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這是什麼海魚,這是什麼海魚?

2021-03-04 04:27:31 字數 4199 閱讀 4591

1樓:木與孑

臺鮁,具體哪個臺不記得了,就叫臺鮁,鮁魚的一種,平常市場上賣的巴,鮁魚比它要大,要寬,身子要長

2樓:匿名使用者

好像是金槍魚,不太確定

3樓:匿名使用者

你自己說是對的,屬於鯖科的青佔魚,也就是鯖魚或鮐魚。不是鮁魚的任何一種。

這是什麼海魚?

4樓:想飛的島

鮟鱇(ānkāng),俗稱結巴(jiébā)魚、哈蟆魚、海哈蟆、琵琶魚等,一般生活在熱帶和**帶深海水域。屬硬骨魚類,鮟鱇目(lophiiformes)、鮟鱇科,為世界性魚類,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都有分佈。

鮟鱇頭部上方有個肉狀突出,形似小燈籠,是由鮟鱇魚的第一背鰭逐漸向上延伸形成的。小燈籠之所以會發光,是因為在燈籠內具有腺細胞,能夠分泌光素,光素在光素酶的催化下,與氧作用進行緩慢的化學氧化而發光的。深海中有很多魚都有趨光性,於是小燈籠就成了鮟鱇魚引誘食物的利器。

簡述硬骨魚綱,鮟鱇目,鮟鱇科(lophii-dae)魚類的通稱。長約80 cm以上。體平扁,

柔軟。頭大,寬闊而平扁,呈圓盤狀;尾部細小。下頜突出,兩頜、犁骨和顎骨均具大小不等犬牙或尖銳牙。

鰓孔大。體裸露無鱗。背鰭最前3鰭棘分離,第一鰭棘位於吻上,末端有皮穗狀吻觸手。

第二背鰭與臀鰭均位於尾部。胸鰭發達,有一長肌柄。腹鰭喉位。

近海底層肉食性魚類,常在海底匍匐,行動遲緩,擺動第一背鰭棘的吻觸手,引誘其他小魚和海洋生物遊近時捕食之。世界鮟鱇科魚類有4屬25種,廣泛分佈於三大洋和北冰洋;中國僅產3屬3種,見於沿海。其中鮟鱇(lophius piscatorius),分佈於東大西洋。

主要生產國為法國、西班牙、俄羅斯。中國常見種類有黃鮟鱇(l.litulon)見於黃海、渤海;黑鮟鱇(lophiomus setigerus)見於南海和東海。

肉味美,魚肝為冬令滋補品。

鮟鱇外形特徵

鮟鱇魚的體前半部平扁呈圓盤形,尾部柱形,一般體長40~60釐米、體重300~800克,生活在溫帶的海底下,鮟鱇一般底棲,靜伏於海底或緩慢活動,鮟鱇魚的胃口很大,它生長在黑暗的大海深處,身軀向後細尖成柱形,兩隻眼睛生在頭頂上,一張血盆大口長得象身體一樣寬,鮟鱇魚屬硬骨魚類,嘴巴邊緣長著一排尖端向內的利齒;腹鰭長在喉頭,體側的胸鰭有一個臂,大嘴巴里長著兩排堅硬的牙齒,鮟鱇魚利用頭頂上的鰭刺作為誘餌。頭特別大而平扁,口寬大,口內有黑白斑紋,下頜有可倒伏的尖牙1~2行。體柔軟、無鱗,背面褐色,腹面灰白色。

頭及全身邊緣有許多皮質突起。背鰭前部有6根相互分離的鰭棘,第一棘位於吻背面且頂端有皮質穗;胸鰭寬大在身體兩側成臂狀;臀鰭有8~11根鰭條。各鰭均為深褐色。

鮟鱇魚有兩個背鰭,第一背鰭與一般魚不同,由5~6根獨立分離的鰭棘組成(6根是黃鮟鱇,5根是黑鮟鱇)。前兩根位於吻背部。其頂端有皮質穗。

第2背鰭與臂鰭均位於尾部。胸鰭很寬,側位,圓形,基部成臂狀,有利助身體滑行。腹鰭短小,喉位。

尾鰭圓截形。體裸露無鱗,在頭體上方及體側邊緣均有大小不一的皮質突起。 鮟鱇魚的前端扁平呈圓盤狀,這種鮟鱇全長只有10釐米。

在深海中不大能遇到獵物,以較自己大的食物都儘量吞下。銳利的牙齒是向內邊的,一旦捕到獵物,就不會讓它逃脫。鮟鱇魚不大遊動,捕食機會少,在長期的演化過程中,它的背鰭發生了變化:

