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畫的發展歷程,水墨畫的發展歷程

2021-03-04 03:27:46 字數 5060 閱讀 3724

1樓:匿名使用者

水墨畫,顧名思義,是以水、墨為主,色彩為輔,紙、絹為主要工具,將水墨流動的特性和豐富的墨色層次,充分發揮與表現意境的一種繪畫。相比西方其它繪畫形式,水墨畫是最有特色的,在東方國家像中國、日本、韓國都有傳承。與一般的元素不同,水墨沒有輪廓線,水墨在宣紙上自然渲染,渾然天成,一個個場景就是一幅幅出色的水墨畫。

角色的動作和表情優美靈動,潑墨山水的背景豪放壯麗,柔和的筆調充滿詩意。它體現了中國畫」似與不似之間〃的美學,意境深遠。水墨畫已有非常長的發展歷程,歷史中的宋、元、明、清階段是中國水墨畫的顛峰。

水墨畫強調自然、天趣、不拘形、講究寫意,越來越受到設計師的歡迎。

其實無論是對於古人或是現代人,水墨在歷史上一定有我們都能理解的共通的內涵,這也是水墨一直在設計中追求的永恆的韻味。這裡對空間的運用,虛實相生的關係,陰陽的關係,都非常值得設計師去好好思考。水墨設計時可以考慮大面積留白,如同中國畫以白當黑的美學境界,這也是中國文化的表現形式之一。

中國畫的色彩、題款、印章、筆墨肌理等造型元素以及書法的氣韻、節奏都豐富了水墨平面設計的造型語言。

中國山水畫的發展史

2樓:石小希

在魏、晉、南北朝已逐漸發展,但仍附屬於人物畫,作為背景的居多;隋唐始獨立,如展子虔的設色山水,李思訓的金碧山水,王維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潑墨山水等。

五代、北宋山水畫大興,作者紛起,如荊浩、關仝、李成、董源、巨然、范寬、許道寧、燕文貴、宋迪、王詵、米芾、米友仁的水墨山水,王希孟、趙伯駒、趙伯驌的青綠山水,南北競輝,達到高峰。從此成為中國畫中的一大畫科。

元代山水畫趨向寫意,以虛帶實,側重筆墨神韻,開創新風;明清及近代,續有發展,亦出新貌。表現上講究經營位置和表達意境。傳統分法有水墨、青綠、金碧、沒骨、淺絳、淡彩等形式。

明代及近代續有發展,董其昌及清初「四王」為山水畫走向繪畫理論及繪畫手法的程式化完備作出了重大貢獻。

3樓:匿名使用者

1、中國山水畫的起源

早期山水主要作為地圖的形式存在,出現在四川的畫像石上。地圖上山水存在的目的是「案城域、辨方州、標鎮阜、劃浸流」,但其並不具有審美價值,只是體現出它的實用性。

2、魏晉南北朝時期

魏晉南北朝政治混亂,世人朝不保夕,百姓生活顛沛流離,社會上長期籠罩著悲觀消極的情緒。文人名士們對社會現實充滿失望,滿身才學無處施展,只有將滿懷才情寄託在山水之中,以逃避動盪不安的現實環境,由此開始追求自由與開放的藝術形式。

文人開始推崇老莊思想,繼而發展為玄學思想。玄學推崇關注自然,於是藝術家開始越來越多地關注山水,名士們寄情山水的情懷直接促進了山水畫的發展。

3、隋唐時期

隋朝的建立,結束了我國三百多年的南北**的局面。政治的統

一、經濟的發展促進了繪畫藝術的進步。隋代展子虔的《遊春圖》是傳世第一幅完整意義上的山水畫。

唐代更是對繪畫進行了細緻的分類,在透視和構圖兩方面也達到了相對成熟的階段。隨著空間處理水平的提高,如散點透視、近大遠小原則的熟練掌握,畫家開始能較好地處理空間關係。

藝術家開始越來越多地表現現實生活與抒發情感,創作領域逐漸擴大,由此山水畫從人物畫的背景中獨立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畫科。

晚唐時期,山水畫獨特的創作技法——皴法初步形成。山水畫的表現手法進一步豐富,從單純的線條勾勒敷色,發展到根據物件的質地、紋理、向背等情況進行皴擦。

皴法不僅反映了藝術家的審美取向,也代表了山水畫的藝術生命。從隋唐時期開始,皴法與中國山水畫同步發展,皴法的成熟也為山水畫在五代、宋朝的蓬勃發展奠定了基礎。

4、五代時期

五代時期戰亂頻發,動盪不安,政權不斷更迭,文人墨客寄情于山水,山水畫開始蓬勃發展。

各地畫家以大自然為師,真實而生動地創造了南北兩種山水風格。北派以荊浩、關仝為代表,南派則以董源、巨然為代表。南北兩派畫風各不相同且形成鮮明對比,但兩者都是取景自然,並且還創新了繪畫技法以及作畫理論。

