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科學技術取得進步和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2021-03-04 03:02:48 字數 5869 閱讀 6518

1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朝鮮的科學技術也取得了進步和成就。

2樓:心繫善念

我國科學技術取得的進步和成就是多方面的,根本原因離不開中國人的智慧,但也用不著吹虛,中國的歷史發展相比遠著人家呢

近年來 我國科學技術取得進步和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根本原因,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歸結起來就是: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本國國情和時代特徵緊密結合的根本原則,探索和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保持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地位。

(一)必須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結合起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以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為改革開放提供理論指導。

(二)必須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同堅持改革開放結合起來,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始終保持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

(三)必須把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同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結合起來,堅持執政為民、緊緊依靠人民、切實造福人民,在充分發揮人民創造歷史作用中體現黨的領導核心作用。

(四)必須把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同發展市場經濟結合起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市場配置資源的有效性,使全社會充滿改革發展的創造活力。

(五)必須把推動經濟基礎變革同推動上層建築改革結合起來,不斷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製度保證和法制保障。

(六)必須把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結合起來,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七)必須把提高效率同促進社會公平結合起來,實現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由廣大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八)必須把堅持獨立自主同參與經濟全球化結合起來,統籌好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為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作出貢獻。

(九)必須把促進改革發展同保持社會穩定結合起來,堅持改革力度、發展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程度的統一,確保社會安定團結、和諧穩定。

(十)必須把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同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結合起來,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能力。

30年來,我們在一個十幾億人口的發展中社會主義大國取得的擺脫貧困、加快現代化程序、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寶貴經驗,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光芒,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勝利。

現代以來,我國在科技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有哪些進步啊?

4樓:匿名使用者

1.5g領跑世界

2.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目前,國家北斗精準服務網已覆蓋全國317座城市,在我國智慧城市建設中廣泛應用。到2023年前後,我國將完成北斗三號全球組網。18顆衛星的發射,率先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基本服務;到2023年將形成全球服務能力,建成世界一流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3.量子衛星

2023年8月10日凌晨,「墨子號」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了從衛星到地面的量子金鑰分發和從地面到衛星的量子**傳態。將「絕對保密」的量子通訊從理論向實用化再次推進了一大步,併為我國未來繼續引領世界量子通訊技術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4.國產大飛機

2023年5月5日,國產大型客機c919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圓滿實現首飛!作為我國首次按照國際適航標準研製的150座級幹線客機,c919不僅攻克了100多項核心關鍵技術,還使我國掌握了民機產業5大類、20個專業、6000多項民用飛機技術。

c919首飛成功標誌著我國大型客機專案取得重大突破是我國民用航空工業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5.超級計算機

2023年6月19日,基於國產眾核處理器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以每秒12.5億億次的峰值計算能力以及每秒9.3億億次的持續計算能力,再次斬獲世界超級計算機排名榜單top500第一名。

本次奪冠也實現了我國國產超算系統在世界超級計算機冠軍寶座的首次三連冠,國產晶片繼續在世界舞臺上展露光芒。

6.大口徑射電望遠鏡

2023年7月3日,直徑500米、迄今全球最大的「鍋蓋」在貴州喀斯特天坑中架設完成。

這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是世界上最大和最具威力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它被稱為「天眼」,用來傾聽宇宙深處聲音、觀測宇宙奧祕。

5樓:初級提問者

1.嫦娥三號登陸月球、神舟十號飛船和天宮一號交會對接

12月15日,「嫦娥三號」攜帶的「玉兔」月球車在月球開始工作,標誌著中國首次地外天體軟著陸成功。這也是人類時隔37年再次在月球表面探測工作。

作為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探月任務成為中國科技工業綜合實力的一次完美展現。準時發射,精確入軌,穩定落月,創新探索,嫦娥三號的每一步都代表著中國航天新的進步。探月工程副總指揮許達哲說:

「美國和前蘇聯達到這樣一個目標,都經過了20次以上的任務,我們是用三次就實現這樣一個目標。」

2023年夏天,執行我國第五次載人航天任務的「神舟十號」飛船實現了我國首次載人航天應用性飛行,實施了我國首次航天器繞飛交會試驗,這標誌著神舟飛船與「天宮一號」的對接技術已經成熟,我國將就此進入空間站建設階段。

2、實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清華大學薛其坤院士領銜的團隊2023年成功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被楊振寧稱為諾獎級的科研成果。「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實現既是理論物理領域的突破,又具有極高的商用價值。量子霍爾效應是整個凝聚態物理領域最重要、最基本的量子效應之一。

