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性阿拉伯伊斯蘭宗教舞蹈體系是怎樣形成的

2021-03-04 03:24:49 字數 5708 閱讀 8868

1樓:漫閱科技

以巴格達為中心的阿拔斯王朝和以西班牙中心倭馬亞王朝的科爾多瓦城這兩個中心為基點,阿拉伯與波斯、希臘、羅馬、印度、中國不斷交流,它們相互滲透、融合,後來發展成為世界性阿拉伯——伊斯蘭宗教舞蹈體系。

阿拉伯伊斯蘭**出現兩個**中心的原因是什麼?

2樓:漫閱科技

阿拔斯王朝時期,阿拉伯伊斯蘭**達到全盛時期,這時出現兩個**中心,一個是以巴格達為中心的阿拔斯王朝,再一個是以西班牙為中心倭馬亞王朝的科爾多瓦城。以這兩個中心為基點,阿拉伯與波斯、希臘、羅馬、印度、中國不斷交流,它們相互滲透、融合,後來發展成為世界性阿拉伯——伊斯蘭宗教舞蹈體系。

伊斯蘭教是如何產生的

3樓:木木朋的愛

伊斯蘭教由麥加人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上首先興起,公元7世紀中葉自西亞、中東傳入中國。

伊斯蘭是阿拉伯語音譯,公元七世紀由麥加人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上首先興起,原意為「順從」、「和平」,又譯作伊斯倆目,指順從和信仰創造宇宙的獨一無二的主宰安拉及其意志,以求得兩世的和平與安寧。

伊斯蘭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與佛教、**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中國舊稱大食法、大食教、天方教、清真教、回回教、回教、回回教門等。截止到2023年底,世界人口約68億人口中,穆斯林總人數是15.

7億, 分佈在204個國家和地區,佔全世界的23%。

擴充套件資料

伊斯蘭教的復興是阿拉伯半島社會經濟、政治和宗教發展演變的必然。6世紀末至7世紀初,阿拉伯半島正處在原始氏族部落解體、階級社會形成的大變革時期。半島由於自然環境的差別,社會經濟、政治發展極不平衡。

伊斯蘭教復興前,半島上的阿拉伯人主要信仰原始宗教,相信萬物有靈和靈魂不死,盛行對大自然、動植物、祖先、精靈和偶像崇拜等多神信仰。其中拉特(即太陽神)、烏扎(即萬能神)和默那(即命運神)三大女神尤受崇拜。

4樓:簡女郎

伊斯蘭教誕生於阿拉伯半島的社會大變動時期。四方割據,戰亂頻繁。內憂外患,危機重重。

在宗教信仰上,原始宗教盛行,人們崇拜自然物體,並且各個部落都有自己的神,同時,猶太教和**教也開始向半島傳播,但它們的學說並不適合這種形勢。因此實現半島的和平統一和社會安寧是阿拉伯社會的出路。這時候先知穆罕默德出現了,他以"安拉是唯一的真神"為口號,提出禁止高利貸,"施捨濟貧"、"和平安寧"等主張,反映了當時社會的要求。

伊斯蘭教就是在這樣一個轉折的時刻誕生的。伊斯蘭教認為除了安拉再沒有神,反對信多神、拜偶像,伊斯蘭,是阿拉伯語的音譯,本意「順從」。順從安拉旨意的人,即「順從者」,阿拉伯語叫「穆斯林」,是伊斯蘭教徒的通稱。

在中國,穆斯林也稱安拉為「胡大」或「真主」。穆斯林都相信穆罕默德是「先知」,是「安拉的使者」,是奉安拉之命向人類傳佈伊斯蘭教的。

伊斯蘭教主要傳播於亞洲、非洲,以西亞、北非、西非、中亞、南亞次大陸和東南亞最為盛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西歐、北美、澳洲和南美一些地區也有不同程度的傳播和發展,是上述地區發展最快的宗教。伊斯蘭教的復興人為穆罕默德,在610年,為了統一內亂的阿拉伯半島,他建立了伊斯蘭教,之後又建立了穆斯林軍隊打下了周邊國家,成為地跨歐、非、亞的大帝國,與之前的古羅馬帝國相似,但是由於是以武力打下的,在10世紀之後就衰竭了。

