鑑別和選擇而逐漸形成發展起來的。當某個人確認某種思想、某種理論和某種事業是正確的,是真理,並去自覺維護這種思想理論和事業,就確立了信念。

在階級社會,信念屬於不同的階級意識。基於不同的信念,人們就會對事物有不同的立場、觀點和態度。信念是認識、情感和意志的有機統一,是一種綜合性、穩定性和永續性很強的心理品質。

在社會生活中,各人總是從自己的信念出發去觀察周圍的事物,又總是根據自己的信念,站在不同的立場上去判斷是非。同時,人們又總是為了自己的信念去努力奮鬥。人們既有共同的信念,又有不同的信念。

共同的信念是人們共同活動的思想基礎。信念是可以培養的,也是可以改變的。在社會主義事業中,我們要堅定自己的共產主義信念,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

5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是要確定一個目標,現實中目標往往高於人的實踐能力,但是沒有超出能力的極限,所以產生了理念,當自己偶爾實現目標,理念轉化為信念,相信自己能夠做到。當自我達成目標後體會到了獲得的成功經驗與成就自我之間聯絡,就容易產生了信仰。於是理念轉換為信念反覆驗證激發了信仰。

聯絡這樣闡述信仰:文明之所以由前人創造,也之所以由繼承者發揚,文明帶給前人自由,發展的文明帶給繼承者更大的自由。當自由的理念被反覆驗證生效的事實會喚起人們心中的信仰,使人積極地投入到交易市場與共同締結的社會共同體之中。

當人、社會與自然之間的相對確認關係隨著人們理性的詮釋變得透徹,人們會切合實際地作出理性的選擇,運用各層次級別上享有的自由的價值,兌換理想的未來

6樓:劒指八方

信念是認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機統一體,是人們在一定的認識基礎上確立的對某種思想或事物堅信不疑並身體力行的心理態度和精神狀態。信念高於一般認識的穩定性,有不同的內涵,也有不同的層次。

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現形式,具有最大的統攝力,代表了一個人的最基本的信仰。

相同點:源自同一種人類精神現象。

不同點:1.信仰統攝信念。

2.信仰可分為兩類:①對虛幻的世界、不切實際的觀念、荒謬的理論的盲目相信、狂熱崇拜。

②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對以事物發展規律的正確認識為基礎的思想見解或理論主張的堅信不移、身體力行。信念在不同社會生活不同,如在政治、經濟、文化以及事業、學業和生活方面都會有不同層次的信念。

7樓:匿名使用者

信仰是鐵,信念是鋼,意志是信仰和信念的結合。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

8樓:匿名使用者

信念像鐵,信仰像雲。信念是意志,信仰是憧憬。

9樓:自然

信仰是與上帝之間產生互動,信念是單方面對物的心態或心理活動。

宗教信仰有哪些 ?

10樓:元氣一號

宗教信仰目前主要分為三大宗教:

**教與伊斯蘭教、佛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

**教形成於亞洲的西部,在21世紀主要集中分佈在歐洲、美洲和大洋洲。伊斯蘭教主要傳播於亞洲、非洲,以西亞、北非、中亞、南亞。佛教主要分佈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

1、**教

**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之一。**教是以信仰耶穌**為救世主的宗教。

天主教(roman catholici**)、新教(protestant churchs)、東正教(easten orthodoxy)、**教馬龍派等等統稱**教——中文中「**教」往往特指新教(又俗稱「耶穌教」),三大教派(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和**教馬龍派的統稱一般用「**宗教」這個詞。

在21世紀初**教在全世界有約10億信徒(2023年),為擁有信徒最多的宗教之一,以亞洲、非洲的信徒的發展最快。**教的經典是《聖經》,特點:博愛、人人平等。

2、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是世界性宗教之一。興起於公元7世紀的阿拉伯半島,與佛教、**教並稱世界三大宗教。中國舊時稱大食法、大食教度、天方教、清真教、回回教、回教等。

伊斯蘭是阿拉伯語音譯,原意為和平、順從、安寧,指順從和信仰宇宙獨一的最高主宰安拉及其意志,愛護世界上的一切被創造物(生物和礦物,)敬主愛人以求兩世的和平與安寧。信奉伊斯蘭教的人統稱穆斯林(muslim,意為順從者)。

伊斯蘭教由麥加古萊什人穆罕默德(約570~632)傳播。在亞洲、非洲,歐洲,特別以西亞、北非、中亞、南亞次大陸和東南亞最為盛行。信仰者總數超過12億人(2023年)。

伊斯蘭教的經典是《古蘭經》。伊斯蘭教的特點是和平、仁愛、自強不息。

3、佛教

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起源於象雄文化。佛典上總講:中國有大乘根器,是佛法歸處。

現今,藏區以及印度、尼泊爾、布丹、蒙古國、俄羅斯等地區仍然有很多象雄文明中產生的宗教文化的遺蹟和寺廟、僧侶,從藏區到世界各地有很多的人信奉象雄文化中的古象雄佛法,中國古象雄文化是世界佛教的起源。

古象雄文明早已通過陸路傳遞到印度。早在象雄文化從起源到傳播時,出生在象雄國的幸饒佛陀就已經親自傳法而走過。如今在俄羅斯、印度、尼泊爾、不丹、外蒙古等地方仍然有很多人稱自己為象雄人的後裔,傳播古象雄佛法的雍仲本教寺廟依然存在,傳承著古老的象雄文化。