5、宋朝時期

宋太祖實行崇文抑武,文人的社會地位提高,科舉制度完善,畫院蓬勃發展,出現了畫學。在寬鬆的政治文化條件下,畫家可以盡情施展自己的才華,追求細節的寫實手法發展到了新高度,繪畫技巧急速提高,山水畫空前繁盛。

宋人理學注重格物致知,注重對真山真水的體悟和觀察。在院體水墨山水的發展中,夏圭、梁楷等人還與西湖四周叢林中的禪僧畫家相互啟發。

禪僧運用畫院的程式作為表達頓悟境界的手段之一,禪僧們選擇物象,藉助水墨揮寫,來闡發領悟的人生道理。自然山水被賦予了等同於倫理綱常的意義,使得山水畫的價值得到普遍認同,山水畫進入**時代。

北宋畫家的水墨山水畫注重寫實,以李成、范寬為代表。南宋受宮廷畫院畫風的影響,追求細節真實和詩意表達,代表畫家有李唐,他的斧劈皴自成風格。另外南宋的馬遠、夏圭開創了邊角構圖,人稱馬一角、夏半邊。

兩宋山水畫在山水畫史上具有極重要的地位。北宋直承五代之風,在畫風的延續和演進上成就突出。南宋注重對畫面詩意的發掘,既繼承了北宋傳統,也有更多創新,從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6、元朝

元代的社會結構比較特殊,漢人處於社會底層,文人沒有入仕的機會,絕大多數的文人士大夫不得不寄情山水,逃避現實,來排解心中的苦悶。隱逸于山水之間成為了他們的選擇,山水畫成為了他們唯一的精神寄託。

元代的山水畫不但傳承了古代山水畫的特點,而且還有了自己的創新,尤其在水墨山水上有了空前發展,被後人評價「瀟灑簡遠,妙在筆墨之外」。

7、明朝

明代早期,宮廷畫派與浙派盛行,繼承與發揚南宋院體,同時元代文人畫傳統得到延續與發展。

理學成為官方意識形態,這對山水畫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理學天理世界秩序觀的普及,使山水畫逐步佔居上風而具有絕對優勢。

我們看到,山水畫從其萌芽到成熟再到興盛,一路走來都與宋明理學的發展形影相隨,傳統山水畫的意義世界更是與宋明理學之義理不可隔離,雖不能說後者單方面決定了山水畫的成就,但是山水畫的成就脫離宋明理學的觀念背景不能獨自獲得。

明代中期,吳門畫派在蘇州地區崛起,繼承了宋元文人畫傳統,同時取代了浙派在畫壇上的統治地位成為主流,代表人物有吳門四家。其繪畫以描寫江南山水風景與文人生活為主,注重筆墨情趣、詩書畫的結合,抒發了寧靜高雅的文人情懷。

明代後期,在上海、松江一帶存在著許多畫派,其中以華亭派影響最大,代表人物為董其昌。他極力推崇純「文人畫」,提出了南北宗論。

南北宗論出自於《畫旨》,他按畫家的身份、畫法、風格分為兩大派別,北宗是李思訓父子、趙傒、趙伯駒、趙伯驌、馬遠、夏圭,南宗為王維、張璪、荊浩、關仝、董源、巨然、郭忠恕、米家父子。董其昌認為南宗是文人之畫,而北宗是行家畫,他崇南貶北,提倡文人畫的南宗。

8、清朝

清代的繪畫以摹古為主,這是因為當時閉關鎖國和文化**政策導致文人的思想被禁錮。以「清初六大家」為代表,強調「日夕臨摹」「宛然古人」的藝術主張,迎合了當權者的思想束縛政策,被奉為「正統派」。

與之相對,一批具有強烈民族意識的畫家突破了傳統思想,被稱為「創新派」,以「四大名僧」和「金陵八家」為代表。

擴充套件資料

山水畫是中國的一個有特色的分支,從隋朝就開始出現山水畫,山水畫強調「平遠」、「高遠」和「深遠」,運用散點透視法,平遠如同「漫步在山**上」,邊走邊看,焦點不斷變化,可以畫出非常長的長卷,括進江山萬里。

高遠如同乘降落傘從山頂緩慢下降,焦點也在變化,從山頂畫到山腳,可以畫出立軸長卷;深遠則運用遠近山的形態濃淡對比,畫出立體,山谷深邃的效果。

從古代起,中國的山水畫的特點四必須有人或建築出現在畫上,這幅畫才顯出生氣;從唐朝開始,中國的山水畫開始分為南、北兩派。

北派的創始人是唐代畫家李思訓,他發明的大斧劈皴法,畫中重用色彩,濃墨點苔上也用鮮亮的石青敷色,非常適合變現北方陽光燦爛、峭壁高聳的山峰。宋代的畫家張擇端、李唐、馬遠、夏圭等繼承了他的風格,形成一種派別。

南派以被評作「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著名詩人王維為濫觴,運用披麻皴和宋代畫家米芾發明的雨點皴或叫米點皴,多用墨色少用顏色表現濛濛細雨中的江南丘陵,後來發展到只用墨的水墨山水,王蒙、倪瓚等畫家發展形成了南派風格。