我們使用計算機的時候,會遇到計算機發熱、能量損耗、速度變慢等問題。這是因為常態下晶片中的電子運動沒有特定的軌道、相互碰撞從而發生能量損耗。而量子霍爾效應則可以對電子的運動制定一個規則,讓它們在各自的跑道上「一往無前

」地前進,「這就好比一輛高階跑車,常態下是在擁擠的農貿市場上前進,而在量子霍爾效應下,則可以在『各行其道、互不干擾』的高速路上前進。」

量子霍爾效應的產生需要非常強的磁場,而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美妙之處是不需要任何外加磁場,在零磁場中就可以實現量子霍爾態,更容易應用到人們日常所需的電子器件中。現代晶片處理器消耗約100瓦的功率,其中有約80%浪費在電晶體材料的能耗。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可以解決電子裝置的問題發熱,讓元器件整合密度大大提高,「上千億次的計算機能夠整合濃縮成一部pad掌上電腦,或者迷你pad,走進尋常百姓家,這完全有可能。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示意圖:拓撲非平庸的能帶結構產生具有手徵性的邊緣態,從而導致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3、使用小分子化學物質誘導多能幹細胞,逆轉生命時鐘

北京大學鄧巨集魁教授領導的團隊2023年成功使用4種小分子化學物質,將小鼠的**細胞誘導成全能幹細胞並克隆出後代。與克隆羊「多莉」的技術相比,誘導多能幹細胞技術是更簡便和徹底的克隆方式。

傳統觀點認為,哺乳動物細胞只有在胚胎的早期發育階段具有分化為各種型別組織和器官的「多潛能性」,而隨著生長髮育分化成為成體細胞之後會逐漸喪失這一特性。人類一直在尋找方法讓已分化的成體細胞逆轉(脫分化),使之重新獲得類似胚胎髮育早期的「多潛能性」,並將其重新定向分化成為有功能的細胞或器官,應用於**多種重大疾病。通過藉助卵母細胞進行細胞核移植(傳統克隆)或者使用特定物質誘導(ips)的方法,體細胞被證明可以被進行「重程式設計」獲得「多潛能性」。

日本人山中伸彌曾以病毒誘導法獲得ips細胞,獲得2023年諾獎。而鄧巨集魁團隊使用小分子化學物質替代病毒,大大提高了技術安全性,具有革命性意義。

4、艾滋病感染粘膜疫苗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清華大學張林琦、香港大學陳志偉和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陳凌的研究團隊三方合作,於2023年完成了艾滋病感染黏膜疫苗在恆河猴體內的臨床前試驗研究,看清了預防艾滋病的「攀登珠峰之路」。

該團隊發現這種黏膜疫苗可以大大提高針對艾滋病病毒的t和b淋巴細胞的免疫能力,從而可以有效地抑制病毒在體內的複製與傳播。

艾滋病被發現的30多年以來,已導致2500萬人死亡,至今全球仍有3300萬感染者人體內的各類粘膜是艾滋病毒感染的主要途徑,該疫苗如能最終進入臨床試驗並證實有效,將對阻斷和減緩艾滋病毒通過粘膜途徑感染(性接觸)在普通人群中的流行具有重大科學意義和社會意義。

張林琦形容說,過去的艾滋病載體疫苗、dna疫苗和重組蛋白疫苗等都只能打中艾滋病毒的「手腳」,粘膜疫苗則有望最終打中「心臟」。

5、中科大測出量子糾纏速度下限(光速的10000倍)

相距遙遠的兩個量子會呈現關聯性,影響其中一個粒子時,另一個也會發生反應,這就是被愛因斯坦稱為「鬼魅般超距作用」的量子糾纏。我們知道,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認為光速是物質傳播的最大速度,而中科大70後青年物理學家潘建偉院士的團隊測出,量子糾纏的速度下限比光速高四個數量級(可理解為30億公里每秒)。

這一成果標誌著我國在自由空間量子物理實驗領域繼續保持著國際領先地位,另一方面也為未來基於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進行大尺度量子理論基礎檢驗、探索如何融合量子理論與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奠定了必要的技術基礎。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是國際量子資訊實驗研究領域的傑出科學家。他12年前回國組建實驗室,為中國在該領域迅速走到世界前列作出了突出貢獻,並培養了一批科技英才。潘建偉院士與他所在的中科院量子科技先導專項協同創新團隊,2023年還實現了單個量子高維度儲存、星地量子通訊地面驗證等,繼續向著建立實用的全球性量子通訊網路穩步邁進,幫助中國在「絕對保密」的量子通訊這個未來戰略性領域繼續領跑全球。