古象雄文化的宗教體系經過幸饒和不同時期的佛陀傳播,將慈悲心、靈魂不滅、輪迴轉世和因果報應等象雄文化中的核心價值觀更有效和深入地在中亞等廣大地區傳播,影響著古時印度教、耆那教、後來印度佛教的產生 。

印度佛教創始於公元前6世紀的古印度,創始人為喬達摩·悉達多。他出生在今天的尼泊爾境內,是釋迦部落的王子。他29歲時開始修行,創立了佛教的教義。

後來傳入亞洲其他地區,在21世紀主要分佈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

佛教廣義地說,它是一種宗教,包括它的經典、儀式、習慣、教團的組織等等;佛教在世界性的各大宗教和思想之中,顯得非常特殊。凡是宗教,無不信奉神的創造及神的主宰,佛教卻反對一神教;因此佛教似宗教而又非宗教,類哲學而又非哲學,這是佛教的最大特色。

狹義地說,它就是佛所說的言教;如果用佛教固有的術語來說,應當叫做佛法(buddha dharma) 佛法裡面有完整一整套次第的修行方法,讓我們認識「心」的本性,從而斷除煩惱。

在《增一阿含》經的序品中所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用一句話來說,佛教就是讓人們斷除「惡」的行為、行持能夠給人們帶來快樂的行為,通過修行減少自己內心的煩惱的方法、簡單來說教義唯有「無我利他的悲心,通達一切萬法的智慧」 在中國的佛教屬於大乘佛教,包括藏傳佛教。

擴充套件資料:

宗教信仰作為一種獨特的信仰形式,表現出以下鮮明特徵:

個體性宗教信仰的個體性主要表現在:

第一,宗教信仰明確而充分地表現了信仰者個人的意志、決心和生活態度。信仰某種宗教,意味著「一種從根本上改變了的意識,一種新的基本態度,一種另外的價值尺度,一種整個人類徹底的思想轉向、整個個人的轉向」。

第二,宗教信仰反映了信仰者個人的某種內在需要、情感和衝動。因此,一個人的信仰過程,既是這個人心甘情願地接受某種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過程,也是這個人自我滿足、自我追求和自我改造的過程。

差異性個人所具有的某些素質往往展示人的存在的新維度。宗教對人獨特的精神性的承認,乃是我們抵抗一切對人的尊嚴和人的價值的現代進攻的最大堡壘。

選擇性宗教信仰意味著信仰者對於世界和人生的理解的選擇、價值標準的選擇和生活態度、生活方式的選擇。信仰就是寧採取信,而不採取不信;寧採取信賴,而不採取不信賴;寧採取知識,而不採取無知;信仰的意思是在信與不信、誤信、迷信之間,作適當的抉擇。

在宗教層次,人具有更大的綜合能力來排除不想面對的意識——可以放棄日常的經驗、科學的證據和令人信服的真理,也可以放棄自我、自信和世俗的生活,信仰者完全根據自己所選擇的確信來解釋一切。

宗教信念並不完全依賴於在宇宙結構中或在人的經驗過程中對發現的論據的推斷,而是依賴於對環境作用的無意識的主觀解釋,在以這種方式解釋中,信仰者在作一個基本的認知選擇,因而也在冒險——冒最大錯誤的險,狂熱人士甚至不守界限,不顧客觀事實,與科學對戰。在繼續以這種方式解釋中,一個人是靠信、而非靠見而生活。

神聖性宗教信仰蟄伏著有限的人對超越性(無限的、無條件的)、完滿性(絕對的、全知全善全能的)和終極性(永恆的、本原的)的嚮往和追求,換句話說,宗教信仰滿足了人對神聖性的渴望。

人總是具體的、有限的、此岸的、不完滿的,但人又總是不滿足於此。出於某些內在衝動和複雜原因,人總是要嚮往和追尋高於現實和經驗世界的「神聖」境界,即超越、完滿和終極的境界。

宗教信仰的定義是什麼,請問宗教信仰是什麼?

宗教信仰指信奉某種特copy定宗教的人群對其所信仰的神聖物件 包括特定的教理教義等 由崇拜認同而產生的堅定不移的信念及全身心的皈依。這種思想信念和全身心的皈依表現和貫穿於特定的宗教儀式和宗教活動中,並用來指導和規範自己在世俗社會中的行為。個人認為 信仰 是一個人意識到自己的世界價值觀或者心靈上有缺失...

關於宗教信仰的訪談,關於宗教信仰的調查報告怎麼寫

不要把有限的生命浪費在無意義的事情上!能生和活就是福 1不信.信與不信都沒有為什麼.2有人需要,有人不需要.3個人認為是虛幻的,偽科學的.4與我無關的態度.5一般不信.6相信能就能,純粹的唯心主義.7有些人需要精神上有依託.8我需要寄託,但不寄託於宗教.9正確的認識,理性的看待.10馬克思認為宗教儘...

婚紗與宗教信仰有關嗎,宗教信仰 民族文化的關係?

開始是宗教信仰,白色的婚紗代表純潔無暇,後來逐漸成了西方一種民俗,有沒有宗教信仰都會穿婚紗結婚.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西方的文化影響,也可以說是一種文化入侵,國人逐漸接受了這種特殊的服飾,現在結婚無論什麼宗教信仰,新娘幾乎都要穿著婚紗走向婚姻的殿堂.它也逐漸成為了我國社會的一項民俗,是不是應該穿並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