從明代後期到清朝時,山水畫陷入了形式主義的格式套路,畫家不在觀察自然,從臨摹古畫技巧入手,隨意擺佈畫中的構圖,雖然明、清時期出現了許多花鳥畫和人物畫的大師,但山水畫的發展停滯不前,《芥子園畫傳》更將山水畫變成一種八股。

直到近代,山水畫又重新發展,新一代大師如黃賓虹、李可染、張大千、傅抱石、關山月等人吸收西方繪畫理論,深入觀察自然,創作自己的風格,使山水畫重新注入生氣,將山水畫發展到一個新階段。尤其是關山月和傅抱石為人民大會堂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嬌》開創了國畫巨幅山水的先河。

現代有出現許多表現欣的題材的年輕山水畫家,用國畫技法描繪黃土高原、秦嶺、太行、西北大漠、**雪山、熱帶雨林,甚至境外各國的風景。山水畫出現一個全新的局面。

4樓:種花家的小米兔

中國山水畫較之西方風景畫,起碼早了1000餘年。它所呈相的圖義,實際上是一部中國思想史。早在7000多年以前,先古的覺醒便以圖案方式紀錄下來。

新石器的河姆渡文化,已用線刻表達著觀念性文化的內涵,定居的農耕文明起源,不僅讓人認知了工具美,亦讓人於器之上認知了形上美。

到了秦漢時期,描繪勞動生活的場面,由鄉土而至皇權,殿堂宮室的壁畫成為時代的主流。這種以宮室喻家室的認信取向,使中國美術擺脫了原始形態。統治階級士大夫文化開始占主導地位。

士者文化實現了與鄉土文化的分離。對於山水畫而言,這一分離是深刻的。

從個體生命的角度體驗天地宇宙的永恆,體味人在此中的自由,是魏晉山水詩的開啟。謝靈運的意義就是在文的自覺時注重形的依託,從哲學的本體論出發,追求玄遠的神超理得。真正代表中國山水情懷的是陶潛。

陶詩是超越玄言的哲學深刻,它沒有放棄玄言詩的宇宙本體和生命本體的體悟,並通過某種特定的媒介去捕捉和體現這種體悟的本質和意義,把它們變成一種可觸知的東西。

一個有藝術的創意,就是將親身體驗到的無形結構找到形狀。山水草木在陶詩中是真意深情,是體現中國精神的哲學,是超然事外,是平淡中和。

山水畫是中國的一個有特色的分支,從隋朝就開始出現山水畫,山水畫強調「平遠」、「高遠」、和「深遠」,運用散點透視法,平遠如同「漫步在山**上」,邊走邊看,焦點不斷變化,可以畫出非常長的長卷,括進江山萬里;

高遠如同乘降落傘從山頂緩慢下降,焦點也在變化,從山頂畫到山腳,可以畫出立軸長卷;深遠則運用遠近山的形態濃淡對比,畫出立體,山谷深邃的效果。

從古代起,中國的山水畫的特點四必須有人或建築出現在畫上,這幅畫才顯出生氣;從唐朝開始,中國的山水畫開始分為南、北兩派。北派的創始人是唐代畫家李思訓,他發明的大斧劈皴法,畫中重用色彩,濃墨點苔上也用鮮亮的石青敷色,非常適合變現北方陽光燦爛、峭壁高聳的山峰。宋代的畫家張擇端、李唐、馬遠、夏圭等繼承了他的風格,形成一種派別。

求關於中國水墨畫的所有,求關於中國水墨畫的所有資料

關於水墨畫的資料一盡一二 我想你可以參考一下中國的水墨動畫 小蝌蚪找媽媽 水墨畫是中國畫的一個分支結構是組成中國畫體系元素之一。從物理的角度,水墨畫就是用毛筆蘸著墨和水的合成物,描繪在宣紙上的一種繪畫形式。中國青花瓷則是一種用天然鈷料為色彩,在白瓷胚胎上用筆描繪紋飾,再罩透明釉,最後在高溫中燒成的瓷...

童年的水墨畫寫一首詩,模仿 童年的水墨畫 寫一首詩

溪邊垂柳,把溪水當做梳妝的鏡子,山溪山溪像綠泥一樣平靜人影給溪水染綠了 童年的水墨畫 房間裡看不見電視裡場場戲劇,甭管它電腦 聲高。作業在手下慢慢翻動,腦子裡忘不掉同學的嘲笑。突然想起老師的警告,把我嚇了一大跳。進來的是媽媽,手裡拿了一大疊作業,還請了一位家教。胡鬧作業沒做完,鄰居小朋友就邀請我,一...

如何讓兒童更好地學習水墨畫

通過特殊的遊戲形式激發學生學習水墨畫的興趣,一舉多得。中國水墨畫的核心離不開筆 墨。在讓孩子們學畫水墨畫之前,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讓他們瞭解水墨畫的各種工具以及效能特點。毛筆既是一種書寫工具,又是抒發心靈 性情的一個媒介,這種世代相傳的媒介既圓潤 柔和,又鋒利沉重,加上水墨的幹 溼 濃 淡,變化無窮。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