它自創興到21世紀初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它作為一種宗教信仰、意識形態和一種文化體系,傳入世界各地後,與當地傳統文化相互影響和融合,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伊斯蘭教主要傳播於亞洲、非洲。對許多國家和民族的社會發展、政治結構、經濟形態、文化風尚、倫理道德、生活方式等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在亞非50多個伊斯蘭國家中,穆斯林佔全國總人口的大多數。在30多個國家中,伊斯蘭教被定為國教。儘管穆斯林們分佈於世界各地,國籍,民族、膚色和語言各不相同,卻共同恪守著那古老而純潔的教義,即宇宙間只有一個主宰——「安拉」,並且依照各自的理解,遵循著《古蘭經》的教義。

在當代,伊斯蘭國家和穆斯林人民在國際政治生活中發揮著愈益重要的作用。

5樓:勁草狂風

伊斯蘭教是公元七世紀由阿拉伯人穆罕默德創立的。七世紀中葉傳入我國。伊斯蘭教在我國舊稱回教、回回教、清真教、天方教,流傳在我國回族、維吾爾、哈薩克、烏孜別克等十個民族中。

伊斯蘭教信仰真主安拉,認為安拉是主宰上天的唯一的神,是先知,而穆罕默德則是安拉在人間的使者。伊期蘭教不供偶像,教徒們舉行宗教儀式的寺院叫清真寺。穆斯林(伊斯蘭教教徒)們在這裡向麥加的方向祈禱。

麥加在今沙烏地阿拉伯境內,麥加寺殿中鑲有一塊黑色隕石,因其為上天所降,所以被看作是最高神聖。清真寺門前,設有一座望月樓,專供從事宗教事務的阿訇登樓望月,以定封齋與開齋的時辰。禮拜堂裡雖沒有偶像,但西面牆上有用阿拉伯文字成的《古蘭經》**。

在伊斯蘭教居住區,清真寺中還有一座「喚醒樓」,俗稱「邦克樓」。阿訇每到禮拜時間,便登樓呼喚,招呼眾教徒到清真寺作禮拜。穆斯林們在作禮拜前必須沐浴,做大淨或小淨。

伊斯蘭教忌諱赤身露體,進入清真寺,必須穿長衣長褲,否則不許進入。**教把星期日作為禮拜日,猶太教把星期六作為禮拜日,伊斯蘭教把星期五作為禮拜日。

6樓:鄭秀博

先知穆罕默德經常去麥加城邊的希拉山洞靜思

有一天,真主派天使哲布勒伊萊來找他,傳他經典(也就是後來的古蘭經),要他傳播伊斯蘭教,使世人信仰安拉,皈依正道

7樓:追尋伊瑪尼

糾正一個錯誤概念, 「勁草狂風」回答當中的,伊斯蘭把週五做為禮拜日,是不準確的,週五是聚禮日,但穆斯林每天都要做禮拜,且為五次,和其他宗教是不同的。

矇昧時期的阿拉伯——伊斯蘭世界舞蹈有什麼特徵?

8樓:漫閱科技

從阿拉伯遊牧民族的簡單的曲調和駱駝行進般的節奏以及樂器的狀況來看,這一時期的舞蹈還談不上藝術,也可能僅僅是「言之不足,歌詠之,歌之不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簡單表意的人體動作。

伊斯蘭教的**

9樓:冰箱裡的可樂

伊斯蘭教由阿拉伯地區性單一民族的宗教發展成世界性的多民族信仰的宗教,是阿拉伯伊斯蘭國家通過不斷對外擴張、經商交往、文化交流、向世界各地派出傳教師等多種途徑而得到廣泛傳播的結果。

伊斯蘭(al-islam)系阿拉伯語音譯,公元七世紀由麥加人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上首先興起,原意為「順從」、「和平」,又譯作伊斯倆目,指順從和信仰創造宇宙的獨一無二的主宰安拉及其意志,以求得兩世的和平與安寧。

信奉伊斯蘭教的人統稱為「穆斯林」(muslim,意為「順從者」與伊斯蘭「islam」是同一個詞根)。7世紀初興起於阿拉伯半島,由麥加的古萊什部族人穆罕默德(約570~632,阿拉伯文儆)所復興。

10樓:匿名使用者

相傳,公元610年穆罕默德40歲時的一天,當他在麥加城郊希拉山的山洞潛修冥想時,安拉派大天仙哲卜拉伊勒(又譯吉卜利勒)向他傳達「啟示」使之「受命為聖」。此後,他宣稱接受了安拉給予的「使命」,便開始了歷時23年的傳播伊斯蘭教的活動。起初在麥加是祕密傳教,一些至親密友成為最早的信奉者。