量子糾纏現象被愛因斯坦稱為「鬼魅般超距作用」,是量子通訊的理論基礎。

6、成功研發世界第一個半浮柵電晶體(sfgt)

復旦大學微電子學院張衛教授團隊研發出世界第一個半浮柵電晶體(sfgt),這是我國微電子器件領域首次領跑世界。半浮柵電晶體(sfgt)作為一種新型的微電子基礎器件,它的成功研製將有助於我國掌握積體電路的核心技術,從而在晶片設計與製造上逐漸獲得更多話語權。2023年8月9日出版的《科學》雜誌(science)刊發了張衛團隊關於半浮柵電晶體(sfgt,semi-floating-gate transistor)的科研**。

新型電晶體可在三大領域應用 擁有巨大的潛在市場:作為一種新型的基礎器件半浮柵電晶體(sfgt)可應用於不同的積體電路、還可以應用於dram領域以及主動式影象感測器芯(aps)。

7、世界首個儲存單光子量子儲存器,量子計算機的研發前進了一大步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量子資訊重點實驗室的史保森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攜帶軌道角動量、具有空間結構的單光子脈衝在冷原子系綜中的儲存與釋放,證明了建立高維量子儲存單元的可行性,邁出了基於高維量子中繼器實現遠距離大資訊量量子資訊傳輸的關鍵一步。

這是量子計算機的基礎。量子計算機的研發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8、成功研發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株

2023年3月,中國首次發現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病例,隨即了一場病毒阻擊戰。截至2023年5月31日應急響應終止,中國內地共報告131例確診病例,其中**78人,在院**14人,死亡39人。

中國科技部4月初啟動了科技應急防控研究專案,重點推進臨床診斷試劑開發、疫苗研製等工作。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主任陳化蘭及其團隊迅速揭示了新型h7n9流感病毒的**,分別在5月和7月的《科學》雜誌上發表文章,解析禽流感病毒重配機制和傳播可能性。

10月,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李蘭娟院士團隊成功研發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株。這是中國自主研發的首例流感病毒疫苗株,改變了我國一直以來流感疫苗株依賴國外進口的歷史。

9、世界最長碳奈米管

奈米層面的碳材料製造技術是當前材料科學界最熱門的研究領域之一。碳奈米管是迄今發現的力學效能最好的材料之一,其單位質量上的拉伸強度是鋼鐵的276倍,遠遠超過其他材料。

清華大學魏飛教授團隊成功製備出單根長度達半米以上的碳奈米管,創造了新世界紀錄,這也是目前所有一維奈米材料長度的最高值。魏飛教授還表示,「目前我們正在從事一米以上碳奈米管的製備,下一步我們希望能夠製備出公里級以上長度並具有巨集觀密度的碳奈米管。這些工作將為太空天梯的製備開啟一線曙光。

」10、天河2號重奪世界超級計算機頭名

2023年6月,國防科技大學研製的中國超級計算機「天河二號」以每秒33.86千萬億次的浮點運算速度,成為全球最快的超級計算機,並且比第二名快了近一倍。繼2023年「天河一號」首次奪冠之後,我國「天河」系列計算機再次登上世界超級計算機500強排名榜首。

在11月份的排名中,天河2號再次蟬聯冠軍!

天河二號服務陣列採用了國產的新一代「飛騰-1500」cpu,這是當前國內主頻最高的自主高效能通用cpu

中國近年來的體育成就急,中國近年來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1 1979年10月25日,國際奧委會執委會通過 名古屋決議 恢復了中國奧委會在國際奧林匹克大家庭的合法席位。2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許海峰獲男子手槍60發慢射冠軍,實現了中國奧運會歷史上金牌 零 的突破。3 中國女排從1981年至1986年,創下世界排球史上首個 五連冠 2004年雅典奧運會 ...

生命科學方面近年來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生命科學將成為21世紀自然科學的帶頭學科 20世紀50年代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發現,隨後遺傳資訊傳遞 中心法則 的確立與dna重組技術的建立使生命科學的面貌起了根本性的變化.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的結合將用10一15年測定出人類基因組30億個鹼基對 遺傳密碼 的全序列,人體細胞約有10萬個基因.人類基...

我國近年的科學成就,中國近年來的科技成就

1.嫦娥三號登陸月球 神舟十號飛船和天宮一號交會對接 12月15日,嫦娥三號 攜帶的 玉兔 月球車在月球開始工作,標誌著中國首次地外天體軟著陸成功。這也是人類時隔37年再次在月球表面探測工作。作為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探月任務成為中國科技工業綜合實力的一次完美展現。準時發射,精確入軌,穩定落月,創新探...