第一個背鰭逐漸向頭部延伸,背鰭的前三枚鰭棘在頭頂前方分離呈絲太,其末端有一根發光的皮瓣。當小魚在閃光點附近遊動時,鮟鱇魚就搖動它的釣具,引魚上鉤,送入口內。

鮟鱇生活習性

鮟鱇一般底棲,靜伏於海底或緩慢活動。主要

鮟鱇以各種小型魚類或幼魚為食,也吃各種無脊椎動物和海鳥。

鮟鱇魚的胃口很大,它的胃中常充滿著鯊魚等大型魚類的骸骨。強生氏鮟鱇的胃能鼓得大大的,所以大獵物也能吞下。

肉食性,以頭頂上的鰭刺作為誘餌,背鰭最前面的刺伸長像釣竿的樣子,前端有**皺褶伸出去,看起來很像魚餌。利用此餌狀物搖晃,引誘獵物,待獵物接近時,便突然猛咬捕捉,再大口一口吞下去。

除適時變色適應環境外,其生存絕招還在於身上的斑點、條紋和飾穗,儼然一副紅海藻的模樣,尤其那種身披飾穗的鮟鱇魚,更擅長潛伏捕食和逃避天敵追殺。生物學上把這個小燈籠稱為擬餌。小燈籠是由鮟鱇魚的第一背鰭逐漸向上延伸形成的。

前段好象釣竿一樣,末端膨大形成「誘餌」。小燈籠之所以會發光,是因為在燈籠內具有腺細胞,能夠分泌光素,光素在光素酶的催化下,與氧作用進行緩慢的化學氧化而發光的。深海中有很多魚都有趨光性,於是小燈籠就成了鮟鱇魚引誘食物的有利**。

但有的時候也會給它惹來麻煩。閃爍的燈籠不僅可以引來小魚,還可能吸引來敵人。當遇到一些凶猛的魚類時,鮟鱇魚就不敢和它們正面作戰了,它會迅速的把自己的小燈籠塞回嘴裡去,胸鰭很發達,可以像腳一樣在海底移動,頓時海洋中一片黑暗,鮟鱇魚趁著黑暗轉身就逃。

本身衝著鮟鱇魚來的大魚,在黑暗中也無所適叢,只得悻悻離去。不是所有的鮟鱇魚都有這個小釣竿,雄鮟鱇就沒有。一般雌鮟鱇體形較大,而雄鮟鱇卻相反,只有它的六分之一大。

5樓:匿名使用者

您好,這是:鮟鱇魚,是一種深海魚類,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營養很好,味道也很好。

6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鮟鱇魚,也叫**魚,膠遼一帶稱它醜老婆魚,是一種深海魚。模樣雖醜,但魚肉確實很好吃的。

7樓:卓瑪海吉威皓嘉

看起來有點像是比目魚親可以某寶的拍立淘掃一下會有類似寶貝出現親可以參考下

請問這是什麼魚?應該是海魚的一種.

8樓:當你我還年輕

大海鱸,jewfish或者mulloway,準確來說,你這兩條是銀海鱸。釣的?還是魚市買來的?

這魚好吃,在清理內臟的時候,魚鰾不要丟,這種魚的魚鰾肥厚,十分滋補,千萬不要浪費好食材啊(希望我說的不會太晚了)。

請問這是什麼海魚

9樓:雙籽

如圖    , 鸚嘴魚 、 鸚哥魚     學名

鸚哥魚科   (鸚嘴魚科)   scaridae     鸚嘴魚屬 scarus    魚類

下圖為   刺鸚嘴魚    scarus spinus (刺鸚哥魚),  俗稱  公主鸚嘴魚

體延長而略側扁。頭部輪廓稍突而呈平滑的圓型。後鼻孔並不明顯的大於前鼻孔。

尾鰭深截形。幼魚體色為深褐色,腹側為紅褐色;體側通常具4-5條約1-2鱗寬之不明顯淡色橫斑(橫斑裡的**鱗片為白色)。成魚體色為綠色;鱗片外緣為紫粉紅色;吻部前端為黃綠色至綠色;頦部藍綠色而參雜橙紅色斑紋;頰部具黃色寬區;各鰭藍綠色,具藍色外緣,**具紫粉紅色斑紋。

分佈於太平洋海域,包括臺灣、澳洲、聖誕島、斐濟、印尼、日本、馬來西亞、越南、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帛琉、新喀里多尼亞、菲律賓、薩摩亞等海域,棲息深度2米~25米,體長可達30釐米,棲息在珊瑚礁、潟湖,成小群活動,以藻類為食。

10樓:霜葉後院自留地

青衣魚(青衣魚)妾魚的異名。又稱鰟魮魚。遊江河間,常一、二相隨,猶如青衣婢女,故稱青衣魚。青衣魚類分佈在熱帶與**帶之間的岩石或珊瑚礁多的淺海地區,以胸鰭游水,姿勢十分奇特。

青衣魚體色與體形極富變化,因雄雌及年齡的不同,體色與體形也有不同。棲息於在潟湖與臨海礁石附近的平坦的沙或雜草叢生的區域、深海珊瑚礁。獨居性。

主要捕食具有硬殼的獵物包括甲殼動物,軟體動物與海膽。

中文學名

舒氏豬齒魚

別    稱

青衣魚,黑斑豬齒魚、青衣寒鯛

11樓:匿名使用者

一看就是海魚唄哈哈。好吃魚?魚?魚青衣魚體色與體形極富變化,因雄雌及年齡的不同,體色與體形也有不同。棲息於在潟湖與臨海礁石附近的平坦的沙或雜草叢生的區域、深海珊瑚礁。

獨居性。主要捕食具有硬殼的獵物包括甲殼動物,軟體動物與海膽。

請問這是什麼鳥?

12樓:匿名使用者

**是伯勞鳥。

伯勞鳥是一種食肉的小型雀。

又名:百羅鳥、伯勞頭,生性凶猛,是重要的食蟲鳥類。

它們的主要特點是嘴形大而強,上嘴先端具鉤和缺刻,略似鷹嘴。伯勞鳥翅短圓,通常呈凸尾狀;腳強健,趾有利鉤;性凶猛,嗜吃小形獸類、鳥類、蜥蜴等各種昆蟲以及其他活動物。

大都棲息在丘陵開闊的林地,巢呈杯狀,置於有棘的樹木或灌叢間。卵上常具有略呈暗褐色的、大小不等的雜斑。

伯勞鳥由雌鳥孵蛋,大概二個星期就可以出生,出生後由雌、雄鳥共同餵食,十二天後幼鳥就可以離巢自立。但它們有時也會回來向父母要些食物。伯勞鳥也有著很強的母性,當有蛇之類的動物想攻擊它的巢穴時,伯勞鳥會拼命保護它的幼鳥而反擊

這是什麼海魚,請問這是什麼魚,是海魚還是

這是黃條鰤,seriola aureovittata temminck et schlegel,1845 屬鱸形目 鱸亞目鰺科鰤屬的一種海洋暖溫性中上層掠食性魚類。黃條鰤生長速度很快,通常在表層水溫20 25 以上時覓食活躍,主食是鯷魚,玉筋魚等小型魚類及頭足類和甲殼類海生動物。主要分佈在我國各大沿...

這是什麼海魚?怎麼做好吃這是什麼海魚?怎麼做好吃?

沙尖魚 學名來 鱚科 sillaginidae 鱚屬 sillago 魚類自 下圖為 多鱗鱚 sillago sihama 俗稱 沙鯪 沙鑽 船丁魚 含脂肪高,清蒸 紅燒 油煎及醃幹蒸食均味美可口 據有關資料介紹,沙尖魚中含有一種具有5個雙鍵的長鏈脂肪酸,可防止血栓形成,對 心臟病有特效。分佈於紅海...

各位大神,請問這是什麼品種的魚?是深海魚嗎

這是 斑石鯛。體抄態優美,周身靚麗 魚襲身光澤銀紋,與黑褐色斑點結合,在藍光之下似夢幻之魚。斑石鯛雄魚發育成熟後,身上的斑紋變淡且口的周圍變成純白色,又稱 白口魚 斑石鯛食用與藥用價值極高,肉質細膩,膠原蛋白豐富,口感獨特,富含多種氨基酸與不飽和脂肪酸,在日本料理中具有 刺身絕品 之譽。在閩南,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