公元612年,穆罕默德轉為公開向麥加一般群眾傳教。穆罕默德在早期的宣教中,告誡人們放棄多神信仰和偶像崇拜,宣稱安拉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是唯一的主宰,要求人們信奉獨一無二的安拉;譴責多神信仰給阿拉伯人帶來的愚昧和社會道德的墮落,宣講末日審判和死後復活的觀念,警告多神教徒如不歸順安拉,將在末日審判時遭到懲罰,墮入火獄,歸順安拉者將在後世得到獎賞,進入天堂。他還提出了凡穆斯林不分氏族部落,皆為兄弟,應聯合起來,消除血親復仇,並提出禁止高利貸盤剝,行善施捨賑濟貧弱孤寡和善待、釋放奴隸等一系列社會改革的主張,受到部分下層群眾的擁護,許多人紛紛歸信伊斯蘭教。

由於穆罕默德所傳教義從根本上動搖了部落傳統多神信仰的地位,觸犯了麥加古萊什貴族和富商掌管克爾白的宗教特權和經濟利益,同時也觸犯了部分下層群眾的多神信仰,因而遭到這些人乃至部分下層群眾的強烈反對和**,使穆罕默德和穆斯林在麥加難以立足。

公元622年9月,穆罕默德同麥加穆斯林遷徙麥地那,標誌著伊斯蘭教進入新的歷史發展階段。穆罕默德領導穆斯林進行了政治、經濟、宗教等一系列改革。穆罕默德首先以伊斯蘭教作為統一和團結的思想旗幟,號召穆斯林「順從安拉和使者」,並派出門下**到麥地那各阿拉伯部落傳教,當地絕大多數居民很快歸信了伊斯蘭教。

他制定了作為穆斯林和猶太人在處理內部民事和對外關係中共同遵守的《麥地那憲章》,在信仰自由和結盟的基礎上同猶太人各部落達成某些協議,實行和平共處。在實現了麥地那的統一後,以伊斯蘭教共同信仰代替部落血緣關係,建立了以「烏瑪」(意為「民族」、「國家」)為形式的政教合一的政權,穆罕默德成為麥地那宗教、政治、軍事和司法的最高領袖。艾布·伯克爾、歐麥爾、奧斯曼及部分著名的聖門**組成上層領導集團。

在「凡穆斯林皆兄弟」的號召下,將遷士和輔士團結在烏瑪的周圍。穆罕默德以安拉「啟示」的名義,完成了伊斯蘭教義體系及各項制度的建立。他完整地確立了以信奉獨一安拉為核心的五大信仰綱領;規定了穆斯林必須履行的五項天命功課——唸誦清真言(即作證言)、力行拜功(即做禮拜祈禱)、封齋、完納天課、朝覲,以及其他儀則;制定了包括宗教教規、民事、刑事、商事、軍事等方面的法律制度;確定了以止惡揚善為核心的一系列行為規範和社會道德準則。

為鞏固麥地那政權,穆罕默德組織了穆斯林武裝。在「為安拉之道而戰」的號召下,於公元624~627年間,他領導穆斯林武裝同麥加貴族進行了著名的白德爾之戰、吾侯德之戰和壕溝之戰等三大戰役,打擊了麥加貴族的銳氣,從此,穆斯林由防禦轉入戰略進攻。公元628年,穆罕默德以朝覲為由,率軍至麥加近郊,麥加貴族被迫妥協,同穆罕默德簽訂《侯代比亞和約》,決定雙方休戰10年。

穆罕默德利用休戰時機,向鄰國和半島上的一些阿拉伯部落派出使節,攜帶國書,向其國王和部落首領宣傳伊斯蘭教,以擴大影響,同時派出武裝討伐海巴爾等地聚居的猶太人,以掃除異族反對勢力的侵擾。

傳播與發展

伊斯蘭教由阿拉伯地區性單一民族的宗教發展成世界性的多民族信仰的宗教,是阿拉伯伊斯蘭國家通過不斷對外擴張、經商交往、文化交流、向世界各地派出傳教師等多種途徑而得到廣泛傳播的結果。632年,穆罕默德逝世後,伊斯蘭教進入「四大哈里發時期」,隨著統一的阿拉伯國家的對外征服,伊斯蘭教向半島以外地區廣泛傳播,史稱「伊斯蘭教的開拓時期」。661年起,伊斯蘭教進入阿拉伯帝國時期,歷經伍麥葉王朝和阿拔斯王朝,地跨亞、非、歐三大洲,伊斯蘭教成為帝國佔統治地位的宗教;經濟和學術文化得到空前的繁榮和發展,史稱「伊斯蘭教發展的鼎盛時期」。

13世紀中期隨著異族的入侵,帝國境內東、西部諸多地方割據王朝的獨立,阿拉伯帝國解體。中世紀晚期,伊斯蘭世界並立著奧斯曼、薩法維、莫臥兒三大帝國;其中奧斯曼帝國版圖和影響最大。史稱「伊斯蘭教第三次大傳播的時期」。

18世紀中葉以後,西方殖民主義者相繼侵入伊斯蘭世界,許多國家逐步淪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伊斯蘭世界各國人民在「聖 戰」和教派運動的旗幟下,多次掀起反抗殖民壓迫的民族鬥爭,給殖民主義者以沉重打擊。二次世界大戰後,各伊斯蘭國家相繼獨立,大致形成當今伊斯蘭世界的格局。

伊斯蘭教早期向世界的傳播,與阿拉伯帝國的向外征服有著密切的聯絡。但自10世紀後,伊斯蘭教在非洲、亞洲和東南亞的廣泛傳播,以及伊斯蘭化的過程,通常是通過商人的**活動、文化交流和傳教師的傳教活動而實現的。在東非,通過阿拉伯移民和商人,伊斯蘭教沿蘇丹和尼羅河漸漸向東傳入內地,迄13世紀,索馬利亞及東非沿海地區和海上許多島嶼的居民接受了伊斯蘭教。

在西非和中非,穆斯林商人、學者和蘇菲傳教師穿越撒哈拉沙漠,把伊斯蘭教傳入內地部族。13世紀末,定居中亞的蒙古人後裔改奉了伊斯蘭教。14世紀後,蘇菲派傳教師將伊斯蘭教傳播到中亞的哈薩克和南亞次大陸的孟加拉等地區。

7世紀中期,阿拉伯、波斯和中亞的穆斯林商人及學者,通過海陸的「絲綢之路」將伊斯蘭教傳入中國。13世紀末,西印度古吉拉特的穆斯林商人將伊斯蘭教帶入印度尼西亞群島,17世紀伊斯蘭教在印尼和馬來半島佔優勢。14~15世紀,伊斯蘭教通過商人和傳教師傳入菲律賓南部。

20世紀以來,通過穆斯林移民、勞工、商人和學者傳入西歐和北美,並取得較大進展。東南亞的穆斯林主要是由阿拉伯商人在當地傳教的結果。

為什麼阿拉伯世界許多信仰伊斯蘭教的國家國旗上沒有新月的標誌

阿拉伯 伊斯蘭國家,無論是廣場還是車站碼頭,都絕無任何人物 動物雕塑。在巨集偉的清真寺裡,除了直指蒼穹的新月標誌外,沒有任何人物 動物繪畫。就是世界穆斯林朝聖的中心麥加克爾白房 意為真主的房子,我國稱為天房 也沒有任何崇拜物或繪畫。在交通路口,交通指示牌是用人的手 腳,而不用人體形象。這究竟是為什麼...

古代阿拉伯伊斯蘭文化有哪些方面的突出成就?主要成就

朝在最初的100年間,因對外大規模征戰的結束,出現了安定的政治局面,生產力有較大的發展,經濟和對外 繁榮。國內主要城市商旅雲集,對外壟斷海上 阿拉伯商人的足跡遍及亞 非 歐各地。隨著阿拉伯語的廣泛傳播,各族穆斯林共同創造的伊斯蘭文化蓬勃發展,出現了 時代。王朝在各地創辦宗教學校 圖書館 天文臺和醫院...

阿拉伯舞蹈與宗教有著什麼樣的關係

公元抄622年,先知穆罕默德創bai立了伊斯蘭教之後,舞蹈藝術進入du漫長的沉默zhi階段。舞蹈僅僅成為輔助dao伊斯蘭教傳佈的手段,如波斯的一位詩人魯米所說 擊起鼓來,笛聲共鳴!真主啊!跳舞吧,黎明正在搖曳,真主阿!萬物之主創造了太陽,星辰環繞著火焰般的天際主體旋轉!真主啊!人心和世界都沐